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47)
2023(6375)
2022(5565)
2021(5198)
2020(4462)
2019(9796)
2018(9697)
2017(17417)
2016(10099)
2015(11398)
2014(11269)
2013(11137)
2012(10711)
2011(9802)
2010(9936)
2009(9177)
2008(9124)
2007(8271)
2006(7462)
2005(6853)
作者
(35003)
(29275)
(29172)
(27480)
(18109)
(14303)
(12969)
(11382)
(11170)
(10405)
(10179)
(10047)
(9544)
(9538)
(9235)
(9166)
(9049)
(8697)
(8482)
(8475)
(7507)
(7277)
(7259)
(6607)
(6607)
(6596)
(6535)
(6314)
(6131)
(5954)
学科
(38918)
经济(38866)
管理(25118)
(22805)
(17997)
企业(17997)
方法(17208)
数学(14933)
数学方法(14631)
(13756)
(11370)
中国(9977)
地方(8705)
(8321)
业经(8042)
农业(7507)
(7180)
(6853)
贸易(6848)
理论(6645)
(6589)
环境(5934)
(5492)
教育(5452)
(5328)
(5122)
(5055)
技术(5044)
及其(5023)
(4966)
机构
大学(149849)
学院(147536)
研究(59273)
(51537)
经济(50274)
管理(48493)
科学(43395)
中国(43070)
理学(41116)
理学院(40478)
(39360)
管理学(39267)
管理学院(39034)
(34273)
(33718)
农业(31641)
研究所(31251)
业大(30606)
中心(25901)
(24027)
(22896)
(21955)
北京(21701)
(21359)
农业大学(20541)
(20529)
师范(20123)
(19703)
科学院(19188)
(18965)
基金
项目(102422)
科学(78115)
基金(72898)
(68943)
国家(68400)
研究(64574)
科学基金(55437)
(40936)
自然(40437)
自然科(39482)
自然科学(39463)
自然科学基金(38773)
基金项目(38403)
社会(37898)
(36147)
社会科(35768)
社会科学(35754)
资助(30818)
教育(29937)
重点(24817)
编号(24002)
计划(23630)
(22106)
科技(21775)
(21235)
科研(20619)
(20388)
成果(19821)
创新(19187)
课题(18633)
期刊
(59210)
经济(59210)
研究(40929)
学报(39070)
(35652)
中国(35295)
科学(31220)
大学(28092)
学学(26668)
农业(24115)
管理(19026)
教育(17972)
(17657)
(13765)
技术(12302)
业大(11867)
(11441)
金融(11441)
(10222)
农业大学(9581)
经济研究(9123)
财经(9042)
林业(8857)
资源(8610)
业经(8462)
科技(8361)
(7966)
问题(7401)
图书(7393)
中国农业(7066)
共检索到2290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作者] 方子遥  何小庆  俞樨  秦礼萍  
沉积岩的铬同位素组成已被广泛应用于重建地质历史时期大气氧气含量的波动。这一指标的一个基本前提是自然环境中铬同位素分馏只发生在六价铬与三价铬的氧化还原转化过程中。但是,对非氧化还原过程中的铬同位素分馏行为目前仍然不清楚。本文通过模拟实验发现三价铬被土壤和河流沉积物吸附这一非氧化还原过程也会造成明显的铬同位素分馏。这一过程的铬同位素分馏系数(-0.06‰至-0.95‰,表示为103lnα)要小于氧化还原过程中的。结合前人对于有机配体溶解三价铬过程伴随的非氧化还原铬同位素分馏的研究结果,本文认为沉积岩中观测到的系统性的非常偏正的铬同位素记录可以被解释为大气氧化事件,但是在某些地质时代观测到的较弱的偏正铬同位素记录可能是由于非氧化还原过程造成的,应谨慎解译数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周驰  李阳  曹秀云  周易勇  宋春雷  
