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74)
2023(13168)
2022(11495)
2021(10604)
2020(9010)
2019(20538)
2018(20224)
2017(38658)
2016(21528)
2015(23860)
2014(23580)
2013(23321)
2012(21304)
2011(19293)
2010(18991)
2009(17191)
2008(16751)
2007(14367)
2006(12458)
2005(10514)
作者
(65640)
(54622)
(54491)
(51427)
(34728)
(26287)
(24410)
(21588)
(20903)
(19355)
(18695)
(18535)
(17470)
(17066)
(16887)
(16795)
(16749)
(16265)
(15648)
(15545)
(13991)
(13270)
(13239)
(12461)
(12302)
(12136)
(12120)
(11928)
(11057)
(11015)
学科
(80651)
经济(80558)
管理(58786)
(56368)
(46292)
企业(46292)
方法(39748)
数学(34513)
数学方法(34115)
(22141)
(21728)
中国(19862)
(19502)
业经(18297)
地方(15652)
(15550)
贸易(15546)
农业(15100)
(15076)
理论(13887)
技术(13549)
环境(13547)
(13145)
(12930)
(12550)
财务(12490)
财务管理(12471)
企业财务(11824)
(11470)
(11158)
机构
大学(309015)
学院(305667)
管理(119914)
(113901)
经济(111465)
理学(105715)
研究(104487)
理学院(104458)
管理学(102370)
管理学院(101855)
中国(73276)
科学(71666)
(65774)
(61196)
业大(54772)
(54554)
研究所(50960)
(49000)
农业(48906)
中心(45888)
(42737)
财经(40839)
北京(40806)
(40735)
师范(40195)
(37602)
(37262)
(34749)
经济学(33430)
技术(33223)
基金
项目(222914)
科学(173114)
基金(161198)
研究(153906)
(144852)
国家(143697)
科学基金(121076)
社会(94966)
社会科(89890)
社会科学(89864)
(87741)
基金项目(86957)
自然(83034)
自然科(81083)
自然科学(81054)
自然科学基金(79587)
(75410)
教育(70397)
资助(65730)
编号(61207)
重点(50582)
成果(48408)
(47857)
(46990)
(46506)
计划(44227)
科研(43676)
创新(43430)
课题(42283)
大学(40347)
期刊
(116442)
经济(116442)
研究(82589)
学报(61668)
(54589)
科学(52748)
中国(51632)
大学(44519)
学学(42325)
管理(40643)
农业(38115)
(34418)
教育(31552)
技术(23616)
(20385)
金融(20385)
业经(19855)
(19563)
财经(18851)
经济研究(18797)
业大(17448)
科技(17304)
(16646)
图书(16141)
(15975)
问题(15481)
理论(14330)
资源(14269)
技术经济(14075)
林业(14073)
共检索到4195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丛日环  李小坤  鲁剑巍  
土壤中各种形态的钾之间存在着动态的平衡,这些平衡受一定因素的影响。本文主要从粘土矿物类型、土壤水分状况、温度、pH、肥料施用以及陪伴离子等方面对土壤钾素转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综述,可以归纳为:①以2∶1型粘土矿物为主的土壤吸附K+的结合能较小,易解吸;而以1∶1型粘土矿物为主的土壤吸附K+的结合能较大,吸附的K+不易解吸。②土壤干湿变化对钾素转化的影响因速效钾含量的高低而有明显的区别。③在0~40℃温度范围内,增温能使交换性钾离子减少,而水溶性钾离子浓度则相应增加。④pH对土壤钾素转化的影响比较复杂。⑤氮肥中的NH4+因与K+离子具有相似的离子半径和水化能而对土壤钾素的有效性产生显著的影响。最后...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韩炳宏  牛得草  贺磊  任运涛  吴让  傅华  
生物土壤结皮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分布较为广泛,约占陆地总面积的40%,生物土壤结皮是支撑该区生态系统主要的生物表面特征,在改善生态环境和草地土壤养分调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自1960年以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对其生态功能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对生物土壤结皮演替机制及其微生境土壤养分变异特征的研究尚不明确。为此,本文就国内外该领域近50年来的研究进展和成果进行了详细阐述,以期了解生物土壤结皮发育对土壤肥力的作用过程;同时,也为研究干旱半干旱区退化草地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提供一定的科学思路。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会民  吕家珑  李菊梅  徐明岗  刘红霞  
