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48)
- 2023(9096)
- 2022(7630)
- 2021(7031)
- 2020(5946)
- 2019(13152)
- 2018(12914)
- 2017(23331)
- 2016(13521)
- 2015(14979)
- 2014(14902)
- 2013(14404)
- 2012(13145)
- 2011(11667)
- 2010(11693)
- 2009(10711)
- 2008(10836)
- 2007(9964)
- 2006(8729)
- 2005(7764)
- 学科
- 管理(46508)
- 济(41147)
- 经济(41089)
- 业(39307)
- 企(33245)
- 企业(33245)
- 方法(17543)
- 财(16392)
- 数学(14417)
- 数学方法(14278)
- 农(13439)
- 学(12939)
- 中国(12378)
- 制(12360)
- 务(10948)
- 财务(10910)
- 财务管理(10886)
- 业经(10742)
- 企业财务(10307)
- 银(9367)
- 银行(9313)
- 贸(9194)
- 贸易(9193)
- 易(8934)
- 体(8864)
- 农业(8813)
- 行(8718)
- 划(8408)
- 理论(8352)
- 地方(7687)
- 机构
- 学院(184534)
- 大学(183700)
- 管理(69439)
- 研究(66338)
- 济(65865)
- 经济(64114)
- 理学(57935)
- 理学院(57187)
- 管理学(56104)
- 管理学院(55758)
- 中国(51506)
- 科学(46264)
- 农(45479)
- 京(40905)
- 所(36863)
- 业大(36247)
- 农业(36233)
- 研究所(34063)
- 财(32708)
- 中心(30399)
- 江(30122)
- 省(25927)
- 北京(25472)
- 财经(24723)
- 院(24663)
- 州(23620)
- 农业大学(23353)
- 技术(23176)
- 范(22695)
- 经(22468)
- 基金
- 项目(127719)
- 科学(96786)
- 基金(89749)
- 研究(85218)
- 家(83620)
- 国家(82873)
- 科学基金(67725)
- 省(51711)
- 社会(51000)
- 社会科(48092)
- 社会科学(48079)
- 基金项目(47932)
- 自然(47287)
- 自然科(46166)
- 自然科学(46142)
- 自然科学基金(45349)
- 划(44310)
- 教育(38994)
- 资助(36026)
- 编号(33418)
- 重点(29528)
- 计划(27512)
- 发(26773)
- 创(26743)
- 成果(26660)
- 部(26446)
- 科研(25499)
- 科技(25405)
- 创新(25067)
- 课题(24712)
共检索到2829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艳丽 董彩霞 徐阳春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土壤管理方式对梨园土壤理化性状、微生物生物量及树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行间种植三叶草和覆膜均能够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孔隙度。行间种植三叶草显著提高梨园土壤有机质、速效磷及微量元素含量,而覆膜处理使土壤全氮、速效磷、钾养分含量下降,微量元素含量上升。与清耕对照相比,行间三叶草显著提高各个生育时期土壤微生物数量、微生物量碳及氮、梨树叶面积、叶绿素含量、新梢长度和叶片光合特性;而覆膜显著提高叶片的光合特性,但对树体生长指标影响不显著。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义红 郭丽 任燕利 史建硕 李若楠 蒋龙刚 王丽英
为探讨施用生物炭对梨园土壤理化性质的改良作用以及对黄冠梨果实品质的持续影响,在河北省晋州市黄冠梨试验基地进行连续4 a的定位试验,以不施用生物炭处理为对照(CK),设置生物炭0.45(B1),0.90(B2),1.35(B3),1.80 kg/m~2(B4)4个处理,研究不同用量生物炭对土壤有机质、硝态氮、速效磷、速效钾、电导率以及pH值的影响,并探究对黄冠梨成熟期果实品质的影响(如可溶性总糖、可滴定酸、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单果质量),为河北省黄冠梨园的高效施肥提供依据。连续4 a施用生物炭使土壤硝态氮含量显著降低,土壤表层(0~20 cm)的有机质含量、速效磷、速效钾及pH值有所上升,且生物炭对表层(0~20 cm)的影响大于20~40 cm土层。在B3处理时对土壤养分的改良效果最佳。对黄冠梨果实品质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呈上升趋势,可滴定酸呈下降趋势,B2、B3处理对黄冠梨品质的差异不显著。综合分析生物炭用量对土壤理化性质和梨果品质的影响,以0.90~1.35 kg/m~2为适宜施用量,考虑生物炭的经济成本,本试验条件下推荐用量为0.90 kg/m~2。
关键词:
黄冠梨 生物炭 土壤养分 果实品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钟必凤 张全军 李文贵
为研究长期高压节水施肥对果园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变化情况,在连续5年采用高压节水深层土壤施肥技术以后,以同一地块连续5年常规施肥处理为对照,分析了高压节水施肥技术和常规施肥技术对梨园0~60 cm土层内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含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差异以及酶活性与土壤养分的相关性。高压节水深施技术能有效提高深层土壤(30~60 cm)氮和钾等养分含量,但对土壤有机质和有效磷影响不大;高压节水深施能显著提高浅层土壤(0~30 cm)脲酶、蛋白酶和蔗糖酶的活性,但对浅层中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影响不大;而对于较深层土壤(40~60 cm),所测定的蛋白酶、过氧化氢酶以及蔗糖酶活性处理组和对照常规施肥组无显著差...
