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032)
2023(13249)
2022(11477)
2021(10496)
2020(8850)
2019(20608)
2018(20384)
2017(39214)
2016(21320)
2015(24289)
2014(24606)
2013(24705)
2012(23809)
2011(21877)
2010(22302)
2009(20728)
2008(20395)
2007(18336)
2006(16441)
2005(15129)
作者
(64803)
(54475)
(54208)
(51657)
(34797)
(26344)
(24758)
(21293)
(20720)
(19656)
(18746)
(18390)
(17655)
(17347)
(17017)
(16854)
(16312)
(15938)
(15805)
(15769)
(13941)
(13631)
(13252)
(12606)
(12411)
(12253)
(12131)
(12077)
(11093)
(10838)
学科
(112512)
经济(112417)
管理(54810)
(53334)
(39929)
企业(39929)
方法(39500)
数学(34596)
数学方法(34323)
地方(31715)
(29544)
中国(29049)
(24046)
业经(22221)
(20930)
农业(20229)
(17620)
地方经济(17433)
(17298)
贸易(17286)
(16548)
环境(15816)
(15711)
金融(15708)
(15150)
银行(15114)
(15021)
(14747)
(14557)
理论(13101)
机构
学院(314293)
大学(313407)
(136349)
经济(133361)
研究(117627)
管理(114598)
理学(96802)
理学院(95485)
管理学(93868)
管理学院(93275)
中国(89291)
科学(72664)
(68647)
(61949)
(60391)
(59052)
研究所(56023)
中心(53315)
(52868)
业大(47813)
财经(46942)
农业(46135)
(44227)
师范(43800)
北京(43610)
(42207)
经济学(41979)
(41977)
(40397)
(39134)
基金
项目(200392)
科学(156053)
研究(146207)
基金(142104)
(124304)
国家(123201)
科学基金(103482)
社会(92113)
社会科(87084)
社会科学(87058)
(80990)
基金项目(75847)
(67120)
教育(65831)
自然(65781)
自然科(64088)
自然科学(64069)
自然科学基金(62866)
编号(59641)
资助(58133)
(49143)
成果(48791)
重点(45866)
(43884)
课题(42587)
(40687)
发展(39453)
(38842)
创新(38144)
科研(37958)
期刊
(165957)
经济(165957)
研究(97668)
中国(71178)
(54622)
学报(49834)
科学(47026)
(46816)
管理(41617)
农业(36986)
大学(36541)
学学(34258)
教育(32764)
(31257)
金融(31257)
技术(27884)
业经(26816)
经济研究(26205)
财经(23527)
问题(21971)
(20394)
(19959)
资源(17568)
技术经济(17251)
(16620)
世界(15748)
图书(15469)
统计(15123)
商业(14967)
(14642)
共检索到4988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郑华伟  张锐  张俊凤  刘友兆  
在测度经济发展与土地集约利用的基础上,运用动态计量经济模型探讨经济发展与土地集约利用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经济发展与土地集约利用均为一阶单整序列;(2)经济发展与土地集约利用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短期内却存在失衡,短期波动向长期均衡趋近的调整幅度达到50.26%;(3)经济发展是土地集约利用的Granger原因,而反向关系得不到实证支持;(4)土地集约利用对来自经济发展的冲击响应强烈,经济发展的冲击对土地集约利用的解释水平达到了85%,而经济发展对来自土地集约利用的冲击响应较弱,土地集约利用的冲击对经济发展的解释水平仅为2%。因此,应有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土地利用监督管理,提高...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尹旭  李裕瑞  袁涛  王婧  
经济持续发展和土地集约利用是新型城镇化战略关注的重要问题,而长期以来对于小城镇发展道路的诸多争辩和关切也集中在发展规模、用地效率等。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测度江苏省109个抽样乡镇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并借助相关分析等探讨二者关联特征。研究发现:(1)镇域经济发展水平与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显著正相关(P<0.01)。人口规模增加对经济发展水平和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提升的"指数增长"效应要明显优于建成区面积扩张带来的"线性增长"效应,在人口规模达到5万~6万后镇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明显提升。(2)镇域经济发展水平与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关联度呈现差异化特征。苏南地区显著高于苏中和苏北,人口规模越大两者的关联度越高,全国重点镇的关联度高于非重点镇和乡,三产均衡发展型和工业主导型乡镇的关联度高,而农业主导型乡镇的关联度较低。上述研究发现对于镇域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启示在于要统筹布局、重点推进、提升活力,着力增强人口吸引力,达到人口门槛规模,进而促进三产融合与集约集聚发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郑华伟  丑建立  刘友兆  
