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03)
2023(11591)
2022(10214)
2021(9879)
2020(8054)
2019(18902)
2018(19016)
2017(35507)
2016(19892)
2015(22446)
2014(22479)
2013(21890)
2012(20405)
2011(18082)
2010(18226)
2009(16402)
2008(16191)
2007(14116)
2006(12245)
2005(10585)
作者
(58760)
(48588)
(48404)
(46035)
(30955)
(23594)
(21929)
(19404)
(18644)
(17504)
(16904)
(16392)
(15428)
(15307)
(15078)
(15030)
(14905)
(14521)
(13894)
(13863)
(12232)
(12015)
(11884)
(11111)
(10972)
(10964)
(10759)
(10747)
(9848)
(9815)
学科
(71854)
经济(71766)
管理(54610)
(50735)
(43228)
企业(43228)
方法(34840)
数学(29439)
数学方法(28975)
(19858)
(19393)
中国(18725)
(17384)
业经(16525)
理论(15280)
地方(14856)
(13282)
(13161)
贸易(13148)
农业(12921)
(12764)
(12755)
技术(11842)
教育(11726)
环境(11417)
(11320)
财务(11254)
财务管理(11231)
(10705)
企业财务(10585)
机构
大学(275935)
学院(274860)
管理(107477)
(97444)
经济(94943)
理学(93075)
理学院(91983)
研究(91619)
管理学(90073)
管理学院(89609)
中国(67303)
科学(61903)
(60441)
(49158)
(47240)
业大(45506)
(43986)
研究所(43442)
中心(41676)
(40421)
农业(38664)
北京(38481)
(37598)
师范(37202)
财经(35360)
(33587)
(33575)
技术(32601)
(32095)
师范大学(29993)
基金
项目(192416)
科学(148148)
研究(138439)
基金(135913)
(120132)
国家(119107)
科学基金(100599)
社会(81787)
社会科(77222)
社会科学(77201)
(76339)
基金项目(72667)
自然(68000)
自然科(66346)
自然科学(66327)
自然科学基金(65081)
(64862)
教育(64384)
编号(57548)
资助(56372)
成果(47036)
重点(43322)
(40896)
(40154)
课题(40153)
(39645)
科研(36938)
创新(36866)
计划(36155)
大学(35719)
期刊
(107445)
经济(107445)
研究(77284)
中国(54297)
学报(50707)
(45006)
科学(44150)
管理(39943)
大学(37436)
教育(37404)
学学(35016)
(32930)
农业(31704)
技术(26239)
(19860)
金融(19860)
图书(17824)
业经(17390)
(17250)
财经(16366)
经济研究(15717)
科技(14949)
(14259)
理论(13992)
(13812)
业大(13779)
问题(13609)
实践(13139)
(13139)
技术经济(13045)
共检索到3992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郭忠升  邵明安  
论文以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柠条林为例,探讨了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研究成果在生产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不仅是确定森林植被恢复目标、调控植物水关系的理论基础,而且是确定森林植被合理经营方向和利用强度的理论基础。如果人工林密度大于土壤水分承载力,需要对人工林进行疏伐;如果人工林密度小于土壤水分承载力,需要增加密度或改换植被类型。当人工林密度等于土壤水分承载力时,人工林可持续利用土壤水资源。土壤水分承载力时的柠条林可以作为薪炭林和放牧林经营。单位面积结实量与密度关系可用正态分布曲线描述。承载力时的柠条林不仅能有效地保持水土,而且能生产较多的种子,又是良好的蜜源植物,宜作为水土保持林经营。该研...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郭忠升  邵明安  
在我国北方少雨地区开展雨水资源、土壤水资源与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研究对于防治林草地土壤旱化和林草植被经营具有重要意义。2002年4月以来,在上黄生态实验站对多年生人工林林外和林内降水、地表径流、植物生长和土壤水分动态进行了定位观测,结果表明:次降雨林冠层截留量为0.2~6.47mm,为降水量的3.1%~53.3%,截留总量占降水量的16.9%;地表径流量为0.24~1.5mm,是降雨量的1.6%~6.8%;柠条林地土壤剖面水分垂直变化可分为活跃层、次活跃层和相对稳定层;年内土壤水分胁迫时,植物通过改变叶的颜色,降低自身的含水率、落叶或产生大量落叶来适应干旱的土壤水环境,但不会死亡。土壤水分植被承...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郭忠升  
