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38)
2023(10046)
2022(8873)
2021(8288)
2020(6843)
2019(15869)
2018(16024)
2017(30757)
2016(17000)
2015(18999)
2014(19034)
2013(18811)
2012(17287)
2011(15477)
2010(15156)
2009(13327)
2008(12637)
2007(10733)
2006(9254)
2005(7783)
作者
(50676)
(41888)
(41632)
(39364)
(26506)
(20226)
(18732)
(16761)
(15953)
(14794)
(14450)
(13995)
(13241)
(13178)
(12942)
(12883)
(12733)
(12651)
(11965)
(11785)
(10739)
(10147)
(10087)
(9445)
(9443)
(9387)
(9296)
(9192)
(8429)
(8368)
学科
(63234)
经济(63166)
管理(50115)
(44504)
(37780)
企业(37780)
方法(30901)
数学(26657)
数学方法(26356)
(18183)
(16193)
中国(15277)
(14934)
环境(14876)
业经(14122)
地方(12953)
(12020)
理论(11110)
(10878)
农业(10874)
技术(10694)
(10671)
贸易(10666)
(10338)
(9845)
(9814)
财务(9787)
财务管理(9767)
企业财务(9255)
教育(9043)
机构
大学(238355)
学院(236396)
管理(96773)
(86377)
理学(85133)
经济(84353)
理学院(84176)
管理学(82604)
管理学院(82217)
研究(78470)
中国(55501)
科学(53692)
(50873)
(42499)
业大(40507)
(40209)
研究所(37423)
(37239)
中心(34660)
农业(33714)
(32739)
北京(31741)
(30971)
财经(30829)
师范(30580)
(29044)
(28093)
(26897)
技术(26356)
师范大学(24832)
基金
项目(173507)
科学(135141)
基金(125331)
研究(122774)
(110989)
国家(110107)
科学基金(93789)
社会(74478)
社会科(70410)
社会科学(70391)
(68729)
基金项目(67949)
自然(64345)
自然科(62800)
自然科学(62782)
自然科学基金(61617)
(58566)
教育(55598)
资助(51326)
编号(49674)
重点(39011)
成果(38989)
(37112)
(36794)
(36250)
科研(34001)
课题(33963)
创新(33760)
计划(33535)
大学(31742)
期刊
(89869)
经济(89869)
研究(64551)
学报(43781)
中国(40399)
科学(39028)
(37711)
管理(33946)
大学(31897)
学学(30209)
农业(26906)
(26214)
教育(25405)
技术(19615)
业经(15350)
(15195)
金融(15195)
财经(13807)
经济研究(13710)
(13651)
科技(13494)
图书(13450)
理论(12047)
业大(11959)
(11554)
问题(11493)
(11457)
实践(11374)
(11374)
林业(11257)
共检索到3249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传琴  熊娟  常明慧  谭文峰  
以湖北省九宫山土壤腐殖酸和合成的方解石(CaCO3)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胡敏酸(JGHA)和富里酸(JGFA)与方解石的吸附与溶解过程,结合对吸附前后物质的表征,探讨二者间的作用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方解石选择性吸附相对分子质量较高、结构较复杂的腐殖酸组分,且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方程(R~2>0.95)。JGHA相对分子质量大,在方解石表面的吸附量大于JGFA,但吸附密度远小于JGFA。方解石对JGHA和JGFA的吸附量随pH值的升高而减小,表明吸附过程具有pH依赖性;方解石吸附JGHA的pH依赖性强于JGFA,且pH依赖性随腐殖酸浓度的增大而增强。疏水性强的JGHA分子吸附于方解石表面而抑制其溶解,相对分子质量小、酸性官能团含量高的JGFA促进方解石的溶解;JGHA和JGFA对方解石溶解的影响随腐殖酸浓度的增大而增强。本研究表明,干旱、半干旱区含碳酸盐土壤中有机碳的吸附固定与稳定性、无机碳的溶解与沉淀取决于土壤有机质的分子特性及官能团组成。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罗明  周运超  
