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657)
- 2023(6489)
- 2022(5431)
- 2021(4635)
- 2020(3715)
- 2019(8097)
- 2018(7713)
- 2017(14598)
- 2016(8187)
- 2015(8371)
- 2014(8142)
- 2013(7978)
- 2012(7243)
- 2011(6594)
- 2010(6195)
- 2009(5351)
- 2008(4970)
- 2007(4215)
- 2006(3624)
- 2005(2858)
- 学科
- 济(30555)
- 经济(30526)
- 管理(23555)
- 业(19988)
- 企(14976)
- 企业(14976)
- 方法(14675)
- 数学(12228)
- 数学方法(12157)
- 环境(11339)
- 学(9583)
- 农(9018)
- 业经(7179)
- 财(7074)
- 贸(6987)
- 贸易(6987)
- 易(6816)
- 农业(6725)
- 中国(6526)
- 划(6204)
- 地方(5238)
- 技术(4784)
- 和(4682)
- 规划(4631)
- 资源(4592)
- 环境规划(4559)
- 务(4534)
- 财务(4533)
- 财务管理(4529)
- 产业(4501)
- 机构
- 学院(117373)
- 大学(115388)
- 济(43653)
- 管理(43651)
- 经济(42945)
- 研究(40773)
- 理学(39145)
- 理学院(38645)
- 管理学(37804)
- 管理学院(37630)
- 农(31193)
- 科学(30856)
- 中国(28207)
- 业大(25581)
- 农业(25103)
- 京(23470)
- 所(21641)
- 研究所(20637)
- 中心(17958)
- 农业大学(17399)
- 财(17363)
- 江(15828)
- 财经(15017)
- 范(15012)
- 院(14720)
- 师范(14679)
- 室(14286)
- 北京(14032)
- 科学院(13949)
- 经(13783)
- 基金
- 项目(91074)
- 科学(71010)
- 基金(68087)
- 家(63886)
- 国家(63417)
- 研究(55580)
- 科学基金(53132)
- 自然(38155)
- 基金项目(37830)
- 自然科(37262)
- 自然科学(37246)
- 社会(37124)
- 省(36978)
- 自然科学基金(36609)
- 社会科(35388)
- 社会科学(35380)
- 划(31309)
- 资助(26803)
- 教育(24093)
- 重点(20922)
- 计划(20684)
- 发(20275)
- 创(19083)
- 科研(18721)
- 科技(18699)
- 编号(18692)
- 部(18378)
- 创新(17954)
- 业(17308)
- 国家社会(16083)
共检索到1483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贺婧 赵亚平 关连珠
游离碳酸钙是我国北方石灰性土壤的重要组成物质,密切影响着土壤的物理、化学、生物学性质以及土壤的环境学效应,但是将游离碳酸钙作为土壤重要组成物质而探讨其对土壤生物学特性尤其是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研究较少。通过研究探讨碳酸钙与土壤pH值之间的定量关系以及碳酸钙含量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游离碳酸钙对土壤生物学性质及土壤环境效应的影响提供理论参考。采用实验室模拟培养及分析测试的方法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土壤pH随游离碳酸钙含量的增加而增加,趋近于达到该试验条件下的最大值(pH=8.19),但并非呈直线相关,而是呈非线性相关关系。中性磷酸酶活性和转化酶随碳酸钙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其最大降低幅度分别为...
关键词:
土壤 游离碳酸钙 pH值 酶活性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贺婧 刘田 关连珠
为探讨土壤中碳酸钙对土壤吸持固定酚类污染物能力的影响,采用人工陈化培养的方法获得碳酸钙含量不同的供试土壤,利用供试土壤对苯酚进行吸附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各处理土壤对苯酚的吸附量随苯酚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土壤对苯酚的吸附均可用Langmuir吸附等温式和Fruendlich吸附等温式加以描述。从方程拟合结果看,当碳酸钙含量为227.1g.kg-1时,土壤对苯酚的最大吸附量显著降低,达3333.33mg.kg-1,降低率达33.33%。碳酸钙含量低于227.1g.kg-1时,最大吸附量虽无明显差异,但土壤对苯酚的吸附强度却随碳酸钙含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小,这有可能影响到苯酚的解吸行为。土壤...
