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646)
- 2023(16653)
- 2022(14044)
- 2021(13022)
- 2020(10757)
- 2019(24951)
- 2018(24416)
- 2017(47360)
- 2016(25544)
- 2015(28730)
- 2014(28487)
- 2013(28058)
- 2012(25685)
- 2011(23129)
- 2010(22831)
- 2009(20968)
- 2008(20323)
- 2007(17419)
- 2006(15235)
- 2005(13674)
- 学科
- 济(111250)
- 经济(111131)
- 管理(70767)
- 业(67613)
- 企(53635)
- 企业(53635)
- 方法(50103)
- 数学(44291)
- 数学方法(43930)
- 中国(33760)
- 农(29407)
- 财(25926)
- 业经(23660)
- 学(22124)
- 地方(21247)
- 贸(20437)
- 贸易(20426)
- 农业(19950)
- 易(19843)
- 制(18739)
- 环境(16565)
- 融(16335)
- 金融(16334)
- 银(16204)
- 银行(16169)
- 务(15846)
- 理论(15785)
- 财务(15774)
- 财务管理(15750)
- 和(15528)
- 机构
- 大学(365179)
- 学院(360032)
- 济(153919)
- 经济(150952)
- 管理(143784)
- 理学(125246)
- 研究(124174)
- 理学院(123883)
- 管理学(121904)
- 管理学院(121261)
- 中国(93711)
- 京(78296)
- 科学(74185)
- 财(68224)
- 所(60756)
- 财经(56117)
- 研究所(55654)
- 中心(55602)
- 农(55153)
- 业大(51628)
- 经(51487)
- 北京(49655)
- 江(49622)
- 经济学(48693)
- 范(47479)
- 师范(47115)
- 院(45266)
- 经济学院(44200)
- 农业(43104)
- 财经大学(42196)
- 基金
- 项目(250797)
- 科学(199408)
- 基金(185833)
- 研究(184215)
- 家(161531)
- 国家(160262)
- 科学基金(138547)
- 社会(120294)
- 社会科(114157)
- 社会科学(114131)
- 基金项目(98305)
- 省(93466)
- 自然(88273)
- 自然科(86273)
- 自然科学(86256)
- 自然科学基金(84707)
- 教育(83285)
- 划(79799)
- 资助(76141)
- 编号(73666)
- 成果(59428)
- 部(56713)
- 重点(55640)
- 发(53062)
- 创(51514)
- 国家社会(51126)
- 课题(49835)
- 教育部(49205)
- 创新(48103)
- 人文(47646)
- 期刊
- 济(160050)
- 经济(160050)
- 研究(109254)
- 中国(67144)
- 学报(54410)
- 科学(52012)
- 管理(50621)
- 农(50145)
- 财(48936)
- 大学(41932)
- 学学(39227)
- 教育(36791)
- 农业(35102)
- 融(31175)
- 金融(31175)
- 技术(28712)
- 财经(27515)
- 经济研究(27322)
- 业经(24647)
- 经(23570)
- 问题(22773)
- 业(18727)
- 图书(18719)
- 贸(17772)
- 技术经济(17136)
- 理论(16971)
- 世界(16879)
- 现代(16331)
- 科技(16292)
- 资源(16018)
共检索到5207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勇刚 罗海艳 张大洋
中国城镇化高速时代接近尾声,但土地资本化仍将是长期存在的社会现象。本文利用中国2004-2013年28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土地资本化的就业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地方政府主导的土地资本化对就业产生了负面影响,两者之间存在正U形关系;土地资本通过房价、产业结构和公共服务等渠道影响就业,其中,通过房价的过快上涨和制造业的产业结构刚性抑制就业增加,而公共服务的改善则对就业增加产生促进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土地资本化对不同产业的就业存在异质性影响,促进了制造业就业规模的扩张,但对服务业就业的影响则不显著。此外,土地资本化对就业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对东部地区就业产生负面作用,对中西...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李勇刚 罗海艳 汪玉兵
该文利用中国2002-2013年间282个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了土地财政对地方政府规模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收支行为显著推动了地方政府规模的扩张,土地财政与地方政府规模之间存在倒U形关系,并且公共品的供给和收入差距也强化了土地财政对地方政府规模扩张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土地财政对地方政府规模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性差异,土地财政对东部地区地方政府规模的影响程度明显低于中、西部地区。土地财政还对一线城市政府规模的扩张有抑制作用,表明土地财政是导致地方政府规模变化出现区域性差异的重要因素。此外,财政分权促进了地方政府规模扩张,而经济发...
