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77)
2023(7442)
2022(5801)
2021(5085)
2020(4317)
2019(9564)
2018(9705)
2017(17703)
2016(10715)
2015(12281)
2014(12427)
2013(11808)
2012(10557)
2011(9352)
2010(9506)
2009(8525)
2008(8556)
2007(7634)
2006(6822)
2005(6357)
作者
(33545)
(27994)
(27806)
(26513)
(17853)
(13588)
(12743)
(11027)
(10835)
(10164)
(9608)
(9590)
(9183)
(9056)
(8996)
(8813)
(8656)
(8428)
(8231)
(8098)
(7319)
(7076)
(6934)
(6512)
(6415)
(6271)
(6221)
(6202)
(5927)
(5825)
学科
(39563)
经济(39523)
(25161)
管理(23923)
(19142)
企业(19142)
方法(17325)
数学(14740)
数学方法(14406)
(12934)
中国(12364)
(11664)
业经(9796)
理论(9285)
农业(8724)
地方(7958)
教育(7679)
(7555)
教学(7016)
技术(6962)
(6716)
(6587)
(6118)
贸易(6115)
(5806)
(5693)
产业(5524)
发展(5496)
(5474)
环境(5459)
机构
大学(151467)
学院(151237)
研究(56357)
(54607)
经济(53304)
管理(51556)
理学(44358)
理学院(43785)
管理学(42523)
管理学院(42284)
中国(39031)
科学(38845)
(35796)
(33382)
(30950)
业大(29425)
研究所(28708)
农业(28545)
(24402)
中心(24289)
(23285)
(21640)
师范(21330)
北京(21139)
(20476)
技术(20188)
(18941)
农业大学(18931)
(18881)
财经(18859)
基金
项目(105887)
科学(81200)
基金(73526)
研究(73237)
(67603)
国家(67073)
科学基金(55008)
(43754)
社会(43537)
社会科(41136)
社会科学(41122)
基金项目(38431)
(37362)
自然(37170)
自然科(36340)
自然科学(36328)
教育(35800)
自然科学基金(35646)
资助(30577)
编号(29508)
重点(25514)
成果(24369)
(23314)
(22453)
课题(22409)
(22087)
计划(21781)
创新(20661)
科研(20460)
科技(20087)
期刊
(58619)
经济(58619)
研究(42040)
中国(34754)
学报(33558)
(32955)
科学(27274)
教育(25317)
大学(24363)
学学(22971)
农业(22759)
管理(18858)
(17047)
技术(14777)
(12835)
业大(10119)
(10050)
金融(10050)
业经(9483)
经济研究(9360)
(9018)
财经(8954)
科技(8437)
农业大学(8344)
统计(8305)
问题(8110)
(7781)
职业(7765)
林业(7666)
(7505)
共检索到2243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付会芳  李生秀  
以有机质,全氮,C/N差异较大的20种田土和10种盆土,进行了长达262d的通气培养和121d淹水培养矿化试验。测定了土壤矿化氮的动态变化,建立了土壤氮素矿化累积曲线;根据矿化速率和容量,把整个土壤氮素矿化过程分为3个阶段,把盆土氮素矿化分为3个类型,田土分为4个类型。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海林  雷菲  贝美容  林清火  茶正早  罗微  
