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38)
2023(7749)
2022(6493)
2021(5775)
2020(4713)
2019(10933)
2018(10541)
2017(20103)
2016(10623)
2015(11729)
2014(11684)
2013(12027)
2012(11803)
2011(11122)
2010(11879)
2009(11305)
2008(10282)
2007(9066)
2006(8585)
2005(8078)
作者
(32852)
(27669)
(27013)
(25769)
(17572)
(13225)
(12358)
(10593)
(10537)
(10094)
(9468)
(9295)
(9051)
(9004)
(8668)
(8372)
(7938)
(7917)
(7890)
(7671)
(7147)
(6800)
(6633)
(6386)
(6172)
(6117)
(6106)
(6070)
(5745)
(5340)
学科
(55030)
经济(54985)
管理(27143)
(25270)
地方(18886)
中国(18775)
(17830)
企业(17830)
(15982)
方法(12927)
业经(12361)
(12059)
(11326)
农业(11166)
(10671)
金融(10671)
地方经济(10615)
数学(10460)
数学方法(10312)
(9482)
银行(9467)
(9346)
(9043)
环境(9015)
(8528)
(8520)
贸易(8504)
土地(8445)
(8419)
资源(8368)
机构
学院(155187)
大学(154013)
(65447)
经济(64021)
研究(63772)
管理(55267)
中国(50073)
理学(45161)
理学院(44544)
管理学(43719)
管理学院(43421)
科学(38676)
(36385)
(33862)
研究所(30267)
(30080)
(29971)
中心(28349)
(26344)
北京(23999)
(23761)
师范(23563)
(23239)
农业(23076)
业大(22613)
财经(22366)
(21368)
(21299)
(20156)
科学院(19925)
基金
项目(96750)
科学(75354)
研究(72492)
基金(67435)
(59522)
国家(58972)
科学基金(48988)
社会(45565)
社会科(43209)
社会科学(43195)
(38661)
基金项目(34926)
(32391)
教育(31765)
编号(29997)
自然(29818)
自然科(28918)
自然科学(28908)
自然科学基金(28339)
(27845)
资助(27409)
成果(25065)
发展(22541)
重点(22436)
(22144)
课题(22015)
(20857)
(19596)
国家社会(18951)
创新(18361)
期刊
(85677)
经济(85677)
研究(51781)
中国(45322)
(29249)
学报(24482)
科学(24347)
管理(22800)
(21357)
教育(21078)
农业(20060)
(18469)
金融(18469)
大学(18176)
学学(16518)
业经(15332)
技术(13758)
经济研究(13270)
问题(11117)
财经(10946)
资源(10890)
(10870)
图书(10271)
(9604)
(8587)
世界(8464)
(8185)
国际(8037)
书馆(7731)
图书馆(7731)
共检索到2682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立波  张儒普  
殡葬改革的初衷是不留骨灰,不占土地。但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经济的拉动下,后火化过程异军突起,以墓地为标志的殡葬消费不断高扬,白色地甲不断蔓延,危害了土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然而由于殡葬和土地资源归属于两个不同的部门和学科,这种深刻的生态危机一直未能引起社会和学界的普遍关注。本文通过对殡葬管理历史和现实的分析,提出在两种体制并存的条件下加强对后火化过程的强干预,引导殡葬消费,弘扬入土为安的中华文明,发展生态墓地和可降解殡葬用品,探讨殡葬管理的社会福利功效,把是否有利于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殡葬管理的根本目标。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冰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与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王冰可持续发展是既强调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强调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其核心是要节约和保护资源,使各种资源能满足世世代代人的需要。就土地资源而言,最突出的矛盾是其稀缺性与利用之间的矛盾。对于中国这...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胡业翠  赵庚星  
在可持续发展主题下 ,从土地利用优化配置入手 ,介绍其基本内涵、理论依据用优化目标 ,阐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过程及其配置过程中系列模型的应用 ,并进一步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郝性中  
滇西北地区是云南地势和纬度最高的区域 ,土地资源以山地高原为主 ;陡坡地多 ,平地少 ;高寒层土地多 ,低热层土地少 ;垂直分异明显 ,水平分异突出 ;大部分地区自然条件差 ,社会经济发展缓慢 ,土地资源开发利用难度大。近年由于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 ,陡坡垦殖和轮歇种植日趋严重 ,造成森林减少、草场退化、水土流失严重 ,使人口—土地—环境矛盾日趋突出 ,导致贫困人口较多 ,部分人口失去生存条件。本区面临生物资源保护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问题。应从人口—土地—环境互养共生角度出发 ,树立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观念 ;因地制宜 ,调整用地结构 ;加强基础建设 ,改善土地开发条件 ;依靠科技进步 ,提高土地集...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邵绘春  厉伟  诸培新  
