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838)
2023(14333)
2022(12465)
2021(11501)
2020(9530)
2019(21944)
2018(21910)
2017(41623)
2016(22912)
2015(25760)
2014(25805)
2013(25622)
2012(24076)
2011(21799)
2010(21936)
2009(20050)
2008(19435)
2007(17298)
2006(15386)
2005(13856)
作者
(70517)
(58227)
(57969)
(54880)
(37110)
(28228)
(26252)
(23018)
(22385)
(20934)
(19977)
(19884)
(18782)
(18689)
(18214)
(18078)
(17404)
(17338)
(16785)
(16746)
(14753)
(14511)
(14227)
(13426)
(13151)
(13147)
(13131)
(12923)
(11949)
(11658)
学科
(95072)
经济(94968)
管理(62057)
(59771)
(48362)
企业(48362)
方法(39064)
数学(33189)
数学方法(32685)
中国(27793)
(25634)
地方(24725)
(23498)
业经(21730)
(21105)
农业(17589)
(16446)
(16252)
贸易(16237)
(15660)
(15429)
理论(15427)
环境(15183)
(15177)
技术(15137)
银行(15115)
(14837)
金融(14836)
(14533)
(13756)
机构
大学(327409)
学院(325660)
(124636)
管理(124619)
经济(121687)
研究(118670)
理学(106731)
理学院(105441)
管理学(103293)
管理学院(102742)
中国(87744)
科学(77492)
(72993)
(62397)
(61662)
研究所(56921)
(56918)
业大(53346)
中心(52476)
(49662)
农业(48573)
北京(46959)
财经(44592)
(44457)
师范(43935)
(43523)
(40492)
(40392)
(38104)
技术(36974)
基金
项目(222360)
科学(172547)
基金(158612)
研究(158164)
(141051)
国家(139868)
科学基金(117783)
社会(95958)
社会科(90727)
社会科学(90702)
(88290)
基金项目(83727)
自然(79190)
自然科(77298)
自然科学(77278)
自然科学基金(75850)
(75121)
教育(71869)
资助(66463)
编号(64219)
成果(52562)
(51202)
重点(50649)
(47433)
(45812)
课题(45766)
科研(42886)
创新(42751)
计划(42480)
大学(40005)
期刊
(143569)
经济(143569)
研究(98942)
中国(68761)
学报(59055)
(56595)
科学(52508)
管理(47708)
大学(43262)
(41280)
学学(40643)
教育(39762)
农业(39729)
(29104)
金融(29104)
技术(28598)
业经(24103)
经济研究(22499)
财经(20896)
(20619)
图书(19071)
问题(18150)
(17765)
科技(17161)
理论(15949)
技术经济(15908)
业大(15767)
(15683)
实践(14703)
(14703)
共检索到4958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解迎革  王国栋  薛绪掌  刘云鹏  李霞  
应用土壤电导率与基模吸力的关系,判断和测定了土壤的进气值,采用改进后的砂型漏斗装置测定了土壤的发泡点。对脱水过程中3个不同剖面层次土壤进气值和发泡点的测定结果表明,耕作表层(A p)土壤的进气值和发泡点分别为1.343和5.880 kPa;淋溶淀积过渡层(AB)土壤的进气值和发泡点分别为2.597和4.116kPa;埋藏表层(A b)土壤的进气值和发泡点分别为0.451和6.076 kPa。由此可见,土壤的进气值与发泡点的数值明显不同,进气值与发泡点是2个不同的概念。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余妙春  谢拥群  张德智  
利用DV-Ⅲ ULTRA转子式流变仪对竹纤维悬浮发泡浆料的流变性质进行研究,分析影响纤维固液悬浮体、纤维三相发泡悬浮体流变性能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在试验测量范围内,纤维固液悬浮体和加入表面活性剂后形成的纤维三相发泡悬浮体均属于非牛顿流体中的塑性流体,其表观黏度对剪切速率的依赖性强,具剪切稀化现象。随着浆料浓度增高、纤维长径比增大、温度降低,纤维固液悬浮体的塑性黏度升高、屈服力上升。随着浆料浓度增高、泡沫气液比提高、温度降低,纤维三相发泡悬浮体的塑性黏度升高、屈服力上升。在生产过程中为确保溶液流动的顺畅,应使溶液保持≥40s-1的剪切速率。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正  张桂兰  高黎  常亮  
