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35)
- 2023(9952)
- 2022(8959)
- 2021(8420)
- 2020(7044)
- 2019(16336)
- 2018(16345)
- 2017(31146)
- 2016(17280)
- 2015(19328)
- 2014(19280)
- 2013(19097)
- 2012(17395)
- 2011(15585)
- 2010(15245)
- 2009(13727)
- 2008(13116)
- 2007(11326)
- 2006(9692)
- 2005(8211)
- 学科
- 济(64209)
- 经济(64140)
- 管理(47469)
- 业(44431)
- 企(37358)
- 企业(37358)
- 方法(32391)
- 数学(28223)
- 数学方法(27897)
- 学(16709)
- 农(16706)
- 中国(15659)
- 财(15282)
- 业经(14323)
- 地方(13379)
- 贸(11373)
- 贸易(11369)
- 农业(11275)
- 理论(11100)
- 易(11041)
- 和(10946)
- 环境(10728)
- 技术(10440)
- 务(10121)
- 制(10114)
- 财务(10061)
- 财务管理(10046)
- 企业财务(9515)
- 划(9163)
- 教育(9121)
- 机构
- 大学(240866)
- 学院(239230)
- 管理(96192)
- 济(87883)
- 经济(85826)
- 理学(84077)
- 理学院(83156)
- 管理学(81574)
- 管理学院(81174)
- 研究(80972)
- 中国(56996)
- 科学(54663)
- 京(51697)
- 农(44453)
- 所(41715)
- 业大(41624)
- 研究所(38809)
- 财(38399)
- 中心(35849)
- 农业(35346)
- 江(33413)
- 北京(32514)
- 财经(31647)
- 范(30975)
- 师范(30634)
- 院(29762)
- 经(28879)
- 州(27639)
- 技术(26637)
- 经济学(25337)
- 基金
- 项目(174729)
- 科学(134949)
- 基金(125285)
- 研究(123057)
- 家(111749)
- 国家(110884)
- 科学基金(93496)
- 社会(74116)
- 社会科(70131)
- 社会科学(70111)
- 省(68784)
- 基金项目(67600)
- 自然(64039)
- 自然科(62495)
- 自然科学(62477)
- 自然科学基金(61325)
- 划(58960)
- 教育(55757)
- 资助(51834)
- 编号(49814)
- 重点(39618)
- 成果(39559)
- 部(37505)
- 发(37113)
- 创(36330)
- 课题(34355)
- 科研(34213)
- 计划(34116)
- 创新(33932)
- 大学(31870)
共检索到3323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一清 王文娥 胡笑涛 王旭庆 王世隆
为探索土壤含盐量及施肥量对土壤溶液养分供给的影响,以土壤电导率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3种土壤含盐量、4种设计含水率和4种浓度K_2SO_4溶液共48种工况下土柱试验(S1~S48),采用5TE传感器连续观测土壤含水量和电导率,分析土壤含盐量、施肥浓度对不同含水率时土壤电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含盐量较高时,高盐度会影响介电常数ε和含水率θ的关系,造成5TE测得含水率偏高;定义盐度指数为土壤电导率σ_b随体积含水率θ的变化率,可通过盐度指数X′_s修正含水率θ,修正后含水率的精度可达±2%;当土壤被电导率为0 mS/cm的溶液润湿时(未施肥),初始盐度指数X′_(si)并不为零,这说明土壤自身会溶解出来一部分养分,且当土壤养分充足时,不可忽略土壤自身本底值对电导率的贡献。因此,在施肥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土壤的含盐量差异,进行合理施肥,避免因盲目施肥造成土壤养分利用率低下以及肥料的浪费。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宇瑞
基于电流 -电压四端法的“polar- dipole array”形式 ,以壤土作为研究对象 ,对土壤含水率和土壤盐分与土壤电导率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在土壤盐分和含水率 2个相关因素中 ,土壤盐分对土壤电导率的影响较土壤含水率要大得多
关键词:
土壤电导率 土壤含水率 土壤盐分 测量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袁巧霞 朱端卫 张观长
采集具有次生盐渍化特征的大棚土壤,对土壤浸提液电导率和盐分化学性质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浸提液总盐含量(SSC)、Cl-和Ca2+是影响土壤浸提液电导率的主要因素,NO3-、K+和Na+对土壤浸提液电导率直接效应并不明显,而主要通过其它各化学性质要素的影响产生间接效应,使其与土壤浸提液电导率间仍有较大的相关系数;土壤浸提液离子强度与其电导率亦显著相关,并可表示为I=0.0176EC。
关键词:
大棚 土壤盐分 电导率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许尔琪 张红旗 许咏梅
