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25)
- 2023(8950)
- 2022(8136)
- 2021(7740)
- 2020(6559)
- 2019(15200)
- 2018(15312)
- 2017(29570)
- 2016(16402)
- 2015(18436)
- 2014(18458)
- 2013(18244)
- 2012(16643)
- 2011(14871)
- 2010(14654)
- 2009(13146)
- 2008(12582)
- 2007(10790)
- 2006(9226)
- 2005(7921)
- 学科
- 济(59969)
- 经济(59904)
- 管理(44976)
- 业(42781)
- 企(35782)
- 企业(35782)
- 方法(29821)
- 数学(25761)
- 数学方法(25470)
- 农(16087)
- 学(15467)
- 中国(14993)
- 财(14427)
- 业经(13460)
- 地方(12733)
- 贸(10817)
- 贸易(10813)
- 理论(10771)
- 农业(10765)
- 和(10654)
- 易(10477)
- 技术(10002)
- 环境(9965)
- 制(9783)
- 务(9571)
- 财务(9513)
- 财务管理(9499)
- 教育(9129)
- 企业财务(9006)
- 划(8644)
- 机构
- 大学(227242)
- 学院(225899)
- 管理(92527)
- 济(82615)
- 理学(80936)
- 经济(80590)
- 理学院(80037)
- 管理学(78622)
- 管理学院(78239)
- 研究(75140)
- 中国(53234)
- 科学(50247)
- 京(48960)
- 农(39439)
- 所(38645)
- 业大(37505)
- 财(35882)
- 研究所(35821)
- 中心(33495)
- 江(31265)
- 农业(31170)
- 北京(31020)
- 范(30176)
- 师范(29893)
- 财经(29631)
- 院(27401)
- 经(26956)
- 州(26088)
- 技术(24908)
- 师范大学(24236)
- 基金
- 项目(163310)
- 科学(126709)
- 研究(117936)
- 基金(116662)
- 家(102692)
- 国家(101833)
- 科学基金(86428)
- 社会(70577)
- 社会科(66670)
- 社会科学(66650)
- 省(64597)
- 基金项目(63255)
- 自然(58561)
- 自然科(57146)
- 自然科学(57133)
- 自然科学基金(56075)
- 划(55054)
- 教育(53647)
- 编号(48897)
- 资助(47972)
- 成果(39247)
- 重点(36523)
- 部(35187)
- 发(34634)
- 创(34036)
- 课题(33530)
- 科研(31672)
- 创新(31663)
- 计划(30855)
- 项目编号(30329)
共检索到3135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胡云锋,刘纪远,庄大方
土壤风蚀实质上是土壤颗粒在风力作用下发生位移的自然过程,它包含了土壤夹带起沙、空间输移及沉降淀积等三个阶段。风蚀研究的根本任务是对土壤风蚀的范围、强度及数量进行监测、评价以及预测预报。为此,科学家在断面尺度、地块(图斑)尺度以及区域尺度上,以年、月、日、小时等时间尺度展开了研究。当前的风蚀研究主要有以下四个方向:实验室和野外风洞实验研究、野外观测与网络监测、风蚀评价以及风蚀估算与过程模拟研究等。实验室和野外风洞实验有助于人们深入理解风蚀的基本过程;而网络监测数据对于实现风蚀研究从局部到整体的尺度转换具有重要意义;在风蚀评价方面,对风蚀发源地的风蚀评价研究卓有成效,但针对风蚀物运移过程及沉降过程的研究成果还不多见;在风蚀估算和过程模拟方面,一些模型或应用系统已经在不同的区域以不同的时空尺度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要将这些模型和系统在不同的时空尺度上做进一步推广还有许多工作要做。遥感和GIS等现代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尺度的风蚀研究中有着显著的优势,并贯穿了风蚀研究的全过程。
关键词:
土壤侵蚀 风力侵蚀 研究尺度 方法论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蔡强国,刘纪根
土壤侵蚀模型作为了解土壤侵蚀过程与强度,掌握土地资源发展动态,指导人们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管理和维持人类长期生存环境的重要技术工具,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本文总结了中国土壤侵蚀模型的主要成果,对经验统计模型、物理成因模型、国外模型在我国的应用方面作了详细的介绍。在总结和评价中国土壤侵蚀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土壤侵蚀模型应该注重的发展方向:(1)注重土壤侵蚀模型的理论研究,将从以侵蚀因子为基础的侵蚀预报向侵蚀过程的量化研究和理论完善,研究各侵蚀因子及其交互作用对侵蚀过程的影响,泥沙在复杂坡面以及不同流域尺度间的分散、输移和沉积作用;(2)加强对重力侵蚀、洞穴侵蚀机制的研究,加强对大中流域侵蚀模型的研究;(3)充分利用先进的RS、GIS技术,为侵蚀模型的研究提供大量的数据源,以利于对土壤侵蚀模型的检验。
关键词:
土壤侵蚀模型 主要成果 发展方向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朱连奇 冯文峰 朱文博
