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026)
2023(3067)
2022(2797)
2021(2785)
2020(2468)
2019(5389)
2018(5537)
2017(9706)
2016(5774)
2015(6601)
2014(6885)
2013(6534)
2012(6331)
2011(5627)
2010(5819)
2009(5714)
2008(6018)
2007(5626)
2006(4971)
2005(4512)
作者
(19693)
(16628)
(16565)
(15627)
(10643)
(8371)
(7344)
(6550)
(6382)
(6306)
(5794)
(5728)
(5468)
(5440)
(5381)
(5201)
(5082)
(5001)
(4921)
(4903)
(4240)
(4227)
(4175)
(3905)
(3808)
(3789)
(3761)
(3728)
(3538)
(3517)
学科
管理(19670)
(19097)
经济(19074)
(18302)
(15588)
企业(15588)
(8782)
方法(8197)
(7483)
数学(6449)
(6414)
财务(6395)
财务管理(6379)
数学方法(6241)
(6232)
企业财务(6048)
(5727)
中国(5322)
农业(4314)
理论(4262)
(4253)
银行(4234)
业经(4010)
(3902)
(3739)
土壤(3726)
(3650)
(3397)
(3348)
金融(3345)
机构
大学(86781)
学院(85369)
研究(31867)
管理(28444)
(26570)
经济(25721)
中国(24697)
理学(23773)
理学院(23451)
科学(23024)
管理学(22648)
管理学院(22530)
(21864)
(20446)
(18623)
农业(17886)
业大(17313)
研究所(16945)
中心(14897)
(14805)
(14359)
北京(12800)
(12585)
农业大学(11626)
(11486)
财经(11088)
技术(11003)
(10855)
(10717)
科学院(10689)
基金
项目(55687)
科学(41923)
基金(39802)
(37528)
国家(37228)
研究(34776)
科学基金(30055)
自然(22498)
(22155)
自然科(21982)
自然科学(21978)
自然科学基金(21537)
基金项目(21007)
社会(19662)
(19442)
社会科(18464)
社会科学(18460)
资助(16992)
教育(16489)
编号(13624)
重点(13494)
计划(12917)
成果(12215)
科技(11892)
(11606)
科研(11064)
(10939)
(10715)
创新(10179)
课题(9824)
期刊
(32858)
经济(32858)
研究(22757)
学报(22596)
(21121)
中国(20474)
科学(17138)
大学(16101)
学学(15277)
农业(14915)
(14092)
管理(12079)
教育(8738)
(8317)
技术(7832)
(7494)
金融(7494)
业大(7423)
(6538)
农业大学(6268)
财经(5847)
图书(5177)
(5078)
会计(4640)
经济研究(4539)
财会(4520)
科技(4402)
业经(4382)
资源(4175)
中国农业(4129)
共检索到1354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汪鹏  赵方杰  
南方部分地区稻米镉超标问题较为突出,主要与土壤污染、土壤酸化、稻田水分管理以及南方种植的一些镉积累能力较高的水稻品种等因素有关。我国土壤镉总量要比欧美国家土壤低,但我国土壤镉的活性较高,不同省份土壤镉的活性也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湖南省土壤镉的活性普遍要高于广西、贵州等地。稻米镉积累关键时期是灌浆期,这个时期常对应的是稻田排水烤田阶段,该阶段土壤镉活性主要受“原电池效应”“自由基氧化效应”和“pH-铁氧化物吸附效应”等过程控制。提高土壤Zn、Mn含量能抑制稻田排水阶段硫化镉的氧化溶解速率,提高土壤pH值能降低镉向土壤溶液相的分配,从而降低土壤镉的活性。水稻镉吸收与转运受多个关键基因控制,一些基因的等位变异使得不同水稻品种籽粒镉积累产生差异。水稻籽粒镉积累阻控可以通过降低土壤镉活性、减少水稻镉吸收转运以及移除土壤镉存量等方式实现。因此,种植低镉积累水稻品种,调酸控镉,施用Zn、Mn肥等是低成本、长效的镉污染农田安全利用的技术措施,而高镉积累水稻品种有潜力发展为土壤镉减存量修复的植物修复技术。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邢丹  张爱民  王永平  廖芳芳  高秀兵  
