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05)
2023(8299)
2022(7025)
2021(6566)
2020(5336)
2019(11689)
2018(11414)
2017(21101)
2016(11381)
2015(12264)
2014(11699)
2013(11326)
2012(10177)
2011(8986)
2010(8602)
2009(7770)
2008(7055)
2007(5898)
2006(4929)
2005(4084)
作者
(33548)
(28095)
(28002)
(26119)
(17633)
(13984)
(12473)
(10998)
(10710)
(9752)
(9445)
(9420)
(9002)
(8933)
(8614)
(8482)
(8435)
(8236)
(8062)
(7818)
(7176)
(6700)
(6574)
(6412)
(6355)
(6218)
(6117)
(6096)
(5922)
(5599)
学科
(39739)
经济(39699)
管理(29783)
(28043)
(21060)
企业(21060)
方法(16473)
数学(14579)
数学方法(14430)
(14113)
地方(10760)
中国(10240)
业经(9985)
农业(9861)
(9835)
(9597)
(9134)
贸易(9130)
(8853)
环境(7791)
技术(7015)
(6728)
(6105)
财务(6092)
财务管理(6082)
(5714)
银行(5681)
企业财务(5656)
(5627)
产业(5527)
机构
学院(151921)
大学(149689)
管理(56500)
(55431)
经济(54231)
研究(51604)
理学(49799)
理学院(49137)
管理学(48135)
管理学院(47876)
中国(37646)
科学(36521)
(34190)
(31567)
业大(29754)
农业(27564)
(26440)
研究所(24811)
中心(24310)
(23166)
(21523)
(20183)
师范(19831)
(19253)
农业大学(19164)
北京(19093)
财经(19055)
(17777)
(17626)
(17316)
基金
项目(114771)
科学(88755)
基金(82412)
研究(77203)
(75283)
国家(74635)
科学基金(62864)
社会(48544)
(47014)
社会科(45955)
社会科学(45941)
基金项目(45611)
自然(43695)
自然科(42644)
自然科学(42629)
自然科学基金(41856)
(39351)
教育(34683)
资助(31479)
编号(30194)
重点(26067)
(24895)
(24346)
计划(23757)
(23256)
创新(22737)
科研(22592)
成果(21721)
科技(21336)
课题(20758)
期刊
(57220)
经济(57220)
研究(37102)
学报(32168)
(30391)
科学(27134)
中国(26855)
大学(23296)
学学(22254)
农业(21101)
管理(17869)
(17333)
教育(12130)
技术(11866)
(11383)
业经(11345)
(10529)
金融(10529)
业大(9640)
经济研究(9457)
(9411)
资源(9336)
科技(8964)
财经(8109)
问题(8069)
农业大学(8045)
林业(7014)
图书(6955)
商业(6941)
(6887)
共检索到2085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静  宋林华  
云南弥勒县白龙洞发育于三叠纪灰质白云岩中,洞中碳酸钙景观的风化现象比较明显。本文从洞穴风的影响和碳酸钙沉淀条件两方面分析风化的原因,结果表明:土-岩系统的特点在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①它可以通过控制洞腔形态影响洞穴风速变化; ②水中CO2排放通量受滴速影响成为新洞积石形成的决定条件之一; ③利用HYDROWIN程序,证明了洞穴滴水的主要矿物成分对景观物质组成的影响。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向昌国  冯国禄  潘根兴  张平究  
根据岩溶地区常见不同岩溶生态景观类型,对云南省弥勒县白龙洞地区石漠化、草地、灌丛和林地4个采样区按0~10,11~20,21~30,31~40 cm等4个土层,共采集到土壤动物6 284头,分属3门8纲26类.结果显示,土壤动物主要分布在0~20 cm土层,蜱螨、弹尾和线虫是岩溶地区的优势种群.岩溶地区生态恢复过程中,常见种群和稀有种群逐渐增加,优势种群较为稳定,初期(石漠化恢复到草地)土壤动物的种群数大量增加,中期(草地恢复到灌丛)个体数量明显增加,后期(灌丛恢复到林地)种群和个体数增加缓慢,其密度可作为指示岩溶地区生态恢复的生物指标.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静  宋林华  
