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50)
- 2023(12942)
- 2022(10987)
- 2021(10029)
- 2020(8489)
- 2019(19635)
- 2018(19660)
- 2017(37490)
- 2016(21042)
- 2015(24131)
- 2014(24688)
- 2013(24313)
- 2012(22895)
- 2011(20829)
- 2010(21228)
- 2009(20255)
- 2008(20611)
- 2007(19201)
- 2006(16815)
- 2005(15492)
- 学科
- 济(86167)
- 经济(86045)
- 管理(66975)
- 业(58652)
- 企(48702)
- 企业(48702)
- 方法(37592)
- 数学(32563)
- 数学方法(32167)
- 财(25016)
- 农(23966)
- 中国(23033)
- 制(22589)
- 学(20982)
- 业经(17999)
- 银(15978)
- 银行(15938)
- 体(15808)
- 地方(15509)
- 融(15459)
- 金融(15451)
- 务(15344)
- 财务(15288)
- 财务管理(15246)
- 贸(15246)
- 贸易(15236)
- 行(15207)
- 环境(15073)
- 农业(14821)
- 易(14767)
- 机构
- 大学(314462)
- 学院(312397)
- 济(125067)
- 经济(122042)
- 管理(116270)
- 研究(107184)
- 理学(98082)
- 理学院(96975)
- 管理学(95107)
- 管理学院(94535)
- 中国(84793)
- 京(68310)
- 科学(66330)
- 财(62674)
- 农(57173)
- 所(56250)
- 中心(50493)
- 研究所(50418)
- 江(50294)
- 财经(48504)
- 业大(47901)
- 农业(45193)
- 经(43692)
- 北京(43160)
- 范(40535)
- 师范(40070)
- 州(39359)
- 经济学(38597)
- 院(38277)
- 财经大学(35657)
- 基金
- 项目(199567)
- 科学(155210)
- 研究(144381)
- 基金(143188)
- 家(125375)
- 国家(124335)
- 科学基金(105165)
- 社会(90095)
- 社会科(85213)
- 社会科学(85179)
- 省(78331)
- 基金项目(75247)
- 自然(68035)
- 教育(67161)
- 自然科(66350)
- 自然科学(66325)
- 划(65904)
- 自然科学基金(65122)
- 编号(59500)
- 资助(59454)
- 成果(49966)
- 重点(45183)
- 部(44687)
- 发(42153)
- 课题(41722)
- 创(40569)
- 制(39317)
- 科研(38181)
- 创新(38152)
- 教育部(37693)
- 期刊
- 济(144829)
- 经济(144829)
- 研究(91821)
- 中国(71276)
- 学报(53567)
- 农(52184)
- 财(51671)
- 科学(47090)
- 管理(43195)
- 大学(39671)
- 学学(37190)
- 教育(34810)
- 农业(34535)
- 融(32390)
- 金融(32390)
- 技术(27406)
- 财经(25266)
- 业经(22930)
- 经济研究(21855)
- 经(21697)
- 问题(19057)
- 业(18301)
- 版(16404)
- 图书(16040)
- 理论(15467)
- 贸(15420)
- 技术经济(15373)
- 统计(14795)
- 资源(14780)
- 实践(13834)
共检索到4848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贾生华 张娟锋
本文从土地资源配置体制演进的视角分析了灰色土地市场形成的过程,并利用收集到的土地违法案件的数据对灰色土地市场的现状做了分析。结果表明,1993-1996年间,国有单位和集体组织是灰色土地市场的主体;1998-2002年间,非法占用是灰色土地市场上的主要违法行为,非法转让已成为灰色土地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地产权模糊、利益分配不平衡和城市土地资源配置的双轨制是灰色土地市场形成的主要原因。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卢胜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娟锋 虞晓芬
土地资源配置体制与供给模式对房地产市场影响日益凸显。本文系统回顾我国城市土地资源配置的演进过程,对土地储备实施制度前后供给模式及其特点进行对比分析,归纳土地供给模式对于房地产市场影响的路径。土地供给模式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对房地产市场产生系统性的影响,地方政府是重要的利益相关者。稳定市场预期,增加供给渠道,规范土地收益使用机制是稳定房地产市场的必要举措。
关键词:
土地资源 供给模式 房地产市场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高波
进入90年代,我国土地交易活动日益活跃,土地市场的成长和发育十分迅速,市场机制已经开始全面介入土地资源配置和土地资产流动过程。但是,在土地市场建设过程中我们正面临这样一个棘手的难题:一方面,国家正式开放的土地市场受到宏观环境和传统势力的钳制尚未健全发展起来;另一方面,国家非正式开放的土地市场和未取得明确声权的土地交易活动则异常活跃。对此,必须通过理论创新,科学、客观地研究我国土地市场结构,进而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推进土地市场健康发展的对策思路。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玉堂
任何经济现象背后必有其深层次的制度原因,作为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过渡的产物,灰色土地市场也是现有制度安排非均衡的结果。土地商品价值的确认给传统体制遗留下来的残缺土地产权带来了潜在的获利机会,产生了制度变迁的需求,而由于国家对土地市场制度供给的滞后,残缺...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陈茵茵
研究目的:为土地资源配置的政府干预与市场机制提供理论支撑,澄清关于规划本质与规划悖论的错误认识。研究方法:比较分析、图表分析、逻辑演绎。研究结果: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看,规划本质上是一个在资源、经济、社会和制度约束条件下努力趋近目标的不断试错的认知过程,规划悖论即信息悖论,规划问题的实质是制度问题;土地资源配置中政府干预与市场机制的经济学分析表明,土地利用规划中的政府干预不仅是合理的,而且是必要的。研究结论:市场和政府之间的有机结合是未来规划最重要的发展方向,应当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具体国情、土地特性及区域发展差异,合理确定不同区域的土地利用规划类型及规划中政府与市场的边界。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蕾 苏宇 李树枝 张晓峒