关键词:
高压节水施肥 梨园 土壤养分 酶活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吴红英 孔云 姚允聪 毕宁宁 亓丽萍 付占国
【目的】探讨间作芳香植物对梨园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方法】以沙地梨园间作香矢车菊、香薄荷、香荆芥、藿香蓟和柠檬罗勒为处理,自然生草为对照,分别于梨树幼果期、果实膨大期和果实成熟期,测定分析不同土层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和土壤养分的含量及其相互关系。【结果】梨园间作香矢车菊和柠檬罗勒较对照显著提高各个发育时期和各土层中土壤微生物的数量,调节土壤微生物群落中真菌、细菌、放线菌的比例。和对照相比,其它处理对各发育时期和各土层中土壤微生物数量和比例的影响呈现出多态效应。不同处理条件下梨树果实膨大期和果实成熟期各土层中微生物数量都高于幼果期,而且土壤微生物群落中真菌、细菌和放线菌的比例优于幼果期...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徐凌飞 韩清芳 吴中营 魏鹏 杨宝平 聂俊峰
【目的】研究清耕、生草梨园土壤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空间变化特征。【方法】以清耕、生草模式下砀山酥梨园土壤为对象,分别测定株间、行间及其不同土壤深度(0—60cm)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结果】在清耕梨园同一土层的株间、行间,每种酶的活性发生变化,在生草梨园同一土层的株间、行间,每种酶的活性也发生变化,表现出在水平方向活性变化。不同土层土壤酶活性的大小也存在差异,表现出在垂直方向活性变化。清耕和生草梨园株行间土壤蔗糖酶活性在0—20cm土层高于20—40cm和40—60cm土层,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在行间表现出0—20cm和20—40cm土层高于40—60cm土层,土壤...
关键词:
清耕 生草 梨园 酶活性 空间变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良英 王永熙 王小伟 魏钦平 张强 刘军
【目的】探讨草炭对果园土壤理化性状及桃果实品质的影响。【方法】以4年生桃艳丰一号为试材,应用土壤局部改良法,研究了草炭与鸡粪配合(C1P0:鸡粪50 kg/株;C2P0:鸡粪100 kg/株;C1P1:鸡粪50 kg/株+草炭10 kg/株;C2P1:鸡粪100 kg/株+草炭10 kg/株;C1P2:鸡粪50 kg/株+草炭20 kg/株;CK:自制农家肥)施用对桃园土壤理化性状、桃树根系分布和桃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鸡粪和草炭配合施用能显著降低桃园20~40 cm土层土壤容重、增大孔隙度,各处理影响顺序为C1P2>C2P1>C1P1>C2P0>C1P0;处理C1P2的土壤有效P、Fe、Z...
关键词:
草炭 桃 土壤性状 根系分布 果实品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丁阔 王雪梅 陈波浪 柴仲平 刘茂 罗湘
为掌握有机肥在库尔勒香梨生产中的应用效果,采用化肥配施不同有机肥(黑炭和羊粪)的田间调控试验,研究不同有机肥对库尔勒香梨园土壤养分与综合肥力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有机肥的CK处理相比,施用有机肥能有效改变果园土壤颗粒组成,改善土壤物理性质,提高土壤有机质及速效养分含量,显著促进果园土壤综合肥力提高。施用黑炭、羊粪27 000 Kg/hm2的处理效果较为显著,其中施用黑炭27 000 Kg/hm2对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改善土壤物理性质效果较好,施用羊粪27 000 Kg/hm2对提高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以及土壤综合肥力指数效果较好。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霍颖 张杰 王美超 姚允聪
【目的】探讨多年行间种草对果园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养分含量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效应。【方法】在北京市大兴区20年生‘黄金梨’[Pyrus pyrifolia(Burm.f.).cv.Nakai](5 m×6 m)种植园,设置间作黑麦草(Lolium perenne)、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清耕种植(CK)3个处理,于种植后第3和第4年分别测定果园不同土层的土壤有机质、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分析土壤有机质与矿质营养元素间的相互关系。【结果】梨园多年种植白三叶和黑麦草均能增加土壤各层次的有机质、有机碳含量,调节土壤的碳氮比;提高土壤表层(0—20 cm)和亚表层(20—40 ...