该文首先对白龙洞景区旅游资源 ,尤其是洞穴景观和区内崩塌漏斗的特点进行了概括性的描述 ,指出白龙洞洞穴景观是景区的重点旅游地 ,也是惟一可开发的自然景观。从分析游客量的年际和年内变化入手 ,结合游客高峰期对应的时间 ,得出白龙洞景区洞穴旅游游客主要以学生和在职员工为主以及其旅游业正在走下坡路的结论。通过与国内其它洞穴旅游区尤其是邻近九乡景区的对比 ,得出对旅游资源潜力挖掘不够 ,旅游内容单调、协调性差等因素是造成差距的主要原因。最后从地理区位、经济支持、洞穴景观、生态环境、民族文化背景、旅游内容等角度出发对景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进行分析 ,得出白龙洞景区旅游资源还具有发展潜力 ,并以此为基础提...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周长春  王晓青  孙小银  武传震  
研究旅游洞穴的环境变化,关键是要弄清洞穴开放后,人为因素对洞穴环境的影响。通过实地测量沂源九天洞洞穴空气温度、湿度、CO2浓度、水化学特征和游客量的变化,研究旅游洞穴环境变化中的人为影响,并把它与自然影响做简单的比较。沂源溶洞环境变化研究将为洞穴景观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对其他洞穴的保护起借鉴作用。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韦跃龙  陈伟海  黄保健  
本文按开发历史、区位条件、知名度和运营现状,将目前分布于中国各省、市、自治区的403处旅游洞穴分为历史名洞、经典名洞、新式洞穴、起步洞穴四大类,将它们的开发模式总结为无主题式和主题式两大类型,并简要概括各自的内涵、特征和演变,认为它们是洞穴旅游在特定阶段的产物,其中前者经历了旅游洞穴漫长的开发历史,曾对促进洞穴旅游的发展和繁荣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后者将是洞穴旅游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然后按主题式开发的基本流程,以广西巴马百么洞为例,将其景观分为六大类,通过与国内其它同类洞穴景观及与周边类似洞穴景观的对比,概括其资源特色;并结合其市场条件,将开发主题定格为"大气、霸气和灵气",提出"一心二线二核...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文孝,李坡,苏维词  
本文讨论了喀斯特旅游洞穴景观多样性的含意、类型和特性。采用多样性指数,相对丰富度及离散度对洞穴景观多样性进行了定量表达与评判。阐述了人工作用对洞穴景观多样性的影响。对旅游洞穴景观多样性的保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石亮星  周忠发  范宝祥  汤云涛  闫利会  安丹  朱粲粲  
为探究喀斯特洞穴内部空气变化特征,揭示喀斯特洞穴通风效应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变化模式,于2016年1月~2019年6月间两个监测周期对贵州绥阳麻黄洞洞内外温度、湿度、CO_2浓度以及气压进行为期32个月的数据采集,并基于相关模型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麻黄洞存在3种通风模式:限制性通风模式、积极性通风模式和过渡阶段。其中夏季主要为限制性通风模式,洞内外气流交换较弱;冬季主要为积极性通风模式,洞内外气流交换运动明显,春季和秋季处于过渡阶段,两种模式交替存在。(2)洞道结构影响通风模式,同样,通风效应影响洞穴空气环境变化。根据洞道结构和通风效应对洞穴空气环境的影响可以将麻黄洞洞道分为3个部分:空气环境变化较大的1#~5#监测点、空气环境变化逐渐减小的6#~9#监测点以及空气环境稳定的10#~15#监测点。(3)受特殊的洞道结构影响,洞道中6#~9#存在"狭管效应"引起的"峡谷风",使得春秋两季洞道中部存在明显气流。基于模型分析洞穴通风效应及其对洞穴空气环境影响,研究喀斯特洞穴通风模式及其变化特征,对洞穴沉积物形成及气候变化及碳循环模式研究有重要意义。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虹  朱宇恒  
认为村落是风景区内的组成要素之一,它的形态、布局和景观对风景区的保护和建设具有重要影响,而自身又具有相应的景观价值。通过对双龙洞风景区洞前村的景观现状调研,借鉴国内外的乡村景观评价理论和方法,运用风景名胜区村落景观评价体系,评价村落景观对风景区景观、生态环境的正、负面影响,提出村落景观建设应更好地适应风景区特色。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朱德浩  覃厚仁  
虽然人们长期地使用洞穴这一术语,洞穴学也已发展成一门学科,但时至今日,对洞穴仍然没有一个获得一致公认的较为确切的定义。现在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定义是:洞穴为人所能进入的天然的地下空间。但也有不少人认为,对于水和小型洞穴动物说来(常为若干毫米),岩石中更小的空间和裂隙都是它们存在和活动的场所,因而将小裂隙、甚至人工开凿的地下通道和掘穴动物所造成的地下孔洞也归入洞穴范畴。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小卓  秦太峰  张乃明  
