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44)
2023(7160)
2022(5974)
2021(5353)
2020(4532)
2019(9989)
2018(9634)
2017(17947)
2016(10065)
2015(10696)
2014(10150)
2013(9878)
2012(9178)
2011(8273)
2010(7958)
2009(7103)
2008(6951)
2007(6020)
2006(5249)
2005(4544)
作者
(33314)
(27755)
(27731)
(25798)
(17513)
(13663)
(12168)
(11042)
(10761)
(9645)
(9601)
(9240)
(9103)
(8868)
(8721)
(8674)
(8554)
(8341)
(8070)
(8014)
(7438)
(6896)
(6624)
(6480)
(6431)
(6250)
(6070)
(6051)
(5745)
(5740)
学科
(36659)
经济(36609)
管理(26582)
(25871)
(19955)
企业(19955)
方法(17848)
数学(16118)
数学方法(15977)
(11154)
(10679)
(10404)
中国(9882)
(8841)
贸易(8839)
(8642)
业经(8035)
农业(7462)
(6713)
技术(6356)
环境(6293)
地方(5976)
(5968)
财务(5966)
财务管理(5949)
企业财务(5664)
(5611)
银行(5554)
(5450)
金融(5448)
机构
大学(142237)
学院(139739)
(55288)
研究(54678)
经济(54323)
管理(49831)
理学(44167)
理学院(43585)
管理学(42611)
管理学院(42392)
(40015)
科学(39323)
中国(39036)
农业(32304)
业大(31232)
(30702)
(30429)
研究所(28566)
中心(23673)
(23018)
农业大学(21466)
(20397)
(19900)
(18953)
北京(18860)
财经(18768)
(18479)
科学院(18168)
(17345)
(17337)
基金
项目(106324)
科学(81983)
基金(78860)
(75395)
国家(74848)
研究(64677)
科学基金(61246)
自然(44420)
自然科(43437)
自然科学(43416)
自然科学基金(42696)
基金项目(42202)
社会(41539)
(41177)
社会科(39442)
社会科学(39428)
(36653)
资助(31693)
教育(28740)
重点(25087)
计划(24729)
科技(22761)
(22602)
(22598)
(22550)
编号(22242)
科研(22044)
创新(21220)
(20852)
专项(18697)
期刊
(53660)
经济(53660)
学报(38626)
研究(35426)
(34933)
科学(30550)
大学(27285)
中国(26739)
学学(26425)
农业(23506)
管理(17436)
(17007)
(13254)
业大(11857)
(10504)
金融(10504)
经济研究(10073)
农业大学(9902)
(9443)
财经(9273)
教育(9064)
业经(8816)
技术(8757)
科技(8700)
林业(8473)
(7979)
问题(7490)
中国农业(7154)
自然(6993)
(6627)
共检索到1975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韩甜甜  胡艳丽  毛志泉  沈向  束怀瑞  
【目的】探讨玻璃、杨木、砖面3种界面影响苹果根系构型和深层土壤理化性质的规律。【方法】以两年生苹果幼树(红富士/平邑甜茶)为试材,采用盆栽方式,研究玻璃、杨木和砖3种介质界面对苹果根系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在根系长度、表面积和体积上,砖面最大,木面次之,根重和平均直径上木面最大,砖面次之,所有指标玻璃面均表现最差;不同界面表现出不同的根系集中分布层,砖面和木面的根系集中分布层在第二层(10—20 cm),玻璃面在第四层(30—40 cm);根系活力的高低与根系呼吸没有表现出正相关关系,是受到生长根和吸收根的比例影响;砖面界面对于不同层面土壤的温度具有稳定性,玻璃界面有利于水分的下渗,木...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白岗栓  邹超煜  邵发琦  杨凯齐  
