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93)
2023(9894)
2022(8631)
2021(8006)
2020(7076)
2019(16544)
2018(16370)
2017(31521)
2016(17766)
2015(20010)
2014(20083)
2013(20147)
2012(19189)
2011(17435)
2010(17495)
2009(16125)
2008(16047)
2007(14407)
2006(12584)
2005(11046)
作者
(53952)
(45433)
(45306)
(43070)
(28851)
(22159)
(20717)
(17746)
(17167)
(16337)
(15644)
(15636)
(14641)
(14202)
(14154)
(14151)
(14138)
(13216)
(13214)
(13200)
(11446)
(11294)
(10978)
(10405)
(10275)
(10141)
(10074)
(10042)
(9287)
(9240)
学科
(75119)
经济(75053)
管理(41969)
(41067)
方法(33433)
(30179)
企业(30179)
数学(29822)
数学方法(29509)
(23138)
地方(20497)
(18857)
中国(17524)
(16136)
农业(15711)
业经(14743)
(12856)
贸易(12852)
(12313)
(11964)
环境(11509)
(10850)
土地(10577)
理论(10240)
地方经济(9647)
(9598)
金融(9594)
(9207)
银行(9161)
(9081)
机构
大学(255818)
学院(254126)
(98423)
经济(96058)
管理(92965)
研究(90476)
理学(80131)
理学院(78976)
管理学(77375)
管理学院(76881)
中国(65760)
科学(60712)
(55791)
(54350)
(47932)
业大(44493)
研究所(44154)
(43386)
农业(43256)
中心(42721)
(41288)
(37255)
师范(36873)
财经(34893)
北京(34251)
(33784)
(32205)
(31473)
(31166)
经济学(30103)
基金
项目(174419)
科学(135399)
基金(124558)
研究(123028)
(110401)
国家(109485)
科学基金(91790)
社会(75901)
社会科(71710)
社会科学(71681)
(71040)
基金项目(67760)
自然(61225)
(59774)
自然科(59716)
自然科学(59692)
自然科学基金(58616)
教育(56504)
资助(50146)
编号(49870)
成果(40672)
重点(39988)
(38709)
(38007)
(35571)
课题(35416)
计划(34115)
科研(34069)
创新(33414)
大学(31734)
期刊
(109373)
经济(109373)
研究(70392)
中国(52439)
(49001)
学报(47435)
科学(42553)
大学(33843)
农业(33402)
(33351)
学学(31772)
管理(28853)
教育(26130)
技术(20754)
(19788)
金融(19788)
业经(18316)
(18262)
财经(16400)
经济研究(16175)
资源(15601)
问题(15590)
(14574)
(14070)
图书(14052)
技术经济(12338)
业大(12322)
科技(12033)
统计(11531)
理论(11503)
共检索到3747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丽红  石培基  郝方方  
土地集约利用空间差异研究对于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以西北内陆特大城市——兰州市为研究对象,在构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模型的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法,相关分析法,多元线性回归法等数量统计模型,对兰州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空间差异水平进行分析,并找出造成差异的驱动因素,以期从区域协调发展的角度,为兰州市合理配置土地利用结构,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石峰  颉耀文  田文婷  焦继宗  
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对解决当前城市化进程中紧张的人地矛盾具有重要意义。以兰州市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实证研究,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通过对土地集约趋势的定性分析并结合土地集约度的定量计算对兰州市8个区县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中自主开发了土地集约度评价软件,以代替传统的手工计算指标值的方式,运用加权求和的方法计算得到集约度值,采用数轴法和聚类分析法对集约度值进行分类,确定各评价单元的土地集约利用等级。研究结果表明:兰州市各区县集约利用度差异较大,基本上分为4个等级,其中I级的有城关区,Ⅱ级的有七里河区、安宁区、西固区,Ⅲ级的有红古区、榆中县,Ⅳ级的有皋兰县、永登县...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浩  李世平  