土壤含盐量和电导率是调查评价土壤盐渍化程度的两种指标,进行两者关系的定量探讨是解决土壤盐渍化快速诊断问题的前提。本文以伊犁新垦区为例,采用传统的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和分段函数等对土壤含盐量和电导率关系进行回归拟合,同时应用土地利用类型、植被类型和土壤类型等环境因子作为辅助数据对两者进行分区线性拟合,并分析比较两种方法的优劣。结果表明,随着全盐量的增加,土壤全盐量和电导率呈现一定的非线性关系,以土壤全盐量为阈值的分段函数拟合效果优于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其RMSE小于后两者;以土地利用类型作为辅助数据进行的分组拟合结果优于植被类型和土壤类型的效果,也略优于分段函数的拟合精度。该方法在宏观尺度上为快速...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潘昭隆 刘会芳 赵帅翔 马海龙 张翠英 段志平
为研究不同类型土壤的电导率在不同氮肥浓度投入后的时空变化规律,进一步了解土壤电导率的动态变化规律,采用DDSJ-308电导率仪对3种类型土壤不同土层深度和不同时间的电导率进行监测.结果表明:3种类型土壤的电导率随氮肥投入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在相同氮肥投入浓度条件下,沙土各土层电导率变化较大,15~20 cm土层的电导率值最高;壤土与黏土不同土层间电导率变化较为一致,在低氮肥浓度投入时,同一土层电导率变化幅度较小,且黏土的电导率稳定性高于壤土.在氮肥累积条件下,不同土壤类型电导率随时间的延长表现为沙土各土层电导率不断下降,表层土壤下降幅度较大,底层土壤变化不显著;壤土各土层土壤电导率逐渐升高,表层土壤增加幅度最大;黏土各土层电导率增幅不大.本研究表明,过高的氮肥投入会显著增加不同类型土壤土层的电导率值,进而加重土壤盐渍化程度,制约作物的正常生长,因此,结合土壤电导率监测并适当减少氮肥投入是降低土壤盐渍化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土壤类型 电导率 氮肥 土壤盐分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康璇 王雪梅 赵枫
本文以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样品采集,室内分析及统计分析对土壤p H值与电导率的空间变异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壤p H值在20~40 cm土层具有较大变幅,且值大于0~20 cm土层,而电导率在0~20 cm土层变化显著,且数值高于20~40 cm土层。2土壤电导率和20~40 cm土层p H值的空间分异是由结构性因素和随机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0~20 cm的土壤p H值主要受随机性因素的影响,造成土壤p H值具有一定程度的空间变异性。3研究区土壤电导率的高值集中分布在东部,土壤电导率由渭-库绿洲冲、洪积扇平原的中部向外递增。在0~20 cm土层中,研究区北...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洪义 史舟 程街亮 李艳
【目的】以海涂围垦区盐碱土为研究对象,利用EM38大地电导率仪在地表不同高度测量的土壤表征电导率预测土壤不同深度土层剖面的电导率。【方法】利用EM38电导率线性响应模型结合Tikhonov正则化能较好解决病态矩阵的线性反演问题。利用该方法来预测土壤剖面电导率,并对预测结果进行误差分析,最后通过偏差变化法增加噪声利用局部灵敏度分析法来评价模型的灵敏度。【结果】研究发现,土壤剖面平均电导率和地表不同高度平均表征电导率具有极显著相关性,能利用表征电导率较好的预测剖面平均盐分。线性模型不仅能较好的预测土壤剖面电导率的变化趋势,而且在数值上也能较好的预测电导率的大小,平均预测误差在40%左右。相对预测误...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吴春生 黄翀 刘高焕 刘庆生
土壤盐分对农业发展和土地生产力有很大影响,土壤盐碱化会降低耕地质量并造成土地退化,及时了解区域内土壤盐分含量及空间分布很有必要。地理加权回归是一种局部回归预测方法,其利用主变量与环境要素的相关关系,根据空间位置和距离特点,实现主变量的空间扩展。本研究目的即是探索地理加权回归在土壤盐分空间插值中的可用性,并与多元线性回归和协同克里格作对比来检验其精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构建所选择的环境变量包括NDVI,高程和距河流距离。研究结果显示,地理加权回归在土壤盐分空间扩展中效果较好,精度优于其他两种方法(均方根误差为0.305,相关系数为0.649,决定系数为0.421),该方法降低了协同克里格插值的平滑...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刘静 王林和 王兴
研究了自然生境下不同土壤含盐量时小美旱杨Populussimonii×(Populuspyramidalis+Salixmatsudana)cv.Poplaris不同部位可溶盐离子质量分数及土壤和地下水盐离子质量分数对小美旱杨含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条研究林带下土壤的含盐量有很大差异,但2条研究林带各个对应部位(叶、根、心材和边材)在对应取样时间的各个可溶盐离子质量分数无差异,并呈现出一定的共性,即各部位的阳离子全盐质量分数顺序均为K+>Ca2+>Mg2+>2->Cl-。在整个生长季中,叶中的各个离子->SO4Na+,阴离子质量分数排序大致为HCO3质量分数明显高于其他部位,且生长季内变幅最...
