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39)
- 2023(13985)
- 2022(11675)
- 2021(11035)
- 2020(9020)
- 2019(20435)
- 2018(19820)
- 2017(38743)
- 2016(20658)
- 2015(22749)
- 2014(21811)
- 2013(20996)
- 2012(19050)
- 2011(16754)
- 2010(16552)
- 2009(15015)
- 2008(14763)
- 2007(12471)
- 2006(10479)
- 2005(8690)
- 学科
- 济(85990)
- 经济(85906)
- 管理(68803)
- 业(61019)
- 企(51741)
- 企业(51741)
- 方法(42128)
- 数学(38058)
- 数学方法(37669)
- 财(28553)
- 中国(23830)
- 农(20507)
- 务(18589)
- 财务(18550)
- 财务管理(18498)
- 业经(17855)
- 企业财务(17755)
- 地方(17526)
- 技术(16558)
- 制(14270)
- 农业(14183)
- 学(13982)
- 环境(13122)
- 贸(12888)
- 贸易(12881)
- 易(12482)
- 和(12163)
- 理论(12044)
- 融(11994)
- 金融(11992)
- 机构
- 学院(272554)
- 大学(271524)
- 济(114793)
- 管理(113749)
- 经济(112575)
- 理学(99233)
- 理学院(98275)
- 管理学(96851)
- 管理学院(96310)
- 研究(82321)
- 中国(64905)
- 财(56386)
- 京(55135)
- 科学(47265)
- 财经(44716)
- 经(40972)
- 中心(40611)
- 江(38964)
- 所(37233)
- 经济学(36759)
- 业大(35381)
- 农(34056)
- 财经大学(33650)
- 范(33606)
- 经济学院(33504)
- 研究所(33483)
- 北京(33465)
- 师范(33349)
- 州(31273)
- 院(31081)
- 基金
- 项目(193272)
- 科学(155897)
- 研究(144222)
- 基金(143868)
- 家(123020)
- 国家(122051)
- 科学基金(108430)
- 社会(95974)
- 社会科(91375)
- 社会科学(91352)
- 基金项目(76255)
- 省(74202)
- 自然(68231)
- 自然科(66672)
- 自然科学(66658)
- 教育(65892)
- 自然科学基金(65441)
- 划(61950)
- 编号(57930)
- 资助(57583)
- 成果(45391)
- 部(43500)
- 创(42698)
- 重点(42574)
- 国家社会(41165)
- 发(41027)
- 创新(40077)
- 教育部(38455)
- 课题(38299)
- 人文(37898)
- 期刊
- 济(115005)
- 经济(115005)
- 研究(75955)
- 中国(50504)
- 财(47010)
- 管理(40257)
- 科学(34446)
- 学报(33878)
- 农(29227)
- 大学(27136)
- 学学(25477)
- 融(24173)
- 金融(24173)
- 技术(23881)
- 教育(23720)
- 财经(21976)
- 农业(20023)
- 经济研究(19001)
- 业经(18967)
- 经(18746)
- 问题(16692)
- 财会(13819)
- 统计(13614)
- 图书(13496)
- 资源(13233)
- 技术经济(13227)
- 策(13159)
- 理论(12615)
- 会计(12465)
- 科技(12158)
共检索到3871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毛文峰 陆军
本文基于一套新口径城投债数据,从土地资源在不同行业和用途的扭曲配置视角探究其对地方政府债务的影响,将土地资源错配、城市蔓延和地方政府债务置于统一分析框架,就其中的作用机理进行刻画。研究发现,整体来看土地资源错配显著推升了城投债的发行概率和发行规模,尤其在中西部区域人口流出的中小城市,该影响更为显著。城市蔓延在土地资源错配对城市债务的正向影响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其通过降低土地产出效益、增加市政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管理维护支出等渠道增加地方政府债务。本文为解释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的形成提供了一个新视角,推进土地要素渐进式市场化改革,坚持"内涵式"的高质量城市空间增长模式,是未来债务风险长效治理的重点方向。
关键词:
土地资源错配 城市蔓延 城投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子怡 陈志斌
文章以2009-2013年27个省份的城投债发行额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影响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扩张的关键因素。研究发现,内部激励因素(信号传递激励)和外部压力因素(政府治理因素)均会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扩张产生影响,并且腐败程度越高、财政透明度越低,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越大;财政分权程度越低、晋升激励越高以及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越大。因此,构建廉洁高效、公开透明的地方政府,发挥信号传递的激励作用,有助于维持债务规模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完善政府债务治理机制,通过优化官员年龄结构、保持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秦凤鸣 李明明 刘海明
以城投债信用利差来衡量城投债风险,并利用2010—2013年地级市面板数据考察房价对地方政府城投债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当期和上期房价越高,城投债风险越低。房价较高时,土地财政依赖度越高,房价对城投债风险的影响力越大;房价低迷时,信用评级越低,城投债风险受房价的影响越强。揭示地方政府债务融资行为模式,对于控制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具有一定启示。