文章针对2008—2015年全国房地产用地供应面积的月度数据,采用PBC版X-12-ARIMA季节调整方法进行了季节调整和春节因素剔除。季节调整结果表明:全国房地产用地供应面积的月度时间序列数据存在明显的季节性,符合季节调整的技术要求,调整结果质量良好。季节调整后的全国房地产用地供应量与房地产市场形势密切相关,对政策措施和经济形势变化的反映更加灵敏,便于对土地市场形势的分析和判断。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蕾 苏宇 李树枝 张晓峒
文章针对2008—2015年全国房地产用地供应面积的月度数据,采用PBC版X-12-ARIMA季节调整方法进行了季节调整和春节因素剔除。季节调整结果表明:全国房地产用地供应面积的月度时间序列数据存在明显的季节性,符合季节调整的技术要求,调整结果质量良好。季节调整后的全国房地产用地供应量与房地产市场形势密切相关,对政策措施和经济形势变化的反映更加灵敏,便于对土地市场形势的分析和判断。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海鹏
体制因素和利益因素是影响我国土地资源配置的核心要素。在土地资源配置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着政府行为和市场机制难以有机结合的困局,需要进一步理顺政府和市场关系,明确各自分工。在城乡土地资源跨区配置、跨期配置以及城乡统一市场建设过程中,分别存在配置范围评判难、土地供求缺口估算难、土地利益重新平衡难的困局,需要从进一步健全土地跨区评判标准、科学测算土地利用缺口以及破除体制机制约束等方面实现土地资源合理配置和利用。在农地经营权流转过程中存在流转规模控制难的困境,需要在充分考虑农地供求双方利益诉求的基础上,更好发挥政府
关键词:
土地资源 体制约束 利益平衡 配置困局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韩峰 余泳泽 谢锐
本文基于中国土地市场网土地交易数据和城市层面PM 2.5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探讨了土地资源错配对雾霾污染的影响。结果显示,城市建设用地在工业领域偏向性配置导致的土地资源错配通过阻碍制造业结构高度化、延缓产业结构服务化、抑制城市绿色技术创新和弱化集聚效应等机制显著加剧了城市自身及周边城市的雾霾污染。进一步研究发现,地方政府的增长竞争和财政最大化进一步强化了土地资源错配的雾霾污染效应,且除中等城市土地资源错配显著促进了Ⅰ型及以上大城市雾霾污染外,其他各类城市土地资源错配均对同级以及下级城市雾霾污染产生了明显的空间外溢效应。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光宇
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原理分析张光宇土地资源的可拓性土地资源的可拓性包括土地资源的发散性、可扩性、相关性和共轭性。研究土地资源的可拓性,有利于揭示土地资源的特征及分析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影响因素,为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提供依据。1.土地资源的发散性土地...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曹昌智 王玉梅
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加快市场经济发展曹昌智王玉梅一、土地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一)土地是生产力要素,必须遵循价值规律进行资源的合理配置。土地是不可再生的珍贵的自然资源,其经济效益只有在空间组织中被赋予特定的功能,加以开发利用,才能得以实现,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邵绘春 厉伟 诸培新
本文基于经济学的核心,即稀缺理论,从对"理性经济人"假设的挑战、价值观与财富观的变化两个角度重点阐述了土地持续利用研究的经济学变迁,并从时间、空间、用途三个维度探讨了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配置状况,进而提出了土地持续利用的配置目标。
关键词:
土地持续利用 经济学分析 资源优化配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吴郁玲 冯忠垒 曲福田
本文应用比较优势理论研究开发区土地资源的配置问题。以国家级53个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研究了不同区域间开发区土地利用的比较优势。研究结果表明,按照区域土地利用的比较优势来配置土地资源能够提高土地利用的总福利水平。整体上,中西部开发区的比较优势高于东部地区;而区域内部东部地区的京津苏沪及中西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在开发区建设用地的利用上具有比较优势。因此,按照开发区土地利用的比较优势度计算结果,应对现行开发区空间布局进行调整,将各地区比较优势度低的开发区撤销,恢复其农业生产,而将比较优势度较高的地区根据实际需要增设相应的开发区,以实现耕地保护与开发区建设的双赢。
关键词:
比较优势 土地资源 配置效率 地区差异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韩峰 庄宗武 谢锐
本文基于2006—2013年中国土地市场网277个地级市土地市场交易数据测算城市土地资源配置指标,同时利用中国工业企业和海关贸易数据测算制造业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进而从城市土地资源配置视角探讨制造业出口价值攀升的推进机制。研究发现,中国城市工业用地存在应得收益大于实际价格的反向错配倾向,这种反向错配通过抑制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弱化集聚经济效应以及加剧企业要素配置扭曲等机制显著降低了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进一步研究发现,地方政府的增长竞争和财政最大化进一步强化了土地资源错配对制造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抑制效应;土地资源错配对制造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异质性特征,依赖于企业贸易类型、所有制类型、所在地区及所在城市等级等方面。上述结论表明,进一步推进土地市场化改革是当前阶段保持制造业快速增长、推进出口产品附加值稳步提升的重要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