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234)
2023(6428)
2022(5475)
2021(5102)
2020(4166)
2019(9521)
2018(9470)
2017(16200)
2016(9638)
2015(11109)
2014(11673)
2013(10865)
2012(10300)
2011(9048)
2010(9463)
2009(8734)
2008(9174)
2007(8719)
2006(7677)
2005(6963)
作者
(30725)
(25270)
(25044)
(23929)
(15962)
(12529)
(11740)
(9977)
(9678)
(9608)
(8824)
(8582)
(8210)
(8159)
(8021)
(7797)
(7547)
(7436)
(7427)
(7400)
(6593)
(6369)
(6216)
(6115)
(5725)
(5701)
(5683)
(5656)
(5298)
(5206)
学科
(32344)
经济(32306)
管理(31644)
(25850)
(23206)
企业(23206)
方法(13949)
(11345)
数学(10948)
数学方法(10601)
(10576)
理论(9590)
中国(9378)
业经(8961)
(8690)
(8658)
财务(8658)
财务管理(8627)
企业财务(8154)
教学(7554)
(7184)
(6597)
教育(6471)
地方(6435)
农业(5796)
(5371)
银行(5358)
技术(5349)
信息(5329)
(5296)
机构
学院(139184)
大学(138233)
管理(49746)
研究(45378)
(42267)
理学(40837)
经济(40797)
理学院(40341)
管理学(39249)
管理学院(39007)
中国(35606)
科学(31653)
(31572)
(25847)
(24715)
(24151)
(23231)
业大(22499)
中心(22294)
研究所(22071)
农业(20322)
北京(20228)
(20022)
(19949)
师范(19794)
技术(19383)
(17885)
财经(17482)
(16697)
师范大学(15448)
基金
项目(86076)
科学(64511)
研究(62576)
基金(57060)
(50888)
国家(50426)
科学基金(41805)
(36032)
社会(34279)
社会科(32162)
社会科学(32150)
教育(29991)
(29932)
基金项目(29350)
编号(28214)
自然(28144)
自然科(27454)
自然科学(27443)
自然科学基金(26886)
成果(24999)
资助(24421)
课题(19990)
重点(19902)
项目编号(17854)
(17740)
(16920)
计划(16696)
(16648)
(16430)
科研(16393)
期刊
(53022)
经济(53022)
研究(38657)
中国(34850)
学报(27204)
教育(24297)
(23322)
(22030)
科学(21097)
大学(19278)
管理(18302)
学学(17469)
农业(15869)
技术(15333)
图书(14727)
(10455)
金融(10455)
书馆(10217)
图书馆(10217)
(9545)
情报(9305)
财会(8705)
业经(8691)
(8304)
财经(8196)
会计(7976)
统计(7798)
理论(7313)
职业(7307)
经济研究(7190)
共检索到2229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吕贻忠  崔潇潇  王建峰  
基于河北省石家庄市郊农田的土壤分布状况,以土属为评价单元研究区域内的土壤质量状况,选取影响土壤质量的地形坡度、成土母质类型、有效土层厚度和质地等主要分类指标,采用经验法和模糊隶属函数,定量地分析了该地区不同土属类型土壤的质量指数(IFI)。结果显示,石家庄市不同土属的土壤质量差异比较明显:①洪冲积砂壤质潮褐土、洪冲积壤质潮褐土、洪冲积砂砾质潮褐土、黄土质石灰性褐土、洪冲积壤质石灰性褐土、灰砂质潮土、夹黏灰性砂质潮土、灰性壤质潮土、灰性砂壤质潮土、灰性夹黏壤质潮土、灰性夹黏砂壤质潮土、氯化物盐化潮土、硫酸盐盐化潮土、砾砂质冲积土、砂质冲积土的IFI值分别为0.868、0.884、0.847、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潘峰  梁川  付强  
物元分析方法应用到土壤质量评价研究中 ,以土壤质量等级、评价指标及其特征值构造物元 ,通过建立模型的经典域、节域、权重集和关联度函数 ,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评价指标的权系数 ,并根据计算出的综合关联度来实现对各土壤样本的质量等级综合评判与排序。模型被应用到松花江地区 2 1种土壤样本的质量等级评价与排序中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磊  苏芳莉  郭成久  洪运亮  宋玉亮  
