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067)
- 2023(20442)
- 2022(17306)
- 2021(16090)
- 2020(13429)
- 2019(31208)
- 2018(30893)
- 2017(59089)
- 2016(32339)
- 2015(36767)
- 2014(37142)
- 2013(36897)
- 2012(34534)
- 2011(31519)
- 2010(31753)
- 2009(29444)
- 2008(29281)
- 2007(26112)
- 2006(23046)
- 2005(21065)
- 学科
- 济(142330)
- 经济(142181)
- 管理(90529)
- 业(86190)
- 企(68997)
- 企业(68997)
- 方法(59828)
- 数学(51394)
- 数学方法(50888)
- 中国(42027)
- 农(38938)
- 财(32692)
- 地方(31954)
- 学(31591)
- 业经(31042)
- 贸(26536)
- 贸易(26518)
- 农业(26111)
- 制(25724)
- 易(25648)
- 理论(22326)
- 银(22247)
- 银行(22186)
- 和(22063)
- 环境(21713)
- 融(21532)
- 金融(21529)
- 行(21280)
- 技术(19955)
- 务(19632)
- 机构
- 大学(474739)
- 学院(470712)
- 济(193712)
- 经济(189486)
- 管理(180230)
- 研究(167479)
- 理学(154392)
- 理学院(152544)
- 管理学(149990)
- 管理学院(149123)
- 中国(126636)
- 京(103905)
- 科学(103639)
- 财(88219)
- 所(86178)
- 农(80877)
- 研究所(78291)
- 中心(75178)
- 江(70729)
- 财经(70269)
- 业大(70102)
- 北京(66696)
- 范(64684)
- 师范(64075)
- 经(63866)
- 农业(63402)
- 院(60462)
- 经济学(59267)
- 州(57100)
- 经济学院(53406)
- 基金
- 项目(311887)
- 科学(244162)
- 研究(227382)
- 基金(225284)
- 家(196897)
- 国家(195240)
- 科学基金(166074)
- 社会(143311)
- 社会科(135694)
- 社会科学(135658)
- 省(120281)
- 基金项目(118825)
- 自然(106920)
- 自然科(104345)
- 自然科学(104314)
- 教育(103940)
- 自然科学基金(102440)
- 划(102102)
- 资助(93291)
- 编号(92800)
- 成果(76592)
- 重点(70303)
- 部(69238)
- 发(69151)
- 课题(64645)
- 创(63435)
- 创新(59340)
- 科研(59278)
- 国家社会(59187)
- 教育部(58866)
- 期刊
- 济(218288)
- 经济(218288)
- 研究(143269)
- 中国(97126)
- 学报(76305)
- 农(74244)
- 科学(70311)
- 财(66079)
- 管理(65369)
- 大学(56786)
- 教育(54012)
- 学学(52927)
- 农业(50887)
- 融(43249)
- 金融(43249)
- 技术(39995)
- 业经(35200)
- 经济研究(34966)
- 财经(34600)
- 问题(29961)
- 经(29707)
- 业(27304)
- 图书(26535)
- 技术经济(23286)
- 贸(23283)
- 资源(22128)
- 理论(22094)
- 版(21850)
- 科技(21573)
- 世界(21204)
共检索到7129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猛
本文实证研究了省直管县体制改革试点的经济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县乡财政困境具有很大的惯性,其破解过程无法"一蹴而就";在县级政府尚未完全脱离地级市管辖的情况下,单纯依靠财政省直管县改革,县乡财政困境不但没有得到缓解,反而加剧了;在基层政府存在财政困境的情况下,压缩其经济建设支出,财政困境将进一步加剧;推行省直管县改革,县域经济增长及其波动的变化趋势具有不确定性;压缩财政供养人口,将促进县域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
关键词:
省直管县 财政困境 经济增长 经济波动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蒋南平 曾伟
围绕土地资源与城市化发展,分别从理论与实证分析的视角探讨了土地资源与我国城市化发展之间的关系。理论认为我国城市化发展中期存在的急剧增长的城市土地需求引致以占用耕地为主的城市土地供给增加,进而带来与农业用地及耕地保护间的矛盾,化解该矛盾依赖于优化城市存量土地利用结构、改变城市化发展方式以及协调土地资源利用;我国不应盲目追求高城市化率,应注重城乡的协调发展,应走"内涵型"城市化拓展道路,坚持"集约式"的城市发展模式,使城市化发展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资源环境保护及维护生态多样性等相适应。实证研究表明我国城市建设用地、经济增长和城市化水平三者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且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增加主要源于我国城市化...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付飞 张健
