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49)
- 2023(11784)
- 2022(10493)
- 2021(10167)
- 2020(8658)
- 2019(19989)
- 2018(19911)
- 2017(38990)
- 2016(21157)
- 2015(23840)
- 2014(23869)
- 2013(23703)
- 2012(21811)
- 2011(19113)
- 2010(19150)
- 2009(17726)
- 2008(17520)
- 2007(15106)
- 2006(13099)
- 2005(11550)
- 学科
- 济(79894)
- 经济(79801)
- 管理(68862)
- 业(63207)
- 企(53137)
- 企业(53137)
- 方法(39010)
- 财(36115)
- 数学(33657)
- 数学方法(33315)
- 中国(22776)
- 农(19880)
- 务(19740)
- 财务(19677)
- 财务管理(19615)
- 学(19093)
- 企业财务(18779)
- 制(17554)
- 业经(17386)
- 地方(16753)
- 财政(14943)
- 理论(14724)
- 银(14224)
- 银行(14187)
- 行(13180)
- 和(13018)
- 农业(12851)
- 贸(12687)
- 贸易(12682)
- 技术(12489)
- 机构
- 大学(294427)
- 学院(290417)
- 管理(121258)
- 济(111046)
- 经济(108510)
- 理学(104392)
- 理学院(103267)
- 管理学(101603)
- 管理学院(101067)
- 研究(91869)
- 中国(73251)
- 财(63624)
- 京(62722)
- 科学(57316)
- 财经(46889)
- 所(45633)
- 中心(42965)
- 经(42553)
- 农(42434)
- 江(41932)
- 业大(41832)
- 研究所(40998)
- 北京(39808)
- 范(36572)
- 师范(36293)
- 财经大学(34959)
- 州(34401)
- 院(33462)
- 农业(33095)
- 经济学(32674)
- 基金
- 项目(198365)
- 科学(155704)
- 研究(145685)
- 基金(144830)
- 家(124848)
- 国家(123813)
- 科学基金(107374)
- 社会(91087)
- 社会科(86213)
- 社会科学(86190)
- 基金项目(77724)
- 省(76069)
- 自然(70719)
- 自然科(69045)
- 自然科学(69029)
- 自然科学基金(67793)
- 教育(65981)
- 划(63999)
- 编号(60254)
- 资助(60013)
- 成果(49602)
- 部(43897)
- 重点(43131)
- 创(40635)
- 课题(39924)
- 发(39823)
- 项目编号(38344)
- 科研(38096)
- 教育部(37917)
- 创新(37869)
- 期刊
- 济(118835)
- 经济(118835)
- 研究(88983)
- 中国(57685)
- 财(53503)
- 学报(44872)
- 管理(41582)
- 科学(40793)
- 农(37238)
- 大学(33576)
- 学学(31427)
- 融(28423)
- 金融(28423)
- 教育(28369)
- 农业(25724)
- 财经(22811)
- 技术(22738)
- 经(19094)
- 经济研究(18876)
- 图书(18640)
- 业经(18327)
- 理论(16368)
- 实践(15245)
- 践(15245)
- 问题(15020)
- 财会(14844)
- 会计(14190)
- 情报(13822)
- 技术经济(13435)
- 科技(13418)
共检索到4284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卫 陈小君 李文兴
土地财政模式对我国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同时也需要注意在该模式下的政府债务风险问题。由于地方政府与土地投资者及社会公众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情况,因此政府负债比例信息的公开是缓解政府债务风险的有效手段。本文则从信号博弈视角出发分析了得出了如下结论:对于理性的政府官员来说,他们可以通过向土地投资者披露相关信息来节约成本。基于此,文章提出了应从财力保障、审计威慑和激励政策三个角度来加强相关制度建设以提高地方政府财政的透明度,来促使政府财政收入增加,促进地方经济迅速发展。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陈红 王稳华 黄艳玲 祖笠
近年来,地方政府或有负债规模不断攀升。为了加强对地方政府或有负债的管理,防控由此产生的债务风险,有必要提高地方政府或有负债信息披露质量。但是目前我国地方政府或有负债信息披露存在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难以满足债务风险预警的需要和缺乏完整的地方政府或有负债信息披露体系等问题。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完善地方政府或有负债信息披露质量:加快推进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政府财务报告制度建设、建构地方政府或有负债信息披露的法制保障、将地方政府或有负债信息披露与地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挂钩、采取政府资产负债表内披露和报表附注披露相结合的地方政府或有负债信息披露体系。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陈红 王稳华 黄艳玲 祖笠
近年来,地方政府或有负债规模不断攀升。为了加强对地方政府或有负债的管理,防控由此产生的债务风险,有必要提高地方政府或有负债信息披露质量。但是目前我国地方政府或有负债信息披露存在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难以满足债务风险预警的需要和缺乏完整的地方政府或有负债信息披露体系等问题。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完善地方政府或有负债信息披露质量:加快推进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政府财务报告制度建设、建构地方政府或有负债信息披露的法制保障、将地方政府或有负债信息披露与地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挂钩、采取政府资产负债表内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邹秀清 莫国辉 刘杨倩宇 刘光成 陈红艳
研究目的:运用AHP-熵值法计算地方政府土地财政风险指标的综合权重,评估江西省土地财政风险状况;以地方政府土地财政风险指标综合指数作为网络输入,土地财政风险状态作为网络输出,构建RBF神经网络预警模型,并对江西省土地财政的风险状态进行学习模拟及预警分析。研究方法:AHP-熵值法;RBF神经网络模型。研究结果:(1)2005—2014年,江西省土地财政总体风险在中警状态波动。就风险子系统而言,江西省土地财政行政风险总体呈下降趋势;经济风险和社会风险在本研究时间段内基本处于中警状态;生态风险警度从2005年的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亓寿伟 毛晖 薛真
