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593)
- 2023(5026)
- 2022(4155)
- 2021(3665)
- 2020(3025)
- 2019(6529)
- 2018(6152)
- 2017(11418)
- 2016(6338)
- 2015(6498)
- 2014(6122)
- 2013(5849)
- 2012(5188)
- 2011(4602)
- 2010(4319)
- 2009(3931)
- 2008(3768)
- 2007(3085)
- 2006(2570)
- 2005(2009)
- 学科
- 济(22515)
- 经济(22486)
- 业(17926)
- 管理(17842)
- 企(13623)
- 企业(13623)
- 方法(11417)
- 数学(10502)
- 数学方法(10445)
- 农(7072)
- 财(6525)
- 贸(6351)
- 贸易(6351)
- 易(6215)
- 学(6131)
- 中国(5517)
- 业经(5328)
- 农业(5028)
- 技术(4478)
- 环境(4355)
- 务(4171)
- 财务(4170)
- 财务管理(4166)
- 企业财务(3978)
- 壤(3769)
- 土壤(3755)
- 产业(3724)
- 制(3672)
- 划(3472)
- 出(3360)
- 机构
- 大学(88674)
- 学院(88453)
- 济(35491)
- 经济(35001)
- 管理(33845)
- 研究(30921)
- 理学(30773)
- 理学院(30416)
- 管理学(29861)
- 管理学院(29732)
- 农(25168)
- 科学(22514)
- 中国(21704)
- 业大(20529)
- 农业(20388)
- 京(17903)
- 所(16686)
- 研究所(15930)
- 农业大学(14142)
- 财(13881)
- 中心(13625)
- 财经(12030)
- 江(11553)
- 经(11156)
- 院(11050)
- 经济学(10988)
- 室(10756)
- 科学院(10640)
- 北京(10573)
- 业(10432)
- 基金
- 项目(70351)
- 科学(54840)
- 基金(53008)
- 家(50235)
- 国家(49843)
- 研究(42510)
- 科学基金(41529)
- 自然(29830)
- 自然科(29183)
- 自然科学(29170)
- 基金项目(29141)
- 社会(28715)
- 自然科学基金(28695)
- 社会科(27339)
- 社会科学(27331)
- 省(27326)
- 划(23975)
- 资助(20154)
- 教育(18630)
- 重点(16263)
- 计划(16074)
- 创(15286)
- 部(14734)
- 发(14669)
- 科技(14557)
- 科研(14489)
- 编号(14416)
- 创新(14355)
- 业(14061)
- 国家社会(12666)
共检索到1116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丁爱芳 俞元春 陈萍萍
采用孔洞根系生长法 ,进行铝对杉木和湿地松根系生长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 :土壤中加入铝离子后 ,活性铝含量明显增加 ,pH值下降 ;孔洞中根系生物量与对照比较 ,虽无明显差异 ,但均表现出铝毒害症状 ,根中铝和钙的含量增加。加入钙离子后 ,土壤pH升高 ,土壤中活性铝含量显著下降 ,根生长得到改善 ;根中铝含量降低 ,但钙含量继续升高。这说明铝对杉木和湿地松根系有抑制作用 ,而钙对铝有拮抗作用。表 3参 7
关键词:
杉木 湿地松 铝 钙 根系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舒乔生 谢立亚
近年来,辽宁建平县亚洲最大的人工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林呈现大面积死亡的现象。通过标准样地法调查沙棘的死亡程度,测定与对比不同沙棘死亡率下林地的根系密度和土壤抗冲性,研究沙棘林退化对水土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0~30 cm范围内,直径d<0.05);随着深度增大,抗冲性也逐步降低,沙棘的死亡率对土壤抗冲性的影响亦达到显著水平(P<0.05),这主要是由根系密度的相应变化引起的;经曲线拟合,土壤抗冲性与d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韩甜甜 胡艳丽 毛志泉 沈向 束怀瑞
【目的】探讨玻璃、杨木、砖面3种界面影响苹果根系构型和深层土壤理化性质的规律。【方法】以两年生苹果幼树(红富士/平邑甜茶)为试材,采用盆栽方式,研究玻璃、杨木和砖3种介质界面对苹果根系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在根系长度、表面积和体积上,砖面最大,木面次之,根重和平均直径上木面最大,砖面次之,所有指标玻璃面均表现最差;不同界面表现出不同的根系集中分布层,砖面和木面的根系集中分布层在第二层(10—20 cm),玻璃面在第四层(30—40 cm);根系活力的高低与根系呼吸没有表现出正相关关系,是受到生长根和吸收根的比例影响;砖面界面对于不同层面土壤的温度具有稳定性,玻璃界面有利于水分的下渗,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学垣 黄巧云 胡红青 徐凤琳
对湖北省咸宁地区不同农业利用下,第四纪沉积物母质发育的15个棕红壤土样,进行了小麦生长盆栽试验;离心法提取土壤溶液,并分别和连续用0.02mol/LCaCl2,1mol/LKCl,pH4.8NH4Ac和0.5mol/LCuCl2溶液提取土壤铝。测定了小麦的生长参数、土壤溶液和几种提取液中的总铝量和快反应铝含量。结果表明,①Al3+是土壤溶液中对小麦最具毒害的铝离子形态;②0.02mol/LcaCl2和1mol/LKCl提取出的铝是对小麦产生毒害的主要活性铝;③1mol/LKCl提取的总铝量和快反应铝量能很好地反映土壤中毒性铝离子的含量;④1mol/LKCl连续提取的吸附态铝数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决...