随着地球信息科学的进步与发展,"3S"技术成为土壤侵蚀研究的有效工具。本文介绍了"3S"技术在土壤侵蚀研究中应用的途径和使用的限制条件,在对大量研究文献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国外学者利用"3S"技术主要集中在全球和区域土壤侵蚀调查、土壤侵蚀的生态效应等2个方面。而国内学者主要开展了区域土壤侵蚀调查、土壤侵蚀动态研究和土壤侵蚀模式的构建等3个方面的工作。指出目前和GIS技术结合应用最为广泛的土壤侵蚀模式是USLE和RUSLE,这两个模式都是基于统计的经验模式,缺乏充足的实测资料,精度不高;利用"3S"技术对于区域土壤侵蚀因子的研究缺乏与综合评价方法或模型间的协调。展望未来"3S"技术在土壤侵蚀研究中应用的可能趋势。
关键词:
3S技术 土壤侵蚀 动态监测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莉雯 牛铮 卫亚星
在全世界范围内土壤侵蚀对农业生产和水质量都有着负面影响,因此区域尺度的土壤侵蚀评估非常重要,但是它往往会受可收集到观测数据的数量和质量的限制。在过去的30年中,遥感技术已为土壤侵蚀研究提供了多方面有效空间数据,这些数据常被直接用于探测土壤侵蚀和土壤侵蚀沉积,通过辨别土壤侵蚀的总体特征,可以区分土壤侵蚀区域,再根据经验评估土壤侵蚀强度,获得探测结果。本文介绍了可用于土壤侵蚀研究的多种卫星和传感器及应用遥感数据探测土壤侵蚀特征,土壤侵蚀区域和土壤侵蚀沉积的实例。
关键词:
遥感 土壤侵蚀 探测方法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景玉 张楠 王荣彬
土壤侵蚀产沙模型是国土资源动态变化模拟、土地资源环境质量评价、制定水土保持规划措施的重要技术手段,对指导生产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黄河流域尤其是黄土高原的土壤侵蚀始终是土壤侵蚀和黄河泥沙研究的热门问题,近年来,结合“数字黄河”、“模型黄土高原”建设,广大地理学、水土保持、水利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科技工作者,围绕黄河流域的土壤侵蚀产沙问题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配合黄河流域水土保持以及水土资源合理配置和管理,从经验模型到理论模型,不仅提出和开发了许多具有十分重要实用价值的土壤侵蚀产沙模型,而且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先进模型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本文从土壤侵蚀产沙模型的自主开发和现有模型的应用两个方面、经验统计模型与物理模型两个领域简要回顾了90年代中期以后国内学者在黄河流域土壤侵蚀产沙模型方面主要的研究成果,并针对在该地区进行土壤侵蚀模型方面的研究方向提出了作者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土壤侵蚀 黄河 产沙 模型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红兵 许炯心 颜明
本文在总结了人为加速侵蚀研究的基础上,介绍了人口增长、政策导向、经济发展和土地利用变化4个方面社会经济因素对土壤侵蚀的影响,概述了国内外对影响土壤侵蚀的社会经济因素的研究方法。在以上综述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后研究需要深入的3个方面:多学科交叉研究、社会经济学模型研究和区域差异化研究。
关键词:
土壤侵蚀 社会经济因素 进展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吴秀芹,蔡运龙
土壤侵蚀作为LUCC引起的主要环境效应之一,是自然和人为因素叠加的结果。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和地表植被覆盖的减少对土壤侵蚀具有放大效应。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与土壤侵蚀关系的研究已逐渐成为LUCC研究和土壤侵蚀研究的一项新的重要课题。目前,涉及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的土壤侵蚀研究方法有很多,本文介绍了基于模型的定量研究、基于GIS和RS的研究、基于放射性同位素的研究以及基于湖泊(水库)沉积物的研究的基本原理与研究进展,同时指出了每种方法中存在的不足。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建英 赵廷宁
坡面侵蚀研究现状及展望杨建英;赵廷宁(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部)(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土壤侵蚀系指地球陆地表面的土壤、成土、母质及岩石碎屑等,在水力、风力、重力和冻融等外营力作用下,发生各种形式的剥蚀、搬运和再堆积的过程,地球上除永冻区外,地表都遭...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徐宪立 张科利 刘宪春