为了研究在降低木基复合材料密度的同时而不降低材料的力学性能,该文利用聚合物发泡技术与人造板工艺技术相结合的技术路线开展木基发泡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研究.利用扫描电镜对复合材料的微观构造进行了分析;同时,以静曲强度、弹性模量、冲击强度和2 h吸水厚度膨胀率作为主要指标对发泡复合材料的性能进行评价,考察发泡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木基发泡复合材料内部纤维交织疏松,纤维间主要通过泡孔连接增强,泡孔增加了纤维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使材料强度增加,且纤维间距较大处填充有泡孔结构体.②胶粘剂与发泡剂总含量在20%时,静曲强度、弹性模量和冲击强度最好,2 h吸水厚度膨胀率却较大;热压温度在120℃效果最好,...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孙世友  张国印  王凌  耿暖  茹淑华  刘孟朝  赵同科  
为了探索出一套适合河北省土壤养分快速测定的方法,本研究对河北省典型土壤类型土壤样品进行了改进的测定方法与常规方法测定硝态氮结果的相关性分析,同时比较了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ASI)与常规方法测定土壤有效P,K,Cu,Fe,Mn,Zn结果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改进方法测定的硝态氮、ASI法测定的土壤有效P,K,Cu,Fe,Mn,Zn与我国常规化学方法测定值呈显著正相关。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贵桐  李保国  陈德立  
本文介绍 Bowen比仪测定大面积农田土壤氨挥发的基本原理、仪器安装的细节和方法的可靠程度 ,以及利用该方法进行的 5次田间试验的测定结果。对仪器记录数据的分析表明 ,该方法的系统误差在 10 %以下 ,可以用于农田尺度下土壤氨挥发过程的测定。另外 ,在我国北方地区典型生产条件下 ,冬小麦 /夏玉米体系每次施 N后 ,土壤的氨挥发损失 (N)在 18.9~ 63.5 kg.hm-2 ,占施入肥料 N的 9.9%~ 37.0 %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陆森  张劲松  孟平  孙世友  
土壤热通量是地表能量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陆-气能量交换的主要物理量。在农林业研究上,大部分土壤热通量研究主要关注于土壤热通量对种子萌发、植物根系生长、小气候效应、土壤碳氮循环过程的影响[1-3];在地球物理学和土木工程学研究上,重点研究土壤热通量在大地热流、埋地管道、地铁工程等方面的应用[4-5]。传统的土壤热通量测定方法主要是土壤热通量板直接测定法,但对土壤的扰动比较大。由于存在一定的厚度,土壤热通量板其自身导热材料的传热性能和土壤会存在差异,导致热通量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和文祥  魏燕燕  蔡少华  
借助土壤酶学的基本原理,初步建立了一种底物(KNO3)最佳浓度为10 g/L,土样不需二次离心的土壤反硝化酶活性测定方法——硝态氮剩余量法,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测定方法简便、快速、灵敏;有机肥的加入可显著提高土壤反硝化酶的活性,有机肥和化肥的共施是最佳的培肥措施;种植作物也可提高土壤反硝化酶活性;甲苯对土壤反硝化酶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土壤肥力水平越高,抑制幅度越大。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杨乐苏  周光益  邱治军  王志香  于彬  
通过对南方花岗岩发育的红壤样品的研究,得出以下初步结论:(1)由于降水对土壤硝态氮尤其对表土硝态氮的影响较强,因此测定土壤硝态氮的样品在采集时应避开降雨等特殊天气,最好在暴雨后1个星期或连续有3~5d未降雨的情况下进行;(2)误差分析表明:风干、冷藏和冷冻保存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8 16%、-5 18%、0 185%;样品保存方法以-6~-7℃下冷冻效果最好;(3)通过3组对比分析表明:土壤硝态氮提取过程中,样品振荡时间以30min为宜。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金发会  李世清  卢红玲  李生秀  
【目的】目前测定土壤供氮能力的生物方法较多,但基于土壤氮素形态的复杂性、土壤和微生物的高度变异以及生态条件的差异,不同土壤及不同测定方法结果之间仍然存在一定差异,对石灰性土壤采用哪些生物培养方法较好,目前仍无明确结论。【方法】以采自于黄土高原差异较大的25个农田耕层石灰性土壤为供试土样,以淋洗和未淋洗土壤起始NO3--N小麦和玉米两季盆栽试验作物吸氮量为参比,对可反映土壤供氮能力的淹水培养法、通气培养2周法、通气培养4周法、干湿交替通气培养2周法、间歇淋洗长期通气培养法、短期淋洗通气培养法、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量氮等8种生物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其中干湿交替通气培养法和通气培养4周法,是我们对通气...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禾木  罗华超  王琛  封卫  陈颖超  任世学  
