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320)
- 2023(15097)
- 2022(12685)
- 2021(11814)
- 2020(10132)
- 2019(23538)
- 2018(23071)
- 2017(44168)
- 2016(23550)
- 2015(27106)
- 2014(26839)
- 2013(26826)
- 2012(24928)
- 2011(22737)
- 2010(22544)
- 2009(21153)
- 2008(20687)
- 2007(18040)
- 2006(15712)
- 2005(14165)
- 学科
- 济(122809)
- 经济(122704)
- 管理(67942)
- 业(61760)
- 方法(53510)
- 企(49697)
- 企业(49697)
- 数学(48253)
- 数学方法(47784)
- 中国(29593)
- 农(26926)
- 财(25732)
- 地方(23426)
- 学(22785)
- 业经(22209)
- 贸(20944)
- 贸易(20935)
- 易(20342)
- 制(18575)
- 农业(17914)
- 和(16878)
- 环境(16558)
- 融(15874)
- 金融(15871)
- 务(15789)
- 财务(15740)
- 财务管理(15701)
- 银(15465)
- 银行(15437)
- 企业财务(14930)
- 机构
- 大学(349884)
- 学院(346656)
- 济(158616)
- 经济(155831)
- 管理(136426)
- 研究(118994)
- 理学(117896)
- 理学院(116653)
- 管理学(114804)
- 管理学院(114159)
- 中国(92536)
- 京(73151)
- 科学(69525)
- 财(68958)
- 所(59133)
- 财经(56263)
- 中心(55386)
- 研究所(53727)
- 农(53221)
- 经(51292)
- 经济学(50759)
- 江(49886)
- 业大(48231)
- 北京(46142)
- 经济学院(45706)
- 范(43223)
- 师范(42834)
- 院(42445)
- 财经大学(41887)
- 农业(41843)
- 基金
- 项目(231355)
- 科学(183875)
- 基金(172361)
- 研究(167714)
- 家(149701)
- 国家(148581)
- 科学基金(128325)
- 社会(110411)
- 社会科(104986)
- 社会科学(104959)
- 基金项目(90159)
- 省(86582)
- 自然(81813)
- 自然科(79881)
- 自然科学(79855)
- 自然科学基金(78458)
- 教育(76224)
- 划(73606)
- 资助(71937)
- 编号(66391)
- 成果(53349)
- 部(52939)
- 重点(51768)
- 发(49781)
- 国家社会(47567)
- 创(47279)
- 教育部(45892)
- 科研(44635)
- 创新(44453)
- 课题(44443)
- 期刊
- 济(170148)
- 经济(170148)
- 研究(100239)
- 中国(66039)
- 财(53182)
- 学报(50591)
- 管理(48871)
- 科学(48608)
- 农(46686)
- 大学(38479)
- 学学(36191)
- 农业(31838)
- 融(30455)
- 金融(30455)
- 技术(30454)
- 经济研究(28845)
- 财经(28720)
- 教育(26904)
- 经(24748)
- 业经(24718)
- 问题(22601)
- 统计(20152)
- 贸(19679)
- 技术经济(19033)
- 世界(17861)
- 业(17720)
- 策(17509)
- 资源(17194)
- 图书(16956)
- 国际(16825)
共检索到5125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段莉芝 陈乐一 李玉双
研究目的:分析土地资源错配对经济波动的影响。研究方法:在土地资源错配对经济波动影响的理论分析基础上,利用中国地级市数据,实证检验土地资源错配对经济波动的影响。研究结果:(1)短期来看,土地资源错配对经济波动有着显著的负向影响;长期来看,土地资源错配对经济波动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2)短期土地资源错配对经济波动的负向影响,主要通过降低密度边际波动与降低扩展边际波动来实现;长期对经济波动的正向影响,主要通过增大密度边际波动来实现。研究结论:虽然在短期土地资源错配能够稳定经济增长,减缓经济波动,但是从长期来看,土地资源错配会导致服务业发展滞后,不利于地区创新能力提升,从而降低经济的稳定性,容易引发经济波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段莉芝 李玉双
文章构建了一个采用时变引力空间权重矩阵的空间自滞后模型(SLX),探讨土地资源错配对经济波动的空间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本地区土地资源错配能够减缓邻近地区的经济波动,即土地资源错配会对经济波动存在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土地资源错配对经济波动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主要通过降低密度边际波动来实现。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三类不同等级城市间,土地资源错配对经济波动的空间溢出效应不尽相同:在自上而下的空间溢出效应中,并不是每类高等级城市都对低等级城市存在空间溢出效应,而在自下而上的空间溢出效应中,每类低等级城市都对高等级城市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同等级城市间的空间溢出效应则并不显著。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杨帅 温铁军
中国在基本上完成国家工业化原始积累之后,进入了以国内资源资本化为实质的产业资本扩张阶段。在这30年中,出现了3次周期性宏观经济波动,并相应地发生了财税体制的3次重大变迁及土地的3次大规模征占。本文以土地资源资本化的机制、主体及增量收益分配状况的变化为线索,分析了三者的相关关系;描述了产业资本及金融资本在这个资本化过程中形成并高速扩张的趋势;并考察了这个过程中的增值收益分配及成本分摊状况。
关键词:
经济周期 财税体制 土地资本 制度变迁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陈浩 魏哲海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增长,然而产业结构升级却相对滞后,形成了所谓的"中国悖论"。考虑到21世纪以来地方政府土地经营行为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促进作用,采用2003-2013年中国281个地级市数据,区分协议和招拍挂两种出让方式,从出让面积和出让价格两个维度,实证研究地方政府土地经营行为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出让面积层面看,协议出让土地面积的增加不利于产业结构升级,招拍挂出让土地面积的增加对产业结构升级没有显著影响;从出让价格层面看,协议出让价格的提高显著地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招拍挂出让价格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夏国忠 范正绮
中国工业经济一直在波动中增长,这是不辩的事实.但是,到底存在怎样的波动规律,导致波动的机理又是什么呢?理论界和实务部门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以新中国建立以来的历史资料为基础,从实证的角度分析中国工业经济增长的波动特征,并对波动的机理作初步探讨.一、中国工业经济波动周期的划分我国开始SNA核算体系的时间不长,缺少系统的第二产业增加值资料.然而建国以来一直进行着工业总产值资料的核算,并且统计口径自始至终未作大的变更.工业总产值作为所有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工业品总价值,反映着工业生产的总规模和总水平,因此,我们把工业总产值作为考察中国工业经济波动的基本指标.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陈乐一 李良 杨云
