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99)
2023(11385)
2022(9812)
2021(8789)
2020(7632)
2019(17364)
2018(17054)
2017(32724)
2016(17995)
2015(20513)
2014(20473)
2013(20631)
2012(19609)
2011(18042)
2010(18102)
2009(17028)
2008(16563)
2007(15011)
2006(13171)
2005(11780)
作者
(54524)
(46055)
(45662)
(43628)
(29096)
(22124)
(20906)
(17905)
(17249)
(16231)
(15701)
(15467)
(14608)
(14352)
(14287)
(14160)
(13914)
(13451)
(13342)
(13191)
(11488)
(11444)
(11106)
(10520)
(10455)
(10346)
(10050)
(9912)
(9168)
(9146)
学科
(96895)
经济(96827)
管理(46091)
(41893)
方法(35754)
(31938)
企业(31938)
数学(31811)
数学方法(31549)
地方(27117)
(22887)
(20706)
中国(20557)
(17899)
业经(17791)
农业(15769)
地方经济(15740)
环境(13772)
(13664)
(13365)
贸易(13360)
(12780)
(12750)
(11390)
金融(11387)
理论(10949)
(10553)
银行(10527)
(10334)
财务(10315)
机构
学院(265417)
大学(264302)
(114902)
经济(112437)
研究(96506)
管理(95542)
理学(81724)
理学院(80630)
管理学(79112)
管理学院(78608)
中国(71311)
科学(60947)
(55921)
(50737)
(49522)
(48437)
研究所(46267)
中心(43864)
(42247)
业大(40714)
财经(39396)
农业(38011)
(36920)
师范(36613)
经济学(36371)
(35343)
北京(35091)
(34880)
(34448)
经济学院(32622)
基金
项目(175171)
科学(136508)
研究(126616)
基金(124824)
(109558)
国家(108679)
科学基金(91300)
社会(79744)
社会科(75281)
社会科学(75256)
(71134)
基金项目(66595)
(59205)
自然(58600)
自然科(57051)
自然科学(57034)
教育(56991)
自然科学基金(55961)
编号(50993)
资助(50666)
成果(41456)
(40650)
重点(40597)
(37912)
课题(36415)
(35444)
科研(33697)
创新(33287)
计划(32738)
国家社会(32608)
期刊
(135035)
经济(135035)
研究(79387)
中国(51441)
学报(43780)
(43537)
科学(39446)
(39271)
管理(32704)
大学(31878)
学学(30152)
农业(29338)
教育(24635)
技术(23360)
(22304)
金融(22304)
经济研究(21935)
业经(20494)
财经(19917)
问题(17901)
(17231)
(16384)
资源(15302)
技术经济(14899)
统计(14372)
(13158)
(13072)
(12657)
商业(12122)
世界(11796)
共检索到4013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许月卿  蔡运龙  
以贵州省猫跳河流域为例,运用环境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分析土壤侵蚀的经济损失内在机制,估算土壤侵蚀的经济损失,揭示土壤侵蚀经济损失分布的空间格局,为该区域水土流失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研究区平均每年土壤侵蚀经济损失为36 602.44×104元,其中土壤养分损失占总损失的89.46%,土地废弃损失占总损失的4.64%,土壤水分损失占总损失的1.05%,泥沙损失占总损失的4.85%。旱地土壤侵蚀经济损失最大,占土壤侵蚀经济损失的61.94%。从各县来看,清镇市土壤侵蚀经济损失最大,占总经济损失的32.87%。研究区平均单位面积经济损失为1 174.86元/hm2,北部地区和西南部地区土壤侵蚀单...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许月卿  黄靖  冯艳  周东  
本文以贵州省猫跳河流域为例,运用环境经济学理论和方法,计算了流域不同时期不同土地利用结构下的土壤侵蚀经济损失,分析了流域土壤侵蚀经济损失现状结构、土壤侵蚀经济损失的动态变化及其与土地利用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①2007年流域土壤侵蚀经济损失37381.64×104元,其中氮、磷、钾、有机质养分损失33739.98×104元,占土壤侵蚀总损失的90.26%。旱地和灌草地土壤侵蚀经济损失最大,分别占年土壤侵蚀经济损失的47.08%和44.24%。流域北部下游地区土壤侵蚀单位面积经济损失较大。②近30年来,流域年土壤侵蚀经济损失经历了由趋向增加到减少的过程。1973—1990年,流域年土壤侵蚀总经济损失增加了3092.98×104元,增加了8.74%。1990—2007年,流域年土壤侵蚀总经济损失减少了11162.43×104元,减少了22.99%。究其原因,这主要与不同时期土地利用结构具有密切关系。旱地和灌草地是流域土壤侵蚀经济损失发生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清镇、平坝、修文是流域土壤侵蚀防治和治理的重点区域。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许月卿  邵晓梅  