为改进造纸黑液中木质素再利用情况和PVA泡沫的力学性能,以甲醛为交联剂,采用BSH发泡剂发泡制备聚乙烯醇-碱木质素发泡材料(PLFM)并测定其相关性能。结果表明:相对于PVA用量,发泡剂用量0.5%、甲醛用量0.8 m L/g、麦草碱木质素用量30%时,制备的PLFM力学性能最好,拉伸强度最大,为28.94 MPa;吸水率最低,为2.455倍;表观密度0.28 g/cm3。PLFM的耐溶剂性能随碱木质素用量的增大而降低;碱木质素、PVA和甲醛交联较好,发生芳环的5位取代;泡沫均匀、孔隙规则;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热稳定性不因碱木质素的加入而降低,且热降解性好。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英利  许安民  尚浩博  马爱生  
研究了用AA 3型连续流动分析仪测定土壤和植物全氮的方法。结果表明,根据待测溶液中硫酸浓度调节缓冲溶液中N aOH的量,保持反应pH在适宜范围,利用连续流动分析仪能够准确地测定土壤和植物中的全氮含量,与蒸馏滴定法的测定结果相比无显著差异,标准曲线相关系数达0.999以上,平均回收率为97.8%~102.3%,土壤和植物待测液中NH+4-N含量的检出限分别为0.033 7和0.016 5 m g/L。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方方  林靖凌  谢德芳  吕岱竹  
【目的】建立土壤和水中烯啶虫胺残留量的气相色谱检测方法。【方法】分别用2种方法对土壤和水中烯啶虫胺进行提取,从中选择操作性强的方法,并对实际土壤和水样品中烯啶虫胺残留的气相色谱测定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水体中乙腈和二氯甲烷提取的添加回收率分别为76.5%~87.6%,80.6%~92.7%,相差不大,但后者操作繁琐、耗时耗力,因此选择乙腈作提取剂;用丙酮-水(体积比2∶1)提取土壤样品,回收率远高于乙腈,其在土壤样品中的平均回收率为78.9%~81.0%,相对标准偏差为1.34%~2.65%。烯啶虫胺在水解过程中产生了新的物质,而在土壤降解中未出现影响农药定量的新物质,所以水样品中残留测定以优...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董丰收  杨爽  刘新刚  孙建鹏  郑永权  姚建仁  
【目的】建立辣椒和土壤中氟啶胺残留的分析方法,探明氟啶胺在辣椒田中使用后的残留行为,为安全施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试验法研究氟啶胺在辣椒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结果】氟啶胺在辣椒中半衰期为2.5~3.7d,土壤中为1.2~4.2d。使用氟啶胺50%悬浮剂,制剂用量为495g·ha-1(。有效成分247.5g·ha-1),施药4次,距末次施药后7d收获的辣椒中氟啶胺残留量小于0.06mg·kg-1,低于韩国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值(0.3mg·kg-1)。【结论】该分析方法操作简单,精密度、准确度和灵敏度都符合农药残留标准要求,适用于辣椒和土壤中的氟啶胺残留测定;建议氟啶胺50%悬浮剂在辣椒...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季玉玲  孙美玲  陈齐斌  刘传斌  金蕾  
应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油菜、油菜籽和土壤中的甲基立枯磷农药残留量。丙酮提取甲基立枯磷,液-液分配法去除提取液中的水分和水溶性杂质,酸洗活性碳去除叶绿素等杂质,得到纯净的甲基立枯磷提取液,供气相色谱测试。选用OV-1固定相及FPD检测器分离和测定甲基立枯磷残留量。添加回收率为90.5%~106.0%,变异系数1.10%~5.83%;最小检测量7.0×10-14g;最小检测浓度(3×10-5)~(2×10-4)mg/kg。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朝英  郑路  
【目的】改进流动分析仪同时测定土壤和植物样品全氮含量的检测方法,为准确快速测定土壤和植物样品全氮含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设置凯式消煮法的硫酸加入量为3.0、4.0和5.0 mL,使用流动分析仪分别测定各土壤和植物样品硫酸消煮液的全氮含量,分析不同硫酸加入量对其全氮含量测定结果的影响,并分析流动分析仪法与传统方法(扩散法)测定全氮含量的相关性。【结果】凯式消煮法的硫酸加入量可优选为3.0 mL,消解硫酸量(mL)与缓冲液中氢氧化钠浓度(g/L)适宜比值在0.158~0.163。在流动分析仪同时测定土壤和植物样品全氮含量的回收试验中,平均回收率为96.40%~102.07%,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34%~1.52%;在重复性试验中,全氮含量的变异系数(c.v.)小于3.00%。流动分析仪法与扩散法所测全氮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两种方法所测全氮含量的回归直线y=1.0747x-0.7762,R=0.9957,二者呈显著线性相关(P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