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76)
2023(11368)
2022(8990)
2021(7796)
2020(6503)
2019(14473)
2018(13920)
2017(25917)
2016(14205)
2015(15492)
2014(14878)
2013(14554)
2012(13085)
2011(11732)
2010(11554)
2009(10586)
2008(10498)
2007(9273)
2006(8367)
2005(7700)
作者
(45624)
(38011)
(38004)
(35859)
(24252)
(18546)
(16881)
(14928)
(14688)
(13479)
(13123)
(12749)
(12542)
(12106)
(12093)
(11868)
(11520)
(11321)
(11099)
(10993)
(9775)
(9549)
(9378)
(8761)
(8728)
(8468)
(8379)
(8316)
(7817)
(7738)
学科
(57039)
经济(56964)
管理(36964)
(36119)
(27952)
企业(27952)
方法(22972)
数学(20053)
数学方法(19794)
中国(17600)
(17379)
(14843)
业经(13954)
(13327)
农业(11895)
(11443)
贸易(11437)
(11131)
地方(10672)
(10227)
技术(8685)
(8431)
产业(8429)
银行(8366)
(8316)
理论(8303)
(8294)
金融(8294)
环境(8263)
(7974)
机构
大学(204402)
学院(200757)
(80458)
经济(78924)
研究(78154)
管理(70999)
理学(61955)
理学院(61181)
管理学(59726)
管理学院(59409)
中国(55619)
科学(52577)
(50148)
(44314)
(42496)
农业(40255)
研究所(39369)
业大(39266)
(34740)
中心(33773)
(31118)
(28387)
财经(27896)
北京(27466)
农业大学(26390)
(25995)
(25850)
(25631)
师范(25484)
经济学(25148)
基金
项目(144793)
科学(112372)
基金(106021)
(98594)
国家(97821)
研究(94783)
科学基金(80910)
社会(61611)
社会科(58397)
社会科学(58377)
(56869)
基金项目(55474)
自然(55189)
自然科(53992)
自然科学(53965)
自然科学基金(53049)
(49072)
教育(43087)
资助(42507)
编号(34648)
重点(33922)
(31473)
(30701)
计划(30322)
(30130)
科研(28809)
创新(28288)
成果(27321)
科技(27199)
(27152)
期刊
(84508)
经济(84508)
研究(56821)
学报(47964)
(45463)
中国(42994)
科学(39092)
大学(34411)
学学(32711)
农业(30810)
管理(26527)
(25744)
教育(20655)
(17190)
(16410)
金融(16410)
经济研究(15255)
技术(14924)
业大(14243)
财经(13862)
业经(13749)
(12491)
农业大学(12129)
(12042)
问题(11453)
科技(10785)
(9910)
林业(9456)
技术经济(9214)
国际(9161)
共检索到2989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黎明  翟晓巧  范国强  张变莉  刘飞  
The effects of oxytetracycline on the morphology of the seedling with witches' broom and global DNA methylation level of Paulownia tomentosa ? Paulownia fortunei were investigated.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infected seedlings by phytoplasma recovered to normal morphology of the healthy seedlings...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翟晓巧  曹喜兵  范国强  
DNA甲基化在基因表达、细胞分化以及系统发育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陆光远等,2005;Meyeret al.,1994;Ulian et al.,1996;Rossi et al.,1997)。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DNA甲基化水平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植物形态发生异常。DNA甲基化水平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曹喜兵  赵振利  范国强  邓敏捷  董焱鹏  