关键词:
房价 城投债风险 土地财政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乔俊峰 赵晓迪 尹星怡
本文在系统诠释地方政府竞争通过城市蔓延作用于政府债务扩张的逻辑机理基础上,利用2006—2019年265个城市面板数据,考察了地方政府债务扩张与政府竞争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地方政府竞争显著提高了城投债的发行规模和发行概率,该影响在人口流出城市更为显著。机制分析表明地方政府竞争会加剧城市空间的低密度和分散化蔓延,引起城市规模效应减弱和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费用支出增加,迫使地方政府以债融资,从而带来地方政府债务扩张。进一步通过空间计量模型分析发现,地方政府间竞争引致的城市蔓延显著刺激了城市自身及邻近城市的政府债务扩张。本文通过研究城市蔓延在地方政府竞争对政府债务扩张过程中的影响机制,为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地方政府竞争 城市蔓延 地方政府债务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陈菁 李建发
本文从城投债的视角来研究地方政府的债务融资行为,通过对2005-2013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来探析推动我国城投债规模持续扩张的制度性因素。研究发现,在控制了固定资产投资、财政转移支付等潜在影响因素后,财政分权程度与晋升激励强度对我国各省区的城投债规模均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在不同模型设定下,估计结果依然稳健。最后,在该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深化财政分权改革、改革官员考核与晋升制度、完善政府财务报告体系及债务信息披露等政策建议。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刘柳 屈小娥
本文利用城投债数据,实证检验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城投债扩张的影响,并探讨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是否也改变了城投债扩张动因的作用效果。研究发现:(1)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经济增长的负向冲击激发了地方政府扩大城投债规模以维持其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故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上升会导致城投债扩张。(2)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环境下,财政压力和发展压力与城投债扩张负相关,晋升压力对城投债扩张正向促进作用被显著削弱。(3)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环境下,财政压力、晋升压力和发展压力对不同地区城投债扩张影响存在异质性。本文为理解城投债扩张提供新的视角,并为控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和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提供了借鉴。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赵旭霞 田国强
近年来,我国银行同业业务规模迅速扩张,随之滋生的同业空转和同业异化等金融乱象,已成为触发系统性风险的重要源头。首先,本文构建包含银行异质性特征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SGE),数值模拟发现,地方政府债务扩张会造成银行同业业务规模增加;福利分析表明,地方政府债务水平越高以及同业业务风险越大,地方政府债务扩张造成的福利损失越多。随后,本文实证检验发现,地方政府债务扩张会诱使银行更多地从事同业业务。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潘俊 王亮亮 沈晓峰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债务风险近年来不断累积,导致担负一方经济建设重任的地方政府背负着巨大的偿债压力。金融生态环境决定了市场主体的外部融资条件,势必也会影响到地方政府债务融资的成本,然而鲜有学术文献尝试探讨二者间关系。鉴于此,本文以2006-2012年期间的省级城投债数据为样本,实证考察了金融生态环境对地方政府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在控制其他因素的情况下,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能够为地方政府筹措资金创造条件,有效地降低了地方政府债务融资成本;地方的经济基础越好,当地政府债务融资的成本越低,这在财政分权程度也比较高的地区更为明显;地方政府治理水平越高,政府债务融资的成本越低,尤其是在法律环...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柏杰
基于Hana(1998)的政府债务矩阵以及我国1994年的预算法,创造性地构建了我国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表,同时以七个资源型省份2003—2015年的数据为样本,采用估算法估计了资源型省份的显性负债,并借鉴压力测试的思想,分别以0.3、0.6和0.8为压力系数,估算了包含或有负债的债务规模以及中央-地方"父子关系"下的债务规模。研究结果表明,比照国际通行的3%的债务标准赤字率和0.6的债务规模/GDP比率,全国的政府性债务是总体可控的,但资源型省份的债务风险凸显,需要加以警惕。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卢洪友 朱耘婵
