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697)
- 2023(15503)
- 2022(13459)
- 2021(12566)
- 2020(10495)
- 2019(23579)
- 2018(23052)
- 2017(43690)
- 2016(24303)
- 2015(26763)
- 2014(26597)
- 2013(26327)
- 2012(24096)
- 2011(21352)
- 2010(21307)
- 2009(19249)
- 2008(18785)
- 2007(16144)
- 2006(13792)
- 2005(11820)
- 学科
- 济(93559)
- 经济(93469)
- 管理(70180)
- 业(63786)
- 企(52468)
- 企业(52468)
- 方法(41989)
- 数学(36688)
- 数学方法(36309)
- 财(33276)
- 农(25882)
- 中国(24642)
- 学(23158)
- 地方(22460)
- 业经(20499)
- 务(17571)
- 财务(17510)
- 财务管理(17459)
- 农业(17286)
- 制(16960)
- 贸(16672)
- 贸易(16668)
- 企业财务(16572)
- 易(16159)
- 环境(15255)
- 理论(15155)
- 技术(14219)
- 和(14210)
- 财政(13643)
- 银(12877)
- 机构
- 大学(335285)
- 学院(334511)
- 管理(130831)
- 济(127188)
- 经济(124404)
- 理学(114376)
- 研究(113650)
- 理学院(113031)
- 管理学(110995)
- 管理学院(110417)
- 中国(82422)
- 科学(75723)
- 京(71336)
- 财(62829)
- 农(62536)
- 所(58584)
- 业大(56565)
- 研究所(53818)
- 中心(51083)
- 农业(49581)
- 江(48336)
- 财经(47748)
- 北京(44407)
- 范(44347)
- 师范(43821)
- 经(43460)
- 院(41755)
- 州(38734)
- 经济学(37449)
- 技术(36009)
- 基金
- 项目(239427)
- 科学(186139)
- 基金(172127)
- 研究(169081)
- 家(153342)
- 国家(152071)
- 科学基金(128805)
- 社会(105323)
- 社会科(99745)
- 社会科学(99713)
- 省(94609)
- 基金项目(92593)
- 自然(86245)
- 自然科(84182)
- 自然科学(84154)
- 自然科学基金(82600)
- 划(80370)
- 教育(77306)
- 资助(69711)
- 编号(68493)
- 重点(54262)
- 成果(54024)
- 部(51462)
- 发(51165)
- 创(49735)
- 课题(47215)
- 科研(46506)
- 创新(46472)
- 计划(45492)
- 大学(43568)
- 期刊
- 济(134929)
- 经济(134929)
- 研究(94268)
- 中国(64436)
- 学报(61924)
- 农(55960)
- 科学(54068)
- 财(50134)
- 大学(45453)
- 管理(44238)
- 学学(43224)
- 农业(38885)
- 教育(35664)
- 技术(26351)
- 融(23752)
- 金融(23752)
- 业经(22906)
- 财经(22470)
- 经济研究(22026)
- 业(19495)
- 经(19106)
- 科技(17852)
- 问题(17619)
- 版(17515)
- 业大(16734)
- 资源(16183)
- 图书(16159)
- 技术经济(15159)
- 理论(15094)
- 商业(14488)
共检索到4771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沛 彭颖
笔者采用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在土地财政背景下探讨影响区域基础设施存量的主要因素。实证结果显示:从全国范围来看,财政融资和显性土地财政融资方式对地区基础设施存量的影响较大,由于土地财政融资的空间相关性和溢出效应,使得供给约束作用较明显;从东、中、西部地区的对比来看,显性土地财政融资对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影响大于西部,而隐性土地财政融资对东中西部地区均有显著影响。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杜金华 陈治国
当前土地财政确保了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随着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力度的加大,社会对项目的整体实施效果要求越来越高,居民评价的重要性凸显。本文在分析土地财政影响城市基础设施供给满意度作用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基于CGSS微观数据,实证检验了土地财政与城市基础设施评价的关系,研究发现土地财政提高了居民对城市基础设施的评价水平,其对东部、发达地区和非市中心的居民评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究其原因,土地财政通过改善投资效率提高了居民评价,支撑的市政基础设施投资从效率方面提高了居民评价,发达地区和沿海地区充分发挥地理位置优势,把大量的土地财政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中,推动了经济增长和城市发展,提高了自身竞争力,改善了居民生活便利性,提高了城市基础设施社会评价。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林振德 赵伟
通过选取1992~2011年各省、市、区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变截距模型,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发现:1我国人均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投资量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2各省、市、区人均公共基础设施投资量区域差异,总体来说有逐步减小的趋势但差异仍然很明显。3地区经济实力的提高对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投资有很强的促进作用。4政府更倾向于向乡村人口密集的地区投资基础设施。