【目的】土壤氮素矿化是土壤提供氮素养分的重要过程,通过研究海南5种主要母质胶园土壤氮素矿化特性,以期为海南胶园土壤氮素肥力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浅海沉积物发育砖红壤、花岗岩发育砖红壤、砂页岩发育砖红壤、片麻岩发育砖红壤、玄武岩发育砖红壤五种胶园土壤,采用室内恒温好气培养试验,在25和35℃下培养70 d,测定培养前后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含量,并通过有效积温方程拟合土壤氮素矿化与培养时间的关系。【结果】在25和35℃培养下,各胶园土壤中铵态氮含量均表现为先升高后减小,各胶园土壤中硝态氮含量均表现为随培养时间增加而升高。在25℃培养下,花岗岩砖红壤的氮素矿化量为33. 91mg/kg,为浅海沉积物砖红壤氮素矿化量的2. 10倍,为片麻岩砖红壤的1. 75倍,为砂页岩砖红壤的1. 39倍,但与玄武岩砖红壤差异不显著;当35℃培养时,浅海沉积物、花岗岩、砂页岩、片麻岩和玄武岩砖红壤氮素矿化量分别为30. 19、38. 93、30. 29、23. 57、40. 29 mg/kg。而且有效积温方程能够较好地拟合各胶园土壤氮素矿化过程。【结论】5种母质胶园土壤中,花岗岩砖红壤、玄武岩砖红壤氮素矿化量最大;升高温度可加快各胶园土壤氮素矿化过程,以浅海沉积物砖红壤最为明显。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董放  王媛  关维刚  周建斌  
【目的】为旱地土壤的水肥调控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07-03~05利用田间原位培养方法,研究了旱地不同栽培模式(常规对照(不覆盖无灌溉)、覆膜(覆盖地膜)和覆草(覆盖秸秆,4 500kg/hm2))和施用氮肥(施用纯N 0,120 kg/hm2)对土壤水分、温度及氮素矿化特性的影响。【结果】与常规栽培模式相比,覆盖秸秆和地膜均不同程度地提高了0~2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覆盖地膜明显地提高了0~20 cm土层的土壤温度,而覆盖秸秆后,土壤温度一直处在较低水平。同一栽培模式下,施用氮肥提高了0~20 cm土层土壤硝态氮含量、硝态氮淋溶量及土壤氮素矿化量。施用氮肥后,3种栽培模...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媛  周建斌  杨学云  
【目的】揭示长期不同培肥处理对黄土高原南部土垫旱耕人为土(土)土壤有机氮组分、氮素矿化的影响以及有机氮组分对氮素矿化潜力的贡献。【方法】采用Stanford和Smith间歇淋洗好气培养法测定了土19年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土壤矿化氮的数量,并采用Bremner法测定了培养前、后土壤有机氮各组分含量的变化。【结果】各处理土壤有机氮各组分含量高低顺序为:氨基酸氮>非酸解氮>酸解未知氮>氨态氮>氨基糖态氮。与不施肥对照相比,长期单施化肥处理土壤有机氮各组分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幅度有限;化肥配施秸秆或有机肥处理显著提高了各有机氮组分含量,其中以氨基酸氮含量增加幅度最大;化肥配施秸秆或有机肥处理降低了酸解...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胡道龙  崔骁勇  王艳杰  付桦  邹国元  
利用好气淋洗培养法研究了京郊蔬菜保护地耕层土壤氮素矿化状况。结果表明:110个土壤样品2周培养期间氮矿化量分布在2.50~112.00 mg/kg,均值为17.50 mg/kg,81%的样品集中在2.50~23.99 mg/kg,变化范围较大,土壤氮素矿化量与有机质、全氮含量显著正相关,与碱解氮不相关;筛选其中45个土壤样品进行21周的长期好气培养,土壤累计氮矿化量变化范围是19.00~337.00 mg/kg,均值为102.00 mg/kg。表层土壤氮矿化速率的变化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0~21 d),矿化速率较快;第二阶段(21~91 d),矿化速率趋缓;第三阶段(91 d以后),矿化...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南镇武  梁斌  陈延玲  刘树堂  刘锦涛  