基于甘肃省兰州市城市居民的调查数据,本文运用Logistic模型对兰州市居民参与以房养老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性别、文化程度、家庭收入水平、支出方向、岗位职业、养老体系满意度、家庭工作人数、是否为"421"结构家庭、子女埋怨风险和信用风险对居民参与以房养老意愿有显著负向影响;有无配偶、家庭支出水平、对以房养老的了解程度对居民参与以房养老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主要有制定多元化的以房养老模式、以中低收入群体为突破口、加强以房养老模式宣传、构建健全的以房养老信用体系、政府提供相应保障。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景顺祥  陈大庆  
本文依照上海试点模式对甘肃省兰州市"营改增"政策实施涉及的行业税负进行了静态数据测算。测算结果表明:在西部欠发达地区实施"营改增"政策,对地方税收收入的影响相对有限;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税负降低明显;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税负有降有升;交通运输业税收略有增加;现代服务业税收降幅明显。由此建议:适当降低管道运输业增值税税率;适当提高运输行业增值税纳税人类型划分标准;适当扩大"营改增"政策试点行业范围。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旻  尹少华  卢丽帆  
兰州属于严重缺水的西北城市,年均降雨量偏少,地表水资源贫乏,水资源供需矛盾不断加剧。文章采用线性和非线性方程形式对兰州市农业、工业、生态和城乡生活用水需求进行模拟和预测,并在不同的水资源供给方案下得到未来时期内兰州市及各区县的时空匹配缺水量。结果显示:未来兰州市水资源短缺问题较为严重,可预测的缺水量最小值为4.605亿m~3/a,缺水量最大值为15.448亿m~3/a。在未来需水量预测中,农业和生态用水需求呈现为不断上升趋势,工业用水需求呈现为"U"型趋势,城乡生活用水需求呈现为倒"U"型趋势。并且,各区县的水资源空间匹配失衡状况较为严重。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刘永康  刘学录  张一达  任君  王全喜  李晓丹  
为了准确把握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和空间差异特征以及不同区域间的影响因素,本文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K-mean聚类法和空间计量模型对甘肃省东部四市的耕地集约利用度的变化情况及空间水平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对影响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内部因素进行探索。结果表明:1)2016年研究区耕地集约利用度整体处于较粗放利用水平(均值0.377 2),区域差异比较明显,其中Ⅲ、Ⅳ级位于研究区东北部和西南部,Ⅰ、Ⅱ级位于研究区中部,整体呈"哑铃"状结构;2)全局莫兰指数为0.142 2,表明研究区各县(区)耕地集约利用度存在显著为正的全局自相关,呈现空间集聚特征,LISA聚集图空间特征与集约度等级图基本吻合;3)劳动力指数、地均机械总动力和部分区域农业科技发展率、有效灌溉率与耕地利用集约度成正相关关系,由于空间的辐射性和依赖性,各回归系数值分布具有明显的"片"或"带"状区域特征。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迪  王彤彤  支金虎  张小平  黄敏洁  
【目的】能源消耗和环境问题是世界范围的研究热点,第二产业(主要是工业)的碳排放影响温室效应尤其是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方法】根据IPCC法和统计年鉴,以甘肃省为例,测算2000—2017年第二产业碳排放量和排放强度,并借助脱钩分析、碳承载力和碳赤字跟踪碳排放的动态变化趋势,选取灰色关联模型分析第二产业碳排放的驱动因素,利用灰色系统预测2018—2019的碳排放量和排放强度。【结果】甘肃省产业为"二、三、一"结构,工业占能源总消耗量的73%。从时间来看,2000—2017年间第二产业碳排放量呈逐年增长趋势,平均碳排放量为11 367.29万t;碳排放强度却呈逐年下降趋势,平均值为8.68万t/亿元;2018—2019预测结果符合趋势规律。【结论】碳排放量与GDP之间呈弱脱钩的态势,脱钩指数有减小趋势;碳承载力增长趋势明显且趋于稳定,19年间碳承载力增长了21.95%,从2011年开始出现碳赤字,并呈现先增加后减小趋势。从地区来看,嘉峪关等5市属于碳排放高强度区,兰州市的碳排放量贡献率最大,平凉市未来环境压力相对较小。从驱动因素分析,煤炭和石油是工业碳排放的主体,关联度最高,关联系数为0.88和0.80。最后提出相应的低碳节能减排政策建议,以期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周伟  曹银贵  袁春  王静  乔陆印  
研究目的:分析兰州市市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系统的熵变情况,剖析该系统的综合发展度与协调发展度,确定兰州市市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及变化情况。研究方法:采用耗散结构理论和模糊物元模型评价兰州市土地集约利用状况。研究结果:(1)兰州市市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系统有序性偏低,受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熵的影响很大;(2)系统综合发展度在不断提高,并且各要素层之间的协调度水平比较高;(3)对兰州市市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影响较大的指标是绿地比例、征用耕地比例、单位建设用地产值;(4)兰州市市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系统的欧式贴近度在不断增加,表明集约利用水平在不断提高。研究结论:运用耗散结构理论与模糊物元分析方法可以清晰...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潘竟虎  郑凤娟  杨东  