关键词:
土地财政 地方政府规模 财政分权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黄新飞 李莹 张伟俊
文章首先将中国专利引用数据库与298个城市间高铁连通数据进行匹配,构建了2001~2019年88506个城市配对的面板数据,考察了高铁网络对于国内城市间知识流动的影响。研究发现,与没有直通高铁的城市相比,高铁直通之后,城市主动引用另一个城市专利的次数将提升22.7%。其次,在“双循环”战略背景下,研究了高铁开通对于城市吸收国外知识的影响,结果发现,高铁开通使得城市引用国外专利的次数增加了16.6%。机制研究发现,高铁不仅通过人才流动、举办学术会议和科技服务等渠道促进国内知识传播,还通过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国外知识向国内溢出。最后,通过整理城市层面的发明专利和产学研结合专利数据,发现高铁开通的知识溢出效应带动了城市创新质量的提升。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杨灿明 詹新宇
理论分析表明,土地财政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是复合型的,既存在逆向再分配效应,也存在正向再分配效应。基于系统GMM模型的实证研究发现,这种复合型的影响显著表现为U型关系:在开始阶段,主要表现为正向再分配效应,即随着土地财政规模的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但越过拐点之后,则主要表现为逆向再分配效应,转向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地区的数据实证揭示,土地财政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U型关系表现出显著的地区差异性。分位数回归发现,以上U型关系在各分位点整体上依然成立,并且随着分位点的提高,其拐点值表现出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这意味着即使是同样的土地财政规模,对处于不同分位点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而言,其...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顾洪明 郭晨 张卫东
本文以人口老龄化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为研究主题,基于2004—2016年中国城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人口老龄化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抑制作用,分析梳理了四种作用机制。机制识别表明,人口老龄化通过影响产业结构布局、缩小储蓄投资规模、降低劳动力生产效率、加剧不平等程度,抑制了经济高质量发展。异质性检验发现,在高人力资本水平和“有为政府”下,能够有效缓解人口老龄化的负面影响。因此,建议从调整生育政策、优化产业结构、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劳动力生产效率、塑造“有为政府”等方面完善相关政策。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经济高质量发展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姚玉祥 吴普云
学术界关于城镇化的经济增长效应基本上已经取得共识,然而关于城镇化如何影响社会收入分配却仍然存在较大争议。本文基于收入分配不平等的测算方法出发,构建了城镇化与社会收入分配两者关系的理论模型。理论分析表明,城镇化与社会收入分配不平等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即城镇化在初期阶段会扩大收入分配不平等,而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在后期将有助于改善社会收入分配格局。进一步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对上述结果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在2015年以前显著恶化了收入分配状况,但从2015年开始则有助于缓和收入分配失衡。因此,中国现阶段应当持续加快推进城镇化发展,不断改善社会收入分配状况,努力实现效率与公平的兼容。
关键词:
城镇化 收入分配 金融发展 经济开放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许超亚 张卫国
基于2003—2021年中国26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国内市场一体化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市场一体化有助于提升城市经济韧性水平;在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城市群内部和人口密度较低的城市中,市场一体化对城市经济韧性水平的促进效应较为明显;市场一体化通过推动经济集聚、促进城市创新和助力产业分工,提升城市经济韧性水平;市场一体化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杨扬 余壮雄 舒元
本文利用我国232个地级市1999-2006年的数据,探究我国经济集聚与城市经济增长的关系,并试图考察在我国城市经济增长的过程中,Williamson假说是否成立。研究表明,在我国城市经济增长的过程中,该假说成立,即城市经济集聚与城市经济增长速度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在经济发展的初始阶段,经济集聚促进了城市的经济增长;而伴随经济增长,经济活动在城市的进一步集中将阻碍城市经济的增长。实证结果表明实际人均GDP水平28283元为我国城市经济集聚与经济增长关系的临界值。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陈凡 周民良
利用中国288个地级市2000—2016年面板数据,采用DID和PSM-DID模型衡量了RSCC对TUIS净效应。研究表明:(1)RSCC未能带动区域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近而未能推动TUIS。(2)RSCC实施初期存在时滞,随后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呈现先负后正影响,对产业结构合理化抑制作用逐渐拉大。(3)RSCC存在人力资本挤出、储蓄抑制加之未充分发挥政府支出和固定资产投资作用,尽管对区域发展水平、外商直接投资影响为正,但因体制机制等未能带动TUIS。(4)RSCC在2012年前显著带动产业结构合理化,2012年后显著提升产业结构高级化;RSCC实施中“两个比照”样本对TUIS影响优于整体,并未带来与非比照区域显著差别;RSCC对等级高城市的TUIS影响不显著,对一般等级城市产业结构合理化有抑制作用。由此,应更好配置禀赋资源,强化产业内生增长能力,带动中部TUIS。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姚琼