关键词:
农村 公共基础设施投资 区域差异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孙政宇 龚刚敏
产业多样化发展具有提高就业率、促进产业创新等重要作用,而在我国财政分权的制度背景下,土地财政会对城市产业发展形成产业结构刚性,可能抑制产业多样化发展。为此,基于空间杜宾模型,本文利用我国城市面板数据重点考察土地财政、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多样化的作用机制以及产业多样化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基于财政分权的制度背景,基础设施投资冲动导致土地财政抑制城市产业向多样化发展;同时,本地区的产业多样化对促进邻近地区产业多样化具有积极的影响。该研究结果对于政府提高就业水平、缓解社会内卷化等现象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汤玉刚 陈强
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中国的基础设施存量迅猛增加,为中国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文章试图为理解中国的基础设施改善机制提供一个整合的理论和实证框架。研究表明:财政分权体制的确立与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的启动是促成中国基础设施起飞的关键条件。分权化经济治理模式所产生的辖区间竞争与土地融资创新分别历史性地改变了基础设施的投资需求和供给能力,尤其在城市部门。进一步,我们详细分析了显性和隐性土地财政与城市基础设施提供之间的理论逻辑,并运用资本存量法和实物存量法两种方法对相关假说进行了初步实证检验,1999~2007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提供了某些支持性证据。本研究不仅有助于理解中国城市基础设施的增...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宋美喆 胡丕吉
以智慧城市试点政策的实施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研究数字基础设施对地方财政可持续的现实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数字基础设施对地方财政可持续的影响以正向为主导,具有逐年递增的特征,且呈现异质性,在高创新水平、高人口规模、高人力资本的城市表现更为突出。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数字基础设施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刺激公众消费需求、提高财政支出绩效等渠道发挥积极作用,但也会弱化政府征税能力、造成税收流失,对地方财政可持续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同时,投资冲动的影响效应不显著,使得数字基础设施通过强化投资冲动作用于地方财政可持续的机制被中断。进一步的分析结果显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具有空间溢出性,能够带动地理距离相近和经济发展水平类似的城市提高财政可持续性。据此,从有序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搭建财税领域的智能网络平台、推动产业和消费升级、发挥先行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张明源
我国当下的基础设施建设依赖政府财政靠前发力,而财政可持续性问题成为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面临的最大阻碍。本文的研究表明,虽然一般公共预算资金在基建投资中的占比持续走低,但是政府财政仍然是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中的关键角色。基建投资不是造成地方政府债务较高、影响我国财政可持续性的根源。从估算结果来看,虽然受到多种因素制约,但是2020—2022年政府资金的平均资金撬动效应高达2.7倍,民间资金依赖政府资金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带动作用。预计至2035年,我国每年基建财政支出空间在5.5万亿—7.3万亿元,“十四五”期间政府资金预计平均每年拉动其余资金16.2万亿元。因此,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开展基建投资的关键在于优化专项债使用机制、提升政府投资决策能力以降低资金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通过建立健全政府投资、补贴与价格的协同机制,更好地利用有限的财政预算资金撬动民间投资,带动经济系统整体健康平稳运转。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孙燕铭 孙志人
美国建国后,在大部分时间里将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国家经济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联邦政府利用资源优先配置和鼓励性财政金融政策推动基础设施各领域的建设。经过200多年的努力,建成了世界上单个国别最为完备涵盖各领域的基础设施体系,包括运河水系、铁路、水坝水电和能源系统、高速公路和民用航空网等,形成了19世纪铁路神话和20世纪基础设施建设黄金时期。本文阐述了这一进程中联邦各级政府采取财政资源优先配置和鼓励性政策的方法和经验,亦对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论证新世纪以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进程中展现的新特征。
关键词:
美国 财政资源 基础设施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孙燕铭 孙志人
美国建国后,在大部分时间里将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国家经济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联邦政府利用资源优先配置和鼓励性财政金融政策推动基础设施各领域的建设。经过200多年的努力,建成了世界上单个国别最为完备涵盖各领域的基础设施体系,包括运河水系、铁路、水坝水电和能源系统、高速公路和民用航空网等,形成了19世纪铁路神话和20世纪基础设施建设黄金时期。本文阐述了这一进程中联邦各级政府采取财政资源优先配置和鼓励性政策的方法和经验,亦对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论证新世纪以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进程中展现的新特征。
