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47)
- 2023(12669)
- 2022(10224)
- 2021(9315)
- 2020(7693)
- 2019(17285)
- 2018(16318)
- 2017(31276)
- 2016(16260)
- 2015(18099)
- 2014(17516)
- 2013(17496)
- 2012(16453)
- 2011(15170)
- 2010(15121)
- 2009(14495)
- 2008(13247)
- 2007(11439)
- 2006(10411)
- 2005(9690)
- 学科
- 济(91968)
- 经济(91893)
- 管理(43907)
- 业(41821)
- 方法(32133)
- 企(32042)
- 企业(32042)
- 数学(29411)
- 数学方法(29301)
- 中国(28842)
- 融(26890)
- 金融(26890)
- 银(24406)
- 银行(24375)
- 行(23689)
- 地方(21056)
- 农(19607)
- 财(18761)
- 学(17554)
- 贸(17096)
- 贸易(17082)
- 制(16994)
- 易(16700)
- 业经(16654)
- 农业(13794)
- 地方经济(12932)
- 环境(12818)
- 体(12163)
- 中国金融(11487)
- 务(11056)
- 机构
- 大学(240805)
- 学院(238846)
- 济(120537)
- 经济(118732)
- 研究(90815)
- 管理(87816)
- 中国(76285)
- 理学(75684)
- 理学院(74830)
- 管理学(73879)
- 管理学院(73472)
- 财(51355)
- 科学(51275)
- 京(50532)
- 所(45507)
- 农(43115)
- 财经(41868)
- 中心(41860)
- 研究所(41625)
- 经济学(40925)
- 经(38404)
- 经济学院(36936)
- 业大(35317)
- 农业(34005)
- 江(32842)
- 北京(32215)
- 院(31988)
- 财经大学(31437)
- 科学院(28569)
- 范(27883)
- 基金
- 项目(159490)
- 科学(126587)
- 基金(120974)
- 研究(111835)
- 家(107528)
- 国家(106706)
- 科学基金(90443)
- 社会(78446)
- 社会科(74785)
- 社会科学(74767)
- 基金项目(63367)
- 省(58180)
- 自然(56497)
- 自然科(55220)
- 自然科学(55200)
- 自然科学基金(54287)
- 划(49847)
- 资助(49101)
- 教育(48611)
- 编号(40398)
- 部(36662)
- 重点(36436)
- 发(35928)
- 国家社会(35026)
- 创(33479)
- 中国(31927)
- 创新(31614)
- 教育部(31603)
- 成果(31493)
- 科研(30568)
- 期刊
- 济(130922)
- 经济(130922)
- 研究(75778)
- 中国(47331)
- 学报(39298)
- 农(39074)
- 财(37452)
- 科学(37356)
- 融(37278)
- 金融(37278)
- 管理(31942)
- 大学(29738)
- 学学(28848)
- 农业(25610)
- 经济研究(24080)
- 财经(22503)
- 经(19585)
- 业经(17896)
- 问题(17452)
- 技术(16465)
- 贸(16005)
- 国际(15044)
- 世界(14978)
- 业(13803)
- 技术经济(13013)
- 教育(12781)
- 统计(11566)
- 资源(10664)
- 商业(10657)
- 经济问题(10593)
共检索到3663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丰雷 李莉 黄晓宇
研究目的:借鉴金融发展与宏观经济关系理论,探讨土地金融对中国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方法:面板数据模型;广义最小二乘法。研究结果:(1)土地金融发展水平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影响,土地金融发展水平增加1个百分点,GDP增长率增加0.201个百分点;(2)土地金融的发展若超出实体经济的需要,则蕴含着巨大的金融风险,会加大宏观经济波动;特别是在中国目前土地供应由政府控制,土地开发利用资金大量来源于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的制度约束下,政府失灵与金融风险两方面问题叠加,进一步加大了潜在的金融风险和经济波动。研究结论:土地金融对宏观经济具有显著影响,中国政府具有运用土地金融工具调控宏观经济的可能性,同...
