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659)
2023(2398)
2022(2051)
2021(1825)
2020(1640)
2019(3632)
2018(3493)
2017(6107)
2016(3625)
2015(4049)
2014(3763)
2013(3874)
2012(3870)
2011(3565)
2010(3531)
2009(3247)
2008(3187)
2007(2958)
2006(2684)
2005(2471)
作者
(15280)
(12813)
(12777)
(11926)
(8013)
(6387)
(5564)
(5084)
(5056)
(4630)
(4580)
(4538)
(4363)
(4323)
(4189)
(4019)
(3984)
(3920)
(3793)
(3769)
(3609)
(3397)
(3176)
(2986)
(2968)
(2965)
(2943)
(2800)
(2800)
(2727)
学科
(10882)
经济(10861)
(7734)
管理(7246)
(6871)
(5266)
企业(5266)
方法(4773)
数学(4038)
数学方法(3961)
(3772)
土壤(3759)
(3422)
中国(3123)
(2816)
(2552)
(2403)
(2398)
(2366)
植物(2356)
农业(2335)
业经(2242)
及其(2160)
环境(2022)
(2011)
森林(2011)
(2007)
贸易(2006)
(1965)
(1952)
机构
大学(55500)
学院(54065)
研究(27643)
科学(22528)
(22163)
中国(19321)
农业(18062)
(17387)
(16733)
研究所(16373)
经济(16302)
业大(15564)
(14219)
管理(13860)
(11920)
理学(11603)
农业大学(11369)
理学院(11358)
(11305)
实验(11256)
中心(11099)
管理学(10836)
管理学院(10783)
实验室(10776)
(10444)
重点(10278)
(10244)
科学院(10200)
(9235)
北京(9232)
基金
项目(41287)
(30705)
国家(30517)
科学(29945)
基金(29109)
科学基金(22773)
研究(21116)
自然(18980)
自然科(18492)
自然科学(18477)
自然科学基金(18152)
(16243)
(15665)
基金项目(14991)
资助(12700)
科技(12346)
计划(12308)
重点(11057)
社会(10621)
社会科(9873)
社会科学(9866)
专项(9380)
(9264)
教育(9142)
科研(9034)
(8775)
(8293)
(8254)
(7983)
创新(7905)
期刊
学报(22185)
(20155)
(18380)
经济(18380)
科学(16261)
大学(14966)
学学(14560)
研究(14117)
农业(13684)
中国(13094)
(8303)
业大(7400)
林业(6320)
管理(5947)
农业大学(5749)
(5341)
(4735)
自然(4544)
中国农业(4379)
教育(4317)
科技(4052)
(3893)
金融(3893)
自然科(3638)
自然科学(3638)
资源(3583)
科技大(3285)
科技大学(3285)
农林(3262)
(3262)
共检索到843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启红  陈丽华  张富  张超波  
在我国半干旱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开展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异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生态意义,是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基础。该文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研究了黄土高原丘壑区降雨、植被对土壤水分特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红豆草和豌豆的表层土壤含水量对降雨响应速度快于油松土壤含水量;水分入渗增湿与同期降雨量密切相关;土壤含水量对降雨的响应时间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变长。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党毅  王维  张永娥  王渝淞  丁兵兵  樊登星  贾国栋  余新晓  董俊杰  