在生态修复的基础上,对土壤进行了物理和化学性质的系统测试,应用灰色关联度法对土壤质量进行综合评价,选择了容重、孔隙度、砂砾含量、田间持水率、有机质、水解性氮、速效磷、速效钾、pH值等项目作为评价指标。不同修复模式土壤质量综合评价值由大到小依次为:未干扰群落(CK2)>油松+荆条群落(C1)>刺槐群落(C3)>果树群落(C4)>杨树群落(C2)>未修复群落(CK1)。研究结果表明:乔灌木混交林生态修复效果最为接近为干扰群落,建议兴隆小流域生态修复模式应采用乔木和灌木混交的模式。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孙波,赵其国  
土壤质量评价与监测是评价土壤退化的重要工作,也是重新设计持续性的土壤管理系统的基础。目前缺乏统一的评价指标以及将各项土壤性质与土壤管理措施结合起来的评价方法。本文首先提出了选择红壤质量评价指标的原则,并从化学、物理学和生物学三个方面初步探讨了评价红壤质量动态变化可资采用的指标体系,综述了国内在南方丘陵区红壤质量演化的研究中应用的指标;最后从土地评价方法中选择了可用于红壤质量评价的方法,并简要综述了国际上最新的土壤质量评价方法。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鑫  张文菊  邬磊  任意  张骏达  徐明岗  
【目的】探究国内外土壤质量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梳理土壤质量评价中的研究热点与发展前沿,为我国土壤质量评估研究及方法应用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基于Web of Science和CNKI数据库,利用文献计量检索方法,收集有关土壤质量评价指标、最小数据集筛选、土壤质量评价方法等方面的文献415篇、最小数据集155个。基于土壤质量评价指标选取频率、评价方法和最小数据集等信息,分析近30年来全球土壤质量评价的发展态势、前沿领域以及评价中存在的问题。【结果】国内外土壤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涉及25个物理指标、36个化学指标、35个生物指标和19个环境指标。土壤有机质作为土壤质量的核心指标,其选取频率最高,为96.6%;其次是土壤酸碱度、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和容重,选取频率均在50%以上;微生物生物量、土壤酶活性等生物指标选取频率较低,均小于25%,但呈逐年增加的趋势。最小数据集构建方法中,主成分分析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指标冗余,体现原始变量的绝大部分信息,应用最为广泛。被筛选进入最小数据集的指标中,有机质、速效磷、容重和土壤酸碱度在表征土壤质量时应用广泛,频率分别为67.7%、43.2%、34.8%和34.2%。目前土壤质量评价研究主要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筛选土壤质量指标,运用土壤质量指数法进行综合评价,能较准确地评估管理措施对土壤质量的影响,适用于土壤可持续管理。【结论】土壤有机质、速效磷、酸碱度、容重和含水量是表征土壤质量的重要评价指标。构建能够客观、全面、真实地反映土壤质量变化的指标体系及其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是未来土壤质量评价研究的重点,应用指标体系在大空间尺度评估土壤质量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胡月明  吴谷丰  江华  张馨远  徐剑波  李华兴  
本研究探讨了地理信息系统 (GIS)技术与层次分析模型和灰关联综合评价模型的结合在土壤质量评价中的应用。并以广东省东莞赤红壤农业现代化试验区为例 ,应用 Arc Info进行空间数据采取、处理与分析 ,采用叠置分析方法 ,以评价因素的组合确定评价单元 ;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因素的权重 ;构造灰关联综合评价模型 ,计算各单元的灰关联综合评价值 ,得出各单元按质量从劣到优排列的序列 ,应用 Arc View GIS绘制评价结果图。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岳西杰  葛玺祖  王旭东  