揭示长期施用有机肥及配施氮肥对非石灰性潮土氮素矿化特性的影响,探索其与作物产量间的关系。以始于_1978年的莱阳长期定位施肥试验为基础,采用田间原位-离子交换树脂法(ISC-IERB)研究了长期定位施肥对土壤氮素矿化特性的影响,并对其与产量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长期施用有机肥及其配施氮肥可显著提高非石灰性潮土全氮、矿质氮、净氮矿化量、冬小麦或夏玉米吸氮量和产量,且在同一有机肥(氮肥)水平下,均随氮肥(有机肥)投入量的增加呈增加趋势,其中高量有机肥配施高量氮肥(M_2N_2)处理的增加幅度最高,冬小麦、夏玉米产量分别为6 803,_1_1 935 kg/hM_2;长期施肥使夏玉米季土壤氮净矿...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彭显龙  刘洋  于彩莲  王迪  
【目的】土壤供氮能力是影响稻田氮效率的主要指标之一,寒地稻田与南方稻田相比具有氮肥用量低和氮素利用效率高的特点,通过比较南北方稻田土壤供氮能力的差异,以期揭示土壤氮素矿化与寒地稻田氮素高效利用的关系。【方法】选择江苏省高肥力的乌栅土和中等肥力勤沙土,以及黑龙江三江平原高中肥力白浆土型水稻土,采用淹水密闭培养法,在25℃、30℃和40℃条件下恒温培养28 d,测定培养前后土壤铵态氮的含量,并分析土壤有机质、全氮和有机氮各组分的含量;通过一级动力学模型和有效积温模型拟合土壤氮素矿化与培养时间的关系。【结果】南方高中肥力土壤酸解氮、氨基酸态氮占土壤全氮比例均高于北方高中肥力土壤,北方稻田土壤碳氮比较...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徐万里  刘骅  张云舒  
为了探明新疆盐渍化土壤特性与土壤氮素矿化和硝化的关系,通过室内培养方法,研究了不同盐渍化类型和程度的新疆盐渍化土壤氮素的矿化和硝化特征。结果表明,盐渍化类型对土壤氮素矿化有重要影响。在培养过程中,碱化土壤矿质氮含量明显低于盐化土壤;在碱化土壤中,随着碱化度和pH值的升高,矿化量迅速降低;在盐化土壤中,盐化程度的增加对于土壤矿化特征影响不大,但是随着盐化程度的增加矿化率明显增加。在盐渍化土壤中,碱化土壤的氮素硝化作用较盐化土壤快;无论是碱化土壤还是盐化土壤,随着盐渍化程度的增加,氮肥硝化作用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在碱化土壤中,氮素硝化率与pH、总盐含量、碱化度均呈极显著负相关,而在盐化土壤中,氮...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卢红玲  李世清  金发会  邵明安  
【目的】选择描述黄土高原石灰性土壤氮素矿化过程的合适模型,明确可溶性有机氮(soluble organic nitrogen,SON)对矿化模型拟合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长期间隙淋洗淹水培养方法,研究了10种黄土高原主要农业土壤在包括和不包括浸提液中有机氮的情况下氮素矿化过程,在此基础上选择①有效积温式;②一级反应式(One-pool模型);③两部分一级反应式(Two-pool模型);④带常数项一级反应式(Special模型)对这两种情况下的氮素矿化曲线进行拟合。【结果】发现4种模型在拟合包括SON的氮素矿化曲线时效果更好。从模型均方根误差、估计标准误差、参数误差以及与作物吸氮量的相关分析等...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邢顺林  刘毅  李世清  
【目的】研究温度升高对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土壤有机氮矿化的影响。【方法】采取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主要农田耕层(0~20 cm)土壤,采用Stanford和Smith提出的间歇淋洗通气培养法,分别在15,25,35和45℃条件下恒温培养210 d,测定培养期间的有机氮矿化量。【结果】青藏高原土壤有机氮净矿化速率为0.16~1.48mg/(kg.d),黄土高原土壤有机氮净矿化速率为0.12~1.02 mg/(kg.d);在15~35℃的温度条件下,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土壤铵态氮净矿化累积量对温度变化的响应相对较弱,而在45℃时,青藏高原土壤铵态氮净矿化累积量显著增加,并显著高于黄土高原土壤;在15,25...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莫治新  杜海燕  刘彩婷  梁滢  叶尔克古丽  冯源  