【目的】土壤水是连接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的关键因子,在地表径流、降雨入渗和植被蒸腾等生态水文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分析坝上高原地区不同雨量降雨事件中各植被类型覆盖下土壤水分含量动态响应过程及差异,将有助于深入探讨该区土壤水分含量的补给效应特性,对优化区域植被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及现实的意义。【方法】选取河北省张北县草地、柠条灌木林、杨树乔木林为研究对象,通过监测2019年4-10月连续土壤水分含量和降雨数据,分析不同植被类型覆盖下土壤水分含量对大小降雨事件的动态响应过程及差异。【结果】(1)研究区主要降雨事件由小雨和中雨构成,但主要降雨量由大雨提供。小雨和中雨发生次数占比为81.58%,其贡献的降雨量仅占年总降雨量42.66%;大雨发生次数占比仅为18.42%,却提供了年总降雨量的57.34%。(2)4-10月杨树乔木林土壤水分含量均值显著高于草地(P 柠条灌木林(12.63±0.93)%>草地(10.67±2.77)%,土壤水分含量变异系数均值呈柠条灌木林(26.22%)>杨树乔木林(20.51%)>草地(13.89%),均为中等强度变异。(3)草地20~40 cm土层的土壤水分含量显著高于0~20 cm及40~100 cm的4个土层(P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尹秋龙  焦菊英  寇萌  
为了解黄土丘陵沟壑区极端强降雨条件下土壤水分与植被之间的关系,对2013年7月极端强降雨条件下黄土丘陵沟壑区5种主要植物群落,即刺槐(Robinia psendoacacia)、柠条(Caragana intermedia)、铁杆蒿(Artemisia gmelinii)、长芒草(Stipa bungeana)、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n)群落的土壤水分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1极端强降雨下,植被是影响土壤含水量的主要因素;2草本群落的土壤水分明显好于人工林,其中长芒草群落的土壤含水量、土壤贮水量和土壤有效贮水量均最高,分别为17.8%、961.2 mm和691....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鲍彪  毕华兴  云雷  高路博  许华森  安云  
通过野外坡面降雨试验,对晋西黄土区刺槐林地内土壤水分进行连续定位观测,以揭示晋西黄土区坡面土壤水分对降雨的响应,旨在为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治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坡面土壤含水率受植被密度影响较明显,密度较高的刺槐林地相对于密度较低的林地或裸地而言,其林地内坡面土壤水分对降雨的响应较平缓。2)垂直方向上,0~20cm土层土壤含水率对降雨的响应最为直接和迅速。植被密度不同,各测点次表层(10~20cm土层)土壤含水率的上升有先后之分,与表层(0~10cm土层)相比,次表层的土壤含水率变化有一定的滞后和延长,体现出土壤水分入渗的先后过程。深层(20~150cm土层)土壤含水率对降雨几乎无...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朝生  杨晓晖  张克斌  于春堂  慈龙骏  
水分分布与运移对沙漠-绿洲区的荒漠化防治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对内蒙古自治区境内位于库布齐沙漠和黄河之间沙漠-绿洲系统中的降雨、土壤水分和地下水位在生长季进行观测.分析结果表明,在沙漠边缘三者之间的关系明显不同于过渡带和绿洲:沙漠边缘具有土壤含水量相对较低且土层间变异较大、地下水位较深但稳定、土壤水分与地下水关系不明晰、降雨在土壤中运移快、耗散明显等特征;绿洲区三者的特征与沙漠边缘正好相反;过渡带介于二者之间,但和沙漠边缘的特征更为接近.在沙漠边缘进行植被建设防风固沙时,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以保证植被的成活率,并使生态系统得以健康发育.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周蓓蓓  姜艳丽  邵明安  温明霞  
论文基于田间坡地人工模拟降雨实验,分析了料浆石覆盖及嵌入对入渗过程的影响,对比了其入渗速率及拟合参数的变化趋势。其结果表明,随料浆石覆盖度及料浆石嵌入含量的增加,入渗补给系数逐渐减小,且后者对其影响显著;料浆石嵌入小区的平均入渗速率及稳定入渗速率随料浆石含量的增加而缓慢减小。Kostiakov入渗经验公式和Ph ilip方程均可以对降雨入渗过程进行描述。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武泽宇  薛亮  张显松  李金垚  李生  王佳  