为了解西南喀斯特山区土壤侵蚀空间分布特征,该文以贵州省猫跳河流域为研究区,在GIS技术支撑下,应用修正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估算了研究区2002年现实土壤侵蚀量和潜在土壤侵蚀量,得到了研究区现实土壤侵蚀量和潜在土壤侵蚀量的空间分布特征,计算了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保持能力,并对研究区土壤侵蚀防治措施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研究区年均现实土壤侵蚀模数为28.70t(hm2·a),年均土壤流失量875.65×104ta,年均土壤保持量25095.73×104ta.旱地的土壤保持能力最小,研究区进行水土流失防治除对25°以上的旱地实行退耕还林、裸岩荒地植树造林外,还应加强对6°~25°的旱地...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闫业超  岳书平  张树文  罗庆洲  
论文在GIS技术支持下,依据环境经济学原理,利用2005年的坡面侵蚀和沟蚀数据,对黑龙江克拜东部黑土区由土壤侵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进行了定量估算;在此基础上,将黑土区土壤侵蚀经济损失与西北黄土高原地区、北方土石山区、西南岩溶区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2005年由土壤侵蚀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总价值约为9414.20×104元,占当地种植业总收入的17.19%,部分乡镇损失价值占种植业收入的1/4以上。将黑土区土壤侵蚀经济损失与我国其他水蚀区对比发现:东北黑土区虽以轻度侵蚀为主,土壤侵蚀量固然不能与黄土高原相提并论,但由于黑土腐殖质含量高、养分丰富,轻度侵蚀即可造成严重的养分流失,其单位面...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许月卿  彭建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及其环境效应研究成为当前土地变化科学研究的热点领域。我国西南喀斯特山区山高坡陡,地形破碎,土壤侵蚀严重,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是造成喀斯特山区土壤侵蚀的主要人文因素。本文采用"3S"技术和RUSLE模型,分析了近30年来贵州省猫跳河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时空特征,模拟了不同土地利用空间格局下的土壤侵蚀状况,探讨了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侵蚀的影响。结果表明:近30年来流域内土地利用/覆被发生了显著变化,1973年~1990年,水田、灌木林、其他林地、灌草地均在减少,旱地、有林地、水域、建设用地、裸岩地均在增加;1990年~2002年,水田、有林地、灌木林、灌草地、水域、城镇农村...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潘美慧  伍永秋  任斐鹏  董一帆  江源  
基于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运用遥感和地理信息技术,对东江流域年均土壤侵蚀量进行估算。结果表明:东江流域年均土壤侵蚀总量为16.2×108t,土壤侵蚀模数为18.73t/(hm2.a),侵蚀强度属轻度。占流域面积94.62%的区域土壤侵蚀强度在中度以下,对流域土壤侵蚀量的贡献率为9.94%,而占流域面积仅5.38%的中度以上侵蚀区域对流域土壤侵蚀量的贡献率达90.06%。流域土壤侵蚀空间差异性大,分析土壤侵蚀与土地利用类型和坡度之间的关系表明:裸地和灌草地为区内主要侵蚀地带,土壤侵蚀模数随着坡度的递增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5°~25°为区内主要土壤侵蚀坡度段。通过以上研究分析以期为构建东...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徐凌云  
【目的】本文研究了黑水河流域土壤侵蚀量时空分布特征,揭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遭受土壤侵蚀的潜在因素。【方法】运用INVEST模型对黑水河流域土壤侵蚀状况进行模拟,在此基础上对流域土壤侵蚀因素进行权重分析。【结果】(1)黑水河流域轻度侵蚀占47.7%,中度侵蚀占22.3%,强烈侵蚀占15.5%,极强烈侵蚀占9.7%。(2)采石挖沙、水域设施用地、养殖、裸地和建设用地的泥沙平均输出量分别为59.94、54.87、73.88、32.5 t/hm~2,是土壤流失的高危险区域,而林地、耕地、梯田泥沙侵蚀量相对较低。(3)黑水河流域土壤侵蚀时空分布差异性大,土壤侵蚀强度与土地利用开发强度及坡度密切相关。【结论】研究成果为黑水河流域进一步水土流失调查、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水库管理、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的制定等提供了科学依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许月卿  李双成  蔡运龙  
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山高坡陡,地形破碎,生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是我国典型的极贫困代表区域之一。本文选择贵州省猫跳河流域作为研究区,以乡镇为基本单元,应用GIS和ANN技术,模拟区域自然致贫因子和消贫因子的空间分布,计算各乡镇的贫困度,揭示区域贫困的空间分布格局,以期为指导研究区早日脱贫及生态重建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地形、土壤侵蚀等自然要素是主要的致贫因子,而社会经济要素是缓解贫困的因子。贫困度较小的乡镇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中部和东部,贫困度较大的乡镇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南部和北部边缘。可见,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模拟区域贫困化简便、实用,避免了传统的单纯依靠统计数据进行贫困化研究的做法,是一种可行的方法与技术途径。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许月卿  罗鼎  冯艳  彭建  