关键词:
梨园 行间种草 土壤有机质 土壤养分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吴玉森 张艳敏 冀晓昊 张芮 刘大亮 张宗营 李文燕 陈学森
【目的】探讨多年自然生草对黄河三角洲梨园土壤水溶性总盐、有机质、矿质元素及酶活性等土壤生化性状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为中国盐碱地改良及果园生草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基本资料。【方法】以山东东营黄河三角洲自然生草2年、4年和7年的黄金梨[Pyrus pyrifolia(Burm.f.).cv.Nakai]园土壤及果实为试材,以清耕为对照,分别测定表层(0—20 cm)及亚表层(20—40 cm)土壤水溶性总盐、有机质、矿质元素及酶活性等土壤生化性状及果实品质指标,分析其变化特征。【结果】自然生草不仅显著提高了黄河三角洲梨园0—40 cm不同土层有机质含量,同时有效降低了土壤含盐量;在0—20 ...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猛 张健 徐雄 廖尔华
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川中丘陵地区退耕还林后不同土壤管理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刈割覆盖处理土壤蓄涵水分、保温和降温效果优于其他处理,畜粪还园处理土壤密度最小;土壤养分值以畜粪还园处理最好;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均表现出差异性,以畜粪还园处理最好;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含量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可以作为评价土壤肥力的指标。不同土壤管理方式的生态效益以刈割覆盖和畜粪还园处理最好。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孙霞 蒋平安 柴仲平 陈新燕 李建平
本文以新疆南部苹果园为对象,设置生草、覆草、免耕、清耕4种处理,研究不同管理方式对苹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对产量影响表现为生草>覆草>免耕>清耕,生草和覆草分别比免耕提高4.44%和1.68%,比清耕高6.52%和3.70%;4种管理方式以覆草处理对果实单果重促进作用最明显,生草处理能显著改善果实着色情况,各项果实外观品质指标均以清耕处理表现最差,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滴定酸3项指标以覆草处理表现最佳,生草次之。免耕处理对果实Vc含量的增加最为显著。综合各项指标,推荐覆草和生草为南疆干旱区适宜的果园管理方式。
关键词:
土壤管理 新疆 产量 品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郭学军 韩张雄 马锋旺
【目的】研究渭北旱塬地区苹果园内不同覆盖方式对果园土壤水分、养分、果树生长及结果情况的影响。【方法】以"长富2号"苹果为研究对象,设置覆黑膜、覆白膜和生草覆盖3个覆盖处理,以清耕为对照(CK),定点在果树1年内的不同生长期测定土壤0~40cm土层的土壤体积含水率,同时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其养分含量;在果实成熟时,测定果树生长量以及果实产量和品质等指标。【结果】土壤体积含水率在对照、覆白膜和覆黑膜处理间的变化趋势一致,均呈先降后升最后趋于稳定,覆黑膜处理的变化相对较小;而生草覆盖处理不同,呈现出先升后降再升的变化趋势。在初始养分条件基本相等的情况下,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生草覆盖处理可以提高土壤养分含...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石磊 王军 陈云 宋方圆 吕宁
【目的】本文旨在探明不同生物菌剂对西红柿生长的作用效果。【方法】2017-2018年设置田间小区试验,采用生物统计学方法,研究了4种生物菌剂(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30 kg·hm~(-2)、"施倍健"哈茨木霉菌剂22.5 kg·hm~(-2)、渝峰"99"植保30 kg·hm~(-2)、中农绿康45 kg·hm~(-2))随水滴施对西红柿生长、产量、品质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效应,并与常规化肥处理(2179.5 kg·hm~(-2))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种菌剂滴施后植株长势整齐、主茎发育强壮,株高较对照增加了10~26 cm,茎粗增加了0.6~1.3 cm;果实产量较对照增加1.22~1.53倍,较化肥处理增幅34.33%~53.65%;西红柿脐腐病和灰霉病发病率显著减轻;西红柿外观和内在品质得到不同程度改善,较化肥处理,果色均匀度、果实成熟度显著提高,较对照果实Vc含量提高14.40%~49.94%,糖分含量增加了8.68%~37.85%,可滴定酸下降了28.89%~56.76%。