介绍了长期定位施肥对土壤钾素形态和钾素平衡、土壤含钾矿物含量和转化,以及土壤水溶性钾、交换性钾、非交换性钾和全钾含量的影响,综述了长期定位施肥条件下土壤钾素固定、非交换性钾释放、K+吸附和解吸的特性,并对土壤钾素容量和强度(Q/I)关系曲线评价长期定位施肥土壤钾素的有效性进行了总结,最后指出了长期定位施肥条件下土壤钾素化学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以后的研究方向。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姚立民  李伏生  申孝军  佟玲  
根系导水率研究在SPAC系统水分传输应用中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土壤水分、盐分、养分、温度、质地和寄生生物等多种土壤因素影响根系导水率研究现状的论述与分析,对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认为今后在研究多种环境因素对根系导水率影响的同时,还应考虑时间(包括天、月、年等不同时间尺度)对根系导水率的影响;为推动根系导水率研究的发展,还需要对现有的测定手段进行改进和创新,以方便、快捷、准确地测定根系导水率。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全九  王力  李世清  
综合国内外有关文献,论述了坡地土壤养分迁移与流失的影响因素,包括降雨特征、下垫面条件、土壤特征、管理措施等,表明坡地土壤养分迁移与流失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坡地养分迁移与流失的形态和途径,主要为吸附于泥沙颗粒表面的养分随径流液(溶解态)和泥沙(结合态)流出坡地和部分养分的淋溶;强调了坡地养分流失对环境污染的严重影响,而且污染范围很广,在污染河流和地下水的同时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同时因反硝化过程所产生的氮氧化合物对大气也形成了污染。最后介绍了坡地养分流失的预测预报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坡地养分迁移与流失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娅静  刘晶  郭景恒  
土壤中氮素的转化过程是氮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关键环节,与当前诸多生态环境问题密切相关。传统观点认为土壤氮素转化过程须在微生物的参与下完成,但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化学过程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相关研究多以铁作为氮素化学转化过程的电子供体或受体,并按照氮素的电子得失与去向将其划分为化学反硝化、化学硝化和化学固定过程。本研究以铁-氮之间氧化还原的耦合过程为基础对土壤中氮素化学转化的相关研究进行综合评述,着重探讨了土壤pH、固相界面、有机物浓度以及氮素水平等因素对该过程的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对相关工作提出建议与展望以供后续研究参考。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会民  徐明岗  吕家珑  刘骅  石孝均  黄绍敏  
【目的】探索不同轮作方式和不同气候下,长期施钾对土壤钾素固定的影响。【方法】采用室内模拟法和X射线衍射分析技术研究了中国3种典型农田土壤,即灰漠土、潮土和紫色土在长期施钾条件下对外源钾固定能力的变化,并分析了影响土壤钾素固定的主要因素。【结果】在外源钾加入浓度0.4~4.0g·L-1的范围内,长期施钾与不施钾相比,水云母含量较低的紫色土对外源钾的固定量和固定率显著降低,分别降低了91~559mg·kg-1和14%~23%;水云母含量较丰富的潮土固钾量和固钾率略有降低,分别降低了35~274mg·kg-1和6%~8%;而水云母含量丰富的灰漠土固钾能力没有发生明显变化。长期施钾对3种土壤SOC、C...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方晰  陈金磊  王留芳  李胜蓝  项文化  雷丕锋  
磷(P)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有效提高森林土壤P的生物有效性,高效利用土壤中潜在的P资源,从根本上解决土壤"缺P"的难题,对解决中国亚热带森林可持续经营和生态恢复所面临的经济、环境和资源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结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综述了P在土壤—植物系统中循环、转化过程,土壤P有效性研究与土壤P分级的关系,亚热带森林土壤P有效性的研究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复杂性。研究表明,P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循环转化过程是由土壤物理、化学、生物学性质以及植物自身的遗传特性共同控制的;土壤P化学分级不仅是研究陆地生态系统P循环的核心,也是研究土壤P有效性的关键;亚热带森林土壤P形态特征及其与土壤P有效性的关系目前还没有明确和统一,林龄对林地土壤P含量的影响还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土壤P有效性随着森林演替的变化趋势仍存在不一致性。最后针对当前的研究现状,提出了森林土壤P有效性的形成转化机理及其影响机制,寻找有效提高森林土壤P有效性的途径;随着森林演替进程和全球变化,土壤P的限制性是否更为加剧,以及同位素示踪法和31P-NMR波谱技术的应用等不仅是亚热带森林土壤P有效性研究面临的一些问题,也是今后研究的热点。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红兵  许炯心  颜明  
