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12)
2023(5603)
2022(4678)
2021(4173)
2020(3442)
2019(7501)
2018(7101)
2017(13017)
2016(7350)
2015(7652)
2014(7330)
2013(7030)
2012(6351)
2011(5730)
2010(5436)
2009(5042)
2008(4844)
2007(4062)
2006(3398)
2005(2810)
作者
(25114)
(21233)
(21159)
(19697)
(13376)
(10593)
(9220)
(8441)
(8073)
(7397)
(7240)
(6998)
(6966)
(6845)
(6752)
(6556)
(6431)
(6394)
(6197)
(6080)
(5724)
(5187)
(5004)
(4847)
(4684)
(4658)
(4578)
(4573)
(4436)
(4380)
学科
(25203)
经济(25171)
(19456)
管理(19322)
(14735)
企业(14735)
方法(12827)
数学(11692)
数学方法(11568)
(9096)
(8038)
(7118)
(6618)
贸易(6618)
(6469)
中国(6138)
业经(5760)
农业(5687)
技术(4895)
环境(4777)
(4450)
财务(4448)
财务管理(4443)
企业财务(4228)
(4218)
(3884)
土壤(3870)
产业(3868)
(3793)
地方(3772)
机构
大学(104834)
学院(104228)
研究(39636)
(39159)
经济(38538)
管理(37430)
理学(33681)
理学院(33232)
管理学(32453)
(32424)
管理学院(32300)
科学(30474)
中国(27489)
农业(26296)
业大(25627)
(22659)
(21941)
研究所(21589)
农业大学(17741)
中心(17047)
(15900)
(15037)
(14807)
(14594)
(14571)
实验(14436)
(13833)
实验室(13808)
科学院(13530)
财经(13376)
基金
项目(82539)
科学(63232)
基金(61097)
(59006)
国家(58573)
研究(48411)
科学基金(47796)
自然(35237)
自然科(34455)
自然科学(34436)
自然科学基金(33871)
基金项目(33229)
(32515)
社会(31061)
社会科(29508)
社会科学(29498)
(28609)
资助(24079)
教育(21219)
计划(19890)
重点(19586)
科技(18763)
(17554)
科研(17405)
(17254)
(17012)
创新(16552)
(16496)
编号(15951)
(15246)
期刊
(34915)
经济(34915)
学报(31516)
(28083)
科学(24472)
研究(22952)
大学(21830)
学学(21480)
农业(18990)
中国(17120)
管理(11572)
(11326)
(10589)
业大(10237)
农业大学(8468)
林业(7848)
(7570)
科技(7098)
经济研究(6845)
业经(6481)
(6407)
金融(6407)
财经(6214)
自然(5817)
中国农业(5776)
技术(5714)
资源(5384)
(5264)
问题(5017)
商业(4968)
共检索到1372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吴虎平  孙海  阮音音  梁浩  严光玉  张亚玉  
【目的】探讨雅连根际土壤的理化性质对雅连品质的影响,为雅连生态种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四川省眉山市洪雅县雅连基地雅连为研究材料,分别利用土壤农化分析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18个土壤理化指标和雅连6种生物碱;通过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方法揭示土壤理化指标与雅连生物碱积累之间的关系。【结果】2~5年生雅连主根的6种生物碱总量含量依次为3.716%、5.720%、8.552%、8.866%,小檗碱含量依次为1.779%、3.620%、5.469%、5.706%,即4年生雅连已经符合采收标准。