为了提高渭北旱塬苹果园的土壤水分,降低土壤容重,提高果实产量及品质,本研究以果园清耕为对照,探讨自然生草(繁缕和牛繁缕群落)、清耕+蚯蚓和自然生草+蚯蚓处理对果园土壤水分、土壤容重和苹果产量及品质等的影响。结果表明:自然生草和自然生草+蚯蚓处理在苹果开花坐果期、幼果膨大期、花芽分化期、果实采前膨大期和落叶期分别提高0~100cm、0~90cm、0~130cm、0~160cm和0~100cm土层土壤水分,且在果实采前膨大期,即雨季对果园土壤水分的影响最为显著,而清耕+蚯蚓处理仅在果实采前膨大期提高0~160cm土层土壤水分;清耕+蚯蚓和自然生草+蚯蚓处理分别降低果园0~20cm和0~30cm土层土壤容重,而自然生草处理对果园土壤容重无显著影响;自然生草+蚯蚓处理果园土壤中的蚯蚓量高于清耕+蚯蚓处理;自然生草、清耕+蚯蚓和自然生草+蚯蚓处理均提高了苹果产量和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了果实可滴定酸含量和固酸比,但是对果实单果质量、果形指数、着色面积和果实硬度无显著影响;不同处理中,自然生草+蚯蚓处理对果园土壤水分、土壤容重和苹果产量及品质影响最为显著。综上,渭北旱塬应积极推广自然生草+蚯蚓的果园土壤管理模式。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姝媚   李腾   张赛   徐洁   隋鹏  
为探明不同土壤温度对玉米苗期生长发育的影响,以‘郑单958’为材料,采用新型土壤增温设备进行盆栽试验,在玉米苗期分别设置25.0(CK)、27.5(T_1)、30.0(T_2)、32.5(T_3)和35.0(T_4)℃5个土壤温度处理,持续处理10 d,测定玉米苗期根系形态、拓扑结构以及各径级根系构型等参数。结果表明,与25.0℃(CK)相比,27.5℃的土壤温度处理可使玉米苗期的根系长度、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分枝数、根尖数和分形维数均显著增加;随着温度的持续增加,增温对根系的生长发育逐渐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土壤温度达35.0℃时,上述6个指标均显著降低。土壤温度<30.0℃时,土壤温度的升高导致细根(≤0.5 mm)长度、表面积和体积占总根系的比例均显著升高,在30.0℃的土壤温度下,细根长度、表面积和体积分别占总根系的84.00%、64.79%和31.89%。当土壤温度升至35.0℃时,细根长度、表面积和体积占比均显著降低,而中等根(0.5~1.0 mm)和粗根(>1.0 mm)的占比均显著升高。当土壤温度为27.5℃时,玉米苗期的地上部干重和地下部干重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0.887 8 g和0.460 5 g,此时根冠比也达到最小值,为0.474 7。通过拟合土壤温度与玉米幼苗性状曲线可知,27.3~28.7℃的土壤温度最适于玉米苗期的生长。综上,土壤温度在25.0~30.0℃时,随着土壤温度的升高,玉米幼苗根系随之加长,细根占比增加,植株干重也随之增大,同时保持较低的根冠比;当土壤温度≥30℃,玉米根系生长受限,玉米幼苗细根占比减少,同时根冠比增加。土壤温度达到35℃时,玉米幼苗生长受到严重抑制。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吴明  吴柏林  曹永慧  陈双林  
2001—2004年以笋用红竹林小区精确施肥试验为基础,结合试验区内部分长期定位观测,比较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笋用红竹林生态系统土壤特性的影响。试验采用有机肥、纯化肥(N、NP、NPK)、有机+化肥、不施肥(CK)6个处理。结果表明:在连续3 a持续经营条件下,笋用竹林未施肥区(CK)土壤相应的有效养分消耗最快,有机质下降8.0%,全N下降5.2%,速效P下降15.0%,单施有机肥或NP、NPK化肥配施或有机无机肥料混合施用均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次序为有机肥+化肥处理(24.08%)>有机肥处理(8.49%)>化肥NPK处理(2.28%)>化肥NP处理(1.90%),单施N肥后土壤有机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苏海兰   朱雁鸣   陈宏   牛雨晴   郑梅霞   朱育菁  