关键词:
土地经济 经济增长 金融风险 经济波动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玉倩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脱媒现象越发凸显,本文以相关理论为依据,对金融脱煤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进行剖析。研究发现,虽然金融脱媒在促进我国现代资本市场发展上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其深化现象跟我国的传统银行经营模式相悖,与此同时,在对外贸易上,也制约了其发展,通过对我国数十年来"金融脱媒"的产生、发展特殊性及其结构变化趋势分析的基础上,对其产生的影响进行客观理性的总结,同时对我国如何应对"金融脱媒"深化现象提出建议。
关键词:
金融脱媒 宏观经济 资本 影响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欧阳资生 李虹宣 刘凤根
基于200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月度数据,本文首先选取金融机构极值风险、金融体系间的传染效应、金融市场的波动性和不稳定性、流动性和信用风险4个层面的14个代表性指标测度了系统性金融风险;然后运用分位数回归度量了单个系统性风险指标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最后运用偏最小二乘分位数回归法构建一个系统性金融风险综合指标进一步实证分析系统性金融风险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单个系统性金融风险指数中机构极值风险类别下的指标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最大,其中金融体系巨灾风险指数影响效果最显著;②运用偏最小二乘分位数回归构造的系统性金融风险综合指标较之单个系统性金融风险指标,能够更稳健地反映系统性金融风险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状况;③从测度效果来看,单个系统性风险指标和系统性金融风险综合指标在下尾分布(0.2分位数)的结果明显优于中间分布(0.5分位数)和上尾分布(0.8分位数)。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邓创 赵珂
文章从外汇市场、银行体系和资产泡沫三个方面分别测度了中国金融市场面临的压力,并基于动态CRITIC赋权法构建出中国金融压力总指数,分析了中国金融压力变动特征在不同时期特别是金融危机前后的典型差异,以及金融压力变动对经济景气波动的时变影响。研究表明:(1)金融压力积聚对经济景气的抑制效应比金融压力释放的促进效应更加显著;(2)货币政策的滞后性和局限性会引发金融压力与经济景气的"顺周期"现象,继而可能放大金融压力对经济景气的影响;(3)各金融子市场压力对经济景气的影响均具有显著的状态依赖特征,且表现出不同的时变动态。文章认为,政策制定者应在密切关注金融压力演变动态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多种政策工具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进行预调微调,充分发挥宏观审慎政策在平抑金融顺周期波动、防范风险跨市场传播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实现宏观经济与金融体系的双重稳定。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屹山 张鹏
本文以1993年1季度至2008年4季度的数据为样本,以2001年为界划分为两个子区间,采用VAR模型深入分析了资本项目开放度提高前后,资本流动对中国宏观经济指标影响的异同。实证结果表明:资本项目的开放改变了中国资本流动的构成。在1993—2000年期间,资本流动中为了弥补经常项目差额的部分占很高比例,但在2001—2008年期间减小了许多,自发的资本流动部分比例显著增大。资本项目开放度提高后,2001—2008年期间,宏观经济变量对于资本项目流动冲击反应不一致。资本和金融项目开放度提高之后,资本流入对于长期稳定地提高国内生产水平并不如20世纪90年代明显。相反资本流入会引起宏观经济变量的剧烈...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建军
地下金融是指货币金融当局以及统计核算部门未观测到的金融活动及其相关的金融组织、市场等金融要素与运行机制。地下金融的隐蔽性决定了测度它的规模必须从多个角度,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综合比较。地下金融对宏观经济影响主要是对经济均衡、增长速度和经济效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邓敏
该文主要研究了宏观经济政策影响金融开放效应的机制和渠道。分析表明,执行严格的财政纪律、控制通货膨胀水平、保有充足的国际储备和实施弹性的汇率制度是发展中国家金融开放的重要前提条件。对中国而言,政府债务负担较高、通货膨胀波动压力较大、汇率制度弹性不够是金融开放面临的重要风险,要收获金融开放的增长效应,减少开放的风险,该文建议要加强财政支出约束、提高财政支出效率,进一步完善货币政策调控体系、控制通胀波动水平,调整优化国际储备规模和结构、优化国防储备运用,加快汇率制度改革、进一步增强汇率制度弹性。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晋定
