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39)
- 2023(9886)
- 2022(8878)
- 2021(8423)
- 2020(7097)
- 2019(16604)
- 2018(16575)
- 2017(32016)
- 2016(17741)
- 2015(20020)
- 2014(19955)
- 2013(19746)
- 2012(18166)
- 2011(16392)
- 2010(16289)
- 2009(14775)
- 2008(14302)
- 2007(12229)
- 2006(10761)
- 2005(9142)
- 学科
- 济(66842)
- 经济(66763)
- 管理(49036)
- 业(45674)
- 企(38470)
- 企业(38470)
- 方法(32786)
- 数学(28051)
- 数学方法(27703)
- 学(18307)
- 农(17423)
- 中国(16145)
- 财(15676)
- 业经(14912)
- 地方(13368)
- 理论(12348)
- 农业(11740)
- 和(11688)
- 贸(11559)
- 贸易(11555)
- 易(11176)
- 环境(10876)
- 制(10739)
- 技术(10659)
- 务(10192)
- 财务(10132)
- 财务管理(10115)
- 教育(9786)
- 企业财务(9534)
- 划(9453)
- 机构
- 大学(254751)
- 学院(251222)
- 管理(100037)
- 济(91336)
- 经济(89203)
- 理学(87542)
- 理学院(86532)
- 管理学(84852)
- 管理学院(84429)
- 研究(84398)
- 中国(59938)
- 科学(56577)
- 京(54701)
- 农(43818)
- 所(43566)
- 业大(41333)
- 财(40647)
- 研究所(40366)
- 中心(36886)
- 江(35196)
- 农业(34740)
- 范(34578)
- 北京(34416)
- 师范(34251)
- 财经(33620)
- 院(30585)
- 经(30584)
- 州(29059)
- 师范大学(27991)
- 技术(26520)
- 基金
- 项目(179831)
- 科学(139918)
- 基金(129662)
- 研究(128594)
- 家(114670)
- 国家(113751)
- 科学基金(96165)
- 社会(77812)
- 社会科(73530)
- 社会科学(73509)
- 省(70037)
- 基金项目(70010)
- 自然(65172)
- 自然科(63603)
- 自然科学(63583)
- 自然科学基金(62406)
- 划(60339)
- 教育(58575)
- 资助(53239)
- 编号(52387)
- 成果(42790)
- 重点(40495)
- 部(38980)
- 发(37724)
- 创(37126)
- 课题(36085)
- 科研(34949)
- 创新(34622)
- 计划(34086)
- 大学(33061)
共检索到3497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大庚 依艳丽 郑西来 李亮亮 刘孝义
试验采用恒温振荡法和土柱淋洗法研究了土壤对石油烃的吸附及其释放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石油烃溶液浓度较低条件下,供试土样对石油烃的等温吸附线均呈y=ax+b直线关系,石油烃吸附量随土壤有机质含量和物理性粘粒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在去除土壤有机质的条件下,土壤对石油烃最高吸附量由1082.32mg·kg-1下降到165.63mg·kg-1。土壤中石油烃的释放是极其缓慢的,石油烃的释放率分别为0.86%、0.73%和1.30%。
关键词:
土壤 石油烃 吸附 释放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里奥 黄川 詹艳慧 袁辉
选取三峡库区消落带典型区土壤作为测试土壤,研究了淹水—落干对土壤磷的等温吸附解吸特性,以及土壤吸附一定的磷后再次淹水向上覆水体释磷的规律。研究表明:①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淹水—落干后吸磷能力增强,由淹水—落干前的256mg/kg增加到淹水—落干后的625mg/kg,磷零点吸持平衡浓度(EPC0)由淹水前的0.46mg/L增加到淹水后的1.47mg/L;②淹水—落干处理后土壤磷的解吸率降低,由淹水—落干前的73.3%~80.3%降低到67.3%~69.6%;③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吸附一定磷后,再淹水磷会再次逐渐释放到上覆水当中,且土壤吸附外源磷越多,磷淹水释放强度越大;④淹水—落干使吸附一定外源性磷...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玥莹 王天舒 陈冠雄