关键词:
酸性土壤 铝形态 活性铝 快反应铝 铝毒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季海宝 孙晓 桂仁意 庄舜尧
选择不同种植年限的雷竹林及对照水稻田,分析土壤酸度、土壤提取态铝及植株铝含量。结果表明:在水稻田改种雷竹后,雷竹林地表层土壤酸化严重;集约经营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为64.2 g·kg-1,较对照提高50%;土壤中提取态铝含量随着种植年限增加而显著增加,8-羟基喹啉提取态铝的含量最高为108.0mg·kg-1,是对照的10倍,乙酸提取态铝含量最高为235.4 mg·kg-1,是对照的4倍多;竹根中铝的含量随着种植年限增加而显著增加,而竹鞭、竹秆及竹叶则相反。可见,在覆盖栽培的集约经营模式下,雷竹林土壤酸化显著,生物毒性铝和生物可利用铝含量剧增,雷竹根部铝大量积聚,养分转运受阻,从而危害雷竹...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徐秋芳 钱新标 桂祖云
杉木、马尾松和檫树3种林木凋落物室内混土培养的结果表明:杉木、马尾松凋落物分解造成土壤pH值下降;杉木凋落物的分解还使土壤水解氮和有效磷缺乏,而檫树和马尾松处理则能提供比对照更多的有效养分。3类凋落物分解均能显著增加过氧化氢酶、脲酶、纤维素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其中檫树处理的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最强。杉木凋落物并未使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高于其他处理,但它能很好激活纤维素酶的活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承栋 张小泉 焦如珍 魏以荣 冯福娟
杉木连栽土壤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及其对林木生长的影响杨承栋,张小泉,焦如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北京100091)魏以荣(浙江省丽水地区实验林场丽水323000)冯福娟(浙江省林业学校丽水323000)关键词杉木连栽,红外光谱杉木为我国特有的...
关键词:
杉木连栽,红外光谱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平平 周娟 李艳芳 唐琨 易镇邪 屠乃美
为研究酸化土壤对晚稻根系活力、吸收面积、POD与SOD活性等根系生理特性指标以及植株氮素利用效率指标的影响,探讨酸化土壤影响晚稻氮素利用效率的途径,以前期试验筛选出的7个具有不同氮素敏感性的酸性敏感型晚稻品种为材料,在湖南长沙县不同酸度大田开展了试验。结果表明:酸化土壤使各品种根系活力、总吸收面积、活跃吸收面积与POD活性降低,但下降的程度与品种氮素敏感类型有关,一般氮素敏感型品种极显著下降,氮素中间型品种显著下降,而氮素迟钝型品种下降不显著;酸化土壤使各品种孕穗期和齐穗期根系SOD活性极显著下降,但对灌浆期根系SOD活性影响不明显;各品种在酸化稻田上的氮素积累量、氮素利用效率、氮肥效率和氮生...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郑存德 依艳丽 张大庚 徐龙超
不同土壤容重不同,其稳定性也不同。土壤容重的变化会引起土壤调节水、气、热能力的变化,提高土壤的自动调节能力可以使土壤肥力水平得以提高并满足植物对生长因子的持续需求。为研究土壤物理性质对玉米高产稳产的影响机理,以耕地棕壤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不同容重对玉米根系生长指标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了施用不同有机肥量及模拟不同耕作深度对玉米根系生长的调控效果。结果表明:在设计容重范围内,容重增加,根系生长指标都表现为下降,容重大于1.2 g/m3时,不同处理根系生长指标差异显著;当容重大于1.3 g/cm3时,不同处理根系活力差异显著。施用有机肥对高容重土壤调控效果更好,有机质含量为4%与5%的处理...