关键词:
土壤 碳酸钙 苯酚 吸附特性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葛云辉 邹冬生 苏以荣 何寻阳
为了解喀斯特土壤活性有机碳在土壤有机碳周转中的特征,设置在干土中添加14C–稻草(每1 g干土添加500μg C)、14C–CaCO3粉末(每1 kg干土添加50 g C)和不添加任何外源物(CK)3种处理,对广西环江县2种典型类型土壤棕色石灰土、黑色石灰土和地带性红壤进行为期100 d的室内培养试验。结果表明,添加14C–稻草和14C–CaCO3后5 d,红壤、棕色和黑色石灰土中土壤总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含量均达峰值,红壤中总MBC含量分别为231.7、273.0 mg/kg,分别高于对照70.2%和100.5%;棕色石灰土中总MBC含量分别为288.1、307.7 mg/kg,分别高于...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亮亮 李天来 臧健 陈彬 刘文娥 吴正超
通过室内培养法,研究了不同比例生物碳对含有肉桂酸土壤的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及土壤有效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肉桂酸对所测4种土壤酶活性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蛋白酶;细菌的数量呈增加趋势,而真菌的数量呈减少趋势;加剧了土壤中硝态氮含量的积累,降低了土壤铵态氮、有效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添加2.5%和5%碳化玉米芯后促进了土壤酶的活性;增加了土壤中细菌的数量,减少了真菌的数量,B/F值增加;有效地缓解肉桂酸对土壤有效养分的影响。说明生物碳可以吸收土壤中的化感物质,从而缓解化感物质的毒害作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乔园 张国庆 和文祥
【目的】研究Hg对不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探讨其中对Hg敏感的酶类,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监测评价及修复等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室内模拟试验,以催化C、N、P、S等循环的土壤酶为对象,较为系统地探讨了3种土壤类型(红壤、褐土、风沙土)6个土样在不同含量Hg下的土壤酶效应。【结果】不同土壤酶类受Hg影响的规律有明显差异,1、2、4号土样转化酶活性在Hg含量较低时(0.5mg/kg)有所升高;随着Hg含量的增加,土壤转化酶、脲酶、脱氢酶、芳基硫酸酯酶和磷酸酶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上述5种酶活性及总体酶活性与Hg含量间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说明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可表征土壤的Hg污染程度。供试土壤Hg轻度污染...
关键词:
汞 土壤酶 生态剂量 总体酶活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和文祥 朱铭莪 张一平
以土娄土为供试土壤 ,设置不同 p H及汞、镉浓度处理 ,研究 p H对汞镉与土壤脲酶活性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供试 p H范围内 ,脲酶活性在 p H5 .5~ 6 .0和 8.0~ 9.0时最大 ;汞镉加入几乎没有改变土壤脲酶最适p H;重金属生态毒性呈现 Hg>>Cd的规律性变化。统计分析表明 ,土壤脲酶活性、最大反应速度和反应速度常数均可在一定程度上表征土壤汞镉污染的程度 ;随重金属浓度增加 ,土壤脲酶 Km 基本不变 ,Vmax降低 ,表明土壤脲酶受汞镉作用机理主要为非竞争性抑制 ;在较宽 p H范围内 ,土壤严重污染的临界汞、镉浓度分别为 2 .0 98和 30 2 .83mg...
关键词:
土壤脲酶 pH 汞 镉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姝婧 王利娜 孙佳 杨智鹏 赵文 刘丰鸣 万胜 黄瑶 张国林 王磊 李建贵
【目的】通过对新疆骏枣园施用2种不同剂量的外源有机碳,探讨更适合改良土壤的外加碳源以及确定较为适宜的剂量,为改善枣园土壤环境和因地制宜合理施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大田试验,将生物炭与木本泥炭分别配施有机肥,与耕层(0~20 cm)混匀。其中,生物炭用量为0、5、10、20、40 t·hm-2,木本泥炭用量为5、10、20、30 t·hm-2。于枣树不同生长发育期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土壤肥力及土壤酶活性,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在枣树整个生长发育期,除土壤pH值呈现降低的趋势外,土壤肥力随2种外源有机碳施用量的增加总体上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土壤酶活性随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总体上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随木本泥炭施用量的增加总体上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再增加的趋势。