在"十一五"期间,我国的经济建设保持了持久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得到快速推进。在这个时期内,城市化的突飞猛进与土地需求间矛盾日益显现,土地的供求不足严重制约着城市化的进一步推进,本文中将就如何实现城市化发展与土地资源有效合理运用展开阐释和论述,并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合理化提出相关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
城市化 土地资源 有效利用 持续发展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曾伟
国内学者运用"增长阻尼"的研究方法,更多分析土地资源对我国某一个省或者某一城市的经济增长影响,缺乏考虑土地资源约束对我国城市经济的整体"增长阻尼"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本文针对这一不足,基于一个改进的二级CES生产函数,分别从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的角度,考察了土地资源约束对城市经济的"增长阻尼"。研究表明,土地资源约束对城市经济的"增长阻尼"大小受规模报酬、人口增长以及不同生产要素在城市经济活动中重要程度的影响;土地资源约束对我国城市经济的"增长阻尼"的平均水平约为0.24%,略低于土地资源约束对我国整体经济的"增长阻尼"水平,同时,不同地区的土地资源约束对城市经济"增长阻尼"除表现出"程度大小"的...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勇 袁晓玲
城市化发展中城市规模与净集聚效应呈现倒U型关系,当城市规模过度扩张时,规模逆梯度现象就会出现。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对中国城市化发展中的规模逆梯度现象进行研究。首先,通过构建静态一般均衡模型,求解出最优城市化率,从理论上论证了城市规模逆梯度现象的存在。其次,使用2006-2016年中国统计年鉴中的历史数据,引入环保型投入要素的DEA-Malmquist对中国31个省会级城市的综合发展效率进行测算。结果表明,规模较小城市中,"规模效率"能够有效促进城市"综合发展效率"的提升,但规模较大城市则呈现出"综合发展效率"主要通过"纯技术效率"这一渠道来提升而非单纯依靠"规模效率"来提升的特点。与此同时,本文的实证研究更进一步验证了中国城市发展的进程中存在着"规模逆梯度现象",未来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不仅要注重规模的扩大,还需提升内在效率。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琳 李娟 李影
文章基于二级CES生产函数及城市化增长函数,构建了土地资源对城市化进程的增长阻力模型,并以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全国土地资源对城市化进程的阻力为0.0199%,换言之,由于土地资源的限制,全国城市化进程的速度比没有土地资源约束的情形下降低0.0199%;从全国横向比较研究来看,各地的土地资源对城市化进程的阻力各不相同,而且差异较大;从全国三大区域空间分布来看,土地资源对城市化进程阻力的平均值由东至西逐渐递减,呈现与三大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较为一致的空间格局。
关键词:
土地资源 城市化 增长阻力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星 林日丽 布慧敏
广东省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在城市化、工业化高速发展进程中付出了沉重的土地资源代价,大量的农业用地、自然植被和水域被转化为城市用地,土地资源匮乏与城市化发展形成了尖锐的矛盾。本文对广东省城市化发展和土地利用及产出效率进行了分析,得出的结论是:(1)广东省的城市化发展进程是良性的,符合“诺瑟姆”城市化进程的运动轨迹;(2)广东省的城市用地的产出效率自1997年呈明显下降趋势,说明在城市化过程中土地使用效率存在一定问题。
关键词:
城市化 土地资源 可持续利用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史育龙
本文根据对 8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发展和土地资源及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实证分析 ,探讨了我国土地资源和城市化进程之间的相互关系。认为 :城市化不是造成 80年代以来我国耕地数量下降较快的最主要原因 ;从长期趋势看 ,土地资源不会对我国城市化发展构成根本制约。
关键词:
城市化 土地资源 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段新 戴胜利 张志胜
文章首先对城市化效率和教育发展水平的内在关系进行理论分析;然后构建城市化效率与教育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我国30个省份2008—2019年的面板数据为基础,一方面采用全局参比法、非期望产出的DEA-SBM模型对我国不同区域的城市化效率进行综合评价,另一方面采用熵权法对不同区域的科技创新水平进行综合评价;最后,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城市化效率和教育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研究发现:(1)2008—2019年我国不同区域的城市化效率和教育发展水平呈现不断上升的态势,但是教育发展水平的上升速度快于城市化效率。(2)城市化效率和教育发展水平呈现阶梯状分布,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递减。(3)2008年我国的城市化效率和教育发展水平处于轻度失调和中度失调状态,但是经过12年的发展,在2019年我国城市化效率与教育发展水平达到了勉强协调和初步协调状态。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学功 樊明智
