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15)
2023(8123)
2022(6596)
2021(5961)
2020(5283)
2019(11784)
2018(11740)
2017(23861)
2016(12640)
2015(13899)
2014(13725)
2013(14022)
2012(12805)
2011(10983)
2010(11388)
2009(11310)
2008(11736)
2007(10566)
2006(9506)
2005(8968)
作者
(35220)
(29805)
(29672)
(28024)
(19322)
(14247)
(13394)
(11394)
(11200)
(10845)
(10195)
(10135)
(9975)
(9473)
(9456)
(8882)
(8687)
(8648)
(8564)
(8325)
(7304)
(7288)
(7245)
(6884)
(6732)
(6584)
(6555)
(6519)
(5885)
(5811)
学科
(78050)
(73769)
企业(73769)
(69434)
经济(69365)
管理(58965)
方法(31364)
(26308)
业经(25033)
数学(23886)
数学方法(23815)
(22008)
财务(21999)
财务管理(21991)
企业财务(21021)
(20952)
农业(16403)
技术(15233)
(13142)
(13067)
(12693)
(12570)
企业经济(12083)
中国(11853)
经营(11511)
(11260)
理论(10735)
技术管理(10385)
体制(10206)
地方(9610)
机构
学院(192084)
大学(186149)
(88693)
经济(87400)
管理(84235)
理学(72108)
理学院(71576)
管理学(70911)
管理学院(70568)
研究(55266)
中国(47656)
(43527)
(38384)
财经(34648)
(31480)
(30256)
科学(30115)
(29691)
(27343)
经济学(26588)
中心(25666)
商学(25530)
财经大学(25525)
商学院(25341)
业大(25081)
经济学院(24262)
研究所(23930)
北京(23768)
农业(23667)
(23112)
基金
项目(118498)
科学(96314)
基金(89845)
研究(87639)
(76083)
国家(75385)
科学基金(68008)
社会(59484)
社会科(56711)
社会科学(56693)
基金项目(47774)
(46043)
自然(43745)
自然科(42662)
自然科学(42651)
自然科学基金(42011)
教育(38295)
资助(36715)
(36538)
编号(34694)
(31144)
(27706)
(27239)
成果(25970)
重点(25437)
国家社会(25162)
(25047)
创新(24908)
(24857)
人文(24164)
期刊
(102711)
经济(102711)
研究(53754)
(39827)
管理(36866)
中国(35779)
(28480)
科学(24683)
学报(21936)
农业(19638)
(18853)
金融(18853)
业经(18769)
财经(18532)
技术(17636)
大学(17250)
学学(16688)
(16005)
经济研究(15591)
问题(13697)
技术经济(13281)
财会(12950)
(12858)
现代(10748)
世界(10458)
(10224)
会计(10205)
资源(10154)
商业(9835)
经济管理(9811)
共检索到2906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刘斌  袁利华  
本文以地方政府招商引资中的税收争夺为切入点,实证分析了企业从地方政府手中获取土地资源引发企业股权投资增加的内在机制,以及由此导致的过度投资这一经济后果。研究发现:(1)企业股权投资增加的原因之一是为了获取稀缺的土地资源;(2)企业土地资源的获取导致了企业的投资过度;(3)为获取土地资源而导致的股权投资增加会进一步促使企业集团的投资过度。本文的结论丰富了企业投资结构偏向的影响因素及经济后果的研究,也对优化我国政企"互动"关系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黄宏斌  刘志远  
从微观层面联通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是理论与现实中的热点。本文借助投资者情绪这一崭新视角,探究资本市场中投资者情绪的高涨或低落是否以及如何影响上市公司的微观信贷资源获取。研究发现,投资者情绪与企业信贷资源获取之间呈同向变动,再将企业银行借款指标按期限长短分解之后,发现长期贷款及其变化与投资者情绪较为敏感,而短期贷款及其变化均不显著。无论采用市场层面的整体投资者情绪还是公司层面的个体投资者情绪,该结论均显著成立。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明敏  李秉祥  惠祥  
本文以正在推行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为背景,通过分析国有股权参股对民营企业过度投资的影响,探讨如何发挥国有股权对民营企业过度投资的治理效应。结果表明:第一大股东控制权私利的存在是导致民营企业过度投资的原因之一,其控制权私利与企业过度投资正相关;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企业出现过度投资的可能性负相关。国有股权参股比例与民营企业过度投资呈倒U型关系,只有当参股比例大于监督的成本效果阈值时,国有股对民营企业第一大股东的监督才能缓解民营企业的过度投资。因此,不是所有的民营企业都适合参与"混改",国有股权参股民营企业的比例应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杨明强  
中国的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决定了未来一个时期内对资源需求持续增加,需要中国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OFDI)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保障廉价而稳定的资源供应,但中国企业面临的政治风险突出。文章指出,可通过政府构建风险防控体系,企业充分评估政治风险,发挥国际经济软法的作用,用软实力消除"资源诅咒",开展资源外交等措施来规避风险。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胡国柳  周德建  
文章以2006~201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为研究样本,对股权制衡、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投资过度进行了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进而探讨了股权制衡对管理者过度自信导致企业投资过度的治理效应。结果表明,公司管理者过度自信会引发企业投资过度,而股权制衡度越高可以有效降低因管理者过度自信而导致的企业投资过度。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蕴  