为筛选出低富集Cd的辣椒品种在生产上应用,通过设置不同Cd浓度,采用黄壤和石灰土作为盆栽供试土壤,研究贵州典型土壤-辣椒系统中镉的迁移富集特征。结果表明:1Cd处理浓度为0~5 mg/kg时,辣椒同部位的Cd含量均随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黄壤种植的辣椒中Cd含量比石灰土种植的低6.11%~11.84%,其根、地上部分Cd含量的增加量均较石灰土高,分别为4.1和1.4倍。22种类型土壤中,Cd从辣椒根部向果实的转运系数分别为0.04~0.25和0.21~0.50,并且黄壤种植辣椒根部Cd向果实转运速度比石灰土低3倍。3辣椒对Cd的富集系数分别为0.93~1.65和1.02~3.04,且石灰土种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夏伟  段碧辉  王天一  王芳  赵敏  李春诚  袁知洋  
【目的】本文探究野外实际生产条件下锗在土壤—水稻系统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及影响因素。【方法】在湖北省恩施州咸丰县系统采集水稻根系土壤、籽实样品各60件以及10件根、茎叶配套样品,测试根系土壤中锗、硒等营养元素、有机质含量及pH值和水稻根、茎叶、籽实锗及部分营养元素,并对土壤、水稻籽实锗含量进行相关分析,研究水稻锗元素生物吸收系数的影响因素以及土壤—水稻系统中锗元素迁移转化规律。【结果】咸丰县水稻根系土壤锗含量平均值为1.58 mg/kg,略低于我国土壤锗含量背景值(1.70 mg/kg);水稻籽实中锗元素平均含量仅为0.031 mg/kg,但咸丰县南部坪坝营镇水稻籽实锗元素含量较高,远高于已报道的重庆市南川区、浙江省常山县等地区,全区水稻籽实硒元素平均含量也达到了0.072 mg/kg,极具富锗富硒水稻开发潜力。水稻锗元素生物吸收系数普遍较低,仅为0.29%~6.04%,仅30%锗元素在水稻体内的积累规律完全贴合前人实验条件的规律和结果:茎叶>根>糙米,大部分仍符合一般元素迁移规律:根>茎叶>糙米。【结论】相关分析表明,水稻对锗的吸收能力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根系土中Ge、S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性,与pH值呈显著正相关性,而与营养元素Na_2O、SiO_2、Al_2O_3、K_2O存在不显著负相关关系。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燕飞  李荭荭  黄幸然  方熊  易志刚  
以福建泉州大坪乡、三明坂面乡和福州福建农林大学茶园为研究对象,使用ICP-MS测定茶园土壤及对应茶树的根、老枝、嫩枝、老叶和嫩叶样品中镉(Cd)和铅(Pb)含量,并对Cd和Pb在茶园土壤—茶树系统中的分布情况以及迁移富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坪乡、坂面乡和农林大学茶园土壤的Cd和Pb的平均含量分别介于0.022~0.076 mg·kg~(-1)和20.73~65.73 mg·kg~(-1),均未超过《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15618—2018)限定值.3个茶园茶叶中Cd和Pb含量分别介于0.003~0.054 mg·kg~(-1)和0.01~4.28 mg·kg~(-1),均低于国家标准限值,表明研究区茶园无Cd和Pb污染.整体而言,Cd和Pb不易向茶树地上部迁移,各茶园Cd和Pb在茶树中的转移系数表现为从上而下递减的趋势,嫩叶的转移系数最小,分别为0.01~0.05和0.01~0.06.此外,各茶园茶树对Cd和Pb的富集能力基本表现为叶<枝<根,嫩叶富集能力最弱,分别为0.098~1.006和0.009~0.048,且各茶园茶树对Cd的富集能力明显大于Pb.本研究结果可为茶园选址及茶园重金属污染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祖义  程薇  黄世乐  成冰  
应用土壤薄层层析(TLC)法测定了14C-绿黄隆在10种土壤中的移动率,其Rf值为0.65~1.0,表明绿黄隆在供试土壤中分别属可移动性和极易移动性。用大面积土柱淋溶法测得3种土壤柱在模拟降雨下的淋溶动态及其参数,经计算,在黄潮土、黄棕壤和红壤中,使14C-绿黄隆垂直移动透过10cm土层所需连续降水量分别为75,80和94mm。绿黄隆在土壤中的迁移性与土壤PH值密切相关,随pH值增高其移动性和淋溶性增大。绿黄隆随水迁移性较强,它有可能对农业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潘荣庆  蓝淯琛  李站峰  何卿姮  蒋代华  黄智刚  