关键词:
小美旱杨 可溶盐离子 土壤 地下水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琦 李民赞 汪懋华
介绍了一种自行设计的 ,基于电流 电压四端法的便携式土壤电导率 (EC)在线测试仪的开发情况。该测试仪包括土壤电导率传感器、控制与数据采集器和计算机应用软件等。传感器有 4个电极 ,2个用于向土壤中输入恒流 ,另外 2个用于检测与土壤电导率密切相关的电压降 ;控制与数据采集器把传感器产生的电压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计算并显示电导率 ;计算机应用软件把接收到的数据存入MicrosoftAccess数据库。在实验室土槽内对该测试仪传感器的性能进行了测试 ,并与电导率仪测量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传感器输出电压与电导率仪测量值变化趋势一致 ,采用多种非线性数学模型对各组数据进行了曲线拟合 ...
关键词:
土壤 电导率 四端法 精细农业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艳玲 马道坤 曾庆猛 林剑辉 孙宇瑞
为获取建立溶质运移模型所需的土壤溶质浓度参数,根据土壤溶液电导率与溶液浓度c的线性关系,应用电流电压四端法,研制出一种多点土壤电导率实时监测系统。该系统硬件部分自行设计的四针微型探头可减小对溶质运移的扰动,且可高密度分布在土壤中;连接8路电导率探头和1路温度探头的高精度数据采集器DAB能够实现8通道土壤电导率测量及温度辅助测量,并可通过485总线接口实现系统规模的扩展。采用VC开发的监测显示平台能够完成采集器参数设置,数据采集、显示与存储功能。通过对采集器通道和探头的标定,有效解决了多点土壤电导率实时监测的一致性问题。标定试验结果表明,数据采集器8通道电导测量值与标准电导的相关系数为0.999...
关键词:
多点测量 土壤电导率 四端法 监测系统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樊会敏 张蓉蓉 许明祥 张圣民 李彬彬
【目的】研究陕西渭北地区土壤电导率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旨在为渭北地区土壤盐碱化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陕西渭北土壤盐碱化集中的区域富平县、临渭区、蒲城县、大荔县、合阳县共选择28个农田土壤作为监测点,按土壤表层盐分含量的高低,分为高含盐量区和低含盐量区,分别于2015年8月(夏季)、2015年11月(秋季)、2016年2月(冬季)、2016年5月(春季)测定监测点土壤电导率、含水量和温度。【结果】1)土壤电导率在高含盐量区年内动态变化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在低含盐量区动态变化为春季>夏季>秋季>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郭萍 文庭池 董玲玲 魏成熙 石俊雄 李波
本文研究了施肥对烟田土壤养分含量和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肥对土壤养分含量有显著影响,施肥能显著增加土壤养分的含量,尤其以施用烟草专用肥+菌液最为显著。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对不同施肥处理响应是不同的,施肥能够显著增加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增强土壤酶的活性。将土壤养分与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进行回归分析可以发现,其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与土壤养分相比,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变化更加敏感,其作为土壤肥力的评价指标更为合理。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建国 盛炜彤 熊有强 万细瑞
研究施肥对1年生(1a)与2年生(2a)杉木苗盆栽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磷营养亏缺的酸性黄红壤上,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1a苗木盆栽土壤pH值、全钾含量下降,全氮、水解氮、水溶性钙镁含量增加,全磷、有效磷、速效钾变化不明显。由于局部尿素浓度过大直接导致幼苗受伤,影响了成活率。而2a苗木的土壤则是全氮、水解氮、水溶性钙镁含量呈上升趋势,全钾、速效钾含量和pH值下降,有机质和全磷含量变化不明显。有效磷含量与pH值呈明显负相关,表明pH值下降导致闭蓄态磷活化,促进了2a苗木的生长。在氮、磷营养亏缺条件下,施磷量的增加使得1a苗木土壤全磷、有效磷、速效钾含量、pH值增加,全钾、水溶性钙镁...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袁铭章 辛励 刘树堂 南镇武 刘锦涛 陈晶培
为了给提高耕层肥力、合理利用农业废弃秸秆提供良好的依据,采用腐殖质组成修改法与红外光谱法分析了不同秸秆还田条件下各施肥处理对非石灰性潮土腐殖质含量及结构的变化。以青岛农业大学长期定位秸秆还田试验为基础,设5个试验处理,施氮肥条件下设小麦、玉米秸秆还田(WCN)、一季小麦秸秆还田(WN)2个处理,同时设小麦玉米两季秸秆还田(WC)、对照(CK)、单施有机肥(M)处理。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延续,秸秆还田条件下,2015年各处理土壤中胡敏酸(HA)、富里酸(FA)含量分别平均较2009年提高了117.68%,102.5%。与CK相比,秸秆还田模式各处理土壤腐殖酸总含量(HE)平均增幅21.8%~47...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