金融发展与经济波动的关系一直是经济学者关注的焦点,但从金融结构角度对经济波动进行探讨的文献尚不多见。笔者基于中国2001年~2012年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研究了金融结构变动对经济波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全国样本范围内,我国金融结构的变动抑制了经济波动,且金融结构对经济波动的平抑效应具有滞后性。在分地区讨论中,沿海地区金融结构变动对经济波动的平抑效应大于内陆地区金融结构变动对经济波动的平抑效应。
关键词:
金融结构 经济波动 抑制效应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冯伟
构建数理模型发现,经济波动会对产能利用率产生影响,两者总体上呈现出顺周期特征。运用1999—2014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总体上来看,经济波动和产能利用率在我国产业发展中具有耦合性或顺周期的作用特征,即经济波动和产能利用率之间存在着协同关系。进一步通过分样本回归发现,对于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金融危机之前等的产业发展而言,经济波动与产能利用率之间存在着耦合关系,而对技术密集型行业以及金融危机之后的产业发展,这两者之间则存在着背离或逆周期关系。这意味着在治理产能过剩的过程中,需要理性客观
关键词:
产能利用率 经济波动 顺周期 逆周期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晨
本文以新凯恩斯主义视角为切入点,利用调整成本约束特征构建出约束特征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SGE模型),研究在调整成本约束下我国经济波动效应,以及在外生冲击下我国经济波动效应,以其分析出引起我国经济波动的关键因素以及在长期以及短期波动的情况下,各种外生冲击的关键程度。
关键词:
经济波动 DSGE模型 调整成本约束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卢盛荣 郭学能 游云星
影子银行在金融市场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考虑现阶段中国企业产权异质性,将中间品厂商分为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构建一个反映转型期中国经济"二元"结构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SGE),使用贝叶斯方法估计模型的结构参数,模拟出影子银行对信贷资源错配及中国经济波动的影响。研究发现,由民营企业融资受阻所反映出的信贷资源错配问题,使得我国信贷投放的使用效率低下,而影子银行尽管部分缓解了这一问题,但却加剧了宏观经济的不稳定性,同时削弱了货币政策的执行效果。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胡本田 王一杰
基于2007~2017年全国25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分析方法考察了政府行为、资源错配对经济波动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整体上资本错配和劳动力错配均表现出稳健的部分中介效应,即政府行为可以直接或通过资源错配间接地影响经济波动,且资源错配对经济波动的影响呈现出"U"型特征;分区域来看,资源错配的中介效应在东、中部分别为完全中介效应和部分中介效应,在西部地区中介效应则不显著。由此提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资源配置和经济稳定间的联系也愈加紧密,政府应重视地方政策对资源要素配置的辐射效应,以便稳定经济增长。
关键词:
政府行为 资源错配 经济波动 中介效应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张自然
本文利用1990~2011年中国264个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投入产出数据,分析了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及相关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并分区域分析全要素生产率及要素增长及波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并提出政策建议:(1)264个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1990~2011年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近些年呈下降趋势,需要采取措施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2)尤其要提高东部TFP增长水平。东部地区GDP增长率和TFP增长高度正相关(尤其是第三阶段),说明东部地区提高TFP增长对GDP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沈炳珍 黄漓江
笔者在Barro的政府规模与经济增长理论基础上,引入经济波动以反映政府支出规模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利用中国28个省(市、自治区)1979年~2008年的面板数据,检验了政府支出规模与经济波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我国地方政府支出规模与经济波动对区域经济增长都产生了负效应,且经济波动比政府支出规模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负效应更大。因此,政府在追求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要更加注重保持经济增长的稳定性。
关键词:
政府支出规模 经济波动 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左军英
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实体,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它的经济波动对中国有较深的影响。多数人认为,美国经济波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投资方面,对贸易的影响较小。因为中国出口美国的产品多为必需品,需求弹性小。本文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的结论恰恰相反。
关键词:
美国 经济波动 中国经济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邢军伟
文章基于门槛回归模型,采用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加总时序和地区、工业行业分解面板数据,在考虑到处于不同波动状态的经济周期性波动对长期增长可能存在非线性影响的假设下,对1978~2011年经济波动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
关键词:
门槛回归 经济波动 经济增长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刘树成 樊明太
作者认为 ,中国 1991年开始的第 9轮经济波动 ,到 1999年底 ,已进行 9年 ,呈现“高起缓落”态势。期间 ,经济增长率连续 7年回落。“十五”时期 ,中国经济有可能进入一个稳定的快速增长时期 ,经济波动有可能在一个相对较高的平均位势上出现一种微波化的新态势 ,并表现为“长起短落”格局。这一时期 ,关于经济较稳定地快速增长的需求基础问题、产出基础问题、区域基础问题、政策基础问题和外在冲击问题 ,值得重视。
关键词:
经济增长 波动 轨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