在界定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改进的熵值法和功效函数法测度了江苏省1985~2008年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与城市化水平,并运用协整检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等计量经济分析方法探讨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的动态关系和相互作用。研究表明:(1)1985年以来,江苏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城市化水平总体上逐步提高;(2)城市化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均为一阶单整序列;(3)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短期内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不利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但长期内其有利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且长期的响应作用程度...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熊鹰  苏婷  李海  李昱华  乐咏梅  
以长株潭城市群为研究区域,分别建立土地集约利用及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动态计量经济方法与模型研究分析了该区域土地集约利用和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表明:(1)长株潭城市群的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水平序列都是一阶单整序列,二者在短时期内存在一定程度的失衡,但长期表现为均衡关系;(2)因果检验发现二者存在较明显的单向因果关系,即土地集约利用的GranGer原因为经济发展;(3)二者的脉冲响应分析表明,经济发展对土地集约利用的冲击影响较大、变化响应强烈,其对土地集约利用冲击影响的解释水平达到了95.3%;而土地集约利用对经济发展的冲击影响较小、变化响应微弱,其对经济发展冲击影响的解释水平...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吴郁玲  曲福田  冯忠垒  
作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开发区在带动区域产业发展和城市化水平提高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存在功能定位不清、产业结构趋同等问题,开发区的土地浪费与低效利用现象仍然存在。即使是在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较高的江苏省开发区,也存在区域内部和区域间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差异。本文利用Eviews3.0统计软件,采用经济计量分析方法,对江苏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经济机制进行实证分析,以探讨促进土地集约利用的途径与措施。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导致开发区土地利用的集约水平不同。而在同一经济发展水平上,开发区的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开发率、地均投资强度以及开发区的土地市场发育程度和工业用地出让的市场化率是影...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翟文侠  黄贤金  周峰  钟太洋  马其芳  杜文星  
研究目的:研究江苏省开发区土地利用对市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有效性。研究方法:利用DEA(Data Envelopm entAnalysis)数据包络模型,选取输入指标开发区占市域土地面积比重、开发区生产总值指数、开发区地均财政收入指数、开发区地均固定资产投资指数,选取与市域社会经济发展相关指标体系为输出指标。研究结果:(1)区域差异:苏南有效性大于苏中,苏中有效性大于苏北地区;(2)无效原因:以开发区土地比重和开发区地均财政收入指数为主;(3)工业化的联动发展机制趋势尚不明显;(4)江苏省开发区对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主要集中表现为对市域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的贡献。研究结论:D EA模型分析开发区对市域...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翟文侠  黄贤金  张强  杜文星  
科学确定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对于区域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分析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内涵及其发展阶段的基础上,选取14个指标构建土地集约多元回归驱动力模型,对江苏省17个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土地闲置是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首要限制性因素,依据产出指标影响程度高于土地、资金的投入指标可知,江苏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处于土地利用转换期;(2)苏南地区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高于苏中和苏北地区。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方国华  钟淋涓  张建华  
资源与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利用投入产出技术,能定量地研究国民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指导国民经济产业结构向着资源与环境可持续方向健康发展。以作者所编制的2002年江苏省水资源利用、水污染防治投入产出表为基础,通过计算2002年江苏省国民经济各部门直接用水系数与完全用水系数以及COD直接排放系数与完全排放系数,深入分析了各部门对水资源的使用情况和水环境的消耗情况;利用投入产出价格模型,分析和测度了水资源费与排污费征收标准单独变动及同时变动等5种不同情况下江苏省国民经济各部门产品价格的变化率,进一步分析研究了水资源费与排污费征收标准调整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影响;最后依据上述计算...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吴郁玲  曲福田  周勇  