股权结构主要包括股权集中度、管理股权和各类投资者性质。股权结构的治理效应表现为有效的约束和激励经理行为,减少代理问题。从资本结构角度研究股权结构的治理效应,关键是分析股权结构与资本结构的关系,逆向揭示出股权结构是否发挥了治理效应。通过实证研究得到,我国农业上市公司股权过于集中,不利于公司治理;管理股权对经理有一定的激励作用;相对而言,法人股东更有利于公司的治理。
关键词:
股权结构 投资者性质 代理问题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曹伟 周俊仰 罗浩
本文借鉴跨期最优代理人模型,分析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工资以及贷款利率与社会就业量之间的关系。本文的研究表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和贷款利率均为社会就业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而工资水平对就业的影响相对较小。总体而言,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对就业将产生负面冲击,利率变化主要通过通货膨胀效应和成本效应作用于社会就业水平。此外,本文分阶段考察了汇率与就业之间的关系。结论表明自1995Q1至2002Q1之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通过收入效应与贸易收支收入抑制了社会就业;之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主要通过资本品价格效应作用于就业,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促进了社会就业水平的提高,相反,贬值反而降低了社会就业水平...
关键词:
实际有效汇率 利率 就业 效应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段瑞君
文章结合新经济地理学、二元经济理论和内生增长理论提出了城市规模影响因素的分析框架,并基于分位数回归方法,采用2011年中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截面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市场规模的影响逐渐降低;公共财政支出对高分位数城市规模的影响最大;在中等城市规模附近,知识溢出的影响最为显著;城乡收入差距对中等及中等偏上城市的影响较为显著。另外,文章分区域研究了城市规模影响因素在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不同特点,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措施。
关键词:
城市规模 分位数回归 新经济地理学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潘昌蔚 严兵
文章基于2009~2019年中国27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利用政府工作报告文本信息构建雾霾治理指标,使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雾霾治理对外资流入的影响。研究发现:雾霾治理对外资流入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机制检验发现,雾霾治理主要通过缓解空气污染、提升产业结构高级化促进外资流入;异质性分析发现,雾霾治理对外资流入的促进作用主要发生在中国东部和中部地区的非资源型城市以及资源成熟型、资源衰退型城市;进一步研究发现,雾霾治理对周边城市外资流入具有明显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外资流入的增加部分来源于高技术制造业。文章拓展了外商投资区位选择理论的研究边界,为地方政府环境政策制定与合理引进外资提供了现实参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范亚西
基于中国城市层面的数据,对环境信息公开对环境治理绩效的影响进行验证,同时采用多层次模型探究了自上而下的环境监管对环境治理绩效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信息公开改善环境治理绩效。实证研究结果发现:首先,环境信息公开能够显著地提升环境治理绩效。其次,环境监管能力对环境治理绩效并无影响;而环境监管的严厉程度对环境治理效果的影响有限,影响机制较为复杂。最后,环境信息公开与环境监管的结合能够显著地改善环境治理绩效。
关键词:
信息公开 环境监管 环境治理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潘启娣 肖峻
本文以2011-2020年中国地级城市数据为样本,对数字普惠金融如何影响劳动力流动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主要通过产业结构优化、金融供给增加、消费水平改善来增强劳动吸引力、促进劳动力流动;其影响在中部地区、人口非连续净流入地区更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有利于提高当地的就业水平,尤其是提高非农产业的就业率,且会增强常住人口流动,但对户籍人口流动没有显著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外资进入与产业结构升级:来自中国城市层面的经验证据
国土绿化如何“点绿成金”?——来自中国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创新效应的经验证据
工业数字化转型的碳减排效应研究——来自中国行业的经验证据
财政支出对就业的影响存在门限效应吗——来自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
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转化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分析——来自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
FDI挤出了中国非正规就业吗——来自CHIP数据库的经验证据
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减畜效应研究——来自牧区的经验证据
中国城市化迟滞的所有制基础:理论与经验证据
技术创新、城镇化的就业效应分析——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