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96)
2023(10691)
2022(8937)
2021(8428)
2020(7048)
2019(15808)
2018(15741)
2017(31302)
2016(17016)
2015(19141)
2014(19002)
2013(19162)
2012(18094)
2011(16564)
2010(16868)
2009(16269)
2008(16316)
2007(15062)
2006(14025)
2005(13018)
作者
(50839)
(43002)
(42523)
(40600)
(26892)
(20609)
(19240)
(16476)
(16449)
(15404)
(14857)
(14371)
(13863)
(13686)
(13661)
(13115)
(12524)
(12443)
(12433)
(12349)
(10887)
(10675)
(10599)
(9920)
(9859)
(9776)
(9738)
(9625)
(8826)
(8457)
学科
(71782)
经济(71672)
(54580)
(50275)
管理(46032)
农业(33245)
(32552)
企业(32552)
(27207)
方法(24884)
(22379)
银行(22233)
业经(22115)
数学(22092)
数学方法(21936)
中国(21890)
(20908)
(19115)
(15884)
(15324)
金融(15322)
(14954)
制度(14949)
(14231)
(13014)
贸易(13000)
(12903)
地方(12894)
(12786)
农业经济(12488)
机构
学院(249402)
大学(248142)
(107840)
经济(105565)
管理(93177)
研究(88610)
理学(78778)
理学院(77952)
中国(77638)
管理学(76802)
管理学院(76389)
(64618)
(53783)
(53671)
科学(51762)
农业(49848)
(45914)
业大(43528)
中心(42411)
研究所(40850)
财经(40726)
(40454)
(36863)
北京(33644)
经济学(32702)
(31667)
(30877)
农业大学(30536)
(30247)
(30114)
基金
项目(156340)
科学(122472)
研究(115586)
基金(114029)
(99718)
国家(98777)
科学基金(83139)
社会(74720)
社会科(70369)
社会科学(70347)
(61205)
基金项目(60183)
自然(52154)
教育(51309)
(51087)
自然科(50815)
自然科学(50799)
自然科学基金(49925)
编号(47282)
资助(46041)
成果(38946)
(36368)
重点(35113)
(34810)
(34797)
(34788)
课题(32698)
(32399)
国家社会(31070)
(30443)
期刊
(130929)
经济(130929)
研究(79417)
(68767)
中国(60368)
农业(45600)
(42241)
金融(42241)
学报(41164)
(40097)
科学(39289)
大学(32512)
管理(32344)
学学(31140)
业经(26540)
教育(21861)
财经(20936)
(20769)
技术(18911)
问题(18825)
经济研究(18248)
(17793)
农村(16808)
(16808)
农业经济(15358)
(14562)
世界(13868)
理论(12854)
经济问题(12785)
(12686)
共检索到4039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张楠  王凡一  
农村土地银行与一般意义上的银行不同,它本质上属于参与农村土地市场管理、进行土地使用权与所有权转换的中介机构。土地银行是解决农村土地流转困境的有效手段,但是当前我国土地银行开展的业务范围较窄、融资渠道较少、收益与风险不匹配等问题突出。因此,我国应通过完善土地抵押制度与农业保险体系、完善土地流转合同的流程设计与相关形式要件以及拓展土地银行的融资渠道等政策措施完善土地银行的运行机制。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刘会  
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对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利用课题组在皖北农村地区走访取证的187户农户材料,总结归纳了当前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若干问题:一、土地流转市场存在监管错位;二、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滞后于土地流转市场发展的需要;三、作为弱势群体,农户缺乏利益代理人;四、缺乏低成本的土地流转市场退出机制;五、土地流转市场的跨区域流动尚未形成。基于国情化的"土地银行"制度,本文在利农、低成本、规范化、可退出与开放性原则下,借鉴金融部门"化零为整"的资金融通机制,提出了基于"土地银行"制度国情化下的新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秦琼华  
本文通过分析几种典型和成功的国外土地银行制度对我国的启示及我国土地金融存在的问题,从功能定位、模式选择、组建方式、经营机制及相关制度安排等方面对建立我国的土地银行制度进行了探讨。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铁  
建立农村土地银行,通过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农地承包经营权的资本化和制度效益的最大化,是破解"三农"问题、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必由之路。建立农村土地银行切合我国实际、符合农民愿望、基本条件具备,应当把其作为实现农村重大变革的战略之策,在组织架构、发展模式、运行机制等方面大胆试验,审慎推进。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骊  陈少强  孙艳丽  
农村土地银行主要经营农村土地存贷及与土地有关的长期信用业务,是国外常见的一种金融组织。建立农村土地银行符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逻辑,对于贯彻国家现代化发展战略有重要意义。如果制度设计合理,农村土地银行的核心业务(土地抵押贷款)并不必然影响社会稳定。中国一些地方已开始农村土地银行试点工作,取得初步成效,但还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土地银行。中国特色农村土地银行的建立,应结合现有土地制度和金融组织架构,科学定位其业务范围、单位属性、组织架构和内控机制。此外,还需完善相关制度,创造有利于农村土地银行业务开展的外部环境。
[期刊] 改革  [作者] 邵传林  霍丽  