文章从人口城镇化视角构建了一个理论模型,探讨城镇化、人口流动对地方政府债务水平的影响,并利用2010~2014年中国地级市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城镇化过程中,大量人口由农村向城市流动,短期内为满足市政建设、公共品供给等资金需求,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增加,地方债务规模边际增长;城镇人口密度增加的公共品拥挤效应大于人口集聚的规模经济效应,人口流动过程中公共支出刚性需求增长成为诱发政府举债水平上升的重要原因;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本质量是化解地方政府长期债务风险的决定性因素。据此,中央政府应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控制与使用监管,实现新型城镇化与城市中长期发展规划的有效衔接,加快城市产业转型与高质量发展等,以促进财政经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城镇化 人口流动 地方政府债务水平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冀云阳 吕柃瑶
利用新口径地方政府债务数据和工业用地出让微观数据,检验地方政府债务扩张对土地资源空间配置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债务的无序扩张导致了行业层面的土地资源配置呈现空间分散化趋势,这意味着生产的地理集中度下降,而地区间“以地引资”竞争是导致此种空间扭曲效应的主要机制;以上影响在重点产业和财政分权度较高的地区表现更明显。未来应规范地方政府的举债融资行为和土地供给行为,提高土地供给的市场化水平和配置效率,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刘晓蕾 吕元稹 余凡
由于1994年《预算法》限制了中国地方政府凭借自身信用发行政府债券的能力,地方政府通过设立融资平台的方式发行了大量城投债券。虽然城投债被普遍认为是含有政府隐性担保的,但隐性担保主体认定尚未有共识。本文通过加总地方政府下属融资平台有息债务总额的方法,构建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负担率指标,并通过分析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负担率对城投债一二级市场信用利差的影响,进一步探索市场对城投债隐性担保责任主体的认定。研究发现,政府隐性债务负担率高的地方城投债信用利差偏高,并且这种影响随政策以及宏观形势而变化。自滇公路违约函事件后,投资者在城投债定价中开始普遍关注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负担率的信息;而在43号文明确了地方政府债务置换措施后,省级政府的隐性债务负担率开始成为城投债定价的重要影响因素。这说明投资者认可的地方隐性担保的责任主体是随时间变动的。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冀云阳 毛捷 文雪婷
资本回报率对于理解我国经济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匹配2006-2015年地级市层面的新口径债务数据和资本回报率数据,实证检验了地方公共债务扩张对资本回报率的影响效应及其地区异质性表现,并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角度开展作用机制分析。研究发现:第一,地方公共债务扩张对我国宏观资本回报率产生了负面影响,此影响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存在;第二,地方公共债务的扩张通过降低基础设施投资效率、提高房地产业投资占比和挤出企业投资产生影响;第三,上述负面影响在非城市群、非大中城市和土地融资依赖度更高的城市表现更为突出。以上结论为深化地方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提供了政策参考,未来应注重债务资金的绩效管理和使用效率,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崔兵 陈梦冬
本文以我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书记为研究对象,从微观层面研究"地方主官"的个人特征对地方政府举债动机和举债行为的影响,主要得到以下结论 :一是"地方主官"的年龄与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变动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年龄相对较低的"地方主官"有相对较强的举债倾向;二是"地方主官"的任期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变动具有正向影响,即"地方主官"任期越长,其举债偏好和意向性越强;三是与中央政治纽带关系较强的"地方主官",其行为受到"跟随效应"的影响较为明显,不热衷于通过扩张债务来发展地方经济;四是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地方主官",倾向于运用债务杠杆来发展地方经济,容易导致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扩大。基于上述研究结论,可以得到以下启示:一是要合理配置"地方主官"年龄结构,优化"地方官员"考核和晋升机制,注重对"地方主官"长期综合政绩的考察,避免"地方主官"通过短期大规模举债发展地方经济以获取晋升"筹码";二是要优化"地方主官"的任期制度,加强和改进地方党委决策机制,实行重大决策"终身追责",强化对"地方主官"重大决策行为的监督,避免由于"地方主官"长期任职而在决策过程中形成"家长制作风"和"一言堂";三是要完善"地方主官"的培养机制,加强中央与地方、企业与非企业等领域干部的交流,通过多领域任职锻炼,提升"地方主官"管理经济的综合能力。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路
在提供"隐性担保"之外,中国地方政府是否会采取更加"主动"的措施来通过融资平台扩张债务?这些措施会对地方债务规模和成本造成哪些影响?本文基于微观数据,针对地方政府在"城投债"发行前后对融资平台的多种(显性)"财务支持"行为进行研究,发现在融资平台首次发行债券前,地方政府会显著增加对融资平台的注资(增资),以达到快速扩大其规模的目的;融资平台获得的土地资产规模显著增加,其中,可能包括地方政府的土地注入;地方政府会增加政府补贴数量,帮助融资平台达到债券发行的"门槛"要求;部分"财务支持"行为有助于"城投债"获得更高的外部信用评级,但对其发行利差没有显著影响。本文为分析地方债务问题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对深入理解融资平台运作机制和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具有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