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83)
- 2023(12962)
- 2022(11790)
- 2021(11079)
- 2020(9582)
- 2019(22381)
- 2018(22542)
- 2017(43991)
- 2016(24350)
- 2015(27702)
- 2014(28211)
- 2013(28090)
- 2012(26020)
- 2011(23476)
- 2010(23557)
- 2009(21699)
- 2008(21534)
- 2007(19119)
- 2006(16403)
- 2005(14308)
- 学科
- 济(97578)
- 经济(97478)
- 管理(70705)
- 业(66039)
- 企(54725)
- 企业(54725)
- 方法(49334)
- 数学(43140)
- 数学方法(42678)
- 农(26062)
- 财(25149)
- 学(24040)
- 中国(23312)
- 地方(20098)
- 业经(20052)
- 环境(18396)
- 贸(17870)
- 贸易(17865)
- 易(17300)
- 农业(17242)
- 务(16542)
- 制(16526)
- 财务(16469)
- 财务管理(16431)
- 和(16298)
- 理论(15993)
- 企业财务(15536)
- 划(14908)
- 技术(14454)
- 银(13539)
- 机构
- 大学(353102)
- 学院(351011)
- 管理(139185)
- 济(134820)
- 经济(131594)
- 理学(120893)
- 理学院(119524)
- 管理学(117410)
- 管理学院(116806)
- 研究(116194)
- 中国(84801)
- 科学(76385)
- 京(75717)
- 农(62684)
- 财(60418)
- 所(60179)
- 业大(57285)
- 研究所(55246)
- 中心(52954)
- 江(51328)
- 农业(49698)
- 财经(49084)
- 北京(47807)
- 范(46351)
- 师范(45907)
- 经(44408)
- 院(42076)
- 州(41642)
- 经济学(39545)
- 技术(37302)
- 基金
- 项目(241536)
- 科学(187397)
- 基金(173226)
- 研究(172699)
- 家(151932)
- 国家(150706)
- 科学基金(127796)
- 社会(105211)
- 社会科(99512)
- 社会科学(99480)
- 省(95224)
- 基金项目(93452)
- 自然(85756)
- 自然科(83622)
- 自然科学(83596)
- 自然科学基金(82043)
- 划(80950)
- 教育(79126)
- 资助(71877)
- 编号(71498)
- 成果(57529)
- 重点(54327)
- 部(52773)
- 发(51294)
- 创(49370)
- 课题(48720)
- 科研(47022)
- 创新(46093)
- 计划(45399)
- 大学(44728)
- 期刊
- 济(144630)
- 经济(144630)
- 研究(98523)
- 中国(61984)
- 学报(60650)
- 农(55920)
- 科学(53829)
- 管理(47121)
- 财(46624)
- 大学(44284)
- 学学(41684)
- 农业(38685)
- 教育(36616)
- 技术(30152)
- 融(25804)
- 金融(25804)
- 业经(24142)
- 财经(23178)
- 经济研究(22194)
- 业(20381)
- 图书(19984)
- 问题(19694)
- 经(19542)
- 技术经济(17810)
- 科技(17459)
- 理论(17448)
- 版(17419)
- 资源(16881)
- 实践(16197)
- 践(16197)
共检索到4980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贾琳 杨飞 张胜田 林玉锁 王金超
土壤是人类生存的载体和物质来源基础,土壤环境功能的保护和管理直接事关人类安全,土壤环境功能区划是实现土壤环境"分区分类"管理和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支撑。该研究系统地总结和梳理了土壤环境功能区划概念提出、区划原则与依据、区划方法与分类体系等研究进展,探讨分析了土壤环境功能区划中需要重点评价的主要因素,包括自然背景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土壤环境污染现状与潜力、重金属污染、土壤侵蚀、土地利用、土壤环境承载力等各评价因素对土壤环境的影响作用;进而重点分析土壤环境功能区划中的尺度差异影响,强调不同尺度下的土壤环境功能区划,其区划指标体系选择和分区分类体系都存在显著差异,建议根据不同尺度特点合理界定区划目标...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杨飞 王伟 廖顺宝 张胜田 林玉锁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土壤环境功能区划是合理开发利用与有效保护管理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土壤环境功能区划工作亟须详细展开,且区划方案因尺度不同而异。县级土壤环境功能区划结果要求更具体、可操作性更强。文章深入分析了县级土壤环境功能区划的区划思路、区划原则、区划方法、区划依据与指标体系等区划方案,并以河南省登封市为例进行县级土壤环境功能区划示范研究。登封市土壤环境功能区划分为4级:一级区划分为生产功能区、生活功能区、生态功能区等3类;二级区划分为基本农田种植区、一般农业发展区、商品林生产种植区、农村居民区、城镇建设区、独立工矿区、港口与交通用地区、生态公益林种植区、生态安全控制区、自然景...