土壤团聚体的数量及稳定性是衡量土壤抗蚀性和土壤质量的重要标志,本文应用Yoder湿筛法和Le Bissonnais法研究喀斯特地区3种主要母质发育的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物理机制。结果表明:湿筛法测定的团聚体稳定性表现为:石灰岩>白云岩>灰质白云岩;Le Bissonnais法测定的团聚体稳定性表现为慢速(SW)>机械(WS)>快速(FW),通过相对糊化指数(RSI)和相对机械破坏指数(RMI)两个指标进一步说明喀斯特地区碳酸盐岩发育土壤团聚体崩解的主要机制是团聚体中封闭空气引起的消散作用;对不同粒径的团聚体研究得出:5-2mm及2-1mm团聚体稳定性表现为:石灰岩>灰质白云岩>白云岩,而1-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潘根兴  
总结了中国干旱性地区土壤发生性碳酸盐的研究资料,估算其碳库为约60Pg。根据作者提出的陆地系统碳转移模型,阐述了此类碳酸盐所涉及的有机碳向无机碳的转移,分析了不同时期土壤碳酸盐溶解淋失和积累的速率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揭示了土壤发生性碳酸盐在全球碳库研究中的重要性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吕为群  陈阿琴  刘慧  
鱼类是一个迄今尚未被认知的非常重要的微细碳酸盐沉积物的来源,对海洋固碳有着重要作用,这个发现直接影响到碳汇渔业的内涵。本研究介绍了海洋硬骨鱼类渗透压调节机制及鱼类肠道碳酸盐结晶形成与其肠细胞膜上物质转运之间的关系,着重阐述了鱼类肠道碳酸盐结晶的特征,并论述了通过对特定区域内鱼类生物量和碳酸盐排泄率数据的研究,估计出全球海洋鱼类每年可产生大约1.1亿t的碳酸钙,在海洋总碳酸盐岩泥中占14%以上。研究重点论述了海水鱼类固碳的独特优势潜力,同时,提出为了更好地确定海水鱼类养殖在碳汇渔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必要对主要海水养殖鱼类肠道碳酸结晶物的形成量及其调控机制,碳收支动态模型进行研究,进而合理地估算和...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杨富亿  邵庆春  李景林  陈国双  
为了解中国林蛙(Ranachensinensis)蝌蚪对水环境中碳酸盐碱度和pH的适应能力,采用单因子静态急性毒性实验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pH7 0~8 5、盐度0 18g/L时,碳酸盐碱度对中国林蛙蝌蚪的24h、48h、72h和96hLC50值分别为14 36、11 83、10 35和7 68mmol/L,安全值(SC)为2 41mmol/L。在相同盐度下,碳酸盐碱度为1 41mmol/L时,中国林蛙蝌蚪的pH为24、48、72和96hLC50值,碱性范围分别为10 33、10 18、10 08和10 02,酸性范围分别为3 92、4 07、4 11和4 16。建议野外蝌蚪养殖水体的pH...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魏军晓  耿元波  赵建安  王松  母悦  
为了优化水泥碳排放因子的测算方法,论文基于生料碳酸盐法以及工艺/燃料排放(新型干法窑)、无机碳/有机碳排放(立窑)的碳排放分类对熟料和水泥碳排放因子进行了分析和测算。结果表明:基于抽样调查样品的测试数据,新型干法窑的工艺碳排放因子约为520.00 kg CO_2/tCl,燃料碳排放因子约为288.06 kg CO_2/tCl,熟料碳排放因子约为808.06 kg CO_2/tCl,立窑的无机碳排放因子约为504.18 kg CO_2/tCl,有机碳排放因子约为343.67 kg CO_2/tCl,熟料碳排放因子约为847.85 kg CO_2/tCl;由于新型干法窑和余热发电等技术的普及以及熟...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常玉梅  何强  孙言春  梁利群  孙效文  
