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90)
2023(10682)
2022(9736)
2021(9443)
2020(7990)
2019(18808)
2018(19303)
2017(37975)
2016(20585)
2015(23267)
2014(23481)
2013(23181)
2012(21261)
2011(19356)
2010(19445)
2009(18075)
2008(17731)
2007(15286)
2006(13988)
2005(12311)
作者
(58444)
(48145)
(47982)
(45842)
(30500)
(23090)
(21961)
(18926)
(18384)
(17263)
(16524)
(16062)
(15268)
(15244)
(14744)
(14568)
(14278)
(14165)
(13884)
(13610)
(11980)
(11854)
(11448)
(11010)
(10871)
(10760)
(10748)
(10676)
(9644)
(9349)
学科
(81593)
经济(81416)
管理(56546)
(52840)
(44269)
企业(44269)
方法(37053)
数学(31065)
数学方法(30752)
中国(24252)
(22775)
(20774)
(19178)
业经(18754)
(18552)
地方(15178)
理论(14734)
(14659)
农业(14267)
(14132)
贸易(14124)
(13747)
(13690)
银行(13658)
(13210)
(13095)
教育(12232)
(12203)
金融(12201)
环境(11907)
机构
大学(293154)
学院(289693)
管理(116523)
(114757)
经济(112149)
理学(100301)
理学院(99189)
管理学(97614)
研究(97298)
管理学院(97073)
中国(73188)
(63798)
科学(59254)
(56208)
(48759)
财经(44224)
研究所(43987)
(43672)
中心(43157)
(41932)
业大(41604)
北京(41181)
(40013)
(39791)
师范(39511)
(35145)
(34082)
农业(33873)
经济学(33654)
财经大学(32819)
基金
项目(191387)
科学(149607)
研究(143968)
基金(137484)
(118297)
国家(117264)
科学基金(100185)
社会(89956)
社会科(84279)
社会科学(84250)
基金项目(73751)
(73606)
教育(66252)
自然(64097)
自然科(62480)
自然科学(62465)
(62384)
自然科学基金(61319)
编号(60862)
资助(56386)
成果(50741)
(43104)
重点(42132)
课题(41363)
(40182)
(39131)
项目编号(37350)
教育部(37027)
创新(36385)
大学(36127)
期刊
(131127)
经济(131127)
研究(92346)
中国(57824)
学报(43028)
管理(42796)
科学(41134)
(40467)
(40046)
教育(36922)
大学(32923)
学学(30468)
农业(27549)
(25888)
金融(25888)
技术(24280)
业经(21702)
财经(21422)
经济研究(20340)
(18143)
问题(17606)
图书(16350)
理论(16023)
实践(14717)
(14717)
技术经济(13614)
科技(13583)
现代(13565)
商业(12954)
(12640)
共检索到4324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潘云成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国社会存在各种矛盾。这些矛盾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呈现出广泛性、复杂性、多重性、长期性等主要特点。各种矛盾的互相交织和相互影响,使这一时期的我国政局变得动荡不安,也引发了频繁和密集的内外冲突与战争,同时也使中日民族矛盾由此上升并最终成为制约和影响我国国内的其他社会矛盾的主要矛盾。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尹振涛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在全面译介马克思主义货币学说的基础上,将这一学说应用于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形成了包括实行商品经济、利用货币关系摧毁旧货币机构和建立新货币机构、清查旧货币和通行新货币、独占货币发行和统一货币制度、控制纸币发行数量和保证纸币流通信用、坚持经济发行货币和积极组织回笼货币、努力吸收储蓄存款和贷款投放生产事业等一系列思想在内的红色货币思想。以红色货币思想为指导,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了第一次大规模建立货币体系的实践,全面推动了革命战争环境下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为日后构建成熟的货币理论体系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尹振涛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在全面译介马克思主义货币学说的基础上,将这一学说应用于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形成了包括实行商品经济、利用货币关系摧毁旧货币机构和建立新货币机构、清查旧货币和通行新货币、独占货币发行和统一货币制度、控制纸币发行数量和保证纸币流通信用、坚持经济发行货币和积极组织回笼货币、努力吸收储蓄存款和贷款投放生产事业等一系列思想在内的红色货币思想。以红色货币思想为指导,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了第一次大规模建立货币体系的实践,全面推动了革命战争环境下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为日后构建成熟的货币理论体系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尹振涛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在全面译介马克思主义货币学说的基础上,将这一学说应用于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形成了包括实行商品经济、利用货币关系摧毁旧货币机构和建立新货币机构、清查旧货币和通行新货币、独占货币发行和统一货币制度、控制纸币发行数量和保证纸币流通信用、坚持经济发行货币和积极组织回笼货币、努力吸收储蓄存款和贷款投放生产事业等一系列思想在内的红色货币思想。以红色货币思想为指导,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了第一次大规模建立货币体系的实践,全面推动了革命战争环境下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为日后构建成熟的货币理论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吉安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革命战争时期,根据地因遭遇残酷封锁和面临极大的军事压力,尝试发行公债,以解决一定时期内经费严重不足问题。因此,根据地公债发行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不规范到比较规范的发展过程。据《中国革命根据地债券文物集》记载,各根据地以政府名义发行的公债共有60余种,其中用于支援革命战争而发行的公债有34种,部分是以粮食债券的形式发行的,用于根据地经济建设事业而发行的公债有20种,用于赈济灾民而发行的公债有4种,其他类型的公债都是兼顾战争和发展根据地经济建设的需要或为落实党的某些政策而发行的。另外,除少数几次发行的公债具有中央公债性质外,绝大多数均为地方债。如抗战期间,各根据地公债基本是由各抗日民主政权独自发行,一般不经过陕甘宁边区政府批准。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李家涛  