通过雅连主根中生物碱和土壤因子的相关性分析表明,6种生物碱总量和小檗碱含量与速效钾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硝态氮和钠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药根碱与钠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黄连碱与铜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钠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最后,由雅连主根生物碱和土壤因子的冗余分析得出,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和钠含量是影响雅连生物碱积累的主导性因素,铵态氮和pH是较重要性因素。【结论】在种植雅连的过程中,可以从种植源头筛选雅连的高质化土壤环境条件,即优选氮钾较高、磷钠较低、pH为酸性的土壤,还可以通过添加钾肥和氮肥、控制磷肥的施用量和降低土壤中钠含量等农艺措施调控雅连生物碱的含量。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姜利   郭坤元   陈钢   程维舜   罗茜   王素萍   黄翔   杜雷   张贵友   洪娟  
【目的】分析湖北贝母Fritillaria hupehensis鳞茎中氮、磷、钾质量分数及积累量的年变化规律,探讨不同氮肥用量对湖北贝母干物质及各生物碱积累的影响,为湖北贝母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湖北省恩施市新塘乡境内种植的湖北贝母为材料,在磷肥(五氧化二磷)、钾肥(氧化钾)用量均为102.4和86.4 kg·hm-2条件下,设置4个氮肥处理:不施氮肥(N0)、氮肥用量为58.0 kg·hm-2(N1)、氮肥用量为116.0 kg·hm-2(N2)、氮肥用量为174.0 kg·hm-2(N3),分别于苗期、花期、收获期取样,测定不同生育期湖北贝母鳞茎中氮、磷、钾及各生物碱质量分数。【结果】随氮肥用量增加,单株湖北贝母鳞茎的干物质,鳞茎中氮、磷、钾及总生物碱,贝母素甲,贝母素乙,湖贝甲素,贝母辛的积累量显著增加(P<0.05),且均在氮肥用量为116.0 kg·hm-2时达到峰值。随氮肥用量增加,湖北贝母苗期鳞茎中钾磷比小于3.4,花期及收获期贝母鳞茎中钾磷比均大于3.4;整个生育期内湖北贝母鳞茎中氮磷比小于14.0,氮钾比小于2.1。苗期及收获期,湖北贝母鳞茎中总生物碱、贝母素甲、贝母素乙、湖贝甲素质量分数均随氮肥用量增加而降低;花期湖北贝母鳞茎中贝母素甲、贝母素乙、贝母辛质量分数随氮肥用量增加呈上升趋势。氮肥用量为116.0 kg·hm-2时,湖北贝母鳞茎中总生物碱、贝母素甲、贝母素乙、湖贝甲素、贝母辛积累量的峰值分别为56.50、4.20、12.73、1.66、3.68 mg·株-1。相同氮肥用量时,随生育期延长,除贝母辛外,其余各生物碱质量分数均为收获期最高,花期最低。氮肥用量为116.0kg·hm-2时,花期至收获期鳞茎中贝母素甲、贝母素乙、贝母辛的积累速率降低。苗期至花期,湖北贝母鳞茎的干物质积累速率较快,花期至收获期鳞茎中总生物碱的积累能力较强。【结论】氮肥用量对湖北贝母产量及品质影响显著,过量施用氮肥不利于鳞茎干物质及各生物碱的积累。湖北贝母在不同物候期鳞茎干物质及生物碱的积累是动态的过程,营养生长期以产量提升为主,生殖生长阶段以生物碱积累为主。图4表2参28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礼瀚   吕奇蔚   张光正   胡红青  
为探究生物有机肥治理镉污染土壤的可行性及对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的效果,采集河南省淅川县2种镉污染土壤,分别设置6种施肥处理:CK(不施用任何物料)、NPK(常规施NPK肥)、NPK+0.5%OF(常规施肥+0.5%商品有机肥)、NPK+1%OF(NPK+1%商品有机肥)、NPK+0.5%BF(NPK+0.5%生物有机肥)和NPK+1%BF(NPK+1%生物有机肥),测定种植前后土壤全镉含量、土壤各化学形态镉、玉米植株根系及籽粒镉含量。结果显示,以添加1%生物有机肥的治理效果最佳,NPK+1%BF处理下2种土壤有效态镉含量相较于NPK+1%OF降幅分别为19.74%、7.09%;施用有机物料降低土壤弱酸提取态镉含量,提高残渣态镉含量,NPK+1.0%BF弱酸提取态镉含量相比CK下降11%、残渣态镉上升16%;施用有机物料各处理玉米植株根系、籽粒镉含量显著降低,以NPK+1.0%BF处理效果最佳,相比NPK处理,土壤Ⅰ的玉米根系、籽粒镉含量降幅达34.41%、31.59%。综上,在镉污染土壤中施用生物有机肥,可显著降低土壤有效态镉含量,促进土壤弱酸提取态镉向残渣态镉转化,降低镉危害;玉米根系及籽粒镉含量均显著下降,综合治理效果表现为生物有机肥优于商品有机肥。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茹淑华  张国印  苏德纯  孙世友  王凌  耿暖  陈贵今  