为区分植物在土壤-植物系统N2O排放中的贡献,用封闭式箱法对田间栽培的大豆植株及土壤、大豆植株-土壤系统的N2O排放进行了测定,同时对影响N2O的排放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观测结果表明:田间栽培的大豆的N2O排放通量昼间变化模式是10∶30有一个排放高峰,153∶0有一个排放低谷,甚至表现为可吸收大气中的N2O;在生育期内,大豆植株有两个释放高峰,分别位于6月下旬和8月中旬。从6月下旬至8月末,大豆对土壤-植物系统N2O排放的贡献率约为25%~57%。大豆植株、大豆植株-土壤系统N2O排放通量与温度有一定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2分别为0.4954和0.5357,大豆N2O的排放通量同光合速率有一定的...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刚 王里奥 袁辉 包亮 欧阳鸥
三峡库区消落带形成后其下部区域(145~155 m)由于长期处于淹没状态,其表层土壤将类似底泥状态,研究选择嘉陵江江底沉积物模拟其在好氧及厌氧淹水条件下N、P向上覆水体的释放规律。结果表明:土壤处于淹水期间,均向上覆水释放N、P,其中好氧状态下上覆水中TN以硝态氮为主,厌氧环境下上覆水中TN以氨氮形式为主;淹水前期,N、P释放速率均较快,随时间增加逐渐减缓,且在厌氧环境下TP释放能力较好氧环境强。好氧淹水中曝气量对上覆水中TN平衡浓度无显著影响,但对氨氮、硝态氮释放过程有影响,从而影响TN浓度变化;底泥状土壤落干过程对N素释放有正影响,对P素释放有负影响;在短暂的落干期间,如果进行农业利用,将...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邵云 郝真真 王海磊 李向力 王文斐 陈静雯 王敬婼
为研究铅污染土壤中微生物对重金属铅的耐受性及去除效果,从铅污染土壤中分离、筛选出2株抗铅菌株(BY-10和FB-6),研究其对铅的吸附特性、最佳生长条件,并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菌株BY-10和FB-6分别为蜡状芽孢杆菌和团青霉。它们对铅的耐受质量浓度分别高达1 700,2 500 mg/L。菌株的生长条件范围较广,蜡状芽孢杆菌最适温度为35℃,团青霉最适温度为30℃;最适p H值均为7;最适装液量均为80~100 m L(250 m L摇瓶)。在初始铅质量浓度为0~600 mg/L内,随着浓度增加,菌株生长逐渐减缓,在≥400 mg/L的铅培养液中,团青霉与蜡状芽孢杆菌相比对铅的耐受性较强...
关键词:
麦田 抗铅菌株 筛选鉴定 生长条件 吸附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伟 王进军 张忠明 秦蓁
【目的】对氯嘧磺隆在土壤中的等温吸附-解吸特性进行研究,为其安全使用及对水资源的风险性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平衡振荡法和液相色谱法测定氯嘧磺隆在土壤中的吸附-解吸行为,并运用5种数学模型对其在土壤中的吸附-解吸特性及迁移性能进行分析。【结果】氯嘧磺隆等温吸附-解吸曲线符合Freundlich模型,其吸附以物理作用为主,吸附常数(Kads-f)在0.740~9.703之间,其中在2#(江西黏壤土)和3#(江西砂壤土)土壤中的等温吸附线属S型等温吸附线,而在其他土壤中属L型等温吸附线;其解吸存在滞后现象,滞后系数(H)在0.259~0.980之间。此外,Kads-f和解析常数(Kf-des...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高海英 杨仁斌 龚道新 贺仲兵
用批量平衡法对三唑酮在湘南红壤、内蒙古黑土及北京地区浅色草甸土3种不同土壤的吸附行为进行了研究,测得三唑酮在这3种土壤的吸附均能用Freundlish方程较好地进行描述,吸附性随供试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呈明显变化.三唑酮在土壤固相中的分配主要受土壤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和pH值的影响,在土壤中的吸附常数Kf与土壤阳离子交换量、pH值呈显著正相关.三唑酮在供试土壤上的吸附是表面吸附-分配作用模式,但以物理吸附为主.
关键词:
三唑酮 吸附 土壤 机理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欧阳彬 郭正元 蔡智华
用批量平衡法研究了二氯喹啉酸及其代谢体在红壤、河潮土和紫泥土中的吸附行为,采用3种吸附方程对测定结果进行了拟合,并研究了3种土壤中有机碳吸附常数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二氯喹啉酸及其代谢体在3种土壤中的吸附适宜用Freundlich经验方程描述;3种土壤中二氯喹啉酸的吸附大小顺序依次为红壤、紫泥土、河潮土,代谢体的吸附大小顺序依次为紫泥土、河潮土、红壤;二氯喹啉酸在土壤中的吸附自由能变化为11.18kJ/mol,代谢体的吸附自由能变化为14.63kJ/mol,表明二氯喹啉酸及其代谢体在土壤中的吸附属于物理吸附.