本文以位于黄土高原沟壑区的长武县作为研究区域,选取与土壤质量密切相关的土壤有机质,易氧化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速效磷、速效钾、微量元素、土壤酶活性、粘粒、阳离子交换量等因子作为评价指标。采用指数标度法确定判断矩阵,对传统层次分析模型进行了改进,确定了权重系数,利用模糊数学中的综合指数法计算土壤质量指数。结果表明,以指数标度法作为改进应用于层次分析模型,建立了有效的递阶层次分析结构,避免了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的过程。与用偏相关系数确定权重相比,层次分析模型使土壤质量各指标的权重区分度更加明显,避免权重平均化的趋势。根据两种权重得出的土壤质量指数进行方差检验(P=0)的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评价...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强  许明祥  赵允格  高丽倩  张金  张晓伟  
黄土高原坡耕地沟蚀广泛而严重。科学评价沟蚀土壤质量是侵蚀环境下土壤保育和利用的重要基础。论文以沟间土壤为对照,分析了坡耕地沟蚀对土壤质量单因子的影响并建立了沟蚀土壤质量综合评价模型。利用加权和法对黄土高原坡耕地不同沟蚀深度下土壤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①沟蚀对坡耕地不同土壤质量因子的影响有较大差异。沟蚀导致土壤硬化,pH值增加,而土壤团聚体和养分含量(除全磷)随着沟蚀深度增加表现出明显的层次性,近似呈"W"型变化规律。②沟蚀深度对土壤质量的影响可以用幂函数y=0.866 8 x-0.142(R2=0.877)较好地拟合。微度侵蚀(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董茜  王根柱  庞丹波  董亮  张梅  刘玉国  万龙  周金星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滇东南喀斯特区不同植被恢复措施的土壤质量,以期为石漠化治理和植被生态恢复提供依据。[方法]以云南省建水县不同植被恢复措施为研究对象,基于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法建立最小数据集,利用全量及最小数据集土壤质量指数进行土壤质量评价。[结果]显示:(1)不同植被恢复措施的土壤理化性质差异显著(p车桑子灌木林>天然次生林>直杆蓝桉阔叶林>云南松针叶林。[结论]喀斯特区进行人工林恢复时可优先选择马尾松针叶林进行种植。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李笑雨   白金珂  
为明确青藏高原南部土壤质量的基本特征,本研究采集了该地区4种典型土地利用类型(草地、耕地、乔木林地和灌木林地)土壤样品,测定土壤相关基本理化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筛选最小数据集指标,并应用土壤质量指数法(SQI)定量评价土壤质量。结果表明: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具有显著影响,饱和导水率属于极敏感指标,电导率、全氮、有机质、砂粒属于高度敏感指标,pH、容重、粉粒、黏粒属于中度敏感指标。青藏高原南部土壤质量评价最小数据集由全氮、粉粒、黏粒、电导率构成,最小数据集能够较为准确地体现青藏高原南部土壤质量信息(P<0.01)。根据最小数据集计算的土壤质量指数表现为乔木林地(0.675)>草地(0.523)>耕地(0.508)>灌木林地(0.494),且乔木林地土壤质量显著高于其他3种土地利用类型(P<0.05)。评价结果能够为青藏高原南部地区土地的合理利用和生态保护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杜发兴  吴登峰  吴厚发  姚斌  
[目的]采取科学的评价方法,客观准确评价土壤质量,为石漠化地区预防土壤退化和改善土壤质量提供参考。[方法]以湖北省鹤峰县石漠化地区为研究对象,综合测定了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的18项土壤属性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确定评价指标的最小数据集,结合熵权法确定参评指标的权重值,并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计算加权关联度值。[结果]根据加权关联度值的大小排序来看,研究区的土壤质量高低依次为:下坪>中营>燕子>五里>走马;结合土壤质量评判标准表可得,下坪的土壤质量等级为Ⅱ级,中营为Ⅲ级,燕子和五里均为Ⅳ级,走马为Ⅴ级;且研究区整体的土壤质量属于中等偏下的水平与当地实际情况相一致。[结论]本文的研究方法可以客观公正的评价土壤质量,且该方法计算简便、思路清晰,为土壤质量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尝试。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唐菲菲  邓艳林  郑茂  郭徽  曹福祥  吴立潮  