以甘肃省14个地级市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为依据,建立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基于熵权法的多因素综合评价方法,对甘肃省1997年-2006年间土地经济集约利用度以及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采用重心模型和ESDA分析了市域土地经济集约利用、经济发展水平的时空差异特征以及二者的相关度。结果表明:从时间变化特征来看,甘肃省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均呈现总体上升趋势,但地区之间存在差异;除1998年外,市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和土地集约利用的差距不断增大。从空间特征看,经济发展水平地域上呈现由西向东、由北向南递减状态,而土地经济集约利用则以兰州为中心向外递减。土地集约利用重心...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华怡婷  杨林娟  
基于甘肃省14市(州)的农村金融机构信贷支农数据,从信贷可得度、效用度、服务深度及可负担度四个维度测算了的农村信贷排斥程度,在此基础上,运用皮尔逊相关系数法,对农村信贷排斥程度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甘肃省农村信贷排斥问题普遍较为严重,农村信贷排斥程度区域性差异明显,大体呈现出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这与区域的经济发展和城镇化率有关,更与农村就业结构、农村人均纯收入、就业人口中女性占比以及财政支农支出力度具有明显的相关关系,其中农村就业结构、农村人均纯收入与农村信贷排斥的相关性最为显著。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莉叶  陈兴鹏  庞家幸  段建军  
论文将工业部门基于产值分为高、中、低产值行业,测算了兰州市2007—2016年9种主要能源消费的碳排放量,运用LMDI法(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法)将碳排放增量分解成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与能源强度4种效应。结果表明,2007—2016年碳排放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产业结构和能源强度的累积效应为负,经济增长和能源结构的累积效应为正,能源结构是碳排放增加的最大拉动因素,能源强度对碳排放具有较大的抑制作用。通过情景设置,发现综合减排模式效果显著,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佳  李赓  王琛  
在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背景下,我国城市存在着大量建筑被拆除、建筑寿命超短的现象。这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同时也引发了城市历史风貌丧失、旧城区社区解体等问题。基于对兰州市城关区154个被拆除建筑单元的实地调查,分析了各类型建筑被拆除的原因。结果显示:工业类、居住类和商业类被拆除建筑的建筑寿命分别为20. 5年、31. 5年和16. 5年;工业类建筑寿命受自身结构影响较大;离公园远和房价高的居住类建筑更容易被拆除;商业类建筑寿命则主要受所在区域房价的影响较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牛叔文  张馨  董建梅  刘建兰  李永华  
我国对国土空间进行主体功能分区,识别适宜开发和需要保护的区域单元,对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位于中国西部的甘肃省地域跨度大,地理要素在空间上的组合复杂多样,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矛盾突出。利用反映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已有开发密度和区域发展潜力的9项综合性指标,以省内83个县级行政区为评价单元,应用因子分析方法,可分为开发类、中间类和保护类三种主体功能类型,分别对应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空间分析显示,甘肃地域分异特征明显,评价单元之间存在着空间自相关性和异质性,功能组团在空间上呈现梯级变化的圈层结构。这为甘肃形成有特色的区域发展格局提供了科学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高强  郭恒  赵国良  王娟  温宏昌  赵春燕  
分析天水市近30年来作物种植结构的变化特征及粮食产量的变化,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探讨了粮食生产的影响因素,定量分析了粮食产量与影响因素的关联程度。结果表明:天水市作物种植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粮食产量变化的总体特征为波动中呈上升趋势;粮食单产、总人口、水平梯田、耕地面积、粮食面积和保灌面积等是粮食生产的主要驱动因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