红色邮政是指苏区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办和领导的交通邮政事业。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基于革命斗争的需要和红色邮政发展的需求,对红色邮政采用了多种形式的领导体制。革命战争时期红色邮政领导体制先后经历苏区邮政时期的交通邮政系统内垂直领导,抗日根据地邮政时期的交通邮政系统内垂直领导与同级政府领导的双重领导,以及解放区邮政时期的垂直领导与同级政府领导、垂直领导与同级党委领导等多种领导模式。红色邮政多样性的领导体制,于交通邮政系统内建立了高度集中统一的邮政领导体制,将交通邮政纳入同级政府和同级党委的领导之下,密切了党邮、政邮关系,加强了党和政府对交通邮政事业的领导和支持;使红色邮政服从服务于党的交通事业规划以及革命斗争事业,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立人民邮政,加速红色邮政向企业化经营转变奠定了组织、制度和管理基础。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甘小武  邹进文  朱华雄  
在中国共产党诞生百年之际,在中国社会经济转型升级的今天,在财政已经上升为国家治理基础和重要支柱的背景下,研究和总结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财政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思想根源于现实也反映现实,土地革命时期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背景孕育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的财政思想,具体包括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和财政管理三大方面。这三个方面的思想密切关联,初步形成了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早期传统财政学的雏形,构成了新中国社会主义财政学的重要基础,对于我国当今财政工作和现代财政制度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何伟福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为粉碎国民党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解决红军和苏维埃政府粮食供给问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曾发动三次借谷运动。通过各级党组织和苏维埃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协调,以及政治宣传与鼓动,在坚持群众自愿自觉、不强行摊派的原则下,根据地群众广泛开展了节省粮食借给苏维埃政府的竞赛运动,顺利完成了三次借谷任务,为打破国民党的军事"围剿"作出了重要贡献。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尉红梅  
在中国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毛泽东将古今中外的军事理论与中国革命战争实践相结合,创立了前所未有的革命战争理论。这一理论,揭示了革命战争的本质,系统地概括了人民战争的战略意义,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毛泽东的革命战争理论,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侯云霞  
上世纪30年代的农村经历了不同的改造和实验。由于对中国社会的本位认识、农村遭受破坏的理念思维、改造农村的思维角度的不同,进而产生了相异的结果。反思农村改造的历史经验,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有裨益。
[期刊] 求索  [作者] 黄琴  
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在乡村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广泛的社会动员和社会参与。在湘赣、湘鄂赣、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中共通过组织农民协会(贫农团)、妇女会、共青团,对乡村农民各阶层进行社会动员;通过建立各级工会组织,使乡村的雇农及手工业工人组织起来并成为乡村革命的主力军。在此基础上,苏维埃政府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诸方面,采取各种措施、运用各种方法、通过各种渠道,确保民众的社会参与,使根据地成为当时中国最有生气的区域。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德元  
香港乐施会的年刊要笔者以2000 字的篇幅介绍一下这20多年来农村改革的情况,这实在是个很难完成的任务,因为这20多年来中国农村改革千头万绪,两万字也说不完。不过,根据笔者的理解,虽然中国农村改革的实践过程和政策研究非常复杂, 但都是围绕着土地而进行的,即中国农村改革的核心是"土地革命"。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小宝  郑德荣  
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妇女特殊利益的高度关注,缘于妇女特殊利益是中国共产党动员妇女参加革命的突破口,也是妇女通过参加革命追求自身解放的内在动力。中国共产党从当时的国情出发,将妇女特殊利益定位为"阶级基础上的特殊利益";从性别视角出发,将妇女特殊利益理解为"富有性别内涵的特殊利益";从战略思维出发,将妇女特殊利益升华为"具有策略价值的特殊利益"。中国共产党基于中国妇女所遭遇压迫的特殊性,通过"找准契合点、抓住关键点、把握平衡点"开创性地解决妇女的特殊利益。通过对中国共产党"为何看见,如何理解,怎样解决"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向勇  
一、20世纪二三十年代农村地权危机与《寻乌调查》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城市取向"及"工商崇拜"的现代化进程中,广大乡村地区因为被拒斥在现代化建设之外而陷入"总体性危机":广大农民群体极端贫困、农业生产日趋内卷化、乡村副业衰落、农村土地兼并、村庄社会失序凋敝[1]。其中,又以"农村地权危机"最甚。所谓"农村地权危机"是指乡村社会中由于土地买卖兼并而导致的土地恶性集中、地权分配严重不均现象。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向勇  
一、20世纪二三十年代农村地权危机与《寻乌调查》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城市取向"及"工商崇拜"的现代化进程中,广大乡村地区因为被拒斥在现代化建设之外而陷入"总体性危机":广大农民群体极端贫困、农业生产日趋内卷化、乡村副业衰落、农村土地兼并、村庄社会失序凋敝[1]。其中,又以"农村地权危机"最甚。所谓"农村地权危机"是指乡村社会中由于土地买卖兼并而导致的土地恶性集中、地权分配严重不均现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