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108)
- 2023(5796)
- 2022(4832)
- 2021(4239)
- 2020(3566)
- 2019(7742)
- 2018(7266)
- 2017(13538)
- 2016(7611)
- 2015(7963)
- 2014(7556)
- 2013(7354)
- 2012(6595)
- 2011(5930)
- 2010(5546)
- 2009(5169)
- 2008(4932)
- 2007(4110)
- 2006(3616)
- 2005(2904)
- 学科
- 济(27309)
- 经济(27269)
- 业(21628)
- 管理(21224)
- 企(16553)
- 企业(16553)
- 方法(13771)
- 数学(12633)
- 数学方法(12557)
- 财(10291)
- 税(8690)
- 农(8438)
- 税收(8200)
- 收(8170)
- 学(7076)
- 贸(6966)
- 贸易(6966)
- 易(6814)
- 中国(6570)
- 业经(6081)
- 农业(6069)
- 收入(5672)
- 务(5326)
- 财务(5323)
- 财务管理(5317)
- 技术(5130)
- 企业财务(5076)
- 环境(4829)
- 制(4542)
- 出(4173)
- 机构
- 大学(107003)
- 学院(106647)
- 济(43276)
- 经济(42647)
- 管理(39867)
- 研究(37583)
- 理学(35932)
- 理学院(35538)
- 管理学(34860)
- 管理学院(34709)
- 农(28965)
- 科学(26844)
- 中国(26672)
- 农业(23551)
- 业大(23349)
- 京(21447)
- 所(20428)
- 财(19794)
- 研究所(19246)
- 中心(16325)
- 财经(16237)
- 农业大学(16196)
- 经(14987)
- 江(14422)
- 经济学(13692)
- 省(13218)
- 院(13192)
- 北京(12787)
- 科学院(12715)
- 经济学院(12694)
- 基金
- 项目(81923)
- 科学(63671)
- 基金(61715)
- 家(58241)
- 国家(57800)
- 研究(49996)
- 科学基金(48041)
- 自然(34170)
- 社会(33527)
- 自然科(33433)
- 自然科学(33417)
- 基金项目(33381)
- 自然科学基金(32873)
- 社会科(31908)
- 社会科学(31899)
- 省(31462)
- 划(27697)
- 资助(24177)
- 教育(21842)
- 重点(18921)
- 计划(18531)
- 创(17569)
- 部(17324)
- 编号(17095)
- 发(16903)
- 科研(16769)
- 科技(16620)
- 创新(16560)
- 业(16002)
- 国家社会(14884)
共检索到1410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亚如 崔洁亚 侯凯旋 张晓军 王铭伦 王月福
明确花生生长发育的适宜土壤容重和探究土壤容重影响花生生长的作用机制,为花生高产耕作栽培体系的建立提供依据。采用柱栽的方法,设置020 cm和2140 cm土层土壤容重分别为1.2,1.3、1.2,1.4、1.2,1.5、1.3,1.3、1.3,1.4、1.3,1.5 g/cm36个处理,模拟大田不同土层容重的实际存在状况,研究了土壤容重对花生结荚期氮、磷、钾、钙吸收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20 cm土层土壤容重相同的条件下,花生茎秆、叶片、根系、果壳、果仁和果针的氮、磷、钾、钙含量和积累量均随着214
关键词:
花生 土壤容重 结荚期 养分积累 分配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灿 汤伟 黄璜 任勃 周天送 吴良洁 王忍
为探究茭白种养模式的施肥策略,设置茭虾共作(ZC)、茭白单作(Z) 2个处理,研究茭虾共作对土壤氮磷含量、茭白产量和茭白干物质积累及氮磷钾吸收分配的影响。2021-2022年的研究结果显示,茭虾共作模式较茭白单作模式采茭期土壤中全氮、全磷、速效磷的含量分别提高了10.85%~38.89%、5.45%~13.79%、6.19%~61.79%,净茭产量提高了5.10%~19.54%,采茭期茭白茎、叶、净茭的干物质积累量分别增加14.41%~16.58%、10.28%~15.15%、10.57%~21.45%。2021年茭虾共作处理较茭白单作处理在采茭期叶的氮含量显著增加了25.74%,但在孕茭期茎中磷含量显著减少了16.76%;2022年氮肥减量、减量投喂下,茭虾共作处理较茭白单作处理在孕茭期茎的氮含量显著减少了23.75%,在分蘖期叶中磷含量显著减少了12.08%,2 a全生育期同一器官的钾含量在2个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对于养分积累,2021年茭虾共作处理在分蘖期叶的氮、磷、钾积累量较茭白单作处理分别显著减少26.04%、27.27%、30.11%,但在采茭期茎的氮、钾积累量和叶的氮、磷积累量较茭白单作处理分别显著增加18.80%、38.41%和44.77%、35.71%;2022年在氮肥减量、饲料减量投喂下,茭虾共作处理在采茭期叶的磷积累量和茎的钾积累量较茭白单作处理显著增加30.0%和30.77%。