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422)
- 2023(4840)
- 2022(3861)
- 2021(3512)
- 2020(2601)
- 2019(5825)
- 2018(5591)
- 2017(10404)
- 2016(5617)
- 2015(6041)
- 2014(5979)
- 2013(5779)
- 2012(5022)
- 2011(4638)
- 2010(4508)
- 2009(4268)
- 2008(4086)
- 2007(3455)
- 2006(3193)
- 2005(2726)
- 学科
- 济(23657)
- 经济(23642)
- 管理(17650)
- 业(13600)
- 企(10551)
- 企业(10551)
- 方法(8353)
- 土地(8320)
- 农(7629)
- 数学(7538)
- 数学方法(7391)
- 中国(6385)
- 学(6184)
- 资源(5876)
- 业经(5494)
- 环境(5281)
- 财(5264)
- 农业(5230)
- 地方(5013)
- 发(4872)
- 经济学(4518)
- 制(4273)
- 和(4183)
- 问题(3675)
- 划(3370)
- 技术(3351)
- 人事(3199)
- 人事管理(3199)
- 务(3117)
- 财务(3091)
- 机构
- 学院(78314)
- 大学(76254)
- 管理(30520)
- 济(29406)
- 经济(28702)
- 理学(26137)
- 理学院(25850)
- 研究(25749)
- 管理学(25352)
- 管理学院(25227)
- 中国(20350)
- 科学(17074)
- 京(16354)
- 农(14236)
- 财(13253)
- 业大(12858)
- 所(12591)
- 中心(12514)
- 江(11856)
- 研究所(11568)
- 农业(11218)
- 财经(10793)
- 范(10789)
- 师范(10705)
- 北京(10003)
- 院(9985)
- 经(9846)
- 州(9695)
- 经济学(8831)
- 省(8550)
- 基金
- 项目(57019)
- 科学(44778)
- 研究(41677)
- 基金(40480)
- 家(35714)
- 国家(35444)
- 科学基金(30273)
- 社会(26879)
- 社会科(25538)
- 社会科学(25523)
- 省(23400)
- 基金项目(21391)
- 划(19277)
- 自然(19186)
- 教育(18678)
- 自然科(18526)
- 自然科学(18522)
- 自然科学基金(18183)
- 编号(17604)
- 资助(15624)
- 发(13255)
- 成果(13241)
- 重点(12820)
- 部(12185)
- 课题(12004)
- 创(11825)
- 国家社会(11340)
- 创新(11103)
- 制(10898)
- 科研(10638)
共检索到1137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李辉 王良健
研究目的:通过构建土地资源配置效率损失模型探讨土地资源配置过程中的效率损失测算与优化途径选择,为加强与改善土地宏观调控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数理分析与计量方法。研究结果:(1)2004年以后土地资源部门收益差距比规模配置欠优导致的配置效率损失更大;(2)部门收益差距效率损失增大导致了土地资源部门配置效率损失增大;(3)中、西部建设用地边际收益小于东部导致了建设用地空间效率损失。研究结论:(1)通过测算土地资源配置效率损失能够找到最佳的优化配置途径;(2)当前提升农用地边际收益和重点提升中、西部建设用地边际收益是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的最佳途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唐丽静 王冬艳
文章从县域土地资源最优配置条件的理论分析入手,构建县域土地资源配置效率测度模型,以山东省沂源县为例,测算2005—2015年该县土地资源配置效率,得出我国县级层面的土地资源配置存在一定程度的效率损失。基于此,分析了县域土地资源配置效率损失的原因,并探讨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的可行优化路径,包括:研究结合农用地生态效益评估的指标分配技术方法;构建指标再分配机制与机动指标奖励机制促进指标分配的再优化;规范县域土地资源配置秩序,实现每个县域一套指标引导土地资源配置;引入市场机制搭建土地发展权转移与交易平台弥补政府干预造成的土地资源配置效率损失;优化土地资源管理方式缩小土地资源分用途收益差距等。
关键词:
土地资源配置 效率损失 优化路径 县域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谢志忠 刘海明 黄初升 赵莹
本文以资本和人力资源配置支撑经济发展为指导思想,利用福建省二三产业资源配置的投入与产出数据,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判定和评价福建省九地市的工业、建筑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的区域资源配置效率,分析了福建省二三产业的综合技术效率和规模报酬的变动趋势以及福建省区域资源配置的发展趋势,进而提出提升福建省二三产业资源配置效率的具体途径,即构建人才制度体系、提升金融资源配置的效率、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现代服务业的竞争力、完善政府配套政策体系。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韩学军
资源的稀缺性与需求的无限性,是当今世界的一大难题。管理创新是指创造一种新的更加合理、有效的资源配置与整合范式。这种整合可以是建立一个全新的组织形式,也可以是原有组织系统的重新排列组合,还可以是具体资源整合及目标制定等细节管理的突破和完善。它是将有限的资源从低效率使用转向高效率发掘的过程。其意义和价值在于优化资源配置,是所有创新的基础和保证。
关键词:
管理 创新 资源 整合 途径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俊峰 张安录
运用边际分析法和拓展的C-D生产函数构建土地资源错配效率损失测度模型,探讨中国2000—2016年土地资源错配效率损失及变化特征,针对性提出土地资源错配纠正策略。结果表明:2000—2016年中国土地资源部门错配效率损失从3.29%下降到0.56%,空间错配效率损失则由9.34%下降到4.60%;土地资源部门错配指数小于空间错配指数,但土地资源部门错配效率损失值大于空间错配;中国土地资源错配类型、成因、损失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中西部错配程度较大,但效率损失值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土地资源错配效率损失与经济发展水平呈高度负相关关系。主要结论:中国土地资源错配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但损失依然比较严重,制约地区经济增长;提高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有助于减轻土地资源错配损失;提升农地边际收益是纠正土地资源部门错配的根本路径;差别化区域发展战略与用地政策是纠正土地资源空间错配的有效且必要手段。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牛星 吴冠岑