本文基于经济学的核心,即稀缺理论,从对"理性经济人"假设的挑战、价值观与财富观的变化两个角度重点阐述了土地持续利用研究的经济学变迁,并从时间、空间、用途三个维度探讨了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配置状况,进而提出了土地持续利用的配置目标。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劭锋  王毅  邹秀萍  刘扬  
治理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和重要保障,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但是目前对可持续发展治理的理解存在着很大程度的模糊性和混乱。本文在界定可持续发展治理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治理的一个理论结构,对可持续发展治理的基本特征、要素组成、实施途径、操作模式以及制度安排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讨论。可持续发展治理的可操作模式有社会伙伴关系模式、企业自调节模式和利益相关者契约模式;制度安排有三个核心:制度的结构和功能层、治理功能及其组织、关键制度的规则。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梁剑  乔海曙  
银行机构的内在脆弱性使银行机构本身经常面临崩溃的危机。我国脆弱的银行机构由于面临着内部和外部的双重风险 ,因此存在出现资本性危机、资产性危机、市场性危机及体制性危机的可能性。而我国银行机构在对潜在危机出现时的危机管理方面存在缺位 :危机管理意识淡薄 ,危机管理缺少相应的机构保障 ,危机管理缺乏预防与应急措施。鉴于此 ,加强银行机构危机管理应采取危机预防、危机治理和善后处理等措施。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孙颖  
2007年年中开始,美国爆发了次贷危机。近年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不断深化,全球股市暴跌、金融动荡、企业破产、失业剧增,实体经济陷入了困境。为此,各国政府全力应对,联手救市。美联储从2007年9月18日开始连续降息,从5.25%降至2008年末的0-0.25%,为50年来最低点;中国于2008年11月5日召开国务院常务会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华  张晓毅  
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家被卷入全球金融危机,导致有效需求大幅下降,包括出口需求、投资需求、消费需求,而同时竞争、信用和资本积累导致了生产过剩和金融过剩。不断增加的证据表明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我国贸易依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巧华  
文章基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理论,剖析资本逻辑与良性可持续发展的对立,资本逻辑不仅是资本主义危机的根源,而且是资本主义性质世界出现的一切主要矛盾——经济危机、社会危机、生态危机的根源。因此,经济社会良性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破除资本逻辑于整个社会运行的高度统一性,探究限制与发展资本之间保持合理的张力的途径,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统一的良性可持续。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丁小浩等在《中国高教研究》2008年第6期撰文指出,高校债务危机及其影响加剧是当前高等教育投资体制改革所面临的挑战之一。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我国高等教育的体制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涉及到高等教育经费来源与配置方式的高等教育投资体制的变革则是整个高教体制改革的一个最为关键的组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成思危  
本文认为,从我国当前经济形势来看,2009年实现增长8%没有问题。但是,从长远来看,我们应该着眼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第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使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中的消费、内需起重要作用。拉动内需,最重要的是提高工资和财产性收入,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的购买力。第二,调整经济结构。关键是要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加强创新,进一步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如现代金融业、现代咨询业、现代会展业、现代管理业、现代物流业等,要大力发展新能源。第三,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提高企业竞争力。第四,坚定不移地推动金融改革,坚持国际化、市场化、系统化方向。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武亚军  
一、引言水资源危机是当今世界很多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以中国为例,中国用占世界8%的水资源供应占世界22%的人口,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明显不足,据统计,1995年我国有333个城市缺水,其中122个城市严重缺水,每日缺水量达1508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