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09)
- 2023(8897)
- 2022(7742)
- 2021(7456)
- 2020(6389)
- 2019(14592)
- 2018(14530)
- 2017(29207)
- 2016(15661)
- 2015(17721)
- 2014(17559)
- 2013(18022)
- 2012(17230)
- 2011(15866)
- 2010(16512)
- 2009(15853)
- 2008(16025)
- 2007(14891)
- 2006(13963)
- 2005(12903)
- 学科
- 济(72985)
- 经济(72817)
- 农(50420)
- 业(49880)
- 管理(37683)
- 农业(33349)
- 企(29608)
- 企业(29608)
- 方法(24564)
- 业经(22596)
- 中国(22399)
- 数学(19347)
- 制(19224)
- 数学方法(19072)
- 财(17085)
- 地方(14489)
- 学(13972)
- 贸(13598)
- 贸易(13588)
- 易(13289)
- 银(13061)
- 银行(13048)
- 体(13032)
- 发(12830)
- 行(12586)
- 农业经济(12539)
- 策(11777)
- 土地(11725)
- 融(10785)
- 金融(10780)
- 机构
- 学院(232335)
- 大学(229803)
- 济(100159)
- 经济(98019)
- 管理(86827)
- 研究(83559)
- 理学(72774)
- 理学院(71983)
- 管理学(70764)
- 管理学院(70345)
- 中国(69385)
- 农(58158)
- 京(50511)
- 财(48877)
- 科学(47965)
- 农业(44044)
- 所(43902)
- 中心(39244)
- 业大(38676)
- 研究所(38412)
- 江(38196)
- 财经(36698)
- 经(32925)
- 北京(32608)
- 范(31245)
- 师范(31056)
- 州(29947)
- 经济学(28787)
- 省(28532)
- 院(28312)
- 基金
- 项目(136932)
- 科学(106917)
- 研究(105486)
- 基金(98278)
- 家(84333)
- 国家(83457)
- 科学基金(70178)
- 社会(68432)
- 社会科(63353)
- 社会科学(63330)
- 省(53860)
- 基金项目(51618)
- 教育(46680)
- 编号(45616)
- 划(44052)
- 自然(41918)
- 自然科(40860)
- 自然科学(40847)
- 自然科学基金(40100)
- 资助(39670)
- 成果(39274)
- 农(32358)
- 部(31493)
- 课题(30806)
- 发(30679)
- 重点(30111)
- 性(28074)
- 国家社会(27514)
- 创(27281)
- 制(26961)
- 期刊
- 济(128299)
- 经济(128299)
- 研究(76119)
- 农(63672)
- 中国(57051)
- 农业(42632)
- 财(36252)
- 学报(35982)
- 科学(34598)
- 融(30639)
- 金融(30639)
- 管理(30141)
- 大学(28624)
- 学学(26789)
- 业经(26422)
- 教育(25825)
- 业(19716)
- 问题(18908)
- 财经(18623)
- 技术(18171)
- 经济研究(17603)
- 经(16032)
- 农村(15828)
- 村(15828)
- 农业经济(15563)
- 世界(14061)
- 贸(13848)
- 版(13720)
- 经济问题(12798)
- 理论(11923)
共检索到3867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于建嵘
一、基本情况 2003年8月至2004年6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国家社科基金(03BZZ036)课题组和国家软科学重大项目(2003DGS38027)课题组,联合对当前我国农村的社会形势进行了专题调研。基本情况如下: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如南 朱健刚
以G省W村村民土地维权事件为例,分析社会转型中农民抗争政治的行动逻辑。随着农民土地维权意识的日益觉醒,当农民集体土地权益受到严重侵害、村委会组织陷入瘫痪后,代表W村村民利益的自组织临时理事会利用社区传统中的宗族结构,展现出了强大的集体动员能力,并通过娴熟的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操作以及恰当的话语表述,依法依理与代表国家权力的政府部门在维稳框架下展开了博弈,最终促成了事件的顺利解决。从W村农民抗争案例可得到如下乡村治理启示:必须实施真正意义上的村民自治;群体事件中的压制性治理模式亟待变革;应发挥民间自组织的协同管理作用。
关键词:
农民 抗争政治 行动逻辑 治理启示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喻卫斌
一由于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原因,目前我国农村存在诸多矛盾,农民的权益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农民也因此而采取必要的方式以维护自身利益。正如美国著名的农民研究专家詹姆斯·斯科特在《农民的道义经济学:东南亚的反抗与生存》所指出的:“贫困本身不是农民反叛的原因;只有当农民的生存道德和社会公正感受到侵犯时,他们才会奋起反抗,甚至铤而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于建嵘
一、社会行动取向的意义对当代中国农民维权抗争活动的理解有两种基本路径,即行动的逻辑和行动的结构。社会行动的逻辑研究是社会行动发生和发展过程,具有动力学的意义;社会行动的结构则主要关注其内在的构成,它是界定社会行动性质的重要依据。而任何一个社会行动的内在结构都可以分为行为方式、行动技术、行动取向和行动特性等几个方面。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孙文中
利用对闽西关村农民三次环境维权的实地调查资料,本文展现了其发展历程和演绎逻辑。农民的环境维权抗争,是抗争各主体进行利益博弈的动态过程,是在转型期由政治权力结构、村庄秩序变更、价值明念转变和理性行为增加共同塑造的。在这一过程中,农民深受传统文化和市场理性因素的双重影响,为实现自身的利益,通常采取制度外的利益表达渠道进行环境维权,且维权策略具有多元性、权宜性和实用性特点,而农民的弱者身份注定了其雏权行动的预期目的只能得到部分实现。这将不利于推动农村改革、发展与稳定。
关键词:
关村 农民环境维权 社会转型 转型抗争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杨明洪 刘永湘