在对湖南省西北部3县4种不同石漠化程度的13个样地进行植被调查及土壤样品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和指标相关性分析的方法,构建了评价土壤肥力的土壤属性指标的最小数据集,并对30项土壤属性指标进行分析,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法最终确定了各样地的土壤质量得分。结果表明:(1)湘西北石漠化区土壤肥力质量综合评价的最小数据集(MDS)为:土层厚度(ST)、A层厚度(AT)、土壤粗粉粒(SilT-1)、总孔隙度(BP)、全氮(TN)、有效钾(AK)、阳离子交换量(CEC)、微生物量氮(MBN)、微生物量磷(MBP)、C/N比。(2)潜在石漠化、轻度石漠化、中度石漠化、重度石漠化对应等级下的土壤肥力灰色关联...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洋  张荣  孙小凤  
为研究青海东部黄河谷地拉西瓦片区的土壤质量现状,阐明不同土壤质量的差异,本文采用主因子分析方法,对黄河谷地开发整理重大项目中拉西瓦片区新增地的土壤质量状况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表明:青海东部黄河谷地拉西瓦片区新增地中,50个土壤剖面表层样点94%的土壤质量处于较差和差等级水平,4%的土壤处于中等级水平,2%的土壤处于良等级水平;有机质含量、有效磷含量、全磷含量是限制该地区新增地土壤质量的主要因子。可得出该地区土壤质量相对较差,在今后的土壤改良中应特别注意有机肥及磷肥的施用,为该区域土地开发利用和改良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袁勇  熊东红  校亮  吴汉  张素  苏正安  董一帆  
【目的】对元谋干热河谷冲沟侵蚀活跃区土壤质量进行评价。【方法】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测定了干热河谷区3条发育相当的典型冲沟土壤理化性质,采取模糊数学方法和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相结合,分析了冲沟不同部位土壤质量的综合性指标值。【结果】(1)冲沟侵蚀增加了土壤理化性质的分布差异,使土壤紧实化,造成有机质含量显著下降,加剧土壤有效性氮素和磷素损失,导致各土壤养分不同程度的贫瘠化。(2)冲沟侵蚀加剧了土壤退化程度,土壤质量指数(SQI)表现为:沟床(0.406)>集水区(0.357)>沟头(0.289)>沟岸(0.252),其中以沟岸和沟头土壤退化程度最高。(3)冲沟侵蚀引起制约土壤质量的因素由土壤化学性质转变为土壤物理性质,但冲沟土壤质量尚未退化到最低水平,适宜进行生态治理。【结论】冲沟生态治理中应抓住冲沟各部位土壤质量的关键限制性因子因地制宜、综合防治,这对进一步研究该区土壤退化过程及制定冲沟生态治理技术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袁星明  朱宁华  郭耆  周光益  蒙敏燕  吴尚勇  杨乐苏  
[目的]探讨相同立地条件下的不同人工林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为实现人工林养分的精确调控和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在柳州沙塘林场马尾松采伐迹地上同为1987年营造的木荷、米老排、蓝果树和杉木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以未造林灌草地为对照,分层(0~15、15~30、30~50、50~70、70~100 cm)测定14个土壤理化性质指标,结合KMO和Bartlett球形度检验,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土壤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同种林分内,随土层加深,土壤密度递增,孔隙度、土壤有机碳、全N、碱解N、有效P含量递减。不同林分间各土壤理化性质差异明显,5种林地的土壤pH值变幅为3.94~5.12;土壤有机碳、全N、碱解N、有效P含量以及化学计量特征C:N、C:P、N:P比值均表现为:阔叶林>针叶林>灌草地;杉木林土壤的全P含量在所有林分中最低,杉木林生长可能消耗更多的磷元素;与对照灌草地相比,营造这4种人工林后使土壤全K含量明显减少,速效K(除米老排林外)也有相似规律,这种变化规律暗示了人工林对K元素的消耗量大;木荷林和杉木林土壤的p H值、全K、速效K及阳离子交换量的含量明显低于其它林分和灌草地。土壤综合质量根据主成分得分依次为:米老排林>蓝果树林>木荷林>灌草地>杉木林。[结论](1)人工阔叶林比针叶林能更有效地积累土壤有机碳、N和P等养分,并能明显地优化土壤密度和孔隙度,在今后的造林实践中应优先考虑阔叶林。(2)人工林营造33 a后,土壤全K含量明显地小于对照灌草地,且不同林分间具有差异,因此,在森林经营时应注重K元素调控管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