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98)
- 2023(14321)
- 2022(12114)
- 2021(10889)
- 2020(8845)
- 2019(19737)
- 2018(19364)
- 2017(36631)
- 2016(19694)
- 2015(21725)
- 2014(21219)
- 2013(21190)
- 2012(20128)
- 2011(18718)
- 2010(19027)
- 2009(17604)
- 2008(17074)
- 2007(15357)
- 2006(14232)
- 2005(12997)
- 学科
- 济(102508)
- 经济(102333)
- 管理(56258)
- 业(49026)
- 企(38004)
- 企业(38004)
- 方法(33010)
- 中国(28048)
- 地方(27384)
- 数学(26943)
- 数学方法(26741)
- 农(26105)
- 学(24431)
- 业经(22477)
- 环境(21457)
- 财(18217)
- 农业(17913)
- 地方经济(16421)
- 和(16241)
- 发(15611)
- 制(15591)
- 贸(15487)
- 贸易(15475)
- 易(14901)
- 融(14206)
- 金融(14205)
- 银(13779)
- 银行(13728)
- 划(13645)
- 行(13349)
- 机构
- 学院(291053)
- 大学(290783)
- 济(127068)
- 经济(124613)
- 研究(113035)
- 管理(106083)
- 理学(90271)
- 理学院(89108)
- 管理学(87612)
- 管理学院(87103)
- 中国(84687)
- 科学(71528)
- 京(64025)
- 所(59636)
- 农(58681)
- 财(54557)
- 研究所(54307)
- 中心(49782)
- 业大(47068)
- 农业(45998)
- 江(45413)
- 财经(42926)
- 北京(40877)
- 院(40866)
- 范(39479)
- 经济学(39413)
- 师范(38973)
- 经(38920)
- 省(36126)
- 科学院(35835)
- 基金
- 项目(194454)
- 科学(152151)
- 基金(140824)
- 研究(136116)
- 家(126447)
- 国家(125365)
- 科学基金(105011)
- 社会(90612)
- 社会科(84943)
- 社会科学(84915)
- 省(76468)
- 基金项目(74517)
- 自然(67861)
- 自然科(65996)
- 自然科学(65972)
- 自然科学基金(64793)
- 划(64679)
- 教育(59406)
- 资助(56521)
- 编号(52266)
- 发(48053)
- 重点(44812)
- 部(41923)
- 成果(41526)
- 创(39932)
- 国家社会(37918)
- 发展(37696)
- 创新(37450)
- 课题(37277)
- 科研(37170)
- 期刊
- 济(153383)
- 经济(153383)
- 研究(87859)
- 中国(66967)
- 农(54171)
- 学报(53253)
- 科学(48834)
- 财(39838)
- 管理(39647)
- 大学(38854)
- 农业(36892)
- 学学(36890)
- 教育(26942)
- 融(26927)
- 金融(26927)
- 经济研究(25130)
- 业经(24839)
- 技术(22421)
- 财经(22004)
- 问题(19741)
- 业(19311)
- 经(19146)
- 资源(17445)
- 技术经济(14981)
- 世界(14645)
- 贸(14557)
- 版(14404)
- 科技(14272)
- 商业(13577)
- 业大(13527)
共检索到4564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俊杰
土地是一个自然经济综合体,土地开发会带来这一综合体的变化,也会带来正负两个方面的影响。如植树造林、地力培肥等,会给生态环境带来良性影响;而毁林开荒、粗放野蛮耕作则会给生态环境带来负面效应。这些影响分为可见的和不可见的,如旧城区改造、开垦荒地等,给环境带来的变化是明显的;而培肥地力,给生态环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俊杰
土地是一个自然经济综合体,土地开发会带来这一综合体的变化,也会带来正负两个方面的影响。如植树造林、地力培肥等,会给生态环境带来良性影响;而毁林开荒、粗放野蛮耕作则会给生态环境带来负面效应。这些影响分为可见的和不可见的,如旧城区改造、开垦荒地等,给环境带来的变化是明显的;而培肥地力,给生态环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颖
文章在阐述土地资源配置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的基础上,分别从土地资源供给约束、资源禀赋和利用结构方面探讨了土地资源配置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与制约,并对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从土地资源配置角度提出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土地 资源配置 社会经济发展
[期刊] 资源与环境
[作者]
高广生
本文从国土规划的作用、性质和基本内容等入手,详尽分析了国土规划在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生产力合理布局、资源综合开发和环境综合整治方面的地位与作用。提出制定统筹兼顾,考虑生态、经济效益的规划(即国土规划)是保证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成桂芳 潘军
当今不可持续的经济畸增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使人类生存和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发展理论面临严峻的考验 ,必须放弃传统发展理论 ,走生态环境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协调发展之路。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邱俊齐 温亚力
试论生态环境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的关系@邱俊齐@温亚力试论生态环境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的关系邱俊齐温亚力随着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但在发展的同时,也给人类生存环境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主要表现在:①全球性空气污染造成温室效应日...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德弟 沈月琴
