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47)
- 2023(11047)
- 2022(9803)
- 2021(9280)
- 2020(7780)
- 2019(18128)
- 2018(18067)
- 2017(34634)
- 2016(19247)
- 2015(21788)
- 2014(21657)
- 2013(21415)
- 2012(19766)
- 2011(17917)
- 2010(17897)
- 2009(16142)
- 2008(15749)
- 2007(13493)
- 2006(11925)
- 2005(10152)
- 学科
- 济(74114)
- 经济(74032)
- 管理(55267)
- 业(51602)
- 企(42727)
- 企业(42727)
- 方法(35952)
- 数学(30850)
- 数学方法(30460)
- 学(19950)
- 农(19896)
- 中国(17920)
- 业经(16643)
- 财(16575)
- 地方(14961)
- 和(13768)
- 理论(13701)
- 农业(13622)
- 环境(12946)
- 技术(12421)
- 贸(12106)
- 贸易(12101)
- 易(11713)
- 制(11481)
- 务(10834)
- 划(10796)
- 财务(10766)
- 财务管理(10749)
- 教育(10217)
- 企业财务(10190)
- 机构
- 大学(278360)
- 学院(275558)
- 管理(110532)
- 济(102052)
- 经济(99666)
- 理学(96589)
- 理学院(95466)
- 研究(93991)
- 管理学(93639)
- 管理学院(93171)
- 中国(66734)
- 科学(63459)
- 京(60592)
- 农(50299)
- 所(48885)
- 业大(46121)
- 研究所(45470)
- 财(44276)
- 中心(41165)
- 农业(39954)
- 江(39103)
- 北京(38064)
- 范(38018)
- 师范(37645)
- 财经(36672)
- 院(33934)
- 经(33390)
- 州(32210)
- 师范大学(30656)
- 技术(29551)
- 基金
- 项目(198100)
- 科学(154494)
- 基金(142901)
- 研究(140873)
- 家(126965)
- 国家(125968)
- 科学基金(106622)
- 社会(85743)
- 社会科(81124)
- 社会科学(81100)
- 省(77482)
- 基金项目(76796)
- 自然(72333)
- 自然科(70512)
- 自然科学(70493)
- 自然科学基金(69197)
- 划(66465)
- 教育(64136)
- 资助(58552)
- 编号(57572)
- 成果(46087)
- 重点(44732)
- 部(43032)
- 发(42083)
- 创(41080)
- 课题(39471)
- 创新(38355)
- 科研(38142)
- 计划(37629)
- 大学(35966)
- 期刊
- 济(107762)
- 经济(107762)
- 研究(75535)
- 学报(50523)
- 中国(49792)
- 科学(45478)
- 农(44806)
- 管理(38625)
- 大学(36256)
- 学学(33932)
- 农业(32044)
- 教育(30968)
- 财(30967)
- 技术(23194)
- 图书(17892)
- 业经(17579)
- 融(17380)
- 金融(17380)
- 业(17116)
- 财经(16747)
- 经济研究(16198)
- 资源(15836)
- 科技(14837)
- 问题(14218)
- 经(14184)
- 理论(13694)
- 版(13593)
- 业大(13428)
- 技术经济(13372)
- 实践(12829)
共检索到3860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杨改河 申云霞 唐拴虎 王长发 温小侠 吴永常
采用人工控制土壤贮水量,在陕西关中气候条件下,研究作物土壤水分生产能力结果表明:土壤水分生产能力小麦最高为17.59kg/(hm2·mm),谷子11.61kg/(hm2·mm),豌豆10.33kg/(hm2·mm),油菜10.6kg/(hm2·mm);获得一定籽粒产量的最低土壤水分临界值约为:小麦160mm,豌豆150mm,谷子和油菜300mm,土壤水分超过此临界值后,增加水分,作物产量大幅度提高,但当水分超过一定量(豌豆300mm,小麦400mm,谷子500mm,油菜650mm时),产量则渐趋于稳定;低供水多施肥和高供水少施肥土壤水分的无谓消耗增加,不利于提高土壤水分的生产能力,必须量水施肥...