为了从不同层面解析达里湖瓦氏雅罗鱼(Leuciscus waLeckii)耐高碱的生理机制,本研究对达里湖瓦氏雅罗鱼在2个时间段(22 d和60 d)和3个不同浓度碳酸盐碱度(18 mmoL/L、30 mmoL/L和50 mmoL/L)胁迫下的15种血浆游离氨基酸(PFaas)含量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血浆PFaas总量随着碱度的上升而显著增加,而且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由必需氨基酸增量为主转向非必需氨基酸增量为主;作为能量代谢的主要底物,非必需氨基酸中的脯氨酸(Pro)和缬氨酸(VaL)含量随着碱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尤其是Pro在碱度胁迫组中的含量增幅为对照组的23倍...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房文红  王慧  来琦芳  
实验结果表明 ,pH为 8.6、9.0、9.3和 9.5时 ,中国对虾 (Penaeuschinensis)幼虾 2 4h半致死碱度(LC50 )分别为 2 2 .0 0、11.66、6.57和 3.2 8mmol/L ;随着碱度、pH的升高 ,中国对虾幼虾的存活率下降。碱度和 pH对幼虾的致毒效应具综合作用 ,pH 8.6~ 9.0时 ,HCO3- 、CO32 - 共同影响幼虾的存活率 ;pH 9.0~9.5时 ,OH- 协同CO32 - 影响幼虾的成活 ;pH 9.5以上时 ,OH- 逐渐成为影响幼虾成活的主要因子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传琴  董博文  谭文峰  
以黄土高原南缘武功次生碳酸盐结核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各级结核中有机质和碳酸盐的分布特征、粒度及矿物组成,结合酸溶性元素分析,明确次生碳酸盐结核的形成过程及元素富集特点。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南缘武功全新世古土壤发育期间形成的碳酸盐结核主要由粒径>250μm结核和粒径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姜英淑  陈书明  王秋玉  卢宝明  
分别对黄山店欧李进行25d的高浓度NaHCO3溶液处理、干旱处理以及碳酸盐与干旱共同处理,测定胁迫期间该物种各理化指标的变化,研究欧李对不同环境胁迫的抗逆机制。结果表明:欧李的叶绿素a、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在不同的逆境处理间差异显著;碳酸盐处理的电解质外渗率、POD活性、脯氨酸含量等生理指标变化平缓,与对照差异不明显;干旱处理和盐与干旱协同处理的各项指标波动很大。相关分析表明:不论是碳酸盐胁迫还是干旱胁迫,欧李的电解质外渗率、MDA含量和POD活性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碳酸盐处理下POD活性与电解质外渗率和MDA含量间达到显著的正相关。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柳飞  李健  李吉涛  葛倩倩  葛红星  沈明明  
采用静态毒理学方法研究了不同碳酸盐碱度(3.5,5,6.5,8 mmol/l)胁迫对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生存、生长、繁殖及免疫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碳酸盐碱度对脊尾白虾的96 h lc_(50)值为8.73 mmol/l(p h约为9.15);脊尾白虾的死亡率、特定生长率、抱卵率、孵化率、性腺发育及变态幼体成活率随碱度的上升而降低,3.5 mmol/l的低碳酸盐碱度对脊尾白虾生长繁殖影响不显著(p≥0.05),高于该碱度则会显著降低其生长及繁殖能力(p<0.05);随着碳酸盐碱度胁迫时间的增加,各碱度胁迫组脊尾白虾鳃和肝胰腺中的免疫酶活性均呈先升高后降低...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杨富亿  李秀军  杨欣乔  孙丽敏  
采用虾塘水添加天然盐碱水的方法,进行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 eiBoone)对东北地区碳酸盐类盐碱水环境的驯化适应试验。结果表明,驯化速度采用每隔12 h、24 h、48 h分别提高1次碱度1、2、4 mmol/L,经过14 d,从碱度为3.17 mmol/L的盐碱水环境,分别驯化至30.44、29.13及27.32 mmol/L的水环境,幼虾的存活率分别为41%、39%及34%。通过驯化适应,可提高幼虾对碳酸盐类盐碱水环境的适应能力及其存活率。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涂翰卿  赵金良  赵岩  曹晓颖  