本文在总结了人为加速侵蚀研究的基础上,介绍了人口增长、政策导向、经济发展和土地利用变化4个方面社会经济因素对土壤侵蚀的影响,概述了国内外对影响土壤侵蚀的社会经济因素的研究方法。在以上综述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后研究需要深入的3个方面:多学科交叉研究、社会经济学模型研究和区域差异化研究。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曹丽花  赵世伟  
对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变化和影响土壤有机碳库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增加土壤有机碳储量的调控措施,并对土壤有机碳库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方晰  陈婵  
氮(N)、磷(P)是影响生态系统生产力和稳定性的主要养分元素,且N、P循环间具有密切的耦合关系,系统地研究土壤N、P积累转化及其耦合关系随植被恢复的变化,准确揭示土壤N、P有效性及其供应能力随植被恢复的演变规律和机制,对促进退化森林生态系统功能恢复,制定科学有效的N、P管理措施,提高森林生产力和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基于国内外的研究成果,从植被恢复过程土壤N、P积累转化,土壤N、P耦合与平衡关系的演变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综述,针对目前研究现状提出今后的研究展望。土壤N、P各形态含量及其组成比例随植被恢复而变化,但由于植物生长规律、养分利用策略的差异性和复杂性,土壤(包括微生物)N、P积累转化随植被恢复变化的研究结果仍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土壤N、P间相互作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施肥试验方面,有关随植被恢复土壤N、P积累转化过程中两者间相互作用的演变规律仍有待于深入研究;土壤N、P积累转化过程及其耦合关系受到植被因子(凋落物、根系及其分泌物)和土壤因子(理化性质、微生物)的影响。不同气候区、不同土壤类型森林生态系统P循环及其调控机制;随植被恢复和全球变化,土壤N、P限制格局是否发生改变,N、P耦合与平衡关系趋于加强或解耦;建立和完善有效预测N、P循环功能耦合的综合模型,特别是将N、P循环间的耦合关系与C循环功能联系起来的模型等不仅是当前森林土壤养分科学管理相关领域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也是未来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经营和管理的研究热点。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韩光明  李三和  陈志军  游艾青  陈温福  
对影响农杆菌介导水稻基因转化效率的各种因素进行了综述,并对转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农杆菌菌株和载体、水稻基因型、转化受体、共培养条件、选择标记基因和转化程序等均是农杆菌介导高效水稻遗传转化必不可或缺的环节。要建立一个高效的农杆菌介导的植物转化系统,需要针对特定品种(品系)、特定组织和组培条件等诸多因素进行优化。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玲娥  双文元  云安萍  牛灵安  胡克林  
【目的】速效钾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与作物产量和品质密切相关。最近10年随着农业结构调整,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秸秆还田等技术的不断推广,迫切需要研究这些因素对土壤速效钾含量时空变化的影响,从而为土壤肥力评价和管理提供指导。【方法】通过野外调查、采样分析和资料搜集得到了河北省曲周县1980年、2000年和2010年3个不同时期耕层土壤速效钾含量的数据,首先对不同时期土壤速效钾含量进行了常规统计和正态性检验;然后应用地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不同时期耕层土壤速效钾含量的空间结构特征,结合GIS空间插值、叠置分析和面积统计功能研究了该区耕层土壤速效钾含量的时空变异特征;最后对各种影响因素(土壤质地、土...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春红  梁巍  薛爱芳  蔡鹏  荣兴民  黄巧云  
兽药抗生素主要用于动物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目前多用于生长促进剂和饲料添加剂,在现代畜牧业中应用广泛。其残留物进入土壤后,会发生吸附、迁移、降解等一系列转化过程。这些行为决定了抗生素在环境中的潜在效应,如诱使微生物产生抗性基因,改变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或污染地下水乃至地表水等。本文综述了近年兽药抗生素在土壤中行为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黄爽  霍力岩  
国外学者近年围绕儿童学习品质的影响因素展开了不少研究,认为影响儿童学习品质的主要因素涉及活动参与、问题行为、年龄和种族等主体因素,父母教养方式、家庭背景特征、学校教育方式和文化取向等环境因素。国外已有研究带给我们的有益启示至少有三个方面:一是转变培养方式,以活动参与性学习为抓手促进儿童学习品质的发展;二是调整培养结构,将学习品质纳入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的内容范畴;三是重视儿童主体因素与环境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有效提高儿童的学习品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