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95)
- 2023(11813)
- 2022(10081)
- 2021(9417)
- 2020(8107)
- 2019(19098)
- 2018(18919)
- 2017(36858)
- 2016(19786)
- 2015(22403)
- 2014(22687)
- 2013(22384)
- 2012(20791)
- 2011(18848)
- 2010(18763)
- 2009(17405)
- 2008(17102)
- 2007(15002)
- 2006(12805)
- 2005(11331)
- 学科
- 济(88435)
- 经济(88340)
- 管理(55968)
- 业(52948)
- 企(43443)
- 企业(43443)
- 方法(42957)
- 数学(37425)
- 数学方法(36967)
- 中国(22852)
- 财(21504)
- 农(21437)
- 学(19980)
- 地方(16991)
- 业经(16868)
- 贸(16035)
- 贸易(16033)
- 易(15547)
- 理论(14549)
- 农业(14347)
- 和(13929)
- 制(13726)
- 务(13339)
- 环境(13295)
- 财务(13294)
- 财务管理(13262)
- 融(12753)
- 金融(12749)
- 企业财务(12575)
- 银(11918)
- 机构
- 大学(291351)
- 学院(288284)
- 济(120177)
- 经济(117552)
- 管理(114063)
- 理学(99042)
- 理学院(97906)
- 管理学(96124)
- 管理学院(95590)
- 研究(94350)
- 中国(71518)
- 京(61390)
- 科学(58383)
- 财(53761)
- 农(47496)
- 所(46924)
- 中心(44482)
- 财经(43840)
- 业大(43638)
- 研究所(42906)
- 江(41663)
- 经(39942)
- 北京(37951)
- 农业(37718)
- 经济学(37627)
- 范(37517)
- 师范(37153)
- 院(34160)
- 经济学院(34114)
- 州(33497)
- 基金
- 项目(196177)
- 科学(155323)
- 基金(144640)
- 研究(139860)
- 家(126223)
- 国家(125256)
- 科学基金(108286)
- 社会(89903)
- 社会科(85334)
- 社会科学(85305)
- 基金项目(77141)
- 省(75423)
- 自然(71579)
- 自然科(69949)
- 自然科学(69929)
- 自然科学基金(68633)
- 教育(64751)
- 划(64347)
- 资助(59032)
- 编号(56200)
- 成果(44575)
- 重点(44140)
- 部(44047)
- 发(41731)
- 创(40478)
- 科研(38099)
- 创新(37914)
- 课题(37901)
- 教育部(37748)
- 国家社会(37510)
- 期刊
- 济(124932)
- 经济(124932)
- 研究(79316)
- 中国(51837)
- 学报(44586)
- 财(41916)
- 科学(41833)
- 农(41350)
- 管理(38879)
- 大学(33654)
- 学学(31546)
- 农业(28061)
- 技术(25083)
- 教育(25046)
- 融(22725)
- 金融(22725)
- 财经(21236)
- 业经(19629)
- 经济研究(19602)
- 问题(18929)
- 经(18262)
- 业(15151)
- 图书(14822)
- 技术经济(14481)
- 贸(14475)
- 统计(14377)
- 资源(14370)
- 版(13508)
- 理论(13352)
- 国际(13036)
共检索到4120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赵鹏军
土地集约利用是中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经济增长"新常态"和资源存量优化背景下中国城市发展的新方向之一,同时,土地的集约利用也为从根本上、长远上塑造可持续城市交通格局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机会,如何把握土地集约利用的新机遇,是中国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政策所迫切需要考虑的问题。从居民出行效应视角入手,深入剖析了土地集约利用对于交通可持续性的积极作用和可能的负面影响,讨论了土地集约利用对于交通可持续政策的新需求和新挑战,为进一步探讨新形势下可持续城市交通规划理论提供了依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曹银贵 袁春 郑新奇 周伟 钱铭杰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发展,城市用地扩张迅速,我国经济增长方式面临由粗放经济向集约经济的根本性转变。纵观目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的现状,从文献总结的角度出发,文章分析了目前城市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与指导思想,探讨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因子与理论基础,并归纳其研究思路、方法与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指出实现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途径,最后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城市土地 集约利用 文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钟伟 丁永波 金凤花
随着城市环境的恶化,城市低碳交通建设迫在眉睫。本文从土地利用角度构建城市交通碳排放与土地利用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得出城市交通低碳发展的两种策略,并以长春市为例,对两种策略方案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提高土地利用强度和增大土地混合利用程度均能使交通碳排放减少,而且增加土地多样性程度的实施效果要优于土地利用强度的提高。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马贤磊 周琳 赵爱栋
研究目的:从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效率出发,综合考虑土地利用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研究不同主体功能区地级及以上城市土地可持续集约利用水平的时空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方法:DPCSIR模型、熵权法、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研究结果:(1)2003—2011年中国城市土地可持续集约利用水平远低于仅考虑经济效益的传统土地集约利用水平;(2)城市土地可持续集约利用水平在不同主体功能区间存在明显差异,表现为其他区最高,优化开发区次之,重点开发区最低;(3)城市土地可持续集约利用对前期依赖性较强,地均固定资产投资、地均环境治理投资额、人均绿地面积等对城市土地可持续集约利用具有明显激励作用,而地均能源消耗有显著的滞后...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赵鹏军 李铠