【目的】研究氮素沉降对土壤氮素矿化及硝化作用。【方法】以喀什地区疏附县尔库萨克乡盐渍化土壤为试材,采用室内模拟方法研究了氮素沉降对盐渍化土壤氮素矿化和硝化作用。【结果】表层土壤(020 cm)的矿质氮含量最高。氮沉降后其各土层矿质氮含量均高于无氮素沉降的结果,即氮沉降增加了土壤矿质氮的含量。随着培养天数的增加,氮沉降后的土壤氮素净硝化速率逐渐增加,没有氮素沉降的土壤氮素净硝化速率依次减少。【结论】氮素的沉降加速了原有土壤氮素的硝化作用。氮沉降后其氮素的净矿化速率变化规律性不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严德翼  周建斌  邱桃玉  杨绒  马勤安  
采用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黄土区不同类型土壤(黑垆土、红油土和淋溶褐土)及土地利用方式(农田、林地)的氮素矿化特性。结果表明,3种土壤好气培养0~14,15~28和0~28 d的氮素矿化量、矿化速率与矿化率大小次序均为:淋溶褐土>红油土>黑垆土;林地黑垆土氮素矿化量和矿化速率极显著地高于农田黑垆土;淹水培养7d,3种土壤矿化氮量、矿化速率和矿化率大小次序均为:红油土>淋溶褐土>黑垆土,但差异不显著;淹水培养条件下,林地黑垆土氮素矿化量、矿化速率和矿化率均高于农田黑垆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氮素矿化作用的影响强于不同土壤类型的影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武红亮  于维水  朱平  张水清  赵雅雯  刘婧  王士超  孟繁华  卢昌艾  
【目的】土壤易分解氮库和耐分解氮库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分,其矿化能力的大小可反映土壤有机氮的周转性能。论文旨在研究长期不同施肥制度下土壤易分解氮库与耐分解氮库的矿化特性,为了解不同培肥措施及其氮素供应提供依据。【方法】以中国长期不同施肥处理的2种旱地土壤(黑土和潮土)为例,选取不施肥(CK)、单施化肥(NPK)、化肥配施秸秆(NPKS)和化肥配施有机肥(NPKM)4个处理,采用颗粒密度法,将土壤有机氮分为易分解氮和耐分解氮2个组分,室内培养分析不同组分氮的矿化特性。【结果】筛分及培养结果显示,黑土和潮土的平均质量回收率和氮回收率均超过97%,易分解和耐分解氮组分矿化量之和占原土矿化量的平均比例...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家宙  丘华昌  
用盆载黑麦草和土壤间隔淋洗好气培养的方法,研究了湖北省5种主要旱地土壤的供氮特点。结果表明,供试土壤基础供氮量以江陵潮土和武汉黄棕壤最大,新洲潮土(酸性)和枣阳黄褐土次之,咸宁棕红壤最小。潮土和黄褐土前期供氮多而后期供氮少;棕红壤供氮最平稳,前后期都保证了一定的供氮量,但其供氮强度最弱、供氮数量最少;酸性潮土和黄棕壤处于上述2类土壤之间。土壤氮素矿化一级动力学模型可以较好地描述供土壤的供氮特征。土壤供氮快慢与土壤粘粒含量、有机碳/有机氮比率及有机质氧化稳定系数有关。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琳  王益  舒梦  张艺  李真  郭辉  李春越  胡水金  
[目的]封育是半干旱地区退化草地植被恢复的有效措施。封育后植被恢复会形成大量的凋落物,从而引起自然或人为火烧。火烧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特性和养分动态。本文旨在探究火烧对黄土高原典型草地养分(特别是氮)循环的影响。[方法]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云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封育34年的典型草地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新烧地、火烧后1年和火烧后2年的对照和火烧土壤样品(共计6个处理),比较分析土壤上层(05 cm)和下层(525 cm)总碳、总氮含量,无机态氮(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氮素净矿化速率和氮素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