在详细论述土壤水资源概念发展和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研究尺度的基础上,介绍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量化模型,包括经典的承载力模型、种群增长通用模型、密度-土壤水分模型和基于物理过程的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模型,述评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研究现状,提出今后应在完善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理论的同时,加强水资源紧缺地区土壤水分与植物生长的野外长期定位研究,从不同时空尺度确定不同植物群落的土壤水分承载力。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延平  邵明安  
根据台地和26°坡地杏林地连续3年的降雨、冠层截留、地表径流、土壤水分和生物量的定位观测结果,研究分析陕北黄土区自然降水与土壤水分补给、土壤水分补给与生物量、土壤水分消耗与生物量的关系。提出台地土壤水分可承载的杏树生物量为3728kg·hm-2,坡地为2423kg·hm-2,台地杏林地适宜的果实产量为4714kg·hm-2,坡地杏林地适宜的产量为3064kg·hm-2。建议综合应用水保工程、修剪、保墒、花果控制、生长激素等措施,平衡利用雨水资源,实现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田有亮  何炎红  郭连生  
根据乌兰布和沙漠东北缘的自然环境特点和植物生理生态特征,基于水量平衡原理建立土壤水分动态模型,模拟计算该区植被在不同叶面积指数下的土壤水分动态变化和保证植物生存前提下的土壤水分亏缺值,评价该区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结果表明:自然条件下乌兰布和沙漠东北缘土壤蒸发占降水的比例在流动沙地和半固定沙地大于60%,固定沙地为44.8%;在叶面积指数低于1.7 m2.m-2时,土壤水分亏缺水平较低,叶面积指数继续升高时,土壤水分亏缺大幅度增加。从而确定该区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为叶面积指数1.7 m2.m-2。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曹恭祥  王彦辉  熊伟  于澎涛  杜敏  孙浩  李振华  王云霓  
立地水分条件决定的植被承载力是干旱缺水地区森林合理经营的重要依据。考虑到干旱缺水地区的森林蒸散耗水在水分输出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其大小直接与叶面积指数(LAI)相关,将林冠LAI在生长季一段时间内的最大值(LAImax)作为植被承载力(LAIc)的量化指标,利用冠层分析仪(LAI-2000),在六盘山香水河小流域和叠叠沟小流域的44个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样地,实测了冠层LAI的季节动态变化,研究了生长季内LAImax与林分断面积、郁闭度、平均树高、密度等常用林分结构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LAImax与林分不同结构指标均呈幂函数关系,其决定系数(R2)依次为0.84、0.82、0.56、0.47,说...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王震  
当前,在国家大力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创业和创新研究已一副焕发第二春的状态,成为最受学术界和实务界关心的课题之一。几十年来,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不同学科领域的研究者已围绕创业和创新开展了一系列探讨,取得了丰富成果。相比之下,从实践角度对创业和创新培训和开发的讨论却相对较少。在创业研究领域,大量研究从微观和宏观角度揭示了创业的动机因素、发生过程和影响机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郝庆  邓玲  封志明  
资源环境承载力是国土空间规划的科学基础和约束条件。通过梳理承载力概念、理论和实践应用的发展,指出其在研究应用中存在概念边界模糊、评价偏向于指标计算、承载力传导机制研究不足等问题。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以及新时代生产生活和发展方式变革对国土空间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支撑空间规划编制的承载力评价应进一步明确承载力的概念内涵、明晰承载力内在机制、构建承载力评价体系;在实践应用中应当根据国土空间规划和空间治理的新变化新需求,支撑空间规划的新目标、切合空间治理的新模式、顺应空间治理的新手段,为确定国土空间开发利用与保护修复的主要指标、战略部署,以及指标约束传递与地域功能传导等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封志明  杨艳昭  闫慧敏  潘韬  李鹏  