关键词:
县级 土壤环境功能 区划 登封市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鹏 濮励杰 章锦河
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由此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破坏问题也日益突出,作为对旅游干扰反应最为敏感的环境因子之一和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对生态系统的稳定和环境健康状况有重要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对国内相关学者的研究进行了简单的综述,将中国旅游活动对土壤环境影响的研究历程大体上分为初步探索和快速发展2个阶段,并且分别就文章数量、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等方面细阐述了这2个阶段的不同特征。在此基础上,分别就旅游活动对土壤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活动下的各个方面不同程度的影响进行了分类综合。总结了现阶段中国区域旅游活动对土壤环境影响研究中的研究内容、研究区域和研究尺度等方面的4大特征,揭示了现阶段中国旅游活动对土壤环境影响研究中参考标准、研究内容、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方面的不足以及该领域未来发展的趋势与热点,以期为今后旅游对土壤环境的影响研究指明方向。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小波 郭兰萍 黄璐琦
在分析过去中药区划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对中药区划的类型和研究方法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中药区划类型,按照区划对象可分为中药资源区划和外部环境因素区划。中药资源区划按照区划地域的大小可分为全国中药资源区划和地区中药资源区划,外部环境因素区划按照区划要素的构成可划分为中药生态区划和中药生产区划。中药区划方法包括:定性描述法、模糊数学方法、构建模板法、构建模型法和基于遥感图像的区划方法。
关键词:
中药区划 区划类型 区划方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玉国 陈风琴 史秀娟
通过分析土壤环境污染现状、特点、危害,并针对重金属污染、化肥污染、农药污染及农膜污染提出了防治措施。由于土壤环境污染具有隐蔽性、滞后性、区域性、不可逆性、累积性和难恢复性等特点,在研究治理已有的土壤环境污染问题的同时,要警惕新的土壤污染,对新的土壤污染应以"预防"为主。在加强管理的同时,积极研究土壤环境污染的控制与修复技术,并针对各个地区不同的情况,选择适合本地区的行之有效的修复措施。
关键词:
土壤 土壤环境污染 防治措施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吴健芳 王红梅 李宇婷
土壤环境容量经过三十多年发展,已成为衡量区域环境承载能力的关键指标。首先梳理了土壤SEC的理论框架和影响因素;其次,回溯我国土壤污染管理发展历程,明晰了SEC理论和实践在引入与探索、发展与实践、停滞和快速发展等不同时期的发展特征。对静态容量法、动态容量法及环境容量综合指数法等不同核算方法的优势和不足进行了系统梳理;最后,从标准制定、农业生产、污染评估和场地修复角度综述了SEC的应用现状。结论指出,未来需要在健康和生态风险等多种因素约束下,基于多目标耦合技术优化SEC核算方法;进一步构建复合污染型土壤的SEC量化核算方法;多尺度扩展土壤环境容量的内涵,并推动区域SEC动态预警及场地修复等领域的应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吴健芳 王红梅 李宇婷
土壤环境容量经过三十多年发展,已成为衡量区域环境承载能力的关键指标。首先梳理了土壤SEC的理论框架和影响因素;其次,回溯我国土壤污染管理发展历程,明晰了SEC理论和实践在引入与探索、发展与实践、停滞和快速发展等不同时期的发展特征。对静态容量法、动态容量法及环境容量综合指数法等不同核算方法的优势和不足进行了系统梳理;最后,从标准制定、农业生产、污染评估和场地修复角度综述了SEC的应用现状。结论指出,未来需要在健康和生态风险等多种因素约束下,基于多目标耦合技术优化SEC核算方法;进一步构建复合污染型土壤的SEC量化核算方法;多尺度扩展土壤环境容量的内涵,并推动区域SEC动态预警及场地修复等领域的应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江晶 张文政
土壤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却又异常珍贵的资源。土壤孕育了植物,植物又为动物提供了食物来源,可以说,土壤为地球生态系统的存在、运行和发展提供了基本的物质支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迅猛,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大量的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也随之而来。无论是焚烧,还是填埋,这些垃圾和污染物的最终归宿都是土壤。而当土壤中的污染物积累量超过其承载能力时,土壤功能和土壤生态系统就会遭破坏。毫无疑问,这将对农业生产活动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是国家稳定的基本保障,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江晶 张文政