在施外源有机碳1 a后,土壤pH值较CK降低了0.84%~2.39%;土壤速效磷含量、蔗糖酶活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别较CK显著提高了33.18%~143.96%、85.81%~483.83%和12.37%~125.09%;除W1外,土壤速效钾含量较CK增加了5.73%~161.21%;除B4外,土壤碱解氮含量和脲酶活性分别较CK增加了22.94%~181.00%和1.87%~27.16%,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较CK降低3.89%~24.82%;除B1和B4外,土壤有机质含量较CK增加了35.64%~59.82%。2种外源有机碳均可以起到提高土壤肥力和土壤酶活性的作用。总体而言,木本泥炭的作用效果更好。【结论】施用20 t·hm-2木本泥炭提高土壤肥力及土壤酶活性的综合表现最优。但5 t·hm-2与20 t·hm-2木本泥炭对土壤肥力和土壤酶活性的提高效果差距较小,因此实际应用中考虑到成本,建议施用5 t·hm-2木本泥炭。
关键词:
外源有机碳 土壤肥力 土壤酶活性 骏枣园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静
随着旅游业发展,越来越多的溶洞旅游资源在我国被开发,其中的碳酸钙沉积景观是主要的旅游吸引物之一,由于其形成环境比较封闭,随着开放时间的推移,都不同程度出现了风化、破损现象,因此溶洞景区一般被视为生命周期较短。为了实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在溶洞旅游资源开发的过程中体现“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理念,本文从碳酸钙沉积景观形成的水文地球化学过程入手,通过分析洞穴水溶液中CO2溶解度影响因子,即水溶液温度和水溶液与洞穴环境之间的CO2分压差(ΔPCO2),从旅游活动的影响角度,对游客的热源与CO2源效应进行分析,提出了基于游客影响和景观形成过程研究的措施,即采用分流游客和水文地球化学实验方法进...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思远 崔喜艳 陈展宇 于鸣
采用盆栽土培法,研究了pH值对烤烟叶片光合特性及体内保护酶活性。结果表明,生长初期,pH 6.5~7.5处理的烟叶内叶绿素、光合速率都较高,旺长期达到高峰;土壤pH值与POD活性呈负相关,而SOD、CAT活性和MDA含量则是随着pH值的升高而增加。成熟期,随土壤pH值的升高,CAT、POD、SOD活性增加;MDA含量则表现为,pH4.5~6.5处理的呈增加趋势,pH 7.5~8.5处理的呈下降趋势,pH 8.5处理的MDA含量最低。在成熟期各处理中,光合速率则以pH 8.5最高。
关键词:
烤烟 叶片 土壤pH 膜脂过氧化 保护酶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卢政铧 陈文祥 李灿娥 章智 张越 蒋芳市 葛宏力 黄炎和 林金石
【目的】研究游离氧化铁对崩岗不同土层土壤胀缩特性的影响。【方法】利用无荷膨胀试验、线性收缩试验和计算土壤胶体扩散双电层中滑动层厚度,分析游离氧化铁对崩岗不同土层土壤胀缩特性的影响。【结果】游离氧化铁含量与崩岗土壤无荷膨胀率呈线性递增关系(P<0.01),与土壤线性收缩率呈线性递减关系(P<0.05);在电解质浓度相同的条件下,崩岗土壤滑动层厚度随着游离氧化铁含量的提高而增大;游离氧化铁含量不同的红土层、砂土层的土壤滑动层厚度与无荷膨胀率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线性收缩率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游离氧化铁含量影响土壤滑动层厚度,进而影响土壤的胀缩性能。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管彤彤 张燕 陶海宁 董秀 沈禹颖
【目的】探究绿肥还田对旱作麦田土壤有机碳组分和碳转化酶活性的影响,为土壤质量提升及“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提供数据支撑。【方法】在甘肃陇东旱塬典型黑垆土上开展毛苕子(Vicia villosa Roth)-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和饲用油菜(Brassica napus L.)-冬小麦5年轮作系统绿肥还田试验,分析毛苕子、饲用油菜覆盖和翻压还田后冬小麦不同生育时期4个土层(0—5、5—10、10—20、20—25 cm)土壤有机碳(SOC)、易氧化有机碳(EOC)、微生物量碳(MBC)含量和β-1,4-葡萄糖苷酶(βG)、纤维二糖水解酶(CBH)、β-木糖苷酶(βX)、几何平均酶(GMEA)活性的变化特征。【结果】绿肥还田方式对土壤有机碳组分含量及CBH和βX活性有显著影响。与覆盖还田相比,毛苕子和饲用油菜翻压还田能够使0—25 cm土层土壤SOC、EOC和MBC含量提高12.9%、12.1%、53.8%,βG和CBH活性提高了3.2%、10.2%,且对20—25 cm土层的影响最显著。冬小麦不同生育时期的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及土壤酶活性有显著差异,其中土壤EOC和MBC含量分别在冬小麦成熟期和返青期达到最高,βG、CBH、βX和GMEA活性在冬小麦孕穗期达到最高。βG在不同覆盖方式下变化最显著,活性最高,是绿肥还田后参与土壤碳转化过程的主要酶。不同土层土壤碳组分含量和碳转化酶活性存在显著差异,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绿肥类型也显著影响土壤碳组分及酶活性,其中饲用油菜还田土壤SOC、MBC含量和βG、CBH、βX、GMEA活性是毛苕子还田的1.08、1.21、1.15、1.23、1.19、1.18倍。结构方程模型表明,绿肥还田方式通过调控其累积分解速率影响SOC的积累,通过影响土壤pH、SOC的累积及绿肥累积分解速率影响GMEA活性。土壤有机碳累积受绿肥还田量影响的效应大于还田方式,而碳转化酶活性反之。【结论】黄土高原夏闲期种植饲用油菜并翻压还田能提高0—25 cm土层中有机碳组分含量和碳转化酶活性,是黄土高原夏闲期资源高效利用的有效措施。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秋 高贤彪 宁晓光 王立艳 李明悦 高伟