【目的】探析间作对凉粉草(Mesona chinesis)品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为凉粉草的高质量栽培技术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田间随机区组试验,设置大豆/凉粉草/玉米间作(S/M/C)和大豆/凉粉草间作(S/M)两种间作模式,并以单独种植凉粉草(M)为对照,比较不同种植模式对凉粉草品质及其根际土壤特性的影响。【结果】相比于单独种植凉粉草,S/M/C间作模式和S/M间作有利于促进凉粉草叶片和茎中的钙(Ca,叶中增加11.36%—24.20%,茎中增加33.44%—38.16%)、镁(Mg,叶增加34.41%—52.00%、茎增加15.20%—91.99%)、铁(Fe,叶中增加15.21%—15.46%)、铜(Cu,茎增加17.19%—30.73%)等元素积累。S/M/C间作时,凉粉草茎部总黄酮含量增加44.42%。两种间作显著降低了凉粉草根际土壤全氮(TN)、碱解氮(AHN)、速效钾(AK)等养分含量,显著改善了凉粉草土壤pH(M模式4.82,S/M模式5.22,S/M/C模式5.51),而pH是本研究中驱动细菌群落结构改变最重要的土壤因子。S/M/C处理显著提高凉粉草根际土壤的细菌多样性,两种间作均显著提高优势菌属芽孢杆菌(Bacillus)的相对丰度:由M模式下的3.24%分别增加至S/M模式下的5.28%和S/M/C模式下的8.09%。此外,S/M/C间作时,凉粉草根际土壤招募更多的蛭弧菌门(Bdellovibrionota)、Dependentiae、WS2等菌门及甲基孢囊菌属(Methylocystis)等菌属。【结论】大豆/凉粉草/玉米间作(S/M/C)可促进凉粉草营养元素和总黄酮等活性成分积累,有利于其品质提升。土壤pH的改善可能是S/M/C模式驱动土壤细菌多样性提高、群落结构变化的最主要因素。凉粉草根际土壤中特定细菌在S/M/C模式下的富集有利于凉粉草种植土壤的生物学特性的改善。因此,S/M/C等合理间作是实现凉粉草高质量种植的有效措施。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安婷婷  侯小畔  周亚男  刘卫玲  王群  李潮海  张学林  
【目的】明确小麦开花后根际土壤特性动态特征及其与产量和籽粒氮素积累量之间的关系,能够为生产上合理施肥、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和减轻环境污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4—2015和2015—2016年在小麦季设置4个氮肥水平(0,CK;150 kg N·hm(-2),N150;240 kg N·hm(-2),N240和300 kg N·hm(-2),N300)并于小麦开花期、灌浆中期和成熟期分层(0—20 cm和20—40 cm)测定小麦根际和非根际土壤铵态氮、硝态氮、蔗糖酶、脲酶,同时测定根、茎、叶和穗生物量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郝建华  丁艳锋  王强盛  刘正辉  李刚华  乔晶  刘杨  王绍华  
以粳型水稻品系2645为材料,在等氮量条件下设麦秸半量还田、麦秸全量还田和全施化肥(对照)3种处理,研究麦秸还田对水稻群体构建、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还田初期,两个麦秸还田处理平均土壤pH值和氧化还原电位(Eh)分别比对照降低4.2%和19.8%,土壤微生物数量较对照显著增加,土壤矿质氮含量较对照降低3.8%,导致拔节前水稻茎蘖数、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均降低;还田后期,土壤矿质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47.4%、10.4%、6.2%、4.5%,麦秸还田后根系伤流速率增加19.9%,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增加30.1%,氮肥利用效率明显提高。...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谢永华  黄冠华  赵立新  
在田间对土壤的一些基本特性参数──体积密度、初始含水率、饱和含水率、饱和水力传导度和孔隙大小分布参数进行了测试。对各土壤特性参数实测样本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所选定的试验田块中除孔隙大小分布参数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外,其他参数均服从正态分布。根据各参数在该田块内的等直线分布图,分析了参数的空间分布特征。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董喜光  张越  薛立  肖玲玲  朱仕明  曾曙才  