本文通过对2010年—2013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来考察财政风险、地方政府性债务对土地出让行为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地方政府性债务、财政风险与土地出让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财政风险分为债务风险和非债务财政风险两类,两者都显著影响地方政府土地出让行为,但债务风险的影响程度更大。另外,在中西部地区,债务风险对土地出让的影响大于东部,而非债务风险对土地出让的影响,东中西地区的差异不大。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佘定华 汪会敏
地方政府或有负债是指中央政府以下的各级(省、省辖市、县、乡)地方政府所承担的本级政府的或有负债。相比于政府直接负债,地方政府或有负债由于极大的隐蔽性和不确定性,给财政带来的风险也最大。通过对或有负债进行恰当披露,有利于决策者依据准确的会计信息制定相关决策,还可以增强资源提供者对政府的信任度,使其更乐于向政府纳税、缴费或投资,政府会获得更多的财务资源。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朱久霞 李宜轩 高妍
文章从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实际情况入手,通过剖析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核算不准确、不能完整披露债务信息问题,提出通过完善地方政府会计债务要素核算方法和内容,调整政府资产负债表,增加报表附注内容及公开地方资产负债表等措施,提高政府债务的透明度,使地方政府债务情况处于广大社会公众监督之下,督促政府以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缓解债务风险。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陈志勇 王银梅
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防范债务风险已成为各界持续关注的热点,而债务信息披露是强化政府性债务管理最为基础的工作之一。本文针对当前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信息揭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通过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健全统一的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机制、改革完善会计制度和报告制度以及编制地方政府债务预算等措施,完善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信息披露体系。
关键词:
地方政府 债务 信息披露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封北麟
本文深入剖析了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财政风险的现状、形成原因和危害,揭示了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无序发展导致地方政府债务的过度扩张,对财政调控和管理形成巨大压力,诱发财政风险,并就此提出完善投融资平台建设、控制财政风险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投融资平台 政府性债务 财政风险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镟,方先明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蔺庆校 朱连才
地方政府债券(Local Treasury Bonds,简称LTB)是地方政府或其授权代理机构发行,为筹集资金用于地方政府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性项目建设的有价证券。LTB一般是以当地政府的税收能力作为本付息的担保。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也采用这种方式为地方政府融资。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睢党臣 李盼
伴随着欧债危机、美国"财政悬崖"的升级与蔓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激增、潜在风险较大等问题已成为中国经济稳步增长进程中不可忽略的因素。基于财政风险视角,研究在道德风险驱使下地方与中央政府间的博弈关系以及地方债务风险沿着由低到高的行政链条层层转化的传导路径。从债务期限结构出发,将当期财政收支与长期的成本、收益效应等纳入动态可持续性分析框架,以此评估当期地方债的最大可持续规模。通过实证分析发现,作为首个偿债高峰的2011年,其当期举债规模已超出其可持续范围,而且"新债偿还旧债"现象严重,潜在违约风险不容忽视。
关键词:
地方政府债务 财政风险 可持续性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秦龙
自2014年地方政府债券推出以来,地方政府债务信息披露质量显著提高,对于化解债务风险、推动财税体制改革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过借鉴已有文献,结合财政部最新办法要求,构建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信息披露指数,对整体和各发行主体的信息披露水平进行量化评价。通过对信息披露指数及各分项指标的分析,发现在债券存续期披露、专项债项目披露等方面存在普遍性问题,各地信息披露质量也存在较大差异。基于此,对进一步提高地方政府债务信息披露质量提出若干建议。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张玉双
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的债务规模持续上升,其风险管控问题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隐患。针对我国地方债务信息披露制度,从地方政府债务信息披露的主体与使用对象、制度建设、会计基础和披露内容等角度阐述地方政府债务信息披露的现状,总结地方政府债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与美国的债务信息披露制度进行对比,寻找美国地方债务披露模式的可借鉴之处。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应当进一步完善财税制度、适时引进权责发生制的会计基础、建立健全地方政府财务报告体系等,以期改进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信息披露模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启友
财政自给能力不足和对地方举债的严厉限制,使地方政府开辟了各种预算外的筹资渠道。这种明禁暗行的负债行为实际上鼓励了各级地方政府盲目扩大债务,还为上级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对全局性财政风险的把握造成了极大困难。"阳光是最好的杀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