如何利用大数据方法改进当前智能交通系统,进而缓解交通拥堵,是当前智慧城市研究和交通规划领域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首先依据交通流用户最优均衡理论和系统最优均衡理论,分析大数据在交通诱导信息系统中的应用;其次,讨论大数据在交通流量判研和拥堵实时评价方面的应用;第三,讨论大数据在交通拥堵收费中的应用;第四,分析大数据在对公共交通运行与服务水平进行实时监控方面的应用;最后提出一体化交通监测与需求管理系统理论框架。
关键词:
大数据 智慧城市 交通拥堵 智能交通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曹小曙,杨帆,阎小培
本文从广州市交通与土地利用现状入手 ,分析了广州市城市交通的发展及运输结构。在对城市总体土地利用状况描述的基础上 ,探讨城市交通土地利用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广州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的互动关系 ,及目前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之一为土地利用规划与城市交通规划一体化。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土地利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宁 李铁栓
通过对多个城市的观察,发现《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许多条款形同虚设,得不到切实的执行。本文根据产权理论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分析,解释当前城市交通问题的主要成因即:车辆的增多、无法识别、十字路口和交通意识。产权的主要作用是帮助人们形成与他人交流的信息的预期,有了清晰界定的产权,就可以减少城市交通中人与人之间的不确定性,减小冲突的发生。为此,本文提出了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政策建议,即限制行车数量、增强非机动车辆的识别能力和规范十字路口标识,提高公民城市交通意识。通过减少交易成本,清晰的界定产权等手段规范城
关键词:
城市交通 交易成本 无法识别 交通意识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宋淳
可持续农业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文章利用CNKI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和Web of SCIeNCe为统计数据源,以1981到2014年间可持续农业研究领域的论文为研究对象,从论文年代分布、被引频次、研究机构、基金资助级别等方面统计分析,以揭示国内外可持续农业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态势。
关键词:
可持续农业 文献计量 研究态势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一中 曹裕
将"压力—状态—响应"框架引入到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中,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评价指标进行赋权,对广东省21个地级市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广东省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差异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地理区位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资源赋存状况也是重要的制约条件。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要注重提高土地利用的产出效益,还要重视系统压力状态的调节和系统反馈能力建设。研究也表明,PSR评价指标体系及主成分分析方法能较好地适应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需要。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厉伟
指出土地利用作为人类社会基础性的生产活动时刻受到城市化的影响 ,许多当前所面临的土地利用问题或多或少都是因城市化而带来的 ;分析了城市化进程对土地利用的作用机理 ;揭示了影响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因素
关键词:
城市化 土地 持续利用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登清 张阿玲 吴宗鑫
本文阐述了城市土地使用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之间的关系,从城市土地使用的角度系统地提出了保持可持续发展城市交通的对策
关键词:
城市土地使用 城市交通 可持续发展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刘登清 张阿玲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郑斌 黄丽娜 卢新海
研究目的:探讨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中的全面可持续发展观点。研究方法:文献法,比较法,归纳法。研究结果:国内外关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认识存在差距,也有内在的本质区别。研究结论:对国外的研究成果和理念可理性借鉴:(1)就根源而言,国外的土地集约利用是由于土地的"弹性匮乏",国内是由于"刚性匮乏",因此不能盲目照搬;(2)国外以社会、经济、生态兼顾为标志的、全面发展的广义集约思想值得借鉴;(3)国内的土地集约利用研究和实践在系统性及针对性方面存在不足,以城市的结构优化和整体优化为目标的土地集约利用研究需深化。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土地集约利用 评论 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双成,蔡运龙
本文应用能值分析的理论和方法 ,构建了基于能值的标定土地持续利用态势的若干指数 ,如土地利用总能值投入产出比、土地利用工业能能值投入产出比、土地利用环境负载指数以及土地可持续利用指数。作为案例研究 ,作者利用上述指数对 1978— 1999年中国农用土地的可持续性进行判定。结果表明 ,尽管粮食产量或农业产值等经济指标呈现持续增长 ,但以各种能值指数衡定 ,中国 2 0年的农用土地利用的持续性却呈现总体下降的趋势。具体表征为土地利用总能值投入产出比和工业能能值投入产出比指数前期剧烈下降 ,后期趋于平缓 ;土地利用环境负载指数持续上升的态势说明 ,中国农用土地的环境压力逐渐增大 ;土地可持续利用指数在前期呈现上升趋势 ,至 1985年达到最高 ,此后呈持续下降态势 ,近年趋于稳定。这表明 ,由过度使用化石能量引起的环境负面效应对农用土地生态系统的压力不断增大 ,若不遏制这种发展势头 ,中国农用土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将得不到延存
关键词:
土地生态系统 能值分析 持续发展 中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