针对畜禽粪便有机肥中Zn含量普遍偏高的状况,本研究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开展了鸡粪和鸭粪的施用对土壤Zn积累特征及其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鸡粪和鸭粪施用量的增加,土壤全Zn含量、有效Zn含量均趋于上升趋势。有机肥鸡粪和鸭粪的施用量与土壤全Zn含量、有效Zn含量的关系均分别符合二次型曲线和线性模型。检验结果表明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的水平。忽略作物收获每年从土壤中吸收带走的Zn量,如果要保证河北省安新县农田100年内土壤重金属Zn含量不超过国家一级土壤标准,鸡粪和鸭粪每年的用量分别应不超过14.3 t/hm2和16.8 t/hm2。油菜Zn含量与土壤全锌含量间呈线性相关。按国家食...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丽渊  刘国顺  王林虹  张康旭  刘红恩  丁松爽  贾方方  
为初步探讨生物质炭对烤烟生长及根际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在施用化肥的基础上添加不同量(70,140,210 g/盆)生物质炭对烤烟干物质积累量及根际土壤酶活性、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微生物量碳(SMBC)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加生物质炭提高了烤烟生育中、后期干物质积累量,且添加140 g/盆生物质炭处理效果最明显。在烤烟移栽后80 d内,生物质炭抑制根际土壤转化酶活性,但这种抑制作用随着生育期的推进而逐渐减小,至移栽后80 d,添加70 g/盆生物质炭处理的土壤转化酶活性超过了同时期不添加生物质炭的处理;施加生物质炭可以提高烤烟生育后期过氧化氢酶活性,移栽80 d后,土壤过氧化氢...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楠  张昊  杨慧敏  魏祥东  
通过盆栽试验,探究土壤pH对土壤镉形态、土壤养分、水稻各部位镉含量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土壤pH可改变土壤镉的生物有效性、水稻各部位镉含量和根表铁膜铁含量,但对土壤全N、全P、全K和有机质含量影响较小;土壤pH 4~9时,土壤pH与可交换态镉、可还原态镉、残渣态镉含量呈极显著线性相关(P<0.01),与水稻根、茎、叶镉含量呈极显著线性负相关(P<0.01),与糙米镉含量呈显著线性负相关(P<0.05),与根表铁膜铁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但与土壤全N、全P、全K和有机质含量均无显著相关性;利用碱性土壤改良剂提高土壤pH,可以有效地防控稻米镉污染,但添加量对污染治理效果影响较大,且应考虑品种的适应性和酸性降水的影响。根据试验分析结果获得的回归方程,推测稻米镉污染治理的最佳土壤pH范围为6.49~7.34。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石碧婉  高文静  杨志颖  马田  
土壤有机碳(SOC)的矿化和积累是土壤碳循环中的关键环节,两者的相对变化会对土壤碳平衡造成直接影响。明确SOC矿化和积累的主要影响因素,可为土壤碳循环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以土壤质地不同的森林和草地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进行室内培养试验,借助对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胞外酶活性、木质素酚类、氨基糖及氨基糖的δ~(13)C值等分析,探讨影响SOC矿化潜力和微生物碳积累效率(CAE)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微生物来源碳的相对比例越高,SOC矿化潜力越低;土壤粘粒含量较高会通过直接抑制微生物活性和形成稳定的有机-矿物态结合物降低SOC的矿化潜力;此外,较高的粘粒含量还会降低微生物周转,抑制微生物残体的连续累积,进而降低CAE。本研究结果证明了土壤质地和SOC组成对SOC矿化和CAE的重要影响,为厘清土壤碳动态的影响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对理解土壤碳库收支具有重要价值。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郑伟  曹忠军  何军  马志卿  张兴  