巢湖湖滨带土壤和沉积物经历明显的干湿交替过程,其磷的迁移和转化方式亦有明显变化。风干作用能显著降低沉积物磷最大吸附量、提高吸附能并增加磷平衡浓度,从而对磷的吸附能力产生不利影响。淹水过程对土壤最大吸附量的影响取决于有机质的损失情况,好氧条件下有机质损失小,磷最大吸附量无明显变化,吸附能增强,磷释放量略有增加;而厌氧条件下土壤有机质含量与磷最大吸附量均显著降低,吸附能明显减小,磷释放量显著升高。因此湖滨带消落区干湿交替将明显促进底质生物可利用性磷的大量释放。在巢湖流域常见的土壤类型中,红壤对磷的缓冲能力最强。向底质中添加氯化铁和硝酸钙可有效控制磷释放,提高磷缓冲能力,增强底质对磷的保持和固定。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慧  曹秀云  宋春雷  周易勇  
沉积物磷释放可明显促进水体富营养化,但其关键组分与调控因素尚待深入研究。系统分析了巢湖及其入湖河流(南淝河)沉积物有机质(OM)、不同形态磷含量、磷吸附参数的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铁结合态磷(Fe(OOH)~P)与钙结合态磷(CaCO3~P)为沉积物磷的主要存在形态,且均与磷平衡浓度(EPC0)显著正相关。与巢湖相比,南淝河具有明显较高的沉积物最大磷吸附量(Qmax),而由此增强的磷缓冲能力可被较高的Fe(OOH)~P含量所抵消,从而表现出较强的磷释放潜力(高EPC0值)。有机质能以线性方式增加Fe(OOH)~P、CaCO3~P与Qmax,并据此调节EPC0。南淝河沉积物亚表层(10~15c...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明玲玲  陈洪斌  张宇峰  
分别以长江三角洲地区海相沉积物母质土壤的表层土和心层土为例,考察了其对重金属Cu的吸附、解吸及固定特性,目的是了解其在不同土壤结构的存在形态和迁移特性。研究表明:不同表层土和心层土的铜吸附容量可用Langmuir,Freundlich和Temkin吸附等温方程拟合,其中以Langmuir方程吻合度最高,回归计算出的最大吸附容量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而其解吸动力学大部分符合指数方式。研究发现,大多数土壤的心层土的最大吸附容量大于表层土,解吸量小于表层土;表层土中对Cu的固定吸附量最大的是滩涂泥,最小的是滩砂泥;心层土中对Cu的固定吸附量最大的是滩潮土,最小的是滩砂泥。不同土壤对Cu的固定吸附量存在...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洁蕴  李淑芹  李云开  郎琪  丁璨  
针对城市污染河道是否需要清淤治理界线难以确定的问题,采用批平衡静态室内试验研究和Langmuir、Freundlich及Henry等温模型模拟的方法,以北京市通州区北运河土沟、榆林庄及和合站3个典型断面不同深度沉积物为研究材料,设定氨氮标准溶液质量浓度为20、40、80、160、200、320、400和600mg/L 8个梯度,对氨氮的吸附和解吸热力学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Langmuir、Freundlich及Henry等温模型对吸附和解吸过程拟合较好,相关系数R2>0.85;2)各典型断面02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蓉  刘云根  王妍  赵立君  任伟  徐鸣洲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不同浓度砷沉积物对磷的吸附差异。[方法]采用5和50 mg·L~(-1)砷溶液分别处理30和60 d,分别记为A_0(原土样)、A_(5-30)、A_(50-30)、A_(5-60)和A_(50-60)。以不同浓度砷处理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通过添加0、1、5、10、20和40 mg·L~(-1)磷(K_2HPO_4,以P计)的室内模拟试验,探究磷在不同浓度砷沉积物上的吸附特征。[结果]不同浓度砷处理的沉积物中各种形态磷和砷的含量有不同程度变化,磷酸二钙(Ca_2-P)含量增加4.1~10.4 mg·L~(-1),磷酸八钙(Ca_8-P)含量增加6.6~14.4 mg·L~(-1),磷酸铝盐(Al-P)和磷酸铁盐(Fe-P)含量呈下降趋势,活性态砷(弱酸提取态砷、可还原态砷和可氧化态砷)占总砷的比例为2.52%~26.37%,残渣态砷占总砷的比例为71.14%~79.68%。随砷处理浓度增加,沉积物中非活性态磷向活性态磷转化,活性态砷向残渣态砷转化。沉积物对磷的吸附能力与沉积物中砷的浓度相关性较强,沉积物中砷浓度越高吸附磷的能力越差,沉积物对磷的截留能力减弱。随上覆水磷浓度的升高,不同处理沉积物砷的释放量均呈上升趋势。上覆水磷质量浓度为40 mg·L~(-1)时,沉积物砷的释放量为0.056 mg·L~(-1),超过地表水质量环境标准Ⅲ类水标准值。[结论]不同浓度砷处理能改变沉积物中砷和磷的总量及各形态的含量,活性态砷含量越高的沉积物对磷的吸附能力越强。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娜  孙占祥  张燕卿  刘恩科  李凤鸣  李纯乾  李菲  