农村土地银行作为一种中介组织不仅能有效地促进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还能为"三农"提供以土地为标的物的资金融通服务。建立农村土地银行,对于发展现代农业、实现规模经济、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实现农地使用权的资本化和市场化具有重要作用。建设我国农村土地银行要增加对农村、农业、农民的政策制度供给,加大农地制度改革的力度。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田广星  
农村土地银行的逐步完善,借助流转土地推进合适的规模经营,有利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市场交易和相应制度的最大收益,有利于推动"三农"问题的解决和农村和谐社会的建立。本文积极研究国外土地银行的成功实践,科学分析我国农村土地应用的现状,结合我国实际探讨完善我国农村土地银行建设的相关对策。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剑阁  
经过四十年改革开放,中国农村金融机构数量增加不少,但农村融资难题一直没有根本解决,尤其是长期信贷供给明显不足,影响了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呼唤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强化金融服务方式创新,加大中长期信贷支持力度。王震江博士所著《中国农村土地银行研究——历史制度分析的视角》一书提出的中国农村土地银行建设方案刚好回应了新时代的要求。这本书的出版,可谓适逢其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波  
构建现代农村土地银行金融制度可以促进农村土地与劳动力有序流动,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实现规模经营,促进农村土地金融制度的完善,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当前,我国农村土地银行金融制度构建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土地银行的土地供给与需求不足并存,无法科学准确的衡量土地流转价值,服务组织的专业化水平不高等。因此,构建现代农村土地银行金融制度就必须坚持市场导向,健全土地银行金融制度;积极进行体制创新,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市场;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为土地银行金融制度的实施提供动力。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波  
构建现代农村土地银行金融制度可以促进农村土地与劳动力有序流动,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实现规模经营,促进农村土地金融制度的完善,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当前,我国农村土地银行金融制度构建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土地银行的土地供给与需求不足并存,无法科学准确的衡量土地流转价值,服务组织的专业化水平不高等。因此,构建现代农村土地银行金融制度就必须坚持市场导向,健全土地银行金融制度;积极进行体制创新,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市场;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为土地银行金融制度的实施提供动力。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曾庆芬  
研究目的:考察农村土地银行履行融资中介职能的需求基础是否具备。研究方法:构建农地抵押贷款模型进行理论分析,并运用成都"试验区"调研数据进行Probit模型实证检验。研究结果:(1)少部分村民对土地房屋为抵押品的债务融资有需求,经商阶层最强烈,但总体态度谨慎。(2)制约村民需求的因素包括抵押融资交易成本及风险、村民主要收入来源等。研究结论:农地抵押融资是农村改革的大势所趋,但现阶段构建专门的农村土地银行的基础尚不具备,农地抵押融资业务可依托现有金融机构开展,并需要十分重视降低农地抵押融资成本和村民失房失地风险。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爱玲  
推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土地流转市场化运作具备了充分的政策法律依据和成熟的现实条件,但也存在着土地流转主体被虚化、流转的外部环境不完善及内生动力不足等因素的制约。构建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化运行机制,必须进一步明确土地流转的市场主体、转变政府职能、培育中介组织、构建流转平台并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何芳  温修春  
近年来,为了促进农村土地有效流转,"土地银行"或"土地合作社"在全国一些地区试点运行,而其中各方主体的利益平衡是确保其正常运行的必备基础。通过对农户存地过程中土地银行与农户间的利益分配分析,寻求两者之间的利益平衡途径,为土地银行设计存地制度提供依据。本文采用重复博弈、动态博弈与不完全信息博弈方法。只要农户由存地而获得的期望收益(利息)大于不存地时的期望收益(机会成本),并且预期农业项目能获得投资回报率的概率较高,那么农户是愿意与土地银行合作——将土地存入土地银行。在当前起步阶段,应积极发挥政府在构建土地银行中的主导作用,只要存地利率、期限、方式等相关制度设计合理,农户将有足够的积极性将土地存入...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温修春  
在农村土地借贷市场中,农村土地银行和借地者之间的土地借贷行为事实上是一个博弈的过程。本文通过运用博弈论的方法,构建农村土地银行与借地者之间借贷行为博弈模型,从而从理论上揭示他们之间在土地借贷过程中的这一博弈关系,对土地银行和借地者之间在不存在制约条件下或存在制约条件下的行为、有限次与无限次重复博弈行为、不完全信息下的博弈行为及可能产生的结果进行博弈分析。同时根据博弈分析结果,对建立完善的农村土地借贷市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实现双方"共赢"。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赵富洲  
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农发行河南省分行紧紧依靠政府,着眼问题导向,研究思考并参与设计了政府主导型土地流转平台——临颍土地银行的组建,为农业政策性信贷资金支持土地流转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适度规模经营,探索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信贷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