分别采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和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SAP)技术,研究不同浓度甲基磺酸甲酯(MMS)处理毛泡桐丛枝病幼苗后DNA碱基序列及其甲基化的变化,并对发病相关特异DNA片段对应蛋白的功能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健康和丛枝病幼苗及MMS处理后丛枝病幼苗的DNA碱基序列在AFLP水平上相同。随着MMS浓度的升高,处理后丛枝病幼苗的总DNA甲基化水平逐渐升高,但最大浓度(100 mg·L-1)MMS处理后的DNA甲基化水平仍低于健康苗。与毛泡桐丛枝病幼苗相比,MMS处理后丛枝病幼苗的DNA去甲基化多态性皆低于DNA甲基化多态性。序列同源性功能分析结果表明特异DNA甲基化片段对应蛋白功...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晓申  范国强  赵振利  曹喜兵  赵改丽  邓敏捷  董焱鹏  
植物多倍化既是对自然环境适应的结果,也是推动其进化和物种形成的重要因素。自然界大约70%的被子植物在进化史中经历过一次或多次多倍化过程(Masterson,1994;Wendel,2000)。多倍体植物具有器官和生物量增大的特征及较强适应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能力(Hilu,1993;Liu et al.,2002)。植物多倍化过程中,在染色体结构(Swapna et al.,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张雅梅  茹广欣  肖梦雨  李娟  徐静  王帅龙  朱秀红  
【目的】研究不同干旱胁迫强度和短期干旱胁迫时间内泡桐幼苗地上部分的生长、叶绿素含量及荧光参数的响应,分析泡桐幼苗对干旱胁迫的适应性。【方法】采用盆栽控水实验,设置正常供水(NS,土壤最大持水量的75%~80%)、轻度干旱(LS,土壤最大持水量的55%~60%)、中度干旱(MS,土壤最大持水量的40%~45%)、重度干旱(SS,土壤最大持水量的20%~25%),测定泡桐幼苗的生长指标、叶绿素含量和荧光参数,分析其变化规律。【结果】1)泡桐幼苗叶片不同部位间SPAD值的差异性表现为叶中部>叶基>叶尖,叶中部与叶尖的差异极显著(P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冯延芝  赵阳  王保平  段伟  周海江  杨超伟  乔杰  
【目的】探究在干旱胁迫和复水过程中楸叶泡桐幼苗对光合和叶绿素荧光的生理响应。【方法】本研究以楸叶泡桐幼苗为材料进行盆栽控水试验,以田间持水量的85.00%为对照,测定分析幼苗叶片在干旱胁迫后不同时间和复水后的相对含水量、细胞膜相对透性、光合和叶绿素荧光等的动态变化。【结果】在干旱胁迫后的第4、8、12、16天时,土壤含水量从田间持水量(FC)的85%(对照)分别下降到60.37%、35.96%、23.78%和11.01%;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不断增加,叶片的相对含水量(RWC)、蒸腾速率(T_r)、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胞间CO2浓度(C_i)、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Φ_(PSⅡ))、电子传递速率(ETR)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_p)均逐渐降低,除干旱胁迫第4天的T_r、P_n、C_i、Φ_(PSⅡ)和ETR外,其它胁迫时期的参数与对照相比均差异显著(P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范国强  张胜  翟晓巧  刘飞  董占强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5-fluorouracil, rifampicin and tetracycline on the phytoplasmas in the Paulownia tomentosa?Paulownia fortunei seedling and the pathogenic protein related to the witches' broom symptom were studied with PCR based on 16S rRNA gene of the phytoplasmas and 2-di...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田国忠  李永  梁文星  朴春根  黄钦才  郭民伟  
用保存的不同泡桐无性系染病和健康组培苗为试材,对染病苗、机械损伤、嫁接接种和健康组培苗组织中H2O2及过氧化物酶的变化进行研究。用DAB组织染色方法对H2O2组织定位结果显示,在未损伤情况下多数染病泡桐苗和健康苗H2O2积累皆较少。机械损伤后,病与健苗皆出现H2O2过量积累,其中健苗强于病苗。在维管束部位,重症苗POD活性最强,轻症苗次之,无症和健康苗活性较低;而且所有苗在脉间叶肉组织POD活性都明显低于叶脉组织。用病接穗嫁接健康泡桐砧木的早期(3天以内)似乎与损伤反应类似(包括POD和H2O2产生);6天后损伤反应减弱。嫁接接种成功的组合至20天,在嫁接接口处仍维持高的H2O2释放和强POD...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巨关升  王蕤  周银莲  阮大津  