关键词:
土壤水分,资源,生产能力,作物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韵珠 王凤仙
阐述了土壤水分/养分资源利用效率的涵义及其表达式。分析了大田小麦-玉米种植制度下,土壤水氮状况和产量、利用效率的关系。着重分析了土壤水分和氮素的周年消耗特征。并应用多目标优化模型对小麦-玉米的水氮管理措施进行了优化。
关键词:
土壤水分 土壤氮素 资源利用效率 优化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强 孙向阳 张广才
论述了国内外在土壤水分入渗方程模拟、土壤水分运动参数和SPAC理论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沙地水分研究所采用的主要观点由形态学观点转到了能态学观点;土壤水分运动参数的测定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随着计算机的迅速发展,数值模拟得以广泛的发展。
关键词:
土壤水分运动参数 SPAC 数值模拟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庆荣 李玉山
采用田间模拟土柱试验方法,利用作物产量一水分关系数学模型,定量研究了黄土高原土壤水分有效性动态规律,在田间持水量的95%到55%的土壤湿度范围内,随着土壤湿度的不断降低,土壤水分对植物的有效性按抛物线规律递减,而且有效性递减的速率越来越快。利用植物根系吸收土壤水分的数学模型,定量研究了黄土高原土壤水分易吸性动态规律。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黄土高原土壤水分有效性动态规律与土壤水分易吸性动态规律是相同的。本文还简析了土壤水分有效性与土壤水分易吸性相一致或相似的条件。
关键词:
土壤水分有效性 土壤水易吸性 数学模型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马维伟 王辉 王燕 王婷婷 单立山
在腾格里沙漠南缘长期封育沙地区,通过一个生长季的定位观测,分析研究全刈割和刈割一半两种利用强度对封育沙地土壤水分生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天然植被围栏封育区和人工种植+围栏封育区,全刈割、半刈割处理下的土壤含水量与对照间均存在显著差异。植被对土壤水分的消耗量随着刈割利用强度的增加而减小,封育沙地0~80 cm各层的土壤含水量总体上具有随刈割利用强度的增加而增大的变化趋势;在3—7月份沙地土壤水分逐步降低的过程中,全刈割处理、半刈割处理与对照间土壤水分含量的差异较大,而在7—9月份沙地土壤水分逐步回升的过程中,不同利用处理间土壤水分含量的差异则显著减小;不同利用强度下封育沙地土壤水分随深度增加均表...
关键词:
刈割 封育沙地 土壤水分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兵 崔向慧 白秀兰 马全林
本文应用长期定位研究方法对甘肃民勤荒漠化地区土壤水分时空格局及其动态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1)荒漠化地区红柳群落与白刺群落土壤水分年际变化不明显 ,流动沙丘年际差异较大 ,最高达 2 5 38% ;(2 )根据土壤水分季节变化特点 ,划分为土壤水分积累期、土壤水分消耗期与土壤水分稳定期 ;(3)土壤水分含量垂直变化规律是由表层到深层依次递增 ,受植被、气象、人为等外界因素影响 ,各群落土壤水分垂直变化范围差异很大 ;(4)不同坡位土壤水分差异很大 ,一般下坡位土壤含水量明显高于上坡位与中坡位土壤含水量 ,前者约是后两者的 2倍 ,最高达到 15 4 0 8%。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邓俊宾 朱志梅
综述了瑞香狼毒的分布、毒性、危害。在对祁连县草原狼毒群落的野外调查取样后,通过对群落特征指数的计算,分析得到狼毒盖度与各指数之间变化趋势相一致,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较低,优势度较高,表明该群落优势物种突出,物种分布不均匀。多样性指数低,生态系统对环境波动的缓冲功能低,生态系统较为脆弱,生物链易被破坏而且恢复较慢。对土壤各层水分的测定分析表明,群落盖度以及狼毒盖度与土壤水分存在明显相关性关系,表现出深层土壤(40-50cm)最为相关性。狼毒高度与不同深度土壤水分存在正的弱相关性。狼毒生物量与近地表土壤水分(0-10cm)的Pearson相关性指数为-0.624,存在明显负相关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春亮 李淑英 张怀文 杨学文 辛晓平 杨桂霞 唐华俊
调查了北京顺义区河南村紫花苜蓿(WL323)的连续生产过程中的产量、土壤水分和土壤养分含量变化动态。结果表明,刈割产量动态年内随茬次下降,年产量则受气候变化影响波动较大,整体上呈下降趋势,土壤水分含量成为产量变化的直接原因;同时,0~20 cm土层的速效氮含量波动升高,说明了紫花苜蓿的土壤改良较强,但短期种植效果不易保证;0~20 cm土层中的速效磷含量在4年后降低很多,说明了紫花苜蓿的种植能降低土壤的速效磷含量,实际生产中应注意补充磷肥。
关键词:
紫花苜蓿,土壤养分 氮 磷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孙甲霞 张万军 曹建生
采用大型非称重式蒸渗仪法,通过对太行山低山区主要植被黄背草、荆条及其混合植被下的土壤水分及以上3种植被水分利用状况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下土壤贮水量的季节变化随着降雨量及季节变化而变化,植被生长期降雨量多的年份,土壤贮水量大,降雨量小的年份,土壤贮水量小;3种植被不同坡度下水分利用效率,平坡大于斜坡,丰水年,混合植被水分利用效率最高,枯水年,黄背草水分利用效率最高。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曹红霞 康绍忠 武海霞