关于养分分配,2种处理的茭白在孕茭期和采茭期氮素的分配均以茎、叶为主,而磷、钾元素的分配均以茎为主,茎分配比例在42%~66%。对于养分转运,2021年2种处理茭白的根、茎、叶在氮、磷转运上大多为表现为“库”器官,而在钾转运上大多表现为“源”器官;2022年氮肥减量、减量投喂下,茭白的根、茎、叶在氮、磷、钾转运量上大多表现为“源”器官。因此,在茭虾共作模式中适当减少肥料、饲料的投入,能促进形成合理的源库关系,有利于茭白产量的形成。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素美 张娜 郭庆 张晓军 赵长星 王铭伦 王月福
为探讨花生高产适宜根系的大小,确定作物根系生长的合理空间范围,为花生高产新品种选育和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高产花生品种青花7号为试材,设长×宽×深分别为40 cm×20 cm×20 cm、40 cm×20 cm×40 cm、40 cm×20 cm×60 cm、40 cm×20 cm×80 cm 4种大小不等的根土空间,采用网袋法,研究了根土空间对花生营养器官氮、磷、钾吸收积累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根土空间过小限制了花生根茎叶生物量、氮磷钾含量和积累量的提高,当限根深度超过60 cm后,根土空间大小对花生根茎叶生物量、氮磷钾含量和积累量的影响变小。说明限根深度超过60 cm后,根土空间大小已不是限...
关键词:
花生 根土空间 氮 磷 钾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金欣欣 王瑾 宋亚辉 程增书 李玉荣 苏俏
为了解高油酸花生的养分吸收和利用规律,以高油酸花生品种和普通花生品种为研究对象,在整个生育期内取样,测定花生各部位干物质量和养分含量、计算各生育时期氮、磷、钾养分积累量,明确高油酸花生干物质积累及氮、磷、钾养分吸收、利用规律,为指导花生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高油酸花生的整个植株及不同器官干物质积累变化规律与普通花生基本一致,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但高油酸花生根系干物质量高于普通花生,而茎叶则相反,总干物质量显著低于普通花生约6.86%。高油酸花生与普通花生氮、磷、钾的吸收积累趋势一致,氮、磷二者的积累自出苗至荚果成熟期呈直线上升,最终收获时稍有下降;而钾至花期(播后69 d)达到最大值,后趋于平缓。不同器官氮、磷、钾积累趋势也大致相同,但高油酸花生根系的氮、磷、钾积累量显著高于普通花生。花生全生育期氮、磷、钾的需求量表现为氮>钾>磷。播后39 d,氮磷钾平均需求量分别为54.57,12.43,52.99 kg/hm~2。播后39~69 d,氮磷钾养分的需求量分别为87.18,22.62,99.10 kg/hm~2。播后69~109 d,钾需求量很少,氮磷养分的需求量分别为88.48,33.49 kg/hm~2。根、茎、叶中的部分养分在花期后会转移到荚果,氮、磷、钾养分的转移量均表现为叶>茎>根。花生荚果中来自营养器官转移的氮量比例为33.31%,而磷仅为17.43%,钾却高达87.84%。总之,花生营养生长期较大的生物量是生殖生长期荚果形成的重要物质基础,在花生实际生产中,应根据不同花生品种养分的需求及积累分配特点,适时合理施肥,以达到养分资源高效利用和花生高产的目的。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飞 郭利双 李景龙 肖才升
为研究油棉连作模式下施氮水平对氮、磷、钾的吸收、分配与利用的影响,于2014,2015年在湖南省常德市开展了氮肥不同用量试验,设置了5种施氮量:0,90,180,270,360 kg/hm~2。结果表明:在0~360 kg/hm~2施氮量内,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棉株氮素、磷素、钾素养分累积逐渐提高;氮素的积累分配与磷素、钾素的积累分配呈现良好的一致性,棉株氮磷钾养分累积均在施氮360 kg/hm~2条件下最大,其中在90~360 kg/hm~2施氮量内,棉铃氮素、磷素、钾素的分配比例均在施氮270 kg/hm~2条件下最大。在0~360 kg/hm~2施氮量内,氮肥的表观利用率、农学利用率、偏生产力与生产效率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而棉株对磷素与钾素的吸收则表现为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增施氮肥促进了棉株生物量的积累与棉花产量的提高,当施氮水平提高到270 kg/hm~2后,其增施效果不再显著且生物量与产量均为最高。在0~360 kg/hm~2施氮量内,马克隆值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整齐度和伸长率则没有显著的变化;在180~270 kg/hm~2施氮量内,纤维长度和断裂比强度最高。适宜的施氮量利于棉株对氮素、磷素、钾素的吸收,促进干物质积累,提高棉花产量与品质,该试验条件下,推荐施氮量250~270 kg/hm~2。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潮海 梅沛沛 王群 郝四平