从20世纪初期承载力概念提出,到21世纪作为描述发展限制的重要工具,从理论到实践,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走过百年,已成为衡量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判据。本文简要回顾了资源环境承载力概念的源起与发展;系统梳理了从土地资源承载力、水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容量),到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研究进程;科学评述了基于生态足迹与虚拟土地、水足迹与虚拟水和能值分析与虚拟能量等方法开展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的跨世纪进展。研究认为: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尚未形成一套统一的理论与方法体系,且研究结果的客观性与可比性一直存有争议。鉴于此,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应从理论到方法、从实践到应用,切实加强基础理论与承载机理、阈值率定与综合计量、技术标准与技术规范、定量评价与系统集成研究,以促进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的标准化与规范化、数字化与系统化,最终满足实用化与业务化的国家需求。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封志明  杨艳昭  闫慧敏  潘韬  李鹏  
从20世纪初期承载力概念提出,到21世纪作为描述发展限制的重要工具,从理论到实践,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走过百年,已成为衡量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判据。本文简要回顾了资源环境承载力概念的源起与发展;系统梳理了从土地资源承载力、水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容量),到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研究进程;科学评述了基于生态足迹与虚拟土地、水足迹与虚拟水和能值分析与虚拟能量等方法开展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的跨世纪进展。研究认为: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尚未形成一套统一的理论与方法体系,且研究结果的客观性与可比性一直存有争议。鉴于此,资源环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马彩虹  
采用碳足迹方法对2001~2009年中国的能源消费碳足迹、碳承载力和碳赤字作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显著增长,能源碳足迹由2001年的1.13Gt上升到2009年的2.21Gt,涨幅高达95.79%;同期碳承载力由1.08Gt增长到1.15Gt,涨幅仅为6.48%;而碳赤字则由0.05Gt提高到1.06Gt,9年间增高了20.24倍。可见由于碳足迹的增长速度远高于碳承载力,致使近来中国碳赤字快速增高,发展节能减排的任务还很艰巨。中国能源消费的碳足迹与美国、德国、印度等国的比较发现,中国能源消费总量碳足迹不容乐观,但人均值远远低于美国和德国等发达国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魏媛  蔡绍洪  王名绍  
为了解贵州喀斯特山地碳排放与碳固定的平衡状况及其动态变化规律。利用2002~2012年贵州省能源消费量及植被面积等数据,通过构建数量模型,分析碳足迹、植被碳承载力和碳生态压力指数等指标的动态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贵州省碳足迹总量由2002年的12 643.66万吨上升到2012年的35 153.63万吨,增长幅度为278.03%,年均增长16.18%,其中化石能源消费的碳足迹占总碳足迹的84.35%~93.78%,表明化石能源消费是导致碳足迹增长的主要因素。同期植被碳承载力从2002年的8988.83万吨上升到2012年的15 032.65万吨,增长幅度为67.24%,年均增长6.11%,其...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罗凤金  许鹏  程慧  
本文在分析综合承载力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从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等要素对全国14个大城市进行综合承载力评价,并以广州为例判断大城市人口承载现状,进而提出了增强大城市承载力的途径和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孙雪莲  邓峰  王海灵  
本文探讨了区域资源承载力系统的基本模式,笔者认为区域资源承载力系统是一个需要考虑时间尺度的、动态的、开放的系统。区域资源承载力的大小受其上级系统的影响与制约,并且与人类设定的经济社会目标相关。基于以上认识,本文参照相对资源承载力的思路,以研究区资源承载力系统的上级系统的整体协调度最大为目标,提出了一种计算区域资源承载力的新的思路,并以1995-2009年的数据为样本,对新疆资源承载力做了实证分析。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丹  陈爽  
城市承载力分区以城市系统为分区对象,从资源环境与经济人口协调发展的角度出发,运用生态学和地理学理论,在分析城市承载力空间分异规律的基础上,将区域空间划分为不同类型承载区。城市承载力分区是进行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是城市在由无序蔓延向有序发展转变时期的特殊需要。本文对城市承载力分区的理论、方法、指标体系等进行了初步探讨,基于城市承载力"状态-压力-响应"概念模型提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将区域分为高、中、低3个承载区,进一步按承载力制约因素将低承载区分为可调控区及不可调控区。在此基础上,将城市承载力分区方法应用于常州,通过实例研究对承载力分区方法进行补充,并将研究结果作为常州城市发展和建设的空间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