道路建设的加速会引发道路侵蚀的加剧,继而对生态环境产生很大的压力,为了减轻或控制道路侵蚀,必须了解道路侵蚀的特征,找出有效的防治措施。道路建设是对当地地形的改造,开挖以及填埋等扰动活动,会在原来地貌上形成不同的微地形,它们各有特点,形成不同的侵蚀特征。不同的道路部位侵蚀机理和侵蚀过程差别很大,现有研究对各个部位的侵蚀强度进行了比较,但结果并不一致。与其他用地相比,道路用地显著的改变了土壤的物理水文性质,加速了产流产沙过程。尤其对一个流域而言,道路的线性特征使其成为汇流引流的重要途径,直接影响着流域的行洪泄洪,而在这方面的研究较少。道路侵蚀预报仍然集中在经验统计模型的研究上,由于经验模型固有的弊端,不能明确反映侵蚀的机理,物理模型的研究更加迫切,尤其结合已有的农地侵蚀的过程模型更是加强的重点。道路侵蚀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工程措施,生物措施以及两者的组合,其水保效益都比较明显,但也往往受到当地自然环境和经济条件的限制。本文总结了国内外道路侵蚀研究成果,结合存在的问题指出了今后加强研究的重点,对理解道路侵蚀机理,开展道路侵蚀防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志强 王礼先
该文以土壤侵蚀的生态学过程为出发点,阐述了植被变化与土壤水力侵蚀相互作用的关系.指出与植被变化相联系的生物学过程起主导作用向物理学过程起主导作用的转变是土壤加速侵蚀的根本判据;概述了土壤侵蚀与植被变化关系的尺度依赖性,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研究途径;以植被管理作为生态系统管理(流域管理)的主要组分,指出土壤侵蚀与植被变化关系研究在理论和实践应用中所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土壤水力侵蚀 植被变化 生物过程控制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史培军 刘宝元 张科利 金争平
在综合评述了国内外土壤侵蚀研究的最新进展基础上,综述了我们在内蒙古准格尔旗皇甫川流域和陕西安塞大南沟流域的研究成果,并进一步提出了探讨人类活动(主要是土地利用方式和水平)对土壤侵蚀的影响机理及过程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
土壤侵蚀 过程与模型 人类活动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朱洪芬 杨营 毕如田
土壤侵蚀作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本研究在GIS支持下,应用TM遥感影像提取土地利用和土壤侵蚀的相关信息,快速获得了山西省忻州市繁峙县地面坡度、植被盖度、特殊侵蚀类型等土壤侵蚀因子空间信息,采用叠加分析法研究了繁峙县不同土地利用状况的土壤侵蚀规律。基于国家水利部制定的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快速完成了繁峙县土壤侵蚀强度的判定与分析。结果表明:繁峙县坡度大部分集中在5~15°之间,5°~15°坡度带土壤侵蚀面积最大,侵蚀面积约为2 255.37km2,约占整个繁峙县总面积的77.44%,但是这类土壤侵蚀程度较低,水土流失较少。25°以上侵蚀面积占总侵蚀面积的13.12%。中...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佳华 姚凤梅
利用遥感、GIS和灰色预测模型研究了中国南方典型区土壤侵蚀的状况 .结果表明 ,从 1958— 1988年 ,兴国县的水土流失面积和侵蚀量分别下降了 19 0 9%和 43 0 5% ;灰色预测显示无明显侵蚀区水土流失面积由 1988年的818 0 4km达到 1995年的 12 76 69km2 ;总侵蚀量由 60 7 2 1× 10 4 t a下降到 472 12× 10 4 t a .比较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产沙模数显示 ,林地的产沙模数最小 ,为 177 16~ 187 75t (km2 ·a) ,裸地最大 ,为 10 62 6 76~ 112 65 48t (km2 ·a) .由此...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姜喜山 兰再平 张博 马可 胡海姿
对世界银行贷款"贫困地区林业发展项目"8个项目省(区)新建经济林和垦复竹林地中设置的11个土壤侵蚀定位观测点,连续5年(2001—2005年)观测得到的数据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各经济林地和竹林地在造林或垦复后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土壤侵蚀,在11个观测点中,6个观测点发生了微度土壤侵蚀或轻度土壤侵蚀,位于黄土地貌区的3个观测点土壤侵蚀强度较大,个别年份受高强度侵蚀性降雨的影响,发生了强度土壤侵蚀。梯田类整地方式的经济林地观测点土壤侵蚀量较小,水平带及穴状整地方式观测点的土壤侵蚀较为严重;造林后连续间作的经济林每年均发生土壤侵蚀,侵蚀模数随年度无明显变化,对于前4年进行间作,然后停止间作的经济...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勤科 李锐
区域土壤侵蚀与环境研究,是在比较大的中间尺度和较长的时间尺度上,对土壤侵蚀发生发展过程、土壤侵蚀因子、土壤侵蚀定量评价方法,以及土壤侵蚀治理对环境的影响进行研究的科学与技术体系。该领域的研究,即能直接为国家水土保持宏观决策提供支持,又能揭示土壤侵蚀的宏观规律,并于全球变化研究相联系。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主要概括四个方面,包括:①区域土壤侵蚀因子研究,是为认识土壤侵蚀环境特征和进行土壤侵蚀定量评价的基础,②区域土壤侵蚀评价研究,包括调查制图、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等,是该研究服务于水土保持实践的基本途径;③水土保持的环境效应研究,是从另外一个视角对土壤侵蚀环境与水土流失及其治理关系的认识。是确切评估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