关键词:
美国 财政资源 基础设施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李芊 段雯
在国家倡导加快运用PPP模式盘活基础设施存量资产的背景下,针对目前我国存量市政基础设施PPP项目入库少、签约难等问题,在相关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首失从地方政府、社会资本、存量市政基础设施自身3个维度,系统归纳出影响存量市政基础设施应用PPP模式的19个因素,其次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建立了影响因素间的7级多层递阶解释结构模型,并结合OWA算子赋权确定关键影响因素,最后针对具体操作规范和配套政策不完善、优质存量项目推出不足等关键影响因素提出对策建议,为加快存量市政基础设施应用PPP模式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余靖雯 王敏 郭凯明
本文主要聚焦于地方政府为基础设施建设融资,对土地财政和土地金融这两种土地融资方式的权衡选择。我们首先构建动态最优化理论模型,提出土地价格是决定地方政府融资模式的主要因素:土地价格上涨越快,地方政府越倾向于用土地抵押获得资金;土地价格上涨越慢,地方政府越倾向于直接出让土地。利用2008—2013年地级市的相关数据展开实证研究,结果支持了模型的基本结论,土地价格增长率对人均城投债发行额具有正向影响,拉动了基础设施投资。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东部和一二线城市土地价格的影响最大。此外,地方政府抵押土地获取资金的融资成本并非外生,受到土地价格增长率的影响,土地价格上涨越快的城市,发行城投债的实际利率越低。
关键词:
土地出让 土地抵押 基础设施投资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薛婧 张梅青 邢玉平
基于财政压力影响本地及邻近地区污染的内在机制及交通基础设施调节作用分析,利用2004~2016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通过空间计量检验财政压力及其与各等级公路交互项对污染的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研究表明,财政压力通过税收政策、环境管制、贸易壁垒及资源配置干预影响污染排放;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弱化财政压力的污染空间效应;财政压力及交通基础设施区域差异扩大地区污染差距;环境治理投入对污染产生挤出效应。建议提升地方政府财权事权匹配水平、缩小财政压力及交通基础设施省际差距,构建污染治理区域合作机制。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宋德勇 陶相飞
利用2004~2016年我国地级市数据,采用中介效应检验发现,土地财政会通过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房价间接影响产业升级。一方面,土地财政能够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土地财政也会推动房价上涨,抑制产业升级。分区域对比发现,房价越高的地区,土地财政对产业升级的抑制作用越强。以房价作为门槛变量,发现土地财政与产业升级关于房价存在着双门槛。当房价较低时,土地财政对产业升级具有促进作用;随着房价上涨,土地财政对产业升级的影响会不断变小;当房价过高时,土地财政对产业升级具有抑制作用。因此,政府应该缩小土地财政的规模、降低对土地财政的依赖,积极出台措施抑制房价上涨,提高土地财政的利用效率。
关键词:
土地财政 基础设施 房价 产业升级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赵云鹏 胡晴晴 吉小东 宋金波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了商品和要素的流通,是影响区域市场化进程的重要因素之一。基于我国2010—2019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莫兰指数测算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区域市场化的空间相关性,进而构建空间计量模型进行空间效应分析,在区分地区与交通基础设施类别的基础上进行异质性分析,并采用变换权重矩阵的方式对所得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发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区域市场化进程的促进作用显著存在,但呈现逐年减弱的趋势;分时期来看空间估计结果,2010—2015年期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区域市场化的空间溢出效应为正且显著,但在2016—2019年期间,空间溢出效应并未发挥作用;当区分东中西三大区域以及公路、铁路、内河航道等不同类别的交通基础设施时,其空间溢出效应也并不一致。研究结论为进一步探索我国区域市场化的影响因素及发展方向提供了经验判断,对各区域制定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策略并高效推进市场化进程提供理论支持与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赵鹏
基于2000-2014年中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采用价格法和"冰山成本"模型实证交通基础设施和区域一体化间关系。结果表明,在全国范围内,交通基础设施能平抑商品价格上下波动,阻碍相对价格波动程度,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但在东、中、西部不同空间表现出分化的特性。为此,我们应增加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中西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平抑物价波动,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
关键词:
交通基础设施 区域一体化 相对价格波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