山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刘德弟,沈月琴山区是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为了促进山区开发和发展,政府对山区实行经济扶持,专家学者对山区进行自然资源的综合考察研究。改革开放以来,山区由半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变,由半封闭向开放型转变,加速了山区经济、资源...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光宏 马艳
城郊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之间存在耦合关系,对二者的协调耦合度进行研究,可以有效评价城市扩展的合理性。本文根据系统科学理论与方法,对1998—2011年武汉市远城区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综合值进行测算,分析了二者的耦合动态。结果表明,研究期内,武汉市远城区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均呈增长趋势,但后者增速较缓且有波动性。从土地利用效益耦合度演化曲线来看,武汉市远城区土地处于协调发展阶段,但近年来耦合度有不断上升的趋势,这意味着武汉市未来远城区土地利用效益可能进入极限发展阶段。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梁红梅 刘卫东 刘会平 林育欣 刘勇
研究目的:定量研究经济快速发展地区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之间的动态耦合规律,为经济快速发展地区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研究方法:系统科学理论与方法、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深圳市土地利用效益的耦合度演化分为3个阶段。土地利用效益在1984—1990年,处于持续、稳定、最佳协调状态。1991—1996年,处于耦合变化状态,即从最佳协调状态向不甚协调发展。1997—2005年有所下降。宁波市土地利用效益的耦合度变化近似于对数曲线。1984—1987年,耦合度从-16.17°快速增加到44.71,°从低级共生到协调发展。1988—2005年处于协调发展阶段,但耦合度缓慢增长,接近90°。目前...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陈彧 李江风 徐佳
研究目的:掌握湖北省社会经济因素对生态服务价值影响的空间分异情况,为湖北省不同区域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科学参考。研究方法:构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研究结果:(1)第一产业对生态服务价值的负面影响由西至东逐渐减弱;(2)第二产业对鄂东地区生态服务价值负面影响较为显著,鄂中地区较弱,在鄂西地区则表现出正面影响;(3)第三产业主要对鄂西北及鄂中地区生态服务价值呈现正面影响,其他地区则不太明显;(4)城镇化对生态服务价值的负面影响由西至东逐渐减弱,对鄂东地区负面影响十分微弱;(5)人口因素主要对湖北省人口比较集中的沿江平原地区造成显著的负面影响。研究结论:应根据不同地区社会经济因素对生态服...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周章伟 陈凤桂 张虹鸥 陈莉
利用文献资料法,主成分分析法和空间分析法,分析广东省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空间分异,探讨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协调程度,为广东省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功能调整提供决策支持。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省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空间差异明显,协调发展水平偏低。其中珠江三角洲城市主要表现为生态环境滞后型,珠江三角洲外围城市则主要表现为社会经济滞后型。广东省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效益区域差异与经济发展格局基本相符,生态环境效益呈现出与社会经济效益逆向发展的态势。
关键词:
土地利用效益 空间分异 协调发展 广东省
[期刊] 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介福 东野光亮 张志国
随着煤炭开采,引起了许多环境问题,例如:采空区的塌陷,地面积水,煤矸石堆放,矿井污水、生产与生活废水的排放,煤粉、烟尘对大气的污染,粉煤灰及煤炭运输中飞尘等,造成矿区周围一系列的环境效应变化,以及引起水土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变化。在预测塌陷区,应采取有计划的工程设施与生态农业措施,进行水土资源的综合利用与环境保护。使煤炭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同步进行,使废弃的土地得到复垦和改良。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立群 邱俊齐
生态环境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社会经济发展观是在近20年中逐渐产生和形成的.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迅速提高,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同时伴随着全球人口激增,人类毫无限制地追求物质财富的增长,致使社会经济系统的运行能力超出了生态环境系统的允许限度即承...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育材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靳光华 孙文生
Thepapersystematicallyanalyzestheimpactsofsocialeconomicdevelopment onfertilitybycombiningquantitativewithqualitativemethods,timeseriesanalysis withcross-sectionanalysis.Theresearchconcludesthatthefinaldeterminantof fertilityiseconomicdevelopmentandthateconomicdevelopmentformsthefounda- tionoffertilitydeclineandlongtermconditiontokeeppopulationundercontrol.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