以广东省云勇林场火力楠人工林为试验对象,采取CK(对照)、施N、施P和施N+P 4种处理,研究模拟氮和磷沉降对其土壤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加N显著增加了土壤全N、有效N、有效P和有效K含量,加P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全N、全P、有效P和速效K含量,加N+P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全N、有效N、有效P和有效K含量;施N、施P和施N+P 3种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及脲酶和磷酸酶活性;加P处理还增加了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余宏军  蒋卫杰  孙忠富  刘艳鹏  白洁  杨晓慧  冯利波  
按照蔬菜精准施肥推荐系统小白菜的推荐施肥量,在田间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推荐施肥量处理的小白菜产量最高,达36868.5kg.hm-2,小白菜硝酸盐含量较低,肥料利用率在所有施肥处理中最高,种植者纯收益最大,达54271.65元.hm-2,并且种植后土壤养分变化以及酸碱度、电导度、有机质含量等多个指标的变化趋势都优于其他处理,不会造成土壤中盐分累积,因此说明该系统用于推荐露地小白菜生产的施肥量是准确和可靠的。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宗云   李顺   诸泽明   徐卫学   秦春丽   杨加标   李微杰   杨树明   张素华  
【目的】筛选适合云南省植烟水稻土耕层土壤质量提升及烟叶提质增效、烤烟与多元产业有效融合的最佳种植模式。【方法】以烤烟品种云烟87号为材料,在水稻土上进行3年大田试验,设置5个处理:烤烟连作(T1,CK)、2年紫花苜蓿—1年烤烟轮作(T2)、1年紫花苜蓿—2年烤烟轮作(T3)、烤烟套作玉米(T4)、烤烟—羊肚菌轮作(T5),探讨种植模式对烟田土壤理化特性、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烟叶产量、品质的改良效应。【结果】与T1(CK)相比,烤烟轮作、套作后土壤容重降低2.47%~21.77%,土壤孔隙度、阳离子交换量及有机质、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显著增加,土壤水溶性氯无明显变化;且能提高土壤中大粒径团聚体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及其稳定性。与T1(CK)相比,烤烟轮作、套作后根际土壤的真菌、细菌、放线菌数量均显著增加,增幅分别为61.82%~176.4%、13.0%~49.73%、25.38%~130.05%,微生物量碳、氮及碳氮比分别提高13.81%~60.38%、9.96%~52.40%、3.51%~5.48%。烤烟轮作、套作后烟叶的叶面积、上等烟比例、产量和产值显著增加,其中处理T2、T5产值最高,分别较T1(CK)显著提高43.28%、50.22%。与T1(CK)相比,T2、T3、T4、T5烟叶总糖、还原糖、钾含量显著升高,增幅为13.96%~56.51%、7.46%~27.91%、40.76%~52.72%;烟叶总氮、烟碱含量则显著降低4.13%~11.00%、3.39%~16.41%。【结论】采用“烤烟—紫花苜蓿”“烤烟—羊肚菌”轮作体系,可提升土壤肥力,改善土壤通透性、团聚体结构及土壤微生物群落丰度;对提高烟叶产量、产值,改善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作用效果明显。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思宇  汪灿  彭方丽  周棱波  张国兵  高杰  赵强  邵明波  
【目的】研究糯高粱与大豆间作模式不同带宽配置下糯高粱根际土壤特性及产量的变化,为糯高粱的优质高产及可持续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于2021年和2022年开展田间试验,以单作糯高粱为对照(CK),研究(2行)糯高粱与(1行)大豆间作模式下4种带宽配置(T_(1),带宽120 cm,糯高粱窄行行距40 cm、宽行行距80 cm,糯高粱与大豆间距40 cm;T_(2),带宽130 cm,糯高粱窄行行距50 cm、宽行行距80 cm,糯高粱与大豆间距40 cm;T_(3),带宽140 cm,糯高粱窄行行距40 cm、宽行行距100 cm,糯高粱与大豆间距50 cm;T_(4),带宽150 cm,糯高粱窄行行距50 cm、宽行行距100 cm,糯高粱与大豆间距50 cm)对糯高粱根际土壤养分含量、土壤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糯高粱间作大豆不同带宽配置处理对糯高粱根际土壤特性及产量均有显著影响。