同时,4种生物菌剂滴施后对土壤理化性状具有显著影响,较化肥处理土壤pH、电导率略有下降,降低了土壤盐渍化的发生,有机质含量增加了30.43%~83.48%;较对照处理土壤有机质、速效氮、磷、钾养分元素显著增加,有机质增加了66.67%~134.44%,表明所用生物菌剂具有改良土壤肥力的作用。【结论】4种生物菌剂应用于西红柿,均起到促生增产、抑制病害及改善品质作用,作用效果由大到小依次为:渝峰"99植保"、中农绿康、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施倍健"哈茨木霉菌剂,这与不同菌剂的成分、作用机理及其对土壤微环境改良效果密切相关。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田雪 孙奥博 陈春羽 任立军 曹阳 雷洋 陈松岭 邹洪涛
【目的】探究秸秆还田深度对土壤性状及玉米生长的影响,为秸秆科学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进而指导农业生产。【方法】设置4个处理,包括秸秆覆盖(BF)、秸秆浅还田(QH)、秸秆深还田(SH)和秸秆不还田(CK),探究秸秆还田对土壤容重、水分、速效养分、有机质、全氮、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与CK相比,秸秆不同还田深度下的土壤容重都明显下降,土壤孔隙度显著增加,0~20 cm土层土壤容重和孔隙度以QH效果最佳,土壤容重降低了0.14 g/cm~(3),土壤孔隙度提高了10.21 %;20~40 cm土层土壤容重和土壤孔隙度以SH效果最佳,土壤容重降低了0.13 g/cm~(3),土壤孔隙度提高了11.01%。秸秆不同还田深度均使不同土层土壤含水量提高,0~20 cm土壤含水量以QH效果最好,较CK提高了15.15%;20~4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以SH效果最好,较CK提高了21.30%。秸秆还田后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SH提高有机质含量效果最佳,其0~20 cm和20~40 cm土层的土壤有机质较CK分别提高了32.89%和11.84%;土壤全氮含量均以QH方式最佳,其0~20 cm和20~40 cm土层全氮含量分别较对照增加了28.15%和20.34%。各处理在0~40 cm土层土壤有效氮、速效钾和速效磷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在0~20 cm土层,有效氮含量以QH最高,较CK增加了37.78%;速效钾和速效磷含量均以BF最高,较CK增加了28.85%和24.60%;在20~40 cm土层,土壤有效氮含量以SH含量最高,较CK增加了1.79%,土壤速效钾含量以BF含量最高,较CK增加了29.07%;SH的土壤有效磷含量增加最显著,较CK增加了18.88%。BF可以显著促进作物生长,其平均叶面积和叶绿素SPAD值较CK分别提高了54.52%和35.53%;玉米平均株高和茎粗以SH效果最好,较CK分别增加了10.31%和16.90%。BF和SH的玉米籽粒产量最高,较CK分别提高了23.37%和22.02%。【结论】秸秆还田可以明显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孔隙度,同时可以培肥土壤,促进玉米生长,增强玉米的光合作用,提高玉米产量,综合土壤性状与玉米产量2个因素考虑,可以初步采用秸秆覆盖和秸秆深还来指导农业生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齐华 刘明 张卫建 张振平 李雪霏 宋振伟 于吉琳 吴亚男
通过对不同深松方式土壤物理性状及玉米根系分布状况的分析,结果表明,隔行深松(T1)与行行深松(T2)不仅可有效打破犁底层,10~30 cm土壤容重和土壤紧实度显著降低,且T2对土壤容重和紧实度的降低作用大于T1;深松增强了土壤的透水性和蓄水能力,2种深松方式土壤水分差异并不显著;由于犁底层的存在,不深松(CK)的根系大部分集中在0~20 cm土层范围,且该土层的根干质量、根长密度和根系体积均明显大于T1和T2,而单株根系伤流强度则明显小于T1和T2;深松处理的根系不仅能更好地向深层土壤下扎,而且向植株两侧扩展的范围变大,20~50 cm土层根干质量、根长密度和根系体积T1与T2均明显高于CK;...
关键词:
玉米 深松方式 土壤物理性状 根系分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