目前,国内外对低纬度高海拔地区葡萄园的土壤肥力状况研究很少,本研究采集云南弥勒县酿酒葡萄原料基地10个生产核心区域的土壤样品,分析了pH值、CEC、有机质、氮、磷、钾等肥力指标,并采用Nemerow肥力综合指数法评价了该基地土壤的肥力特征。结果表明,弥勒县酿酒葡萄原料基地土壤酸碱性适宜,有机质缺乏,平均含量为0.72%;碱解氮含量偏低,平均值为67.81 mg/kg;速效磷、钾含量一般;全氮、磷、钾总体处于中等水平,但呈现养分区域不平衡现象。Nemerow肥力综合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基地土壤肥力为Ⅱ级,即一般肥力水平。单项肥力指数全氮、碱解氮、有机质处于贫瘠水平,其他指标处于一般肥力水平或较高...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张晓杰  代应贵  
我国喀斯特洞穴鱼类物种多样性极为丰富,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发现喀斯特典型洞穴鱼类48种。喀斯特洞穴鱼类研究是喀斯特洞穴生物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阐述了我国喀斯特洞穴鱼类的生态类型,其中以赵亚辉、张春光为代表的生态类型划分较为成熟,将喀斯特洞穴鱼类分为典型洞穴鱼类、非典型洞穴鱼类和偶入洞穴鱼类3种类型。总结了我国喀斯特洞穴鱼类具有种类多、类群集中、分布区域狭窄和种群数量少等特点;分析了我国喀斯特洞穴鱼类适应特殊的洞穴环境而演变形成的适应性特征,这些特征主要表现在视觉器官、侧线器官、头部结构、体表鳞片、鳍和体色等方面。最后,对我国喀斯特洞穴鱼类进行了科学价值和社会价值两方面的评价,并提出了合理开发利...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韦跃龙  陈伟海  罗劬侃  李成展  
以时间为主线,运用归纳总结法和类比分析法对中国旅游洞穴的保护方式进行分析。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保护方式,主要有无序自发、有序被动和有序主动3种类型。1950年以来,基本沿无序自发→有序被动→有序主动的趋势演变。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提出融"主体-客体、研究、开发、保护、管理、反馈"多位一体的保护式开发新模式。其中,主体、客体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构成内核,是该模式的"发动机"及运行和操作的中枢,由其衍生出的开发、保护、管理、研究四大运行系统与反馈系统一起构成外核,是该模式的实际操作和运行过程及结果。该模式的运行是以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韦跃龙  陈伟海  罗劬侃  李成展  
以时间为主线,运用归纳总结法和类比分析法对中国旅游洞穴的保护方式进行分析。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保护方式,主要有无序自发、有序被动和有序主动3种类型。1950年以来,基本沿无序自发→有序被动→有序主动的趋势演变。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提出融"主体-客体、研究、开发、保护、管理、反馈"多位一体的保护式开发新模式。其中,主体、客体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构成内核,是该模式的"发动机"及运行和操作的中枢,由其衍生出的开发、保护、管理、研究四大运行系统与反馈系统一起构成外核,是该模式的实际操作和运行过程及结果。该模式的运行是以管理系统为操作系统和主线,经主体-客体系统启动研究系统,确定洞穴的特色,再对其他系统进行分析和构建;同时以反馈系统为调整系统和副线,实时评估运行效果,不断调整、更新各系统。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韦恩远  肖菊梅  
数字化生存是人类与数字化媒介发生交互关系的存在方式,暗藏着遮蔽人之存在的生存隐忧。本研究通过援引柏拉图“洞穴之喻”之省思,阐释数字化生存内蕴的人与技术关系的两极反转、现实与虚拟关系的错位倒置,揭示数字化生存给教育造成的“全景遮蔽”,主要表现为:意识同质,教育塑造人的主体性使命的隐匿退场;认知短路,知识脱离教育之外的愚昧持存;转型危机,教育面临陌生人社会的道德失序。本文认为,通过深度把握人的自我意识的同一性结构实现主体唤回,通过抽象性与泛在性的认知过程完成知识划界,展开面向数字原住民的素养培育形成路径操练,才是教育帮助人走向良善数字化生存的根本之道。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弥勒县地处云南省东南部,距省会昆明132公里,全县辖10镇2乡,人口52.29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43.6%,享有"红烟之乡"、"红酒之乡"、"红糖之乡"的美誉。面对日益尖锐的建设用地供需矛盾和"保障发展、保护资源"的双重压力,近年来,弥勒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实际,创新发展举措,全力推动弥勒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城镇用地向山地发展。弥勒县依托现有城市基础设施,城镇向山地扩展,尽量减少占用良田好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