不同带宽配置处理下糯高粱根际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及产量均显著高于单作糯高粱处理,且均以T_(3)表现最好。在2021年和2022年,T_(3)下糯高根际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为69.85 g/kg和61.12 g/kg、0.84 g/kg和1.08 g/kg、0.39 g/kg和0.51 g/kg、44.61 g/kg和46.92 g/kg、344.58 mg/kg和266.63 mg/kg、25.79 mg/kg和26.16 mg/kg、16.32 mg/kg和23.60 mg/kg,其2年均值较CK分别增加18.47%、13.36%、26.00%、12.18%、60.85%、43.47%和49.24%;脲酶、多酚氧化酶、蔗糖酶、硝酸还原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为207.94 U/g和180.27 U/g、53.43 U/g和70.90 U/g、150.09 U/g和208.64 U/g、0.43 U/g和0.40 U/g、48.06 U/g和51.38 U/g,其2年均值较CK分别增加49.37%、45.61%、76.10%、55.81%和18.89%;产量分别为6199.18 kg/hm~(2)和6467.28 kg/hm~(2),其2年均值较CK增加22.68%。【结论】本试验条件下,糯高粱间作大豆的适宜带宽配置为带宽140 cm,糯高粱窄行行距40 cm、宽行行距100 cm,糯高粱与大豆间距50 cm。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莉莉  王得祥  张宋智  王兆杰  吕婧娴  
【目的】探讨油松人工林不同林分密度下的土壤特性及水源涵养功能。【方法】以秦岭西段30年生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6种不同林分密度(1 367,1 861,2 517,2 617,3 012和3 683株/hm2)的标准地,采集土样和枯落物样品带回室内,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土壤持水量、枯落物层持水特性等。【结果】林分密度对油松人工林的土壤含水率、有机质含量、体积质量、总孔隙度、土壤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具有显著影响。密度为2 617株/hm2的林地土壤体积质量较小(1.14g/cm3),总孔隙度较大(62.57%),有机质含量较高,为1 367株/hm2林地的1.63倍,土壤持水性能较好(1 2...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学全  尹书乐  杨占武  卢琦  杨恒华  陈琦  
共和盆地塔拉滩草原植被3个代表性植物群落是短花针茅+青海固沙草群落、芨芨草群落和川青锦鸡儿灌丛群落。在19个样地95个样方植被群落和土壤调查的基础上,分析3个不同群落结构及土壤质地和养分含量变化特征,调查样地共出现植物32种,其中,川青锦鸡儿灌丛草地出现植物11种,芨芨草草地22种,青海固沙草草地21种。群落生物量和盖度表现为芨芨草草地显著大于青海固沙草草地,青海固沙草草地又显著大于川青锦鸡儿灌丛草地,青海固沙草是3类草地的优势种。0 20 cm的土壤粒度组成以细砂粒为主。川青锦鸡儿灌丛群落全N、P、K含量比青海固沙草草地和芨芨草草地的高,表现出明显表聚现象。芨芨草群落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并有弱...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学林  徐钧  安婷婷  侯小畔  李潮海  
【目的】明确不同生育时期根际土壤特性与玉米籽粒产量之间的关系,为生产上合理施肥、提高氮素利用效率和减轻环境污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2年大田设置5个氮肥梯度固定施肥样地(对照、180 kg·hm~(-2)、240 kg·hm~(-2)、300 kg·hm~(-2)和360 kg·hm~(-2),分别简写为Ck、N180、N240、N300和N360),并于2012、2013和2014年连续3年在玉米拔节、吐丝、成熟3个关键生育时期测定玉米根际和非根际土壤铵态氮、硝态氮、脲酶、过氧化氢酶、ph,同时测定玉米根系和地上部生物量及其氮素累积量,重点分析Ck、N240和N360 3个处理根际土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