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对金价的影响较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美元走势对黄金价格的影响较明显。过去30余年美元出现过两次大型上升周期,并使金价出现大幅波动。第一次是自1978~1979年至1985年,黄金相应的在1979~1980年因伊朗伊斯兰革命、苏军入侵阿富汗和美国恶性通胀创出实际历史新高,随即因美联储强力打压恶性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炳 赵阳
本文以互联网金融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对宏观经济的促进作用以及对金融稳定的冲击。研究表明,互联网金融一方面通过提高资金配置效率、提升金融系统基本功能来促进经济增长,同时,互联网金融也会通过创新对宏观经济带来新的风险。因此,监管机构应明确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性质,依据互联网金融企业在市场中行使的功能而采取不同的监管策略。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宏观经济 金融创新 金融稳定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田新民 陆亚晨
本文首先构建了测度金融周期的指标体系,并通过动态因子模型计算金融周期综合指标,之后将其与宏观经济景气一致指数进行比较分析。接着,使用TVP-VAR模型进一步考察了金融周期对宏观经济运行影响效应的时变特征。最后,得出以下几点结论和启示:1.在金融周期的高涨和衰退阶段,爆发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增大;在金融周期相对平稳阶段,爆发金融危机的概率较低。2.金融周期波动先行于经济周期,可以作为宏观经济运行的指示灯。3.金融周期的波动对宏观经济周期以及物价变动都产生了显著的时变效应。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赵志君
本文从国内外供求关系、宏观经济周期性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等各个侧面分析了我国当前宏观经济形势。本文认为在百年一遏的全球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周期性下滑的大背景下,国内投资、消费和净出口三大经济增长动力下行的风险在加大,预计本轮经济将被迫做出强制调整,维持三到四年的低位增长。我国应该利用这次金融危机带来的机会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实现经济增长方式和宏观调控政策的转型,并把握这次危机带来的机会,做好能源储备、技术储备和人才储备,为经济可持续增长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
全球金融危机 经济周期 宏观经济走势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琨 滕建州 石凯
本文以变化相对温和的非线性指数平滑转移ESTAR模型为基础对1952-2008年间中国宏观经济和金融总量进行线性检验,采用KSS非线性单位根检验方法探究其动态特征,并利用KSS非线性协整方法进一步考察非平稳总量间的动态关系。结果发现本文检验的9个总量序列全部表现为非线性,其中7个总量表现为非线性平稳,而实际人均GDP和就业人数2个总量则具有单位根,且二者之间不存在非线性长期稳定均衡关系。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勇 彭礼杰 莫嘉浩
运用金融压力来刻画系统性金融风险日益受到学术界和政策决策层的重视。本文从经济主体非理性行为范式出发,通过探讨金融压力的度量及其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机制,以此考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测度及其宏观经济效应。首先,运用复合式系统压力指标方法,通过设置时变权重从纵向和横向维度构建金融压力指数展开测度,试图反映经济主体心理与行为偏差引致的风险溢出和传染效应,进而体现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内生性特征;然后,将金融压力进一步视为经济主体情绪过程的反映,并借鉴行为金融学领域中"情绪加速器机制"探讨和解释不同压力状态下金融压力影响宏观经济的非线性效应,在此基础上,建立Logistic平滑转换向量自回归模型进行检验。研究显示,各个金融子系统本身的压力状况及其关联程度,共同推动了金融压力总体状况在高低状态之间的转换;而且,"高压力"状态与"低压力"状态相比,金融压力对产出和价格的影响效应会更为显著,这意味着,系统性金融风险处于较高状态时,风险的积聚和释放会加剧宏观经济的波动。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2008中国宏观经济金融展望》一书是交通银行研究团队有关年度宏观经济和银行业发展的整体性研究报告。主要从商业银行的视角分析判断未来宏观经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