【目的】评价雷公藤生物碱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为推动该植物源杀虫剂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参照《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采用土壤吸附和土柱淋溶试验,研究了雷公藤生物碱在3种土壤(东北黑土、河南二合土和关中土娄土)中的吸附性能;采用土壤降解试验,以灭菌和未灭菌的桃园、小麦田、甘蓝田土壤为研究对象,检测了雷公藤生物碱在不同土壤中的降解性能。【结果】雷公藤生物碱在东北黑土、河南二合土及关中土娄土上的吸附性能可以用Freundlich平衡方程进行拟合,其在以上3种土壤中的吸附常数Kd分别为15.21,8.62和11.05,均属较难吸附,也难淋溶。在未灭菌的桃园土壤、...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洋   阳树英   夏栋舟   丁玮  
【目的】比较两品种苣苋草对Cd、Pb胁迫的生理生化响应的差异性,寻找对Cd、Pb胁迫抗性较强的品种。【方法】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浓度Cd、Pb单一及复合胁迫下‘R104’和‘K472’两品种苣苋草的生物量,Cd、Pb积累特性,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两品种苣苋草的生物量在单一Cd胁迫时下降,在低浓度Pb(2.5 g·kg~(-1))胁迫时上升,在高浓度Pb(10.0 g·kg~(-1))胁迫时下降,在Cd、Pb复合胁迫时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Cd、Pb单一胁迫下,苣苋草的Cd、Pb含量随着相应元素胁迫浓度的增大而上升;Cd、Pb复合胁迫下,苣苋草的Cd、Pb含量随着另一元素胁迫浓度的增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随着Cd、Pb单一及复合胁迫浓度的增大,苣苋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逐渐上升,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呈抑制效应。Cd、Pb交互作用在苣苋草生物量和SOD活性上总体表现为复合胁迫>单一胁迫;在植物重金属含量上表现为:低浓度Cd与Pb互为促进作用,高浓度Cd与Pb互为拮抗作用。【结论】苣苋草主要通过提高POD活性和维持CAT活性来抵抗Cd、Pb胁迫;‘R104’的抗性大于‘K472’,表明‘R104’更适合在重金属Pb污染的土壤区域推广种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宇   宋一凡   张荣   牟海萌   孙丽芳   付凯霞   武紫君   黄青青   徐应明   李鸽子   王永华   郭天财  
【目的】研究土壤施用钝化剂与复合微生物肥对豫北轻度镉污染弱碱性农田土壤中镉活性的钝化效果,及其对冬小麦品种不同器官间镉积累转运和产量的影响特征,旨在筛选出高效修复镉污染土壤、降低冬小麦籽粒镉含量的修复材料及低镉积累小麦品种,为豫北镉轻度污染弱碱性农田的小麦安全高效生产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于2020—2022年连续两个冬小麦生长季,在豫北镉污染弱碱性农田设置不同土壤修复材料(CK:不进行土壤修复处理,CMF:复合微生物肥单施处理,GP:土壤钝化剂单施处理,CMF+GP:复合微生物肥和土壤钝化剂等量配施处理)和6个冬小麦品种(鑫华麦818、漯麦163、郑麦9023、鑫麦296、郑麦136、郑麦7698)的两因素裂区田间大区对比试验,研究土壤有效态镉、冬小麦地上部各器官镉含量、富集系数(BCF)、转运系数(TF)及其相关性、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变化。【结果】(1)在连续两年冬小麦生长季,与CK相比,钝化剂和复合微生物肥的单施和等量配施均可降低土壤有效态镉含量,CMF+GP处理的效果最好,可使6个供试品种的根系表层土壤有效态镉含量显著降低17.6%—22.4%。土壤有效态镉含量降低与冬小麦地上部各器官镉含量的变化具有相关性,且不同品种的同一器官间也存在一定差异。(2)土壤钝化剂和复合微生物肥单施和等量配施可使鑫华麦818、漯麦163、郑麦9023降低TF_(茎鞘—叶)、TF_(茎鞘—籽粒),增大TF_(茎鞘—(穗轴+颖壳))、TF_(叶—(穗轴+颖壳)),使BCF_(茎鞘)、BCF_叶降低、使小麦体内镉含量向穗轴+颖壳转移,以减小BCF_(籽粒),与之不同的是,未能有效降低鑫麦296的TF_(茎鞘—叶)、BCF_(茎鞘),增大了郑麦136、郑麦7698的BCF_(茎鞘)。