当前我国城市用地外延扩张与存量土地粗放利用的并存使得土地日益成为经济增长的瓶颈制约。从根本上说,土地粗放利用是土地资源低效配置的重要表现。市场是配置资源的基础方式和有效手段,而转型期我国土地市场发育不完善,市场失灵是土地资源低效配置的重要原因。基于此,文章在分析土地市场发育与土地集约利用驱动因素的基础上,构建计量经济模型,以江苏省开发区为例,针对土地市场发育对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机理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表明:①随着土地市场的发育成熟,市场将逐渐取代政府干预成为驱动土地集约利用的主要机制,而土地利用的集约度也随之提高;②在土地市场发育的不同阶段,反映土地市场化程度的价格、供求均衡度、市场竞争度等因...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曹芳东  吴江  徐敏  
采用1996—2008年江苏省各县(市)人均GDP经济指标,计算并分析江苏省县域单元经济发展整体空间特征,描述县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进而运用全局空间自相关与局部空间自相关理论,定量描述自1996年以来江苏省县域单元经济空间格局的动态演化特征与趋势。结果表明:江苏省县域单元经济发展存在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即县域经济发达的区域周边县域经济也往往较发达,反之亦然,并且空间发展格局呈现显著的集聚模式,且集聚态势越来越明显。空间格局更多表现为以苏州、无锡为核心的圈状空间结构,并成为江苏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而苏北地区则成为圈状结构的外围地带,且这种空间格局的分布状态在短时间内难以改变,对不同年际M...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梅艳  何蓓蓓  刘友兆  
综合应用生态足迹、协整理论及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江苏省资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计算了江苏省1985~2006年的生态足迹及能源足迹、耕地足迹、草地足迹、林地足迹、建筑足迹、水域足迹,在此基础上,对GDP与各种生态足迹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与因果关系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GDP与总生态足迹、能源足迹、耕地足迹、林地足迹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且总生态足迹、能源足迹、耕地足迹是GDP的单向Granger原因,林地足迹与GDP之间是双向的Granger原因。并建立了GDP与总生态足迹、能源足迹、耕地足迹、林地足迹之间的误差修正模型,利用模型分析发现短期波动向长期均衡趋近的调整幅度达到91.84%。研究...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姜海  曲福田  
研究目的:归纳县域建设用地集约水平的影响因素,测度不同因素对集约水平变化的贡献率。研究方法:归纳法、经济计量分析方法。研究结果:(1)人口密度、人均产出和资本密度每增长1%,江苏各县单位建设用地第二、三产业增加值上升0.216%、0.263%、0.264%;(2)第二产业比重、第三产业比重、非农就业率、非农产业技术效率每提高1个单位,江苏各县单位建设用地第二、三产业增加值上升0.013%、0.016%、0.007%、0.778%;(3)1996—2004年,江苏省单位建设用地产出上升111.16%,其中土地资源相对稀缺性影响因素的贡献为74.22%,土地资源利用方式影响因素的贡献为29.97%...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盛业旭  刘琼  欧名豪  佴伶俐  
在借鉴耕地非农化与经济发展Kuznets曲线效应的基础上,提出城市土地扩张与经济发展的Kuznets曲线效应假说,并以江苏省13个地级市为例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①城市土地扩张与经济发展的Kuznets曲线效应不仅在理论上具有可能性,在江苏省13个地级市以及苏南5市、苏北5市的实践中也得到了验证;②苏南5市城市土地规模的稳定主要得益于经济发展的结构效应,符合其现阶段的社会经济发展特征,而苏北5市城市土地扩张的放缓可能与消除效应中的政策约束有关,或许不利于其当前经济的进一步发展;③受区位条件跳跃式优化的影响,苏中3市城市土地扩张与经济发展之间并未出现Kuznets曲线效应,城市土地仍处于快速扩...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黄和平  毕军  袁增伟  张炳  
循环经济实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生态效率与效益化原则是循环经济的根本原则,为此,对区域循环经济的评价及指标体系设计也必须贯彻这一根本原则。物质流分析(MFA)方法为资源、废弃物和环境管理提供了方法学上的决策支持工具,也为区域循环经济的评价与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以江苏省1990年~2005年间循环经济发展状况为例,在阐述物质流分析方法及其指标的基础上,结合层次分析法和"3R"原则构建了适合于研究区的区域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和权重体系,确立了区域循环经济评价指标分级标准,拟定了区域循环经济评判模型,并对其循环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和评...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梦琳  陈利根  龙开胜  
为促进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运用协整分析与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法,以及借鉴经济与环境协调度模型,对1978-2006年江苏省耕地数量与经济发展进行计量分析及协调性分析。结果表明,耕地数量与经济发展都是非平稳的时间序列,两者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且经济发展是耕地数量变化的单向Granger原因;耕地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度较低,整体上呈调和型,但在时序上也表现出一定的层次性和阶段性。调和型状态下,耕地资源虽然能够保持在承载力阈值内,但只是短期内可以接受。研究结论揭示了耕地消耗将带来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提高的良好愿望只是一种错觉,实际情况与此相悖。因此,有必要把严控耕地非农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