【目的】研究下层土壤容重对玉米植株N、P、K吸收和分配的影响。【方法】采用池栽试验,模拟大田不同土层容重实际存在状况,将池土分为3个层次,各处理上层(0~20cm)土壤容重保持一致,播前按照处理要求调整各个处理20~40cm、40~60cm两个土层的土壤容重。【结果】下层土壤容重对玉米N、P、K等营养元素的吸收有很大影响,其影响程度大小为K>P>N,这种影响在吐丝期表现尤为明显。N、P、K的积累量均随着下层土壤容重的增加而减小,而且处理间差异显著。N、P、K在各器官中的分配比例和转移率大小也受下层土壤容重的影响,特别是各个时期N、P、K在玉米生长中心中分配的比例随着土壤容重的增加而减少。不同层...
关键词:
土壤容重 玉米 养分 吸收 分配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伟妮 李小坤 鲁剑巍 李慧 鲁明星 戴志刚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氮磷钾配合施用对水稻不同器官干物质量以及养分吸收、积累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特别是氮磷钾肥配施可以显著提高糙米、谷壳和稻草的干物质量以及各器官对N、P、K的吸收累积量,与不施肥(CK)相比,氮磷钾配施处理(NPK)糙米、谷壳和稻草干物质量分别增加1 343、302和2 152kg/hm2,N、P、K总吸收量分别增加51.30、11.59和76.45 kg/hm2。N、P、K含量在水稻不同器官的分布也存在差异,N和P含量表现为糙米>稻草>谷壳,K含量则表现为稻草>谷壳>糙米。施肥降低了糙米中N、P、K的分配率,而相应提高了稻草中的分配率。除了磷钾配施处理(PK)谷壳中N...
关键词:
氮磷钾 养分吸收与分配 糙米 谷壳 稻草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恩平 李天来 葛晓光 刘俊东
在无土盆栽条件下研究了钾营养对大棚番茄的光合特性与NPK吸收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番茄叶片的叶绿素含量随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叶片光合速率、细胞间隙CO2浓度等光合指标均以10.7mmol.L-1钾处理为最好。钾对番茄光合作用的影响除了与钾浓度有关外,还与氮素的水平有密切关系,适当的钾氮比例是提高光合作用的关键。合理的钾营养促进植株对NPK营养元素的吸收,更好地协调植株体内各器官的NPK合理分配,在本试验条件下以19.8mmol.L-1氮,10.7mmol.L-1钾处理产量最高,单株产量达到1.427kg。
关键词:
钾 番茄 光合作用 产量 营养吸收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邵占宏 李宗圈 王位安 赵红现 王现孬 崔振光 祖耀廷
研究表明,西瓜苗期对氮、磷、钾的吸收很少。随着植株的生长逐渐增多,抽蔓到一棚瓜成熟期间对氮的吸收有明显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0.1419x-5.3878,r=0.9971**。座果后对磷的吸收逐渐增多;开花结果后对钾的吸收逐渐增多。西瓜植株对、氮、磷、钾的分配在结果前主要用于叶的发育和建成,其次是茎、根的生长;座果后,逐渐转向果实的发育
关键词:
西瓜,氮,磷,钾,养分吸收,养分分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胡喜巧 杨文平 黄玲 梅沛沛 孟丽
【目的】研究红花(Carthamus tinctoricus L.)对氮、磷、钾的吸收特征,为红花科学施肥提供依据。【方法】在大田条件下,以红花3个株系(2-3、H-7、BH-1)为材料,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研究幼苗期、花蕾期和成熟期红花不同器官对氮、磷、钾的吸收与分配规律,并分析氮、磷、钾累积量与产量的关系。【结果】幼苗期氮素以叶中较高,磷素和钾素含量均以茎、叶较高;与幼苗期相比,花蕾期根、茎、叶中氮、磷、钾含量下降,转移到花和蕾等器官中;成熟期根、茎、叶中氮、磷、钾含量持续下降,养分转移到种子和苞叶
关键词:
红花 氮 磷 钾 营养吸收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明富 顾会战 彭毅 刘克 吴斌 陈尚洪 张建慧 余祥文
本文对广元植烟土壤氮钾含量和变化水平,烟株不同时期生物量增长和增长率,烟叶氮钾吸收量和钾氮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植烟土壤氮素供应和烤烟对氮素吸收良好,钾素供应和吸收较差,钾素"回流"现象和土壤钾素物理固定较为突出,钾含量和钾氮比较低;烤烟移栽后15 d左右土壤氮钾含量偏高,中期不足,后期匮乏,生物量较低,烤烟生物量增长与氮钾供应不协调。应减少前期氮钾供应量,加大移栽后45~75 d的氮钾供应,保持75 d后一定量钾素供应,同时缩短钾素在土壤中的滞留时间,调节植烟根际土壤的pH值,减少钾素的物理固定,增加钾素在土壤中的生物有效性,提高烤烟生物量和烟叶含钾量。初步摸清了川北地区烟草土壤氮钾供肥水...