土壤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却又异常珍贵的资源。土壤孕育了植物,植物又为动物提供了食物来源,可以说,土壤为地球生态系统的存在、运行和发展提供了基本的物质支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迅猛,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大量的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也随之而来。无论是焚烧,还是填埋,这些垃圾和污染物的最终归宿都是土壤。而当土壤中的污染物积累量超过其承载能力时,土壤功能和土壤生态系统就会遭破坏。毫无疑问,这将对农业生产活动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是国家稳定的基本保障,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德军 雷少刚 卞正富 牟守国
对土壤物理质量指标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总结,在矿区环境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构建了矿区环境土壤物理质量指标体系。常规指标的研究集中于耕作或人为干扰对指标影响的定量研究及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指标的相互影响。国外提出并应用了许多非常规指标来对土壤物理质量进行评价,结合常规指标,可以对自然或人为扰动情况下,土壤损伤及退化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采煤沉陷对土壤物理质量的影响是一个系统和复杂的过程,我国矿区土壤环境的研究,应该基于不同的研究目的,选择正确的常规和非常规指标来对矿区土壤物理质量进行系统的评价、表征及定量化。构建的矿区环境土壤物理质量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应用价值。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骆土寿 刘伟钦 尹光天 罗瑞强 李意德 陈德祥
By comparison the soil physical and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heavy metal content of 6 forest rehabilitation sites in Shunde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were studied and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oil bulk density was heavy in all the 6 sites. The soil structure and hol...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郑伟 曹忠军 何军 马志卿 张兴
【目的】评价雷公藤生物碱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为推动该植物源杀虫剂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参照《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采用土壤吸附和土柱淋溶试验,研究了雷公藤生物碱在3种土壤(东北黑土、河南二合土和关中土娄土)中的吸附性能;采用土壤降解试验,以灭菌和未灭菌的桃园、小麦田、甘蓝田土壤为研究对象,检测了雷公藤生物碱在不同土壤中的降解性能。【结果】雷公藤生物碱在东北黑土、河南二合土及关中土娄土上的吸附性能可以用Freundlich平衡方程进行拟合,其在以上3种土壤中的吸附常数Kd分别为15.21,8.62和11.05,均属较难吸附,也难淋溶。在未灭菌的桃园土壤、...
关键词:
雷公藤生物碱 土壤降解 吸附 淋溶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邓才富 章文伟 罗川 叶桂英 孙地中
本文通过对酉阳白术主产区土壤环境质量现状的调查分析,研究了白术产区土壤重金属含量与农残状况,运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分析结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区土壤的各种污染物的污染指数均小于1,污染水平低于《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质量要求》(GB/T18407.1-2001)标准,符合绿色药材栽培的环境质量要求。为白术的生产发展和基地建设提供了科学参考。
关键词:
白术 土壤环境质量 评价 酉阳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田培 刘嘉欣 曲丽莉
土壤可蚀性(K)用于表征土壤对外部侵蚀力的敏感程度,是理解土壤侵蚀机理及构建侵蚀模型的重要指标,K因子值的精准获取和算法优化是土壤侵蚀模型完善的关键。该文从土壤可蚀性概念、评价指标、测定方法、时空变异性及预测值不确定性等五方面,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并提出展望。总体而言,小流域尺度的土壤可蚀性研究取得了丰富成果,为土壤侵蚀建模和水土保持工作实践提供了有力支持。后续应研究如何将基于非标准小区所得K值转化为标准小区条件下的数据,以形成统一的K值数据库,为适宜于大尺度区域侵蚀模型构建提供支撑;应加强示踪、遥感、数字制图技术与土壤可蚀性研究的有机结合,重点突破核素背景值测定、植被因素干扰等瓶颈;深入推进基于深度学习及数字制图的土壤可蚀性定量研究,实现新方法新技术在土壤可蚀性领域的应用。另外,受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影响,土壤可蚀性空间变异及预测值不确定性研究亦需深入,以提高土壤侵蚀预报精度,为加强水土保持空间管控提供支撑。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孙玉焕 张杨珠
综述了土壤固定态铵测定方法 ,土壤固定态铵的来源、含量及其在剖面中的分布 ,影响铵的矿物固定与释放的因素 ,固定态铵的有效性等
关键词:
土壤固定态铵 铵的固定 铵的释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