(3)土壤施用钝化剂和复合微生物肥可综合调控冬小麦穗数、穗粒数、千粒重,提高冬小麦产量,但土壤修复处理与品种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两者的交互作用主要是通过调控穗数实现增产。CMF+GP处理中郑麦136连续两个冬小麦生长季的产量均为当季所有处理最高值,分别为7 317.17和10 485.32 kg·hm~(-2)。【结论】施用复合微生物肥和土壤钝化剂可降低豫北弱碱性轻度镉污染麦田冬小麦根际土壤有效态镉含量,调控冬小麦各器官对土壤镉的富集系数及各器官转运系数。复合微生物肥和土壤钝化剂等量配施处理优于单施处理,可最大程度降低冬小麦籽粒镉含量,并显著提高参试冬小麦品种产量,且与本试验筛选出的低镉积累高产品种郑麦136搭配种植模式,可实现豫北弱碱性镉污染农田冬小麦的高产栽培与安全生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立德  陈修定  孙维纶  
试验采用(15)N-硫铵、(15)N-油菜秸单施,两者交叉标记的配施处理,于水稻生长期间研究了总N及肥料(15)N的吸收和在稻株体内的分布,还讨论了土壤氮素总供应量的变化,土壤全氮及腐殖质各组分含氮量的增长.显然,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能在多方面产生良好效应。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晓龙  何俊龙  刘强  荣湘民  宋海星  官春云  
为了探讨包膜复混肥的应用效果。采用多点试验,研究了包膜肥对油菜产量、养分积累以及土壤养分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普通复混肥相比含量,全量包膜复混肥能够极显著提高油菜籽粒产量,平均产量可达2 501.00kg/hm2,增产率平均达到13.72%;可以显著提高油菜茎秆产量,对根产量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角果皮产量基本不受影响;包膜复混肥能够促进油菜养分在后期快速积累,主要表现在氮和钾的积累方面,磷的积累量没有表现出较好的效果;包膜复混肥养分释放在衡阳表现较好,湘潭次之,宁乡最差;氮肥效果在衡阳地区与油菜生长相协调,钾肥效果在湘潭地区得到体现,磷肥没有表现出缓控释肥的效果;土壤养分浓度与土壤温度是造成包...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黄绍敏  宝德俊  皇甫湘荣  张夫道  徐明岗  介晓磊  
目的探讨小麦-玉米轮作方式下长期不同施肥方式和施肥量对潮土土壤磷素积累与利用。方法采用14年28季长期肥料试验。结果不施磷肥土壤每年接收外源P2.4~3.1kg·ha-1,作物带走P16.7~21.6kg·ha-1,每年亏缺P14.3~18.5kg·ha-1;施磷肥处理除每年无机磷肥带进78kg·ha-1和107kg·ha-1(1.5MNPK)外,有机肥、秸秆、雨水及灌溉水和种子带进土壤P2.7~134kg·ha-1,其中9.2%~38.3%被小麦、玉米吸收利用,14年小麦的磷素累积利用率在4.4%~51%之间,高低顺序为:NPK>NP>SNPK>MNPK>1.5MNPK>PK;玉米在13.4...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于群英  李孝良  陈世勇  汪建飞  
以温室、大棚和菜粮轮作3种不同类型菜地土壤为材料,研究了菜地土壤全磷、有机磷、有效磷、无机磷组分含量变化及其土体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菜地土壤磷素积累量大、积累速度快,10年左右的温室菜地和大棚菜地土耕层全磷含量增加1 000 mg/kg左右,积累速度约100 mg/kg年,菜粮轮作土壤磷素积累数量相对较少。菜地土壤积累的磷主要是无机磷,0~20 cm土层中无机磷含量占土壤磷素总量的90%以上,菜地土壤有机磷积累数量较少,其含量为130~170 mg/kg。菜地土壤磷素主要分布于0~20 cm耕作层中,其含量一般为0~80 cm土体磷素总量的50%。与母质土壤相比,菜地土壤中下部土层也有磷素积累...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承孝  谭云  
用发育于Q_2和沙页岩上4种土壤,盆栽油菜,按每kg土施用0.3、0.6和0.9gK_2O,以研究KCl对油菜幼苗生长及养分积累的影响。结果:施用K_2O0.3g/kg和0.6g/kg,4种土壤上油菜幼苗鲜、干重均较不施对照增加,但两种旱地土壤的增值小于两种水稻土。随KCl施用量的增加,油菜幼苗地上部N、P、Ca、Mg等元素的含量逐渐下降,但Mn、Cl元素的含量则逐渐增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