【目的】研究辽西褐土丘陵区典型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经侵蚀沉积过程沉积土壤碳来源,为合理调控小流域土壤侵蚀造成的土壤碳流失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通过对辽西丘陵沟壑区小流域野外取样,研究小流域沉积土壤碳的来源并量化其贡献。通过GIS结合GPS技术对小流域4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耕地、林地、草地、沟渠)表层土壤及小流域拦沙坝3个位点(S1坝前、S2坝中、S3坝后)0-100 cm土壤剖面进行取样,结合碳、氮同位素混合模型对沉积土壤碳源进行解析。【结果】利用~(13)C和~(15)N同位素特征及其元素组成(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对辽西丘陵沟壑区侵蚀沉积物土壤有机碳进行了定性和定量鉴定。辽西丘陵沟壑区小流域沉积物中有机碳主要来源为耕地,其次是沟渠、草地和林地。耕地贡献平均为58.75%,沟渠25.49%,草地6.49%,林地9.2%。【结论】碳氮稳定性同位素模型作为一种重要的"指纹"工具可以成功应用于辽西丘陵沟壑区小流域沉积土壤碳来源定性及定量的分析。研究成果可以为受水力侵蚀的小流域的土壤保护和养分流失控制以及维持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晏彩霞  杨毅  刘敏  聂明华  付佳露  
疏水性有机污染物(HOCs)是环境中具有较大的辛醇/水分配系数(Kow)的一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吸附解吸过程是环境中HOCs迁移转化的重要途径之一。煤是近年来发现的在土壤及沉积物中非线性吸附特征的重要吸附剂之一,通过阐述原煤及富碳沉积物对HOCs吸附解吸机理,并重点分析影响原煤及富碳沉积物对HOCs吸附解吸过程的因素,包括吸附剂和吸附质本身,pH值、盐度和离子强度等环境因子,试途探究煤对HOCs吸附解吸的本质。由于煤的有机质含量、有机碳组成和空间结构等物理化学性质都明显不同于天然土壤和沉积物,因而对HOCs的吸附解吸过程也具有特殊性(如吸附过程一般为非线性,解吸过程的滞后性)。有关...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聂梦晨  黄翠玲  隋琪  邹立  朱琳  孙雪梅  赵信国  夏斌  陈碧鹃  曲克明  
本研究分析了桑沟湾表层沉积物的粒度、总有机碳(TOC)、总氮(TN)和碳氮稳定同位素(δ~(13)C和δ~(15)N)的时空分布特征,估算了贝藻生物沉积对近海沉积物有机质的贡献。结果显示,桑沟湾沉积物成分组成以粉砂为主,且粒径分布与海水养殖和水动力学条件密切相关;TOC和TN的季节变化和平面分布均呈相似性,数值上总体表现为春季最高,秋季最低,季节差异不大,在贝藻、鱼贝和贝类养殖区域出现较高值;而δ~(13)C和δ~(15)N的季节变化和平面分布有较大差异。从相关性分析得出TOC和TN呈显著正相关(r=0.955, P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敏  李建秋  周易勇  
东湖养殖罗非鱼(Oreochromisniloticus)的网箱下沉积物中有机质和可酶解磷(PHP)含量以及碱性磷酸酶活性(APA)均显示增高,间隙水中的PHP较低,而APA与正磷酸盐的浓度均高,这种现象在垂直与水平两个尺度上均有体现,故由有机物的富集到正磷酸盐的剧增可能受控于酶学机制。Langmuir单分子等温度吸附模型的分析结果表明网箱下表层沉积物的最大吸附量明显较高,而吸附强度明显降低,此亦为正磷酸盐相应剧增的另一重要原因。不同深度间隙水中APA的动力学行为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叶宏萌  袁旭音  徐荆棘  
近城市河流位于城市与农村的过渡带,其环境现状反映城市化过程对河流的影响。通过不同断面的样品研究了南京近城市河流——秦淮新河沉积物中主要营养元素与磷形态的空间分布,分析其变化特征和污染成因。研究表明,不同河段由于受人为活动和沉积环境的影响营养程度差异较大。河流表层沉积物的TOC、TN和TP范围分别为3.07~34.97g/kg、830~2 370mg/kg和447~3 517mg/kg,磷的形态显示Fe-P或Ca-P>Org-P>>Al-P>DP,其中Fe-P和Ca-P二者之和占TP的70%以上,两者均可指示营养化程度的轻重。通过西善桥段和入江口段柱状沉积物分析表明,营养元素和磷形态垂向上均呈现...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滕彦国  倪师军  庹先国  张成江  徐争启  