城市化水平的提升是区域内产业结构变动的必然反映,二者之间是一种耦合与协同的关系。通过相关性分析和与一般模型对比分析,因非农产业企业规模与布局、政策制度等原因,许昌市城市化水平的提升明显滞后于产业结构的变动。加强县域优势产业、着力发展第三产业、重视教育培训、构建协调的推拉制度体系是促进产业结构变动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主要对策。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就业结构 城市化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耀彬
利用协整关系检验和基于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的格兰杰因果方法,分时段地对中国城市化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不同样本区间内,城市化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关系并不一致,二者之间有一个由松到紧密的相关联系过程;不同样本区间内,城市化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因果方向也并不相同,这与中国城市化发展的阶段性与外生性密切相关;目前中国城市化发展与经济增长是互为推进的,着眼于多要素的综合是协调好其二者关系的有效途径。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刘根荣 李欣欣
城市化提供了现代流通产业发展的"需求引擎",反过来,流通产业可以为人们对产品需求的实现提供支持,进而促进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通过格兰杰检验,得到城市化是流通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城市化的进程促进流通产业发展的结论;并就此提出了抓住城市化机遇,促进流通产业发展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城市化 流通产业 格兰杰检验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齐昕 王雅莉
为全面把握中国城市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在理论上将城市化体系划分为城、市和城市化三个层次。选取35座副省级以上城市作为样本,借助于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分别测度这三个层次的经济发展效应。结果表明,样本城市化的经济发展效应存在空间差异,城市化空间溢出效应为被动传导型。因此,为激励城市化高效地推进经济发展,应积极提升城市化效率、顺畅效应传导渠道,使得城市化的空间溢出效应由被动传导型转变为主动传导型。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晏维龙
从历史演进和逻辑分析相结合的角度看,城市的经济职能在于其作为集中的交换场所促进了交易频率的提高和流通业的不断发展。因此,旨在检验城市化与流通业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无疑是锦上添花。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使得多数宏观经济变量表现出非平稳特征,而协整以及建立在协整关系基础上的误差修正模型为研究非平稳变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奠定了理论基础。本文利用1960~2003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和流通业发展的年度数据,通过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的方法建立了一个对应的误差修正模型,以此作为定量分析城市化对流通业发展影响的基础。研究表明,从长期看,城市化水平每增长1个百分点促使流通业增长2.436个百分点。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程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镇化发展速度显著加快,城市化率不断提升。但城市化进程中的地区发展差异、城市污染等问题较为突出。基于此,本文利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31个省市的城市化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研究发现: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主要表现为"东高西低"的态势;东部沿海地区的城市化总体得分较高,发展速度快于内陆地区;经济基础因子得分较高的地区主要在东部区域;生态环境因子得分较低的地区主要在中西部;城市化发展的社会生活因子得分则较为均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