用压力膜法测定了同一质地 (重壤土 )不同干容重装填土、不同水分处理装填土、农田原状土的水分特征曲线 ,通过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θ- s)及土壤含水率 (θ)和当量孔径 (d)关系曲线的对照分析 ,发现干容重、水分处理及土壤的原状性对水分特征曲线有显著影响。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富仓 康绍忠
通过水平和垂直土柱入渗试验,定量研究了温度对两种不同质地土壤水分入渗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实验土柱含水率分布及土壤水分入渗特性速率产生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上由 Philip 扩散理论和 Swartzendruber 毛管模型所产生的推导式对其温度效应的机理进行了分析,对用理论模式计算与实测数据进行了比较。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杨明达 张素瑜 杨慎骄 关小康 李帅 陈金平 王同朝
为探索高效的灌溉策略以减少灌水量并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以缓解黄淮海冬麦区水资源短缺。采用田间裂区试验设计,探究地表滴灌(DI)和地下滴灌(SDI)条件下不同土壤水分状况(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50%~60%,60%~70%,70%~80%,记为W_(50)、W_(60)和W_(70))对冬小麦产量、土壤水提取量、蒸散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整个生长季,与DI处理相比,SDI处理降低0~0.8 m土层土壤水提取比降低11.8%~21.8%,但SDI处理0.8~1.6 m土层土壤水提取量增加28.4%~29.8%。SDI处理的平均土面蒸发量和灌溉量分别比DI处理减少23.1%,8.9%。虽然花后SDI和DI处理间蒸腾速率的差异不显著,但在W_(50)和W_(60)条件下(亏缺灌溉),SDI处理的净光合速率和叶面积指数均高于DI处理。与DI处理相比,在亏缺灌溉条件下,SDI处理的产量增加14.5%~29.3%,水分利用效率增加13.9%~25.9%。与DI处理相比,在W_(70)条件下,SDI处理更多灌溉水下渗到0.8 m以下土层,从而显著降低上层土壤的土壤水提取量及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导致产量降低4.1%~8.9%。SDI处理在W_(60)条件下能够从深层土壤提取更多水分,并调控冬小麦的光合特性,从而提高冬小麦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军 邵明安 张兴昌
在EPIC模型介绍和模拟精度验证的基础上,利用EPIC模型对黄土高原旱塬地冬小麦水分生产潜力和土壤水分动态进行了中期(12a)和长期(30a)评价定量模拟研究。结果表明:(1)在12a实时气象条件下的模拟时段内,旱塬地小麦水分生产潜力随降水量变化呈现波动性降低趋势,3m土层土壤有效含水量也表现为剧烈波动性和逐渐下降趋势,土壤干燥化趋势明显;(2)在30a模拟气象条件下的模拟时段内,旱塬地小麦水分生产潜力呈现波动性轻微降低趋势,3m土层土壤有效含水量季节性和年际间波动性显著,但土壤干燥化趋势并不明显;(3)综合分析认为,在降水量减少幅度不显著的情况下,旱塬地麦田土壤干燥化只是一种短期现象,不会导...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汤文光 肖小平 唐海明 杨光立
【目的】分析不同坡地类型条件下不同种植模式土壤水分利用与作物周年生产力的差异,探索适宜南方丘陵旱地最佳效果的种植模式。【方法】在上坡地设春玉米-饲草(SPD1)、红薯-饲草(SPD2)、红薯//春玉米-饲草(SPD3)3种模式;中坡地设春玉米-马铃薯(ZPD1)、大豆-马铃薯(ZPD2)、大豆//春玉米-马铃薯(ZPD3)3种模式;下坡地设春玉米-秋玉米-马铃薯(XPD1)、西瓜-秋玉米-马铃薯(XPD2)、西瓜//春玉米-秋玉米-马铃薯(XPD3)3种模式。连续3年测定各种植模式的土壤含水量,计算作物耗水量(WC)、水分利用效率(WUE)、作物周年生产力及间作模式的土地当量比(LER)。【结...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邓恒芳 王克勤
通过对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石榴Punica granatum叶片光合速率的研究。结果表明,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都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减少而降低,二者的变化基本一致。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的日变化曲线都是典型的“双峰”型曲线,且随着土壤含水量的下降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同时也表明土壤含水量为19.14%~13.23%时净光合速率的变化主要与气孔因素有关。图4表1参19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