以天津地区露地土壤作对照,研究了栽培1,2,3,6,12年设施蔬菜土壤有关生物学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设施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转化酶活性高于露地,过氧化物酶相反;随着连作年限延长,土壤脲酶活性逐渐增强,而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转化酶活性开始增强之后减弱。土壤酶活性都由表层向底层逐渐减弱。土壤pH随着栽培年限增加呈逐渐降低趋势。
关键词:
设施土壤 不同年限 酶活性 pH值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赵睿宇
为探究不同地表覆盖措施对毛竹林样地土壤总有机碳、土壤活性有机碳、土壤酶活性以及土壤营养成分的影响,以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覆盖1年翻耕、覆盖2年翻耕、覆盖2年未翻耕山地毛竹林地为研究对象,并选取毗邻自然生长的毛竹林为对照,采用野外样地调查以及室内实验分析的方法,对不同处理样地的050 cm内各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土壤酶及土壤养分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不同覆盖年限和耕作措施对土壤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土壤酶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研究结果阐明了覆盖经营改善毛竹林土壤质量的机理,同时为维持竹林可持续经营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硕 把余玲 李有兵 王淑娟 田霄鸿 师江澜
【目的】研究小麦和玉米秸秆以不同方式还田对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和酶活性的影响,为寻求最佳秸秆还田方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室内恒温培养法,以连续7季秸秆均还田土及不还田土为供试土壤,研究培养60d后,小麦、玉米秸秆与土壤混匀还田和覆盖于表层还田对土壤总有机碳(TOC)、活性有机碳(LOC)、微生物量碳(MBC)含量,LOC/TOC、MBC/TOC和土壤蛋白酶(PROT)、脱氢酶(DHA)活性的影响。【结果】与不添加作物秸秆相比,无论以何种方式还田,添加小麦或玉米秸秆均明显增加了还田土与不还田土的TOC、LOC、MBC含量,LOC/TOC、MBC/TOC和PROT、DHA活性。还田土的TOC、LO...
关键词:
土壤种类 作物秸秆 有机碳组分 酶活性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彭亮 郝柳柳 代梨梨 陶玲 张辉 李谷 朱建强
为探究稻虾种养对土壤有机碳稳定性和酶活性的影响, 于2021年和2022年以“深两优3117”水稻(Oryza sativa)和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为材料,开展了稻虾轮作模式与水稻单作模式的对比试验, 分析了土壤有机碳组成、活性有机碳组分和碳氮磷转化相关酶活性。结果显示,相较于水稻单作模式,试验期间稻虾种养模式土壤LOC I含量显著提高25.86%~39.13%,土壤MBC含量显著提高96.54%~105.73%,土壤POC含量显著提高92.24%~132.32%(P<0.05),而土壤β-XYS活性显著降低29.35%~59.74%,ACP活性显著降低41.64%~59.12%(P<0.05),而NAG活性较水稻单作稻田显著升高29.04%~98.86%(P<0.05)。Pearson分析显示,土壤LOC I、ROC、MBC和POC与pH、TN和TOC呈显著正相关(P<0.05),DOC和C/N与pH和TN显著负相关(P<0.05)。稻虾种养模式通过增加土壤pH和总氮含量,降低β-XYS和ACP活性,提高土壤NAG活性,增加了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含量。
关键词:
稻虾种养 土壤 有机碳 组成 酶活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饲粮中添加碳酸氢钠对蛋鸡肠道内容物pH、消化蛋白酶活性及菌群的影响
pH值和氮素对莱氏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胞外碳酸酐酶活性的影响
碳酸盐碱度胁迫下瓦式雅罗鱼血浆游离氨基酸水平的变化
嫁接对薄皮甜瓜果皮和果肉中主要酯类、游离氨基酸及酯类合成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胆酸盐、游离脂肪酸、黄体素对β-胡萝卜素-15;15′-加双氧酶活性的影响
高精料日粮对干奶期奶山羊肝脏中游离氨基酸重分配的影响
盐度对凡纳滨对虾肌肉中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盐度胁迫对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鳃中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苦荞发芽过程中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
云南产卷烟中游离氨基酸含量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