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068)
2023(4572)
2022(3833)
2021(3848)
2020(3079)
2019(6918)
2018(6961)
2017(10992)
2016(7324)
2015(8463)
2014(8524)
2013(7406)
2012(6976)
2011(6278)
2010(6553)
2009(5542)
2008(5431)
2007(5079)
2006(4475)
2005(4142)
作者
(17334)
(14344)
(14150)
(13646)
(9241)
(6964)
(6707)
(5738)
(5427)
(5304)
(4993)
(4821)
(4738)
(4562)
(4557)
(4519)
(4505)
(4346)
(4223)
(3924)
(3760)
(3641)
(3510)
(3465)
(3368)
(3257)
(3181)
(3154)
(3108)
(3061)
学科
教育(19593)
(14434)
经济(14399)
中国(12867)
管理(10998)
(9180)
理论(8088)
(7999)
企业(7999)
(6309)
教学(6172)
(5726)
方法(5336)
(5321)
(4567)
(4405)
研究(4331)
发展(4132)
地方(4130)
(4010)
思想(3952)
政治(3907)
业经(3884)
文化(3878)
财政(3772)
国家(3708)
思想政治(3635)
政治教育(3635)
治教(3635)
德育(3596)
机构
大学(90359)
学院(85468)
研究(35328)
教育(28029)
(23831)
(23726)
师范(23619)
经济(22984)
管理(22785)
(21130)
科学(20868)
师范大学(19539)
中国(19215)
理学(19065)
理学院(18661)
管理学(18073)
管理学院(17866)
(17734)
研究所(16070)
(15131)
中心(14601)
(14488)
北京(14432)
技术(13811)
职业(13105)
(12632)
(12454)
(11684)
教育学(10724)
业大(10621)
基金
项目(54052)
研究(47779)
科学(43009)
基金(34580)
(30508)
教育(30472)
国家(29639)
社会(27223)
社会科(25371)
社会科学(25362)
科学基金(23303)
(22823)
编号(22180)
成果(22066)
(21489)
课题(19214)
基金项目(16977)
(16840)
规划(14165)
重点(13972)
(13690)
(13648)
资助(13559)
项目编号(13491)
(13033)
自然(12506)
(12470)
教育部(12326)
自然科(12160)
自然科学(12153)
期刊
教育(48348)
研究(38312)
中国(30376)
(28305)
经济(28305)
学报(14441)
大学(11927)
科学(11845)
(11838)
职业(11753)
(11375)
技术(10198)
学学(9451)
管理(8469)
农业(8176)
技术教育(7638)
职业技术(7638)
职业技术教育(7638)
(6561)
论坛(6561)
高等(5962)
图书(5566)
(5551)
财经(5490)
(5467)
金融(5467)
高等教育(5242)
成人(5145)
成人教育(5145)
(4985)
共检索到1464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朱祥贵  毛婧  
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地方立法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自治权实现的保障。土家族民族自治地方已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初步奠定了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自治权地方立法保障的基础。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自治权地方立法在立法价值、权利主体、权利内容、权利保障等方面仍有不足,需从理论基础和制度建构方面加以完善。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朱祥贵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自治权实现的关键是法律保护。国际法确立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地位,建构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权利体系,设定了国家的尊重、保护、实现义务。国际立法需要进一步从权利主体、内容、国家义务、救济等方面深化与完善。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朱祥贵  李金玉  
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正处在代表性传承人老龄化、青少年缺乏传承激情和动力、部分项目教育传承功能萎缩、传承场地建设面临困难等困境中。要打破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现实困境,需要加强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工作的法律保护,在教育传承立法体系与机制建设等方面,进行法律法规制度创新。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汪荣  荣霞  
三峡库区在社会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尤以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最为突出,成为土家族历史发展的见证和珍贵的文化资源。由于多种原因,目前三峡库区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濒危、变异、衰退甚至消失的状况,亟待加强保护与传承。文章在对三峡库区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就三峡库区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开发与利用以及可持续发展提出了诸多建设性意见。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覃美洲  谭志松  
为了更好地发挥教育在土家族非物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就有必要通过教育传承立法来提供制度保障。而土家族非物质文化教育传承立法至少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传承人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原则;专业教育与普及教育相结合原则;教育传承内容的可选择性与濒危土家族非物质文化优先教育传承相结合原则;原真性与可解读性相结合原则。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余澜  杨洋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教育的文化环境,民族教育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主要途径,民族教育立法可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我国民族教育立法在传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存在不足,必须树立科学的民族教育立法指导思想,既注重少数民族接受主流文化的权利的保护,又重视民族教育在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作用,同时还必须明确民族教育立法的基本原则,为民族教育立法奠定理论基础。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戴俊骋  李露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方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地方性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界定是在各社区和群体适应周围环境以及与自然和历史的互动中,被不断地再创造,为这些社区和群体提供认同感和持续感,从而增强对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的尊重。以社区为代表的地方要素被列为非物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陆阁丽  陆厦伟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生活状态的改变及农村城市化进程的迅速推进,民间文化及技艺传承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校园传承在时间、空间等方面比传统的师徒传承更有优势,宁夏回族自治区经过6年校园传承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江赟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最宝贵的优秀传统文化,文章简述职业教育的概念及其特点,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创新思路,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和目前面临的危急状况;并分析职业教育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相结合的方式及各自具有的优势,预见共赢的表现,深入阐述双方结合中必须注意的问题;对通过职业教育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进行总结和展望。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唐雯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的职业属性为高职教育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可能性;而高等教育文化功能的担当又向高职教育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出了必要性的要求。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成为各地方高职教育特色生成的契机。高职教育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包括教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个方面的策略。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常超  
生产科技化、信息数据化、文化多元化是当今社会的显著特征,伴随移动网络科技的持续发展,在网络信息平台上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物质生活条件在持续改变人们生活质量、生活方式之时,同样也在潜移默化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越是全球化发展越需要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本文将以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及保护为核心内容,探讨社区教育在中华民族文化保护中的优势及现实意义,为传统民族文化以及民族凝聚力的提升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杨海鹏  
蒙古族文化是草原文化的典型代表,内蒙古蒙古族体育类非遗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提出保护和利用蒙古族体育文化的相关策略,为建设新时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服务:与政策制度相结合是保护蒙古族体育类非遗资源的保证;与民族博物馆相结合是保护蒙古族体育类非遗的手段;与民族乡镇文化相结合是开发利用蒙古族体育类非遗的土壤;与民族节庆文化相结合是开发利用蒙古族体育类非遗的深化。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杨帆  谭杰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地方特色文化的重要体现,其展现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对地方综合实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作为我国"六小民族"之一的赫哲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了内涵丰富、极具民族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随着生态环境的破坏、非遗项目开发的商业化、传承人缺失等不利因素的影响,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面临着困境。文章在梳理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的基础上,分析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著作权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探究依托立法,保护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