为了解罗非鱼在碱水环境适应过程中的氨代谢机制,将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放在(2、4、6 g/L)碳酸盐(Na HCO3)碱水环境中进行急性胁迫。检测碱胁迫72 h内的血氨浓度,肝、肾、鳃组织及水体、尿液、血液尿素浓度变化,肝、脑、鳃谷氨酰胺(Gln)浓度,肝、脑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肝氨甲酰磷酸合成酶(CPS)活性,不同组织中GS、CPS、谷氨酰胺酶(GLS)的基因表达变化。结果显示:急性胁迫下尼罗罗非鱼血氨浓度上升,于12 h到达峰值。随着血氨升高,各组织中的尿素浓度0~6 h快速升高,CPS活性0~2 h快速升高,基因相对表达量0~24 h升高,表明尿素代谢途径0-6 h内启动。肝谷氨酰胺浓度0~6 h快速升高到达峰值,肝GS活性0~6 h和12~24 h快速升高,组织中GS、GLS基因相对表达量在0~24 h升高,表明谷氨酰胺代谢途径0~6 h内启动。结果表明,在碱胁迫条件下,尼罗罗非鱼在胁迫早期同时启动尿素代谢途径与谷氨酰胺代谢途径共同参与调节血氨浓度。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叶协锋  凌爱芬  张斌  刘旭锋  李彦涛  刘国顺  
2006-2007年在河南郏县进行田间试验,研究腐殖酸对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和烟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腐殖酸肥料后,耕层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磷细菌、钾细菌和氨化细菌的数量,土壤蔗糖酶、脲酶、磷酸酶的活性及烟叶品质均比对照有不同程度提高。腐殖酸与放线菌和氨化细菌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烟碱、淀粉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其中以750 kg/hm2腐殖酸用量处理的效果最好。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满元  李娟  杨宁  刘慧娟  黄雯  魏甲彬  梁忠厚  
【目的】探讨不同植被覆盖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和腐殖质组分的影响,为湖南衡阳不同植被恢复措施的生态效益评价提供依据。【方法】以研究区不同植被覆盖模式(自然恢复草地、人工恢复草地、灌丛草本混交地、灌丛地和乔木灌丛混交地)土壤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表层(0~10 cm)与亚表层(10~20 cm)土壤理化性质、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和土壤腐殖质组分的特征。【结果】(1)自然恢复草地土壤p H显著高于其他植被覆盖方式,自然恢复草地和灌丛地土壤体积质量显著高于其他植被覆盖方式,土壤有机碳、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则以人工恢复草地和灌丛草本混交地显著高于其他植被覆盖方式,速效钾含量在不同植被覆盖方式间差异不显著。(2)人工恢复草地与灌丛草本混交地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胡敏酸、富里酸、胡敏素含量及胡敏酸/土壤有机碳、胡敏酸/富里酸显著高于其他植被覆盖方式(P<0.05)。(3)人工恢复草地与灌丛草本混交地的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土壤微生物熵与土壤有机碳活度显著低于其他植被覆盖方式(P<0.05)。(4)除速效钾外,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土壤微生物熵和土壤有机碳活度均与土壤腐殖质组分以及土壤理化性质存在密切的相关性。【结论】人工恢复草地与灌丛草本混交地的土壤有机碳稳定性较强,土壤腐殖化度和腐殖质聚合度更高,更有利于土壤碳的积累与土壤肥力的提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