我国西南喀斯特山区山高坡陡,地形破碎,生态环境非常脆弱,是土地利用变化的敏感区域,也是全球环境变化响应比较突出的区域。本文根据贵州省猫跳河流域1973年MSS影像数据、1990年、2002年和2007年的Landsat-TM影像数据,利用遥感、GIS技术和数理统计方法,系统地分析了该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时空格局和特征,为喀斯特其它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研究和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参考和依据。结果表明:近30年来,流域内土地利用/覆被发生了剧烈变化。1973年-1990年,由于陡坡开荒以及城镇化发展,流域内旱地、裸岩地和城镇建设用地增加,水田、灌木林、其它林地、灌草地均在减少;199...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游松财  李文卿  
在地理信息技术(GIS)的支持下,应用通用土壤侵蚀方程(UniversalSoilLossEquation,简称USLE)估算了江西省泰和县灌溪乡的土壤侵蚀量。研究结果表明,当地表覆盖率大于15%时,计算的结果与实测的数据有良好的相关性(087)。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秀霞  李天宏  倪晋仁  
以黄河、延河、杏子河、纸坊沟四级流域尺度为例,应用信息熵原理分析了各级流域尺度上土壤水力侵蚀与其影响因子之间的空间相关性,通过比较各因子在不同空间尺度上与土壤侵蚀的相关性,定量分析了土壤侵蚀过程的空间尺度效应。分析结果给出了降雨、地形、土质、植被等因子在不同流域尺度上对土壤侵蚀的影响大小,以及每个尺度上各影响因子重要性的主次顺序。总体而言,随着流域空间尺度的增大,各因子对土壤侵蚀的影响具有放大或缩小效应,影响因素的主次顺序随之易位,其中微观因子的控制作用有所减小,而宏观因子的控制作用则逐渐突显。本文建立的流域土壤侵蚀空间尺度效应的定量分析方法和分析结果有助于解决当前土壤侵蚀评估模型普遍存在的尺度转化和区域通用性问题。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秀霞  倪晋仁  杨琴  李天宏  
作者在前期研究中,基于流域最小图斑的划分,提出了土壤侵蚀快速评估方法,并在黄河流域的应用中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论文以黄河流域土壤侵蚀强度的评估结果为基础,评估了流域土壤侵蚀的脆弱性。以抗侵蚀年限表征流域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结合土壤侵蚀脆弱性分析了流域土壤侵蚀潜在风险。通过与土壤侵蚀强度的对比,指出在流域水土保持和生态保护中,同时考虑土壤侵蚀强度和水土流失潜在风险才能作出更合理的决策。最后,分析了黄河流域中游土壤侵蚀风险向下游洪水风险的转化关系,指出黄河中游高产沙区土壤侵蚀风险转化为下游更高的洪水风险,在泥沙灾害研究中应关注灾害的链式反应。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磊  蔡运龙  
人口调查统计以行政区划为基本单元,数据精度不能满足较高分辨率的空间结构分析,也难以在地理综合研究中与自然地理要素数据相匹配。因此,人口密度空间化成为地理学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本文基于贵州省猫跳河流域的乡镇人口数据,采用GIS空间分析技术与统计学方法,分析了人口密度与空间因子的关系;并采用多元回归的方法建立了人口密度数据空间化模型,在GIS平台中实现了人口密度的降尺度空间化模拟。建立的多元回归模型拟合精度达到0.577,且模拟结果与实际人口数据比较线性拟合斜率接近1,效果比较理想。研究结果表明:影响该地区人口密度的主导空间因子为建设用地指数、耕地指数与到道路的平均距离。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景玉  张楠  王荣彬  
土壤侵蚀产沙模型是国土资源动态变化模拟、土地资源环境质量评价、制定水土保持规划措施的重要技术手段,对指导生产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黄河流域尤其是黄土高原的土壤侵蚀始终是土壤侵蚀和黄河泥沙研究的热门问题,近年来,结合“数字黄河”、“模型黄土高原”建设,广大地理学、水土保持、水利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科技工作者,围绕黄河流域的土壤侵蚀产沙问题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配合黄河流域水土保持以及水土资源合理配置和管理,从经验模型到理论模型,不仅提出和开发了许多具有十分重要实用价值的土壤侵蚀产沙模型,而且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先进模型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本文从土壤侵蚀产沙模型的自主开发和现有模型的应用两个方面、经验统计模型与物理模型两个领域简要回顾了90年代中期以后国内学者在黄河流域土壤侵蚀产沙模型方面主要的研究成果,并针对在该地区进行土壤侵蚀模型方面的研究方向提出了作者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和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许信旺  
安徽省农业生态系统面临着人口、自然灾害、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压力。本文构建了农业生态系统经济损失的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估算出安徽省2002年农业生态系统经济总损失达22.05亿元,相当于当年农业总产值的1.67%,这一比例低于北京市和江苏省的比例。安徽省农业生态破坏损失值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丘陵区最为严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