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22)
2023(7737)
2022(5966)
2021(5563)
2020(4568)
2019(10124)
2018(10489)
2017(20370)
2016(11338)
2015(12862)
2014(13176)
2013(12975)
2012(11923)
2011(10822)
2010(11084)
2009(10627)
2008(10726)
2007(9950)
2006(9132)
2005(8287)
作者
(33723)
(29124)
(28418)
(27040)
(17757)
(13937)
(12728)
(11368)
(11017)
(10181)
(9838)
(9592)
(9097)
(9006)
(8840)
(8573)
(8452)
(8312)
(8263)
(7976)
(7358)
(7190)
(7130)
(6661)
(6605)
(6586)
(6476)
(6169)
(5934)
(5806)
学科
(53709)
经济(53652)
(45115)
(39927)
农业(29835)
管理(27532)
(19978)
企业(19978)
业经(17098)
方法(17032)
中国(14866)
数学(14547)
数学方法(14353)
(11589)
(11492)
地方(11270)
(11240)
土地(11205)
农业经济(10116)
(9704)
发展(9585)
(9570)
(9233)
(9183)
农村(9172)
(9001)
(8319)
贸易(8313)
(8076)
(7534)
机构
学院(168671)
大学(164784)
(69421)
经济(67964)
管理(63445)
研究(58172)
理学(54752)
理学院(54172)
管理学(53004)
管理学院(52763)
(51957)
中国(47075)
农业(39703)
科学(36909)
(35451)
业大(33600)
(30625)
(28780)
中心(28045)
研究所(27599)
(27306)
农业大学(24721)
(22728)
财经(22579)
师范(22525)
北京(21590)
(21162)
(21008)
(20470)
经济管理(19889)
基金
项目(108868)
科学(85538)
研究(80129)
基金(78604)
(68797)
国家(68070)
科学基金(57902)
社会(51583)
社会科(48275)
社会科学(48261)
(43660)
基金项目(41902)
自然(36578)
自然科(35724)
自然科学(35715)
教育(35334)
(35333)
自然科学基金(35080)
编号(34378)
资助(31112)
(29808)
成果(27369)
(24511)
(24177)
重点(23859)
课题(22687)
(21858)
国家社会(21157)
(20840)
(20435)
期刊
(87580)
经济(87580)
(57462)
研究(46523)
中国(41283)
农业(38748)
学报(29376)
科学(28308)
大学(23143)
学学(22080)
业经(20895)
(20578)
管理(20174)
(18374)
金融(18374)
(17967)
教育(17279)
技术(14119)
农村(13870)
(13870)
农业经济(13787)
问题(13101)
(11352)
财经(10997)
世界(10890)
经济研究(10746)
资源(9779)
经济问题(9544)
业大(9489)
(9475)
共检索到2617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刘吉军  许实  马贤磊  陈健  
研究目的:模拟土地非农化过程中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以及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关系。研究方法:斯坦克尔伯格模型和库诺特竞争模型。研究结果:土地税费政策监管不力和地方政府间的过度竞争是造成土地过度非农化的一个重要原因。研究结论:要协调好经济发展与土地资源保护间的关系必须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完善土地非农化过程中的税费政策,加强税费监管;二是引导地方政府改变经济发展模式,避免以牺牲土地资源为代价的恶性竞争。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德新  朱峰  
当前内地政府主导的土地非农化过程中,存在着不少问题,而政府通过角色转变,与私营部门建立公私伙伴关系的共同参与,或许可以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制度选择。这方面的案例有,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澳葡政府和澳门旅游娱乐公司建立伙伴关系,顺利完成澳门新口岸土地的非农化任务。研究结果表明:政府创造的制度空间和私营部门的利益诉求成为公私伙伴关系的前提,彼此协作、利益协调和制度保障则是公私伙伴关系的路径。公私伙伴关系参与土地非农化过程,不仅可以实现双方利益最大化,而且也会对政府的公共政策以及私营部门的行为模式产生积极的影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一中  曹裕  
基于土地发展权概念建立了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理论模型,并以广州市为例进行了模拟研究。研究认为,农民应获得土地增值中的农地发展权收益,政府应获得市地发展权收益,开发商应获得社会平均利润率下的土地开发资本投入收益。农民、开发商和政府分享土地增值收益的理想比例是农民约占25%—30%,开发商约占15%—20%,政府约占50%—55%。以农地发展权的平均价值作为制定征地补偿标准的依据不仅体现了补偿公平原则,也符合通过市场机制对被征农地进行补偿的制度改革方向。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蔡锦云  
本文从经济学和法学角度对我国土地非农化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导致我国土地非农化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集体土地所有权残缺。解决我国土地非农化问题的根本方法是明确界定集体土地所有权,本文最后对集体土地所有权的界定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本文是作者博士论文《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集体土地非农化问题研究》中的一个章节。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梁爽  