关键词:
广元市 烟草 氮钾 吸收利用规律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洪艳 陶光灿 余珺 阎静 郭兴强 谢光辉
在淮河平原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了旱稻小麦两熟种植系统土壤氮、磷、钾供应状况、养分吸收利用效率及肥料需求规律。结果表明:小麦产量对肥料的依赖性以及对磷和钾素的敏感程度高于旱稻。旱稻小麦两熟种植系统一个周期内的土壤氮素供应量为12.5 g/m2、磷素为3.3 g/m2和钾素为22.7 g/m2。土壤对第一季旱稻和小麦的氮、磷和钾素供应能力均显著高于第二季,表明土壤养分供应能力很大程度上受施肥的影响。旱稻氮、磷和钾肥表观利用率平均值分别为33.4%、3.0%和-8.5%,小麦分别为69.3%1、3.4%和36.9%。每生产1 t旱稻籽粒需氮素14.9~33.7 kg、磷素2.9~5.9 kg和钾素17...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华慧 辜琼瑶 黄平 涂建 刘晓利 张洪亮 李自超 陈忆昆 张云 卢义宣 奎丽梅
从营养学角度了解不同耐低磷水稻基因型在低磷胁迫时各基因型对氮、磷、钾3大营养元素的吸收能力及利用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水稻各基因型对低磷胁迫的适应能力与氮肥、钾肥的吸收量相关不显著,与磷肥的吸收量达显著负相关,即低磷胁迫下耐低磷基因型吸收磷肥量较正常磷处理下明显增加,低磷敏感基因型吸收磷肥量较正常磷处理下明显减少;水稻各基因型植株含氮量与氮效率、植株含磷量与磷效率、植株含钾量与钾效率之间均无显著相关性。根据植株肥料利用效率(干重/含肥量)将水稻不同基因型分为4类:Ⅰ增效型、Ⅱ受抑制型、Ⅲ钝感型、Ⅳ互作型。在耐低磷基因型筛选时应选择肥效类型属Ⅰ型和Ⅳ互作型中磷肥利用效率较正常磷处理下增加的水稻基...
关键词:
水稻 苗期 低磷胁迫 氮磷钾的吸收利用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高柳青 田长彦 胡明芳
通过野外采样、盆栽试验及ICP化学分析,研究棉花在土壤锌、锰胁迫条件下对氮、磷养分吸收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较高或较低浓度锌、锰,限制了棉花对氮、磷养分的吸收;而土壤锌、锰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能促进棉花根系对氮、磷养分吸收,和地上部对氮、磷养分的积累。
关键词:
锌,锰,氮,磷,棉花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田昌 彭建伟 宋海星 官春云 刘强 荣湘民 丁哲利 王署娟
采用大田小区试验,研究了12种氮磷钾配比对湘杂油763籽粒产量和氮磷钾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其余肥料施用量一致的情况下,较高的施氮比例或较高的施磷比例处理,油菜都有较高的产量,而施钾比例对产量的影响没有一致的规律;氮素和磷素积累量分别随着氮肥和磷肥施用比例的增加而增加,而钾素积累量没有显示出以上规律;氮磷钾3种肥料的利用率均随施用量的增加而呈减少趋势,钾肥利用率的减少幅度最大,氮肥减少幅度最小.12种氮磷钾配比中,N、P2O5、K2O质量比为1:0.5:0.58的油菜籽粒产量最高,为1830kg/hm2,其次是1:0.5:0.88,为1800kg/hm2,1:0.4:1.4的油菜籽粒产量最低...
关键词:
氮磷钾配比 油菜 产量 养分吸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