本文对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十分现实的农村土地发展问题进行了尝试性研究。作者分析指出 ,土地发展权是从土地所有权中分离出来的一种物权 ,是所有权人将自己拥有的土地变更现有用途而获利的权利。本文认为 ,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发展权从法律和事实上是受到压抑的 ,从而使农民的利益受到某种程度损失 ,农民作为理性的“经济人”就会对此作出反应 ,并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以不同的方式进行抗争。最后作者对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发展权的压抑与农民的抗争作了结论性的评价 ,并就制定有关政策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农村土地 发展权 理论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孙春苗
本文分析了农民维权组织存在的可能性和对于农村发展的作用,介绍了这些组织的发展和基本运行情况,梳理了农村维权组织和农民权益、农村发展之间的关系,深入分析了农民维权组织所面临的问题和矛盾,并围绕这些问题与矛盾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民维权组织 农民权益 农村发展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永湘 杨明洪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王永胜 陈剩勇
研究目的:探索农民土地抗争的行动逻辑和机制,为土地冲突提供治理对策。研究方法:抗争政治方法、描述性研究法。研究结果:(1)区分出不同历史时期农民土地抗争的互动关系。(2)得出农民土地抗争的认知逻辑是统治者和政府认为统治者权力以及公共权力优先于农民权利;动力逻辑是农民认为政府行为违背情、理,其土地权益受损;政治逻辑是农民认为出现了有利于抗争的政治机会。(3)发现土地抗争中的三个行动机制:土地抗争诉求的具体利益机制;农民土地抗争方式的踩线偶尔越线机制;政府对抗争往往采取压制的机制。研究结论:对现代社会土地抗争提出依法保障农民的抽象土地权益;增强政府制度化吸纳抗争的能力;在互动中通过协商达至"重叠共识";在改革中推动土地制度创新等治理建议。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罗亚娟
基于苏北地区农民环境抗争行为的经验研究发现,苏北农民抗争行为的实践逻辑不能用现有"依法抗争""以法抗争"框架来解释。苏北农民环境抗争行为的一般性特征为"依情理抗争",行为理据、策略选择和目标制定都在情理框架内。具体表现为:环境纠纷发生后,依据习惯性的情理采取抗争行为,对相关法律几无了解,并具有寻求调解的偏好。在抗争的初始阶段,目标往往是要求污染企业与村民互不妨害、和睦相处,而不是驱赶污染企业。纠纷激化后,依情理采取破坏工厂、肢体冲突等抗争行为,没有意识规避违法行为。少数村庄的村民采取诉讼方式进行抗争,诉讼的内在依据往往是经验中的情理而不是相关法律规定。村民依情理抗争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源自中...
关键词:
农民 环境抗争 情理 礼 法律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李艳 孟凡强
基于单群体演化博弈理论,文章聚焦新生代农民工劳资冲突行为的群体扩散机制,发现新生代农民工劳资冲突变异行为的群体演化存在"体制内维权"与"体制外抗争"两种截然相反的趋势,而演化趋势的方向取决于初始状态中"体制外抗争"群体在总体中的比例。"体制外抗争"作为新时代的一种稳定策略均衡,仅凭"惩罚式"抑制将难以达到最终的制度均衡,设法提高"体制内维权"策略的个体收益支付以及群体收益支付总和,才是构建和谐劳资关系的必由之路。在当前劳资关系系统不完善的情况下,必须发挥政府的管理导向作用,在制度设计上设法提高体制内行为的收益,从而改变博弈参与人的预期,使其体制内行为比例超过一定的社会阈值,进而实现劳资关系向新的稳定均衡演化。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劳资冲突行为 演化博弈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赵静
加强对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管理是推进"阳光村务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怎样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和探索,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的发展轨道,乃是目前基层财政部门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以含山县为例,仔细分析近几年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其成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农村集体 “三资”管理 基层财政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封贵平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农民已经在概念上发生了重大变化,除了原本依靠山林、土地、河塘等自然资源从事农业生产者之外,还涌现出一支拥有农村户籍身份、但在城镇务工的新型农民工劳动大军,因此农民权益受到侵害的领域,是在土地、户籍和劳动就业三大方面。本文研究认为,要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不仅需要制度上和立法上的完善,构建一个合理的农民维权体系,还要在实践中做好法律援助、财政支持等各项工作。
关键词:
农民 侵权 维权 法律意识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焦存朝 霍冀辉
解决农民权利缺失的问题,必须借助于相关制度的建构和完善。农民自身的弱点和局限性、政府在社会发展中的职责、社会主义所追求的社会公平和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目标,决定了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导的农民维权机制的必要性。我国工业化水平和经济实力的提升、我国政府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我国公民民主和权利意识的增强为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导的农民维权机制提供了物质基础、重要保证和动力支持。维护和保障农民的权利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构建政府主导的农民维权机制必须健全农民权利的确立机制、农民权利的实现机制、农民权利的救助机制和农民权利的补偿机制。
关键词:
政府主导 农民 维权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