[目的 ]研究喀斯特白云岩区典型植被类型土壤水分的空间变化及分布规律,为石漠化地区植被快速恢复和生态重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贵州省普定县喀斯特白云岩草地、灌丛、人工林和天然次生林4种不同植被类型土壤为研究对象,于2019年11月利用网格法分0~10 cm和10~20 cm土层进行土壤取样并分析,利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分析土壤水分含量及其空间变异特征。[结果 ](1)除草地和人工林之间差异不显著外,不同植被类型间土壤水分含量呈极显著差异(p 草地>人工林>灌丛,最大值(40.22%)是最小值(18.59%)的2.16倍,变异系数为5.34%~29.42%。(2)草地和灌丛浅层土壤水分半变异函数的最优模型为高斯模型,深层土壤为指数模型,人工林和天然次生林均为指数模型,草地变程最小(4.24 m),而人工林变程最大(16.48 m),灌丛基台值最大(14.42),天然次生林块金值最大(1.27)。(3)土壤水分含量最高值均发生于样地内上半部,深层土壤水分含量高于浅层土壤,且同种植被类型在0~20 cm土层有相似的空间分布格局。(4)土壤水分含量与土壤总孔隙度成正相关,与土壤密度成负相关,植被类型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土壤水分含量,但并非随植被的正向演替而增加。[结论 ]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水分空间结构明显,有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4种植被类型中天然次生林土壤水分含量最高,草地土壤水分连续性最差,人工林土壤水分连续性最好,同种植被类型在0~20 cm土层水分分布相似。在相同气象条件下,植被类型、坡位、土壤密度和孔隙度可能是影响土壤水分含量分布的重要因子。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孙甲霞  张万军  曹建生  
采用大型非称重式蒸渗仪法,通过对太行山低山区主要植被黄背草、荆条及其混合植被下的土壤水分及以上3种植被水分利用状况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下土壤贮水量的季节变化随着降雨量及季节变化而变化,植被生长期降雨量多的年份,土壤贮水量大,降雨量小的年份,土壤贮水量小;3种植被不同坡度下水分利用效率,平坡大于斜坡,丰水年,混合植被水分利用效率最高,枯水年,黄背草水分利用效率最高。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辛强  李兆富  李瑞娟  郭泰  吴敏  潘剑君  
土壤水分一直是土壤学领域中较为活跃的研究内容,是陆面过程与水循环的重要影响因素。以AMSR-E为代表的被动微波遥感技术的发展为土壤水分的研究提供了方便,但是其粗糙的空间分辨率限制了其在中小尺度内的应用。因此,本研究利用MODIS温度产品MOD11A2和归一化植被指数产品MOD13A3构建了月时间尺度下的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其次,利用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和土壤水分之间的线性负相关关系,对AMSR-E三级土壤水分反演产品进行空间降尺度研究,获取2003年连续月时间尺度下空间分辨率为1 kM的土壤水分反演结果,并利用地面实测土壤水分数据对反演结果进行验证。地面实测土壤水分值与降尺度反演...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吴海卿  段爱旺  杨传福  
采用深桶栽培结合测坑法 ,从冬小麦返青至蜡熟期保持不同的土壤水分 ,分生育期对小麦的形态、生理和根系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 :调控土壤水分可明显改变冬小麦根、冠生长量比率。适宜的土壤水分胁迫 (田持的 50 %~ 6 0 % )可促进冬小麦根系发育 ,高土壤水分更有利于地上部生长。土壤水分长期低于田间持水量的 6 0 %时 ,较显著地制约叶片的增大 ,从而减小截获光能的总叶面积 ,最终降低生物学产量和经济产量。土壤水分由“田持”的 4 6 %升高到 55% ,光合速率增幅不大 ,由 55%提高到 6 4 % ,光合速率出现跃迁式增高 ,土壤水分超过 6 4 %后 ,光合速率几乎为等值。说明光合作...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玉玲  张鹏  张艳  贾倩民  刘东华  董昭芸  贾志宽  韩清芳  任小龙  