攀枝花市是长江流域经济带上游区第一城,几十年的开发建设使该地区的经济、社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同时也造成了一定的环境影响。采用地质累积指数评价了该区水系沉积物中的重金属污染状况,结果表明,水系沉积物中各元素的污染程度由高到低为:Ti、Cu、V、Pb、Zn、Cr、As;总体上看,各元素在攀钢采矿场、选矿厂、冶炼厂及尾矿坝等地的污染程度较高,表明该区水系沉积物中重金属和攀枝花地区金沙江水质的污染主要与该区钒钛磁铁矿的采、选、冶等矿业活动有关。该区应采取如下措施减轻环境影响:(1)加强矿区环境恢复和环境管理,确保区域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2)加强城市环境监测,特别是重金属和其他微量元素...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继荣  张唐伟  次仁德吉  杨小俊  次顿  
【目的】系统分析青稞原料、炒制青稞和磨粉糌粑中稳定碳、氮、氢和氧同位素的差异,揭示糌粑加工过程中青稞原料、炒制青稞和磨粉糌粑稳定碳、氮、氢和氧同位素的组成特征及相关性,为青稞及其制品产地溯源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方法】2018年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糌粑加工作坊分别采集炒制青稞和磨粉糌粑各11份,同时在对应地点采集青稞原料11份;实验室模拟糌粑加工过程的青稞原料和炒制青稞各8份。利用元素分析-同位素比率质谱仪(EA—IRMS)测定青稞原料、炒制青稞和糌粑中的稳定碳、氮、氢、氧同位素。结合单因素方差分析及LSD或Games-Howell多重比较分析探究稳定碳、氮、氢、氧同位素在青稞原料、炒制青稞和糌粑间的差异;逐步判别分析区分雅鲁藏布江和年楚河青稞及其制品;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水磨和电磨加工糌粑样品稳定碳、氮、氢、氧同位素差异;配对数据T检验分析模拟试验中青稞原料、炒制青稞样品稳定碳、氮、氢、氧同位素差异,皮尔逊相关分析解析青稞原料和炒制青稞样品稳定碳、氮、氢、氧同位素的相关性。【结果】青稞原料、炒制青稞和糌粑间稳定碳、氮、氢、氧同位素比值无显著差异;稳定氮同位素对不同流域来源青稞判别率为72.7%,稳定氮、氧同位素对不同流域来源炒制青稞判别率为90.9%,糌粑判别率100%;水磨和电磨加工糌粑稳定碳、氮、氢、氧同位素比值无显著差异;模拟试验中青稞原料与炒制青稞稳定碳、氮、氢、氧同位素比值无显著差异,青稞原料与炒制青稞间稳定碳、氮同位素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糌粑稳定碳、氮、氧同位素与炒制青稞稳定碳、氮、氧同位素间分馏效应不显著;青稞及其制品中稳定同位素存在一定地域性;糌粑加工过程中使用电磨或水磨,对糌粑稳定碳、氮、氢、氧同位素值无影响;青稞原料稳定碳、氮同位素反映糌粑稳定碳、氮同位素特征;利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可以实现对糌粑的原产地溯源。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宋波  刘畅  陈同斌  
广西素有"有色金属之乡"美誉,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较为突出。通过总结1989年以来相关文献,探讨了广西土壤和沉积物中砷含量及污染分布特征。3 045个和477个土壤和沉积物有效样点的统计分析表明,广西砷污染土壤主要分布于桂西北地区,尤其是刁江及金城江流域;矿业活动显著影响土壤砷积累,从其均值看:工矿区非农用土壤(140.5 mg/kg)>工矿区农用土壤(80.68 mg/kg)>非工矿区农用土壤(19.11 mg/kg)>城区土壤(18.35 mg/kg),重度砷污染农用地样本均来自南丹;工矿区河流沉积物砷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宋波  刘畅  陈同斌  
广西素有"有色金属之乡"美誉,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较为突出。通过总结1989年以来相关文献,探讨了广西土壤和沉积物中砷含量及污染分布特征。3 045个和477个土壤和沉积物有效样点的统计分析表明,广西砷污染土壤主要分布于桂西北地区,尤其是刁江及金城江流域;矿业活动显著影响土壤砷积累,从其均值看:工矿区非农用土壤(140.5 mg/kg)>工矿区农用土壤(80.68 mg/kg)>非工矿区农用土壤(19.11 mg/kg)>城区土壤(18.35 mg/kg),重度砷污染农用地样本均来自南丹;工矿区河流沉积物砷含量(283.5 mg/kg)远高于非工矿区,主要受影响区分布在刁江及大环江流域。为了控制环境风险,建议开展主要水系沉积物砷污染详查,加强南丹及周边区域污染防控和污染土壤修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