研究目的:研究土地非农化过程中的增值收益分配,对其分配合理性进行评价。研究方法:案例分析。研究结果:在土地非农化收益分配中,农民集体及个人所得收益的比例最小,而土地使用者及地方政府分配比例最大。研究结论:当前的城市化进程是由低成本的土地非农化推动的,而这种低成本是以农民集体及个人利益受损为代价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匡远配  刘洋  
农地流转过程中出现的"非粮化"和"非农化"是违背农地流转初衷的,不利于实现农业规模经营,也有损于国家粮食安全目标。基于政府和农业经营主体利益动机差异,本文对二者的行为逻辑进行分析;通过土地用途改变的可逆程度区分,对农地"非粮化"和"非农化"影响土地生产率和粮食安全程度等进行了辨析。最后提出需要重视"非粮化"危害,划分粮食生产主体功能区,禁止耕地"非农化",建立城乡之间的资源双向流动渠道,修复和恢复耕地土壤,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周伟车  江洪  
农村土地非农化过程中农民利益保障问题的对策研究周伟车江洪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村城市化的进程迅猛。以上海为例,1991—1994年间,上海郊区净减少耕地56.6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11.6%,相当于1949—1990年41年间上海建设用地的...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姜长云  
以问卷调查为依据,分析了安徽省天长市农户、农民分化的现状,实证考察了农村非农化过程中农户、农民分化对经济社会发展诸方面的影响。利用Logit模型的估计结果,分析了农民自身因素、农民所在家庭因素及外界因素对农民就业模式选择和分化的影响。根据实证考察和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姜长云  
以问卷调查为依据,分析了安徽省天长市农户、农民分化的现状,实证考察了农村非农化过程中农户、农民分化对经济社会发展诸方面的影响。利用Logit模型的估计结果,分析了农民自身因素、农民所在家庭因素及外界因素对农民就业模式选择和分化的影响。根据实证考察和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冬泳  
本文从历史的维度详尽阐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农地制度变迁过程及其经营方式的多样化,归纳与发掘了其中的历史背景、现实约束,并对其进行了针对性的分析、梳理和总结,将对未来农地非农化制度的创新产生有益的启示。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张雄  张紫芬  
由于现行的农地非农化补偿仅仅对农用地经济价值进行补偿,忽视了对农用地其他价值进行补偿,导致农地非农化效率不高,针对农地非农化过程中农民承担的成本与获得的收益的研究已成为保护农民切身利益,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课题。从农用地综合价值的角度出发,以耕地为例,基于农民利益视角,综合运用成本收益分析方法等研究方法,探究农地非农化过程中农民群体成本收益的构成并对农地非农化效率进行估算,立足实际提出提高农地非农化效率的可行性建议,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调查区农民的农地非农化效率分别是:陕西卢县为0.26、贵州盘县为0.26、广西兴业县为0.35、湖北咸宁为0.35、湖南吉首为0.51。以上五个地区的农地非农化效率均小于1,且各地区农地非农化效率存在差异。估算结果说明农地非农化过程中农民负担的成本远大于农民获得的收益,农民切身利益得不到维护。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伟艳  张安录  渠丽萍  
在Carlino-Mills区域增长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引入农地非农化变量,应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TSLS)和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利用中国23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1999年和2005年两个时间段的截面数据,从一个整体的视角分析了人口、就业与土地非农化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①城市人口与非农就业相互影响,非农就业对城市人口的影响要大于城市人口对非农就业的影响;城市人口与第二产业就业呈正相关关系,而与第三产业就业呈负相关关系;②城市人口和非农就业对农地非农化有显著的正的影响,城市人口对农地非农化的影响要大于非农就业对农地非农化的影响;农地非农化与第二产业就业正相关,与第三产就业负相关;③就业非农化...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陈锡根  
土地非农化中必须保障农民利益陈锡根农村城市化,必然有大片农田转向非农化。以上海为例,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90年代后,上海郊区农村城市化的步伐显著加快,伴此而来的是大批农田转为非农用途。1991~1995年的5年间,政府批准的征地和农村集体经济的...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赵涛  
通过对土地非农化进程中的土地政策问题进行分析,为解决当前农村土地征收、转让和产权等制度性问题提供相关对策,从而推进城镇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刘灵辉  
研究目的:分析农村大学生入学后土地承包经营权现状及存在问题,对农村大学生土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方法:统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研究结果:农村大学生入学后承包地现状有4种情况:(1)集体保留承包地;(2)承包地被集体收回;(3)承包地被政府征收;(4)入学前没有分到承包地。农村大学生土地流转意愿与经济发展水平、家庭收入、家庭农业人口数量、学历和户口迁移情况等因素相关。研究结论:明确农村大学生入学前已承包土地的相关权利,创造平台使之能够盘活土地资产获得相应收益,对于缓解其城市就业、住房带来的经济压力,快速融入城市社会等具有重要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