关键词:
土壤容重 玉米 根系生长 调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潮海 李胜利 王群 郝四平 韩锦峰
采用桶栽方法,探讨了下层土壤容重对玉米根系生长及吸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容重的增加,玉米根条数、根干重、根长和根系活力都呈现减少的趋势,且容重越大,减少的趋势越显著。玉米总根量和气生根数量随着整个土层平均容重的增加而降低。受土壤容重影响,根系在不同土层之间的生长具有一定的补偿效应,但作用有限,不足以弥补下层容重过大对根系造成的不良影响。
关键词:
土壤容重 玉米 根系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彩玲 刘立龙 CHUNG Nghiem Tien 秦华东 赵泉 陈德威 徐世宏 黄敏 江立庚
2013年早季和晚季,以吉优716为试验材料,盆栽条件下研究土壤水分对免耕水稻根系生长、形态的影响及其与地上部生物量积累和产量的关系。试验设3种土壤水分条件:W100、W85、W70,分别为水稻全生育期保持土壤饱和含水量的95%~100%、80%~85%、65%~70%。结果表明:W70处理土壤水分严重抑制了免耕水稻拔节期根系的生长,根干质量显著下降;土壤水分对抽穗期根系直径影响较大,对总根长、体积和根干质量影响不大;W70处理成熟期根系出现早衰,根长、根直径、表面积、总体积和根干质量均显著下降。土壤水分主要影响直径0.0~1.5mm根的生长,特别是直径0.0~1.0mm的根。不同时期各处理间...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崔晓明 张亚如 张晓军 王铭伦 王月福
为探究不同土壤紧实度对花生根系生长和活性变化的影响,确定花生生长所需的适宜紧实度,为花生高产新品种的选育和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高产花生品种青花7号为试材,采用桶栽的方法,设置土壤容重分别为1.1,1.2,1.3,1.4,1.5 g/cm35个处理,研究了土壤紧实度对花生根系生长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花生根系发展期土壤容重过大不利于根系伸长和表面积扩大,且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影响越大,在花生根系衰退期土壤容重过小根系长度和表面积衰退过快,而适宜的土壤容重(1.2 g/cm3)则既能保证根系发展期根系的伸长和表面积扩大,又能延缓根系衰退期根系长度和和表面积的衰退。土壤容重过大或过小均不利于花生根...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知建 成诗瑜
用籼稻品种浙 92 48,湘早籼 2 4号和粳稻品种胆振早稻 ,早雪 ,探讨低温及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水稻根系生长及与根系活性变化的关系 .结果如下 :低温下籼稻品种湿润处理的增加根数、种子根伸长量、种子根的一次侧根、粗大一次分枝根增加数以及根系伤流量优于淹水区 ,并且籼稻品种少于粳稻品种 ,根系生理活性的大小与根的生长量具有密切关系 .恢复常温后的增加根数、剪根移栽后的发根数、伤流量的恢复程度也以湿润处理的为优 ,这与低温时根的生长及伤流量的变化有密切的对应关系 .认为在根的生长界限温度条件下 ,由于湿润处理增加了分枝根的数量 ,特别是粗大分枝根的数量 ,提高了根的生理活性维持能力 ,这与低温...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齐华 刘明 张卫建 张振平 李雪霏 宋振伟 于吉琳 吴亚男
通过对不同深松方式土壤物理性状及玉米根系分布状况的分析,结果表明,隔行深松(T1)与行行深松(T2)不仅可有效打破犁底层,10~30 cm土壤容重和土壤紧实度显著降低,且T2对土壤容重和紧实度的降低作用大于T1;深松增强了土壤的透水性和蓄水能力,2种深松方式土壤水分差异并不显著;由于犁底层的存在,不深松(CK)的根系大部分集中在0~20 cm土层范围,且该土层的根干质量、根长密度和根系体积均明显大于T1和T2,而单株根系伤流强度则明显小于T1和T2;深松处理的根系不仅能更好地向深层土壤下扎,而且向植株两侧扩展的范围变大,20~50 cm土层根干质量、根长密度和根系体积T1与T2均明显高于CK;...
关键词:
玉米 深松方式 土壤物理性状 根系分布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钟康裕 唐志伟 熊瑞 周文涛 张雅兰 欧阳宁 龙攀 徐莹 傅志强
以中嘉早17(早稻季)和泰优390(晚稻季)为试验材料,在湖南省浏阳市开展了大田小区试验,探究3种栽培方式(垄作栽培、厢作栽培、平作栽培)对水稻根系特性、土壤肥力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平作,垄作栽培提高了晚稻季孕穗期、齐穗期的根总长和根表面积,分别显著提高49.43%、46.13%和52.14%、36.90%;厢作栽培降低了晚稻季分蘖盛期的根总长和根表面积,分别显著降低33.75%、31.39%;垄作栽培提高了早、晚季孕穗期、齐穗期的根系伤流量,分别显著提高73.31%、101.14%和92.81%、52.22%;与平作相比,垄作栽培显著提高早、晚季稻田土壤脲酶活性,分别达15.94%和13.97%;垄作栽培显著提高早、晚季0~20 cm土层中有机碳的含量,而厢作栽培显著降低了晚稻季5~10 cm土层中有机碳的含量;垄作栽培提高晚稻季5~20 cm土层中碳氮比值;相比平作栽培,垄作栽培增加了早、晚稻季有效穗数与每穗总粒数,产量分别提高了30.20%和10.75%。综上,相比平作、厢作,垄作栽培更有利于提升稻田土壤地力和提高双季稻产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