【目的】分析不同阻控剂对重金属污染稻田水稻镉(Cd)和砷(As)的阻控效果及对不同品种水稻产量的影响,为筛选低累积重金属水稻品种及生产安全稻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在重金属污染高风险稻田种植16个广西主栽晚稻品种,开展硒类和硅类阻控剂阻控重金属试验,测定各品种稻米样品中的Cd和As含量,对比分析不同阻控剂对Cd和As的阻控效果及不同品种水稻的产量。【结果】16个水稻品种稻米的Cd和As含量差异较明显,其中,深两优8386、广8优金占、丰田优553、桂香12和广8优169 5个品种的Cd富集能力较低,野香优703、恒丰优666、广8优金占和野香优莉丝4个品种的As富集能力较低。喷施硒类阻控剂和硅类阻控剂各水稻品种的产量均有显著提高(P0.05),也低于国家标准要求的0.200 mg/kg。【结论】不同晚稻品种稻米对重金属Cd和As的吸附能力存在明显差异。在Cd和As污染稻田叶面喷施硒类和硅类阻控剂既可显著提高水稻产量,也可显著降低稻米的Cd含量,但对降低稻米As含量无明显作用。深两优8386、广8优金占、丰田优553、桂香12和广8优169 5个低Cd累积水稻品种可在Cd污染稻田推广种植,野香优703、恒丰优666、广8优金占和野香优莉丝4个低As累积水稻品种可在As污染稻田推广种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静静  黄河  吴海霞  容群  李雪  覃霞  张超兰  
开展根箱实验,比较水稻土和石灰岩土上镉(Cd)低累积常规水稻(玉丝占)间作红蛋(Echinodorus osiris)对Cd累积的影响。通过分析水稻和红蛋根区土壤pH、阳离子交换量(CEC)、有效硫(S)、有效钙(Ca)、有效镁(Mg)和不同形态Cd的变化,研究不同土壤类型中2种植物间作对Cd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种相比,间作可使水稻土上水稻地上部、地下部和籽粒中的Cd含量增加1.97%、3.91%和1.43%;使石灰岩土上水稻地上部、地下部和籽粒中的Cd含量降低11.17%、34.95%和15.38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静静  黄河  吴海霞  容群  李雪  覃霞  张超兰  
关键词: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成久  吕明波  苏芳莉  史哲瑜  
为研究不同生育期湿地土壤镉离子含量的变化,分析废水灌溉条件下湿地土壤中镉离子的迁移特征。利用沈阳农业大学综合试验基地小试装置模拟辽河口天然芦苇湿地,采用原始COD_(cr)浓度配置50,175,300mg·L(-1),分别在不同生育期(发芽期、展叶期、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灌溉不同浓度造纸废水,测定不同质量浓度废水下湿地土壤中镉离子的含量。结果表明:不同灌溉方式下,废水质量浓度为300mg·L(-1)处理对土壤镉离子含量影响最大,随着土层深度增加,土壤镉离子含量变化趋势表现为:处理1>处理3>处理2>C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杨亚丽  李友丽  陈青云  郭文忠  
随着人们对蔬菜品质的要求提高,蔬菜重金属污染逐步引起人们的关注。选取重金属污染范围广,对植物危害程度大的铅、镉、铬3种重金属,分别从3种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形态特征,在蔬菜中迁移分布规律,对蔬菜的毒害作用及复合污染的交互作用几个方面概述了蔬菜铅、镉、铬污染的研究进展,旨在为蔬菜的安全生产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邓晓霞  黎其万  李茂萱  陈璐  张文波  杜丽娟  刘贤金  卢海燕  米艳华  
【目的】本研究为稻米Cd污染阻控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土壤调控剂T1(纳米活性炭+硅钾钙镁肥)、T2(火山石+钙镁磷肥)和Si(叶面硅肥)单一及组合共5种不同调控措施(T1、T2、Si、T1+Si、T2+Si)对云南个旧矿区稻田镉污染土壤的修复效应及对稻米镉累积的影响。【结果】土壤调控措施均能提高土壤pH,T2处理调控效果最好,较对照提高0.80个单位;调控剂处理后,土壤酸可提取态Cd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残渣态有不同程度的增加,T1+Si处理对土壤酸可提取态调控效果最好,较对照降低了31.6%。经调控措施处理后水稻产量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组合调控处理的增产效果优于单一调控措施,T1+Si、T2+Si组合处理较对照分别增加27.2%、29.7%。不同处理水稻根系Cd含量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茎叶中Cd含量有不同程度的上升,糙米中Cd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符合国家食品污染物限量标准(GB 2762-2012),其中T1+Si处理糙米中Cd含量较对照降低45.3%。【结论】采用纳米活性炭+硅钾钙镁肥基施以及在水稻灌浆期和抽穗期分别喷施叶面硅肥不仅可以有效修复个旧矿区镉污染土壤,而且可以明显降低糙米中镉的含量,提高矿区稻米安全质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慧敏  方圆  唐翠荣  顾明华  雷静  窦飞  谭力  陈宏  王丽萍  