本文基于社会网络与社会认知理论,探讨了社会网络关系嵌入过度对企业资源获取的影响以及两者之间的中介机制。通过270份调查数据的研究结果发现:社会网络关系嵌入过度对企业资源获取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认知偏差和网络锁定在两者之间起中介作用。因此,企业在借助社会网络关系获取资源时,一定要保持社会网络关系嵌入的适度性,将有限的时间和精力聚焦在识别优质资源和有效避免网络锁定上,发挥"关系优势",避免"关系陷阱",从而获取更多的优质资源。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冯烽  崔琳昊  程果  
本文基于2003—2020年中国228个城市2315家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方法估计了高铁开通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高铁开通能够增加企业管理者、投资者、异地审计师和监管人员等各类主体实地考察和面对面交流的机会,通过改善会计信息质量、提高软信息获取效率两条路径增强企业的信息获取能力,整体上提升了大约15%的企业投资效率。异质性分析表明,高铁开通对企业投资效率的改善作用在信息搜集成本更高的城市和信息化程度更高的行业更加显著。文章从信息获取的视角出发,为高铁开通提升地区经济效益的成因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解释,提出进一步加强以高铁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和加速行业信息化改造的建议。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潘敏  金岩  
本文运用一个包含有信息不对称和我国现有股权制度安排下的股东目标差异等因素在内的企业股权融资投资决策模型 ,分析了我国上市企业股权融资偏好下过度投资的形成机制。分析的结果表明 ,即使不考虑信息不对称因素 ,我国上市企业同股不同权、流通股比例偏低的股权制度安排也会导致股权融资下的过度投资行为发生 ;在同时考虑信息不对称和我国上市企业特殊股权制度安排的情况下 ,与仅考虑信息不对称因素的成熟证券市场上同股同权企业股权融资下的投资行为相比 ,我国上市企业股权融资下过度投资发生的可能性要大得多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虞瑾  韩晓艳  
技术获取型海外投资是以获取东道国的智力资源、研发机构等技术要素为目标,以新建或并购海外R&D机构为手段,以提升企业技术竞争力为宗旨的跨境资本输出行为。对我国企业而言,开展以技术获取为目标的对外资本输出,其投资方向从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集中于我国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潘素昆  代丽  
为了更好的防范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的风险,本文在考量政治风险、经济风险和文化风险的基础上,结合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加入技术风险指标,对中国企业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风险进行量化与评估。首先,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量化风险;然后,通过聚类分析法评估风险等级。实证研究结果表明:2003~2011年期间,20个样本国家中,低风险国家都是发达国家;中等风险国家有4个,其中只有1个是发展中国家;高风险国家全都是发展中国家,包括印度、南非、墨西哥、巴西和俄罗斯;2008年后,多数发展中国家的风险在不断改善,但很多发达国家的风险却逐渐上升。因此,中国企业应针对不同东道国的风险变化特点,采取措施规避风险...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杜群阳  朱勤  
传统的"贸易窗口型"或"制造基地型"海外直接投资已不适应于中国开放经济条件下内外均衡的要求,开展技术获取型海外直接投资将有助于提升我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的竞争优势,应成为我国对外资本输出的主流。文章提出了技术获取型海外直接投资"MAL优势论",并结合中国企业实践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范丹  
近几年,中国企业来逐步探索通过海外投资的方式,在全球范围内获取先进技术、信息和知识,提高要素效率并创造新要素,从而提升了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当然,也面临很多的阻力或影响因素。如何加快推动中国企业顺利"走出去",如何进一步拓展海外获取技术型投资?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陈慧娟  胡玉明  
本文以2009~2012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两权分离度、股权集中度、终极股东性质对上市公司外部投资决策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两权分离能够促进外部尤其是长期股权投资;股权集中度对外部投资决策所产生的经济影响较小,但对统计有较明显的影响;当终极股东为自然人时会抑制外部投资,以致企业的外部投资规模减少,外部投资占总资产的比例也会减少。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徐子尧  郑芳  邢洁  
以2009~2013年在深交所创业板首次公开发行上市的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私募股权投资对被投资公司过度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私募股权投资可以有效减少上市公司滥用自由现金流的过度投资行为;从PE机构的特征来看,相对于国有背景,非国有背景的PE能更好的抑制过度投资;而联合投资之间由于相互"搭便车"等问题的存在,不利于减少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研究表明PE机构在被投资公司上市后仍可发挥一定的监督管理职能以减少代理问题,因而应鼓励公司积极引进优秀的私募机构,以促进其投资行为的理性化。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林红  
笔者从投资的角度剖析商业信用融资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为短期商业信用融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提供证据,并基于2007年~2012年的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研究了商业信用融资对投资行为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的商业信用的使用促进了企业投资支出的增加;国有上市公司获得的商业信用更多,但并没有因此提高商业信用的投资行为,民营上市公司获得的商业信用融资更少,但是商业信用融资的使用显著地提高了投资支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