泡桐丛枝病的抗性与维生素C关系的研究*巨关升王蕤周银莲阮大津关键词VC、VC氧化酶、抗性、泡桐、丛枝病VC(又名抗坏血酸)对人体的防病抗病作用早已被人们所认识,但迄今对其功能的了解还在不断的深入。大量实验表明,VC作为一种天然抗氧化剂在增强机体免疫功...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鹏飞  乔光  文晓鹏  
以火龙果优良品种‘紫红龙’组培苗为试材,利用MSAP分子标记,探讨了棱数变异现象与DNA甲基化可能存在的联系,分析了培养时间及继代次数对组培苗DNA甲基化的影响;通过在培养基中添加0(对照)、1.5、3.0、4.5及6.0Mg/L gA,处理5D后,检测DNA甲基化变化,阐述赤霉素对DNA甲基化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棱数变异与DNA甲基化水平变化并不存在相关性,而与少数位点的甲基化状态有关;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和继代次数的增加,组培苗DNA甲基化水平呈现出升高的趋势;随gA质量浓度的增加,外胞嘧啶半甲基化水平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与内源gA含量变化趋势一致,而内胞嘧啶全甲基化水平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克日  庞辉  
泡桐组培苗丛枝病原体PCR检测王克日,庞辉关键词泡桐,类菌原体,PCR检测泡桐(Paulowniaspp.)是优良的速生用材树种,在我国总栽植量达11亿株。泡桐丛枝病是泡桐最重要的病害,在我国泡桐主栽区,平均发病率约50%,造成严重的危害[1],已成...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曹亚兵  翟晓巧  邓敏捷  赵振利  范国强  
【目的】通过对泡桐健康苗和丛枝病苗进行代谢组分析,探讨代谢物变化与泡桐丛枝病发生的关系。【方法】利用非靶标的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PLC-MS)对长度为1.5 cm的健康和植原体感染的毛泡桐组培苗顶芽进行代谢组分析,将上机检测得到的质谱数据用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进行分析得到最终差异的荷质比,并将其比对到KEGG代谢物数据库中,通过分析找到植原体感染的毛泡桐组培苗与健康组培苗之间代谢物含量和种类的差异。【结果】毛泡桐病苗和健康苗中有1 612种代谢物发生变化。与健康苗相比,在病苗中有76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茹广欣  朱秀红  李荣幸  王豁然  刘宁  周海江  
泡桐丛枝病是影响泡桐生长的一种主要病害,种源试验表明在毛泡桐种源中,除甘肃平凉未见发病以外,其它 种源均有病害发生。江苏南京、湖北十堰、黄冈、陕西商县和辽宁大连5个种源发病较重,病情指数超过30%;白花 泡桐丛枝病发病率较低,自然分布区南部的种源很少见到丛枝病发生,分布区北部与毛泡桐分布区有重叠的种源, 丛枝病发病相对较重。毛泡桐起源靠西的种源发病较轻,随着经度的增加,丛枝病发病有增大趋势;白花泡桐发病 与种源经度无关,而与纬度相关明显,呈现出纬度越高,发病率越低,病情指数越小的趋势。泡桐品种间丛枝病发病 率和病情指数差异明显,通过品种选择可以获得抗病优良品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朱秀红   樊博   杨会焕   张龙冲   于宏   黄丽   茹广欣  
【目的】探究生物配施氮素对Cd胁迫下泡桐幼苗形态特征、根系形态、抗氧化性、光合特性及Cd积累、富集及转运的影响。【方法】以‘泡桐1201’幼苗为试验材料,设置组培和水培结合试验,通过生物炭和氮素单一处理,生物炭配施氮素处理,测定幼苗的生长指标、根系参数、光合气体参数、抗氧氧化酶活性、MDA含量及Cd积累量、富集系数与转运系数。【结果】①Cd胁迫下,施加生物炭和氮素可以显著增大幼苗株高、生物量及根系参数,两者交互处理效果最佳;②泡桐幼苗叶片和根系SOD、CAT活性增加,MDA活性降低,POD活性在两者单施处理下随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在两者交互处理下随浓度的增大略有回升;③生物炭和氮素单施或配施,Chla、Chlb、Chl(a+b)显著增加,Chl(a/b)无显著变化;光合气体参数(P_(n)、T_(r)、C_(i)、G_(s))升高,单一生物炭处理下WUE最高,L_(s)值显著降低,叶片光合作用增强;④泡桐幼苗Cd含量减小,富集系数降低,转运系数及Cd积累量增大;⑤对幼苗各指标进行相关性及PCA分析,发现各指标之间存在相关性,整体促进效果为生物炭配施氮素>生物炭>氮素。【结论】施加生物炭和氮素可提高泡桐幼苗光合能力,减少对Cd的吸收,缓解Cd毒害,进而增大生物量,促进各器官Cd积累量,以生物炭配施氮素处理效果最佳。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孙福生  张锡津  田国忠  
泡桐丛枝病是当前泡桐生产中的严重病害,对泡桐丛枝病的病原体——类菌原体(Myc-oplasmalike organism,简称MLO)的研究与检测已愈来愈受到重视。目前对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的报道较多,如迪纳氏染色、苯胺蓝染色,这些方法有时出现非特异反应,只能作为检测MLO对植物侵染的一种辅助手段;朱澂等人报道了用DAPI(4′,6-二脒基—2-苯基吲哚)荧光显微术,可以用光学显微镜看到ML0的类核DNA荧光光点,这是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