关键词:
二氯喹啉酸 代谢体 吸附 土壤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陆文龙 潘洁 薛家骅
采用流动法研究了红壤、黄棕壤锌吸附动力学特性,重点研究了溶液pH,锌溶液的浓度、温度对两种土壤锌吸附动力学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溶液pH、锌的浓度对土壤锌吸附动力学影响明显;两种土壤对锌的吸附表观上可分为化学吸附和物理吸附。0.05mol·L-1CaCl2解吸试验表明,Zn—Ca交换几乎完全可逆。
关键词:
动力学,吸附,解吸,土壤,锌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唐红琴 李忠义 韦彩会 黄太庆 董文斌 何铁光 俞月凤 张琬茹 汤海玲 蒙炎成
【目的】分析紫云英不同还田量下土壤有效硒的释放特征及水稻植株各部位对硒元素的富集规律,为利用紫云英建立富硒水稻的安全生产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置6个紫云英还田量(13 500、16 500、19 500、21 000、22 500和24 000 kg/hm~2)处理(CT1~CT6),以无紫云英翻压还田为对照(CK),测定各处理在水稻移栽当天、返青期、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的土壤有效硒含量及水稻根、茎、叶的全硒含量;收获后测定稻米的全硒含量。【结果】紫云英还田可促进土壤有效态硒释放,各还田处理的土壤有效硒含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并在分蘖期达峰值,其中CT1~CT6处理的土壤有效硒含量分别为0.437、0.448、0.567、0.604、0.729和0.747 mg/kg,极显著高于CK(PCT5>CT4>CT3>CT2>CT1,且均极显著高于CK。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紫云英还田量与稻米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
关键词:
紫云英 还田量 水稻 富硒大米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谢显传 张少华 王冬生 皇甫伟国 杨挺 赵健
【目的】研究阿维菌素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方法】应用平衡法研究了阿维菌素在5种土壤上的吸附特性。【结果】土壤对阿维菌素具有很强的吸附特性,且随着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土壤对阿维菌素的吸附性有着明显差异;阿维菌素在土壤中的吸附符合Fruendlich方程,其吸附常数Kaf值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和粘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性;阿维菌素在土壤上的吸附自由能为10.9859~25.1538kJ·mol-1。【结论】阿维菌素在土壤上的吸附主要是物理吸附;表面活性剂吐温-80对水稻土、菜地土和山地红壤上吸附的阿维菌素具有显明的增溶作用,而对山地黄壤和盐碱土则有着增加土壤对阿维菌素的吸附能力的影响。
关键词:
阿维菌素 土壤 吸附 液相色谱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树成 张展羽 夏继红 杨洁 盛丽婷 唐丹 陈晓安
分层采集鄱阳湖近水滨岸土壤进行磷的吸附动力学及等温吸附试验,探讨不同位置滨岸土壤的总磷(TP)含量及其对磷吸附解吸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滨岸带土壤TP差异极显著(F=7. 103,p 20~40 cm土层(393 mg·kg~(-1))。各滨岸土壤的磷素动力学过程相似:即分为"快速吸附(0~2 h)"、"缓慢吸附(2~24 h)"与"吸附平台(> 24 h)"3个阶段,平衡吸附量(Q_e)最大值为216. 0 mg·kg~(-1); Langmuir模型对磷的等温吸附拟合度为0. 951~0. 995,表层土壤最大吸附量(Q_(max))高于下层土壤,饶河(629. 12 mg·kg~(-1))吸附量最大,康山大堤(340. 72 mg·kg~(-1))最小。滨岸表层土壤吸附解吸平衡浓度(EPC0)小于0. 1 mg·L~(-1),磷流失风险较小,东部滨岸土壤对外源磷的缓冲能力优于西南滨岸土壤,最大吸附量与TP呈现极显著正相关。
关键词:
鄱阳湖 滨岸土壤 磷素吸附 动力学过程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丹 张玉龙 刘鸣达 王程秀 安晶
施硅可以促进园艺作物生长,提高抗逆性和改善果实品质,但关于温室土壤硅素肥力状况及其评价的研究鲜有报道。采用等温吸附试验与盆栽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温室土壤硅素的吸附特征及其用于评价土壤供硅能力的适宜性。结果表明:直线型方程y=bx-a能很好地描述土壤硅素的吸附特征,方程参数a、b受土壤pH值和有机质的显著影响,分别与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呈显著的直线和二次函数相关关系;且参数a还与植株干物重、含硅量间分别呈显著的对数和幂函数正相关关系。等温吸附曲线方程可用于评价温室土壤的供硅能力,方程参数a值可以作为表征土壤硅素供应能力的特征参数。
关键词:
硅 温室土壤 等温吸附 评价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金龙 李鹏 李月松
对滨海脱盐土壤上11年生1-69杨根际、非根际土壤磷吸附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I-69杨根系活动能抑制根际土壤对磷的吸附,抑制能力与培养溶液起始磷浓度相关,当培养溶液起始磷浓度为30 mg/L时,抑制能力最大,根际、非根际土壤磷吸附量之差为-15.57 mg/kg;I-69杨根际、非根际土壤磷恒温吸附数据都能很好地用一元 Langmuir方程、Freundich方程和Temkin方程拟合,其中一元Langmuir方程拟合最好;根际土壤磷吸附容量参数Xm,k, k1,k2的值明显低于非根际土壤,相关分析表明,它们与土壤有效磷含量呈显著负相关。
关键词:
杨树 根际土壤 磷吸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会民 吕家珑 徐明岗 刘红霞
概括了土壤pH、有机质、粘粒矿物、温度、竞争性阳离子和共存阴离子等性质对土壤锌吸附过程的影响,总结了土壤对锌的吸附量随pH值、有机质含量、粘粒矿物类型、温度和土壤溶液中伴随离子种类变化而变化的机理,指出了土壤性质对锌吸附影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土壤性质 锌吸附 重金属污染 污染修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