【目的】探索不同集雨种植方式春玉米旱作田土壤水分转运、分配、土壤温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为试区玉米高产、水分高效持续利用型种植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3—2014年在宁夏彭阳区设置传统露地平作(CK)为对照,分析4种不同集雨覆膜种植方式下春玉米各生育期的土壤水分、土壤温度、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变化。4种集雨覆膜种植方式分别为双垄沟全覆膜种植(D)、半膜平铺种植(F)、沟播垄膜双行种植(R1)、沟播垄膜单行种植(R2)。沟播垄膜双行处理和半膜平铺处理覆膜宽度均为60 Cm,沟播垄膜单行处理垄宽50 Cm、沟宽10 Cm,双垄沟全覆膜大垄宽70 Cm,垄高15 ...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田有亮  何炎红  郭连生  
根据乌兰布和沙漠东北缘的自然环境特点和植物生理生态特征,基于水量平衡原理建立土壤水分动态模型,模拟计算该区植被在不同叶面积指数下的土壤水分动态变化和保证植物生存前提下的土壤水分亏缺值,评价该区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结果表明:自然条件下乌兰布和沙漠东北缘土壤蒸发占降水的比例在流动沙地和半固定沙地大于60%,固定沙地为44.8%;在叶面积指数低于1.7 m2.m-2时,土壤水分亏缺水平较低,叶面积指数继续升高时,土壤水分亏缺大幅度增加。从而确定该区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为叶面积指数1.7 m2.m-2。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刘剑荣  杨磊  卫伟  张钦弟  
为探究半干旱黄土区柠条灌丛在不同植被管理方式下的土壤水分特征,本文以甘肃省定西市龙滩流域为研究区,通过对2016-2018年生长季0-1.8 m土层土壤水分动态检测,分析人工柠条灌丛[柠条锦鸡儿(Caragana korshinskii)]不同植被管理方式[对照(不平茬也不除草)、平茬除草、平茬、除草]对土壤水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平茬除草管理方式的土壤水分最高,在上、中、下坡位均高于其他3种管理方式的土壤水分。2)在整个生长季内,各管理方式0-0.4 m浅层土壤水分波动最大,而1.0-1.8 m较深土层则无明显变化。温度和降水对土壤水分有一定的影响,但无论是干旱年还是平水年,平茬除草管理方式在各土层中土壤水分均高于其他3种管理方式的土壤水分。3)采用最优分割法将不同植被管理方式的土壤水分划分为活跃层、次活跃层和相对稳定层,平茬除草管理方式土壤水分的活跃层与次活跃层的深度为0-0.8 m,其深度大于其他3种管理方式;而对照管理方式土壤水分在0.3 m以下都为相对稳定层,其深度小于其他3种管理方式。本研究结果表明,在生长季平茬除草管理方式更适合研究区柠条灌丛植被的管理,这为该区域人工植被土壤水分管理以及构建半干旱黄土区稳定的人工植被群落提供了参考。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周玮  朱军  吴鹏  丁访军  崔迎春  
采用环刀法测定了杠寨小流域5种植被类型下土壤的水分物理特性。结果表明:(1)随着土层的增加,土壤密度增加,渗透系数减小,火棘灌丛土壤密度(1.24 g/cm3)最大,华山松马尾松混交林土壤密度(1.04 g/cm3)最小;华山松林渗透系数最大,为7.17 m/d,麻栎林渗透系数最小(2.2 m/d)。(2)杠寨小流域土壤的总孔隙度在50%左右,麻栎林及火棘灌丛毛管孔隙度所占比例最小,仅占总孔隙度的1/10,针叶林的非毛管孔隙度相对较大,占总孔隙度的1/5以上。(3)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的现有含水量、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及田间持水量表现出相同的规律,即华山松林>马尾松林>火棘灌丛>华山松马尾松混...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周择福  李昌哲  
通过实测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分析了不同植被的土壤持水性。结果表明:土壤吸力与土壤含水量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幂函数关系,它们的数学模型为:θ=aSb;土壤的持水性由好到差依次为:阴坡灌木、阴坡裸地、阴坡油松、阳坡灌木、阳坡裸地、阳坡侧柏;坡向和植被类型对土壤的持水性影响极大。同一坡向中,灌木林地的土壤持水性优于乔木林地,所有林地的表层土壤(0~20cm)的持水性均优于下层土壤(20~60cm);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立地条件下,影响土壤中、低吸力段持水性的主要因子为土壤容重、毛管孔隙度和有机质含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