【目的】开展广西水稻土镉有效性、水稻镉富集系数与土壤性质的关系研究,为降低石灰岩地区土壤镉迁移及稻米镉累积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以广西不同地方的65个水稻土及相应的Y两优品种系列水稻为研究对象,分析土壤理化性质、水稻各部位镉含量、土壤有效镉/总镉、水稻各部位对镉的富集系数与土壤性质的关系,以及影响土壤镉有效性和糙米镉富集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土壤镉超标率为67. 69%,糙米超标率为41. 54%。土壤镉有效性受到铁、锰形态的影响,有效镉/总镉与总铁、总锰呈显著负相关,与有效铁呈显著正相关;土壤p H、有机质、交换性钙、总铁和总锰显著影响水稻对镉的富集能力,其中,糙米镉富集系数与pH值、交换性钙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有机质、总铁、总锰呈显著负相关。总锰和有效锰是决定土壤镉有效性的主要影响因子,镉有效性的线性回归方程为:有效镉/总镉=0. 491-0. 167×总锰+0. 004×有效锰;交换性钙和总锰是决定糙米镉富集能力的主要影响因子,糙米镉富集系数线性回归方程为:糙米镉富集系数=0. 493-0. 006×交换性钙-0. 156×总锰。【结论】广西稻米超标率低于稻田土壤镉超标率。在所研究的土壤性质中,锰形态是影响土壤镉有效性的主要因子,总锰、交换性钙含量是影响稻米富集镉的主要因子。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孙聪  陈世宝  宋文恩  李宁  
【目的】研究不同水稻品种对土壤中镉(Cd)毒害的敏感性分布规律,测定基于保护95%水稻品种的土壤中Cd对不同水稻毒害的生态风险阈值HC5,为中国水稻Cd污染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中国南方具有代表性的两种水稻土,通过外源添加Cd制备成0、1.2、4.8、10、40、120 mg·kg-1的Cd污染土壤,以中国水稻主产区18个常规不同水稻品种为试材,通过温室盆栽试验测定不同Cd污染土壤对不同品种水稻的生物量、植株Cd含量及不同水稻Cd吸收的生物富集系数(BCF)影响。通过国际最新的累积概率分布函数逻辑斯蒂克分布模型(Log-logistic distribution)对不同水稻基于生物量的...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高永  胡春元  董智  张秀卿  
In the areas of seasonal and perennial frozen soil, soil layers always contain different exent free stagnant water and frozen stagnant water, which may save the pressing need of water for spring plants. The paper, according to the laboratory stimulation of water movement in soils during freezing, an...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茹淑华  张国印  孙世友  王凌  耿暖  
采用温室土培盆栽试验研究了重金属Cu、Zn、Pb和Cd在土壤-萝卜系统中的迁移累积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土壤Cu、Zn、Pb和Cd的浓度分别为800,1 000,1 000,5.0 mg/kg时,萝卜的生长则受到了明显的抑制作用。随着土壤重金属处理浓度的增加,萝卜根系的Cu、Zn、Pb和Cd浓度明显增加。在萝卜生长90 d时,随着土壤重金属浓度的增加,地上部Cu、Zn、Pb和Cd的浓度均明显增加。随着生长期的延长,萝卜地上部Pb的浓度显著增加。随着土壤重金属浓度的增加,萝卜根系的Cu、Zn、Pb和Cd浓度均明显增加。适量的土壤Cu、Zn、Pb和Cd浓度能显著促进萝卜根系的吸收,但土壤Cu浓度超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