研究目的:从西方经济学的原理出发,通过对我国土地资源配置中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问题的分析,寻求在市场和政府的双重作用机制下土地资源高效配置的实现途径。研究方法:文献资料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单纯地依靠市场或政府,不可能实现我国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必须将二者结合起来,以规划的宏观调控来弥补和矫正市场失灵的缺陷,但是当前的土地利用规划存在失效的负面影响。研究结论:应该从加强土地利用规划的政府宏观调控与完善土地市场机制两个途径入手,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配置。
关键词:
市场失灵 土地规划 宏观调控 土地市场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盘活国有存量土地上海市房屋土地管理局在深入贯彻五中全会提出的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的过程中,我们根据国家土地管理局关于今后15年要在土地利用增长方式上更新思路的总体要求,结合上海实际,着重就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盘活国有存量土地和提高城乡土地...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曹昌智 王玉梅
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加快市场经济发展曹昌智王玉梅一、土地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一)土地是生产力要素,必须遵循价值规律进行资源的合理配置。土地是不可再生的珍贵的自然资源,其经济效益只有在空间组织中被赋予特定的功能,加以开发利用,才能得以实现,其...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蒋励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由于实行产品经济体制,采用计划调节机制进行土地资源配置,不承认土地是商品,不承认社会主义存在有地租,农村土地资源配置存在几个突出的而又无法解脱的矛盾。即:(1)土地所有权长期模糊不清,土地可以随意调拨。(2)土地资源配置规模过大,经营管理形式过于统一集中。(3)生产布局与土地资源配置脱节,土地利用经济效益不高。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中
为了提高农村土地的综合利用效益,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本文系统阐述了农地流转对土地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较土地征用而言,农地入市流转能够更好地调动农户参与的积极性,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但如果缺乏制度保障,就有可能扭曲资源配置。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完善农地入市流转的配套立法、深化集体土地产权变革、明确产权主体及权能、培育农地市场和发展市场中介组织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 入市流转 土地资源配置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雄 张安录 邓超
研究目的:通过随机抽样调查,获取W城市3个开发区7个行业243家企业数据,基于C-D生产函数理论构建用地企业视角的土地资源配置效率测度模型,测算不同类型用地企业的土地资源配置效率。研究方法: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研究结果:大多数企业的土地资源配置效率都是DEA无效的,土地资源投入冗余值较大,配置效率低下;不同类型企业或同类型的不同企业之间土地资源配置效率的差异性显著。研究结论:当前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土地资源配置效率存在巨大提升空间,提升企业的土地资源配置效率是促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重要措施之一。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郁玲 曲福田 冯忠垒
应用比较优势理论,以国家级53个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研究了不同区域间开发区土地利用的比较优势。结果表明,按照区域土地利用的比较优势来配置土地资源能够提高土地利用的总福利水平。整体上,中西部国家级开发区的比较优势高于东部地区;而区域内部东部地区的京津苏沪及中西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在开发区建设用地的利用上具有比较优势。因此,按照开发区土地利用的比较优势度计算结果,在排除开发区自身发育不完善和管理层面因素后,对于确实不适宜进行开发区工业建设的应进行空间布局的调整,恢复其农业生产;而对于比较优势度较高的地区可根据实际需要增设相应的开发区,以实现耕地保护与开发区建设的双赢。
关键词:
比较优势 土地资源 配置效率 地区差异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陈钊 申洋
本文考察了始于大城市的住房限购政策对于住房市场泡沫的空间转移以及住宅用地出让空间布局的影响。研究发现,限购政策导致部分非限购城市房地产市场泡沫程度相对上升,并且商业住宅用地出让在政策实施后也向非限购城市倾斜。由于非限购城市经济活跃程度并没有因此增加且并非城市化过程中主要的人口流入地,这就意味着限购政策的空间溢出不仅放大了泡沫转移可能造成的房地产市场风险,也加剧了土地资源的空间错配。本文研究为决策部门更好地落实总书记关于房子"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提供了研究依据及未来政策优化的方向。
关键词:
限购 空间溢出 土地配置效率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孙冬营 佘靖雯 褚钰 许叶军 王慧敏
水资源配置的多属性特征使得在方案综合评价中依据不同的聚合方法,能够获得不完全一致的方案排序结果。本文从水资源配置方案评价的决策矩阵及方案排序结果中的信息量大小入手,利用信息熵理论和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提出衡量水资源配置方案综合评价中信息损失的香农斯皮尔曼测度。并构造由2种权重(熵权法权重、证据理论权重)与3种评价模型(简单加权法、模糊优选法、TOPSIS)组合而成的6种综合评价模型。最后,将香农斯皮尔曼测度运用到天津市水资源配置方案综合评价过程中的信息损失的衡量,并与文献中的综合评价模型所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采用证据理论权重-模糊优选评价模型所得评价结果的绝对信息损失和相对信息损失最小。通过水资源配置方案综合评价中的信息损失测度研究,能够使得水资源配置方案综合评价过程更加透明,并为决策部门选取理想的水资源配置方案综合评价方法提供决策支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