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78)
- 2023(11155)
- 2022(9533)
- 2021(8731)
- 2020(7610)
- 2019(17582)
- 2018(17302)
- 2017(34116)
- 2016(18594)
- 2015(21383)
- 2014(21682)
- 2013(21882)
- 2012(20436)
- 2011(18396)
- 2010(18673)
- 2009(17874)
- 2008(18364)
- 2007(16404)
- 2006(14064)
- 2005(12849)
- 学科
- 济(82728)
- 经济(82606)
- 管理(63382)
- 业(58267)
- 企(49758)
- 企业(49758)
- 方法(41024)
- 财(36045)
- 数学(35965)
- 数学方法(35700)
- 制(21088)
- 农(20995)
- 中国(20607)
- 务(19668)
- 财务(19638)
- 财务管理(19577)
- 企业财务(18680)
- 学(17290)
- 业经(16832)
- 地方(14570)
- 财政(14352)
- 体(14227)
- 贸(14140)
- 贸易(14138)
- 银(13837)
- 银行(13812)
- 易(13702)
- 农业(13229)
- 融(13137)
- 金融(13133)
- 机构
- 大学(279971)
- 学院(276281)
- 济(118201)
- 经济(115796)
- 管理(107455)
- 理学(92542)
- 理学院(91577)
- 管理学(90301)
- 管理学院(89769)
- 研究(88811)
- 中国(69734)
- 财(66501)
- 京(57657)
- 科学(51632)
- 财经(49153)
- 所(44718)
- 经(44430)
- 农(43343)
- 江(42655)
- 中心(41581)
- 研究所(39719)
- 业大(38423)
- 经济学(38197)
- 财经大学(36256)
- 北京(36050)
- 经济学院(34681)
- 农业(34009)
- 范(33963)
- 师范(33657)
- 州(32619)
- 基金
- 项目(176858)
- 科学(139855)
- 基金(130483)
- 研究(130426)
- 家(111873)
- 国家(110963)
- 科学基金(95810)
- 社会(84886)
- 社会科(80544)
- 社会科学(80522)
- 基金项目(68796)
- 省(67897)
- 教育(61308)
- 自然(60423)
- 自然科(58991)
- 自然科学(58971)
- 自然科学基金(57956)
- 划(56997)
- 资助(53921)
- 编号(52722)
- 成果(44347)
- 部(41483)
- 重点(39759)
- 制(37447)
- 创(36660)
- 发(36492)
- 课题(36244)
- 教育部(36200)
- 国家社会(35545)
- 人文(34819)
- 期刊
- 济(129980)
- 经济(129980)
- 研究(84426)
- 财(58333)
- 中国(56412)
- 学报(40858)
- 农(38414)
- 管理(37754)
- 科学(37641)
- 大学(31600)
- 学学(29906)
- 融(26828)
- 金融(26828)
- 财经(26251)
- 教育(25985)
- 农业(24879)
- 经(22374)
- 技术(22247)
- 经济研究(21106)
- 业经(19317)
- 问题(17581)
- 财会(14590)
- 贸(14388)
- 会计(14206)
- 技术经济(13877)
- 理论(13658)
- 版(13510)
- 统计(12940)
- 业(12898)
- 商业(12207)
共检索到4151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骆祖春
在委托-代理理论框架下,含有土地财政收入的分税制合同能提高代理人(地方政府)分享剩余份额的水平,从而提高合同的激励强度,还有助于减少代理人承担的风险和降低委托人(中央政府)的总代理成本。土地财政对分税制财政体制合同而言起到隐合同的作用。该文对中国东中西部省份的1999-2009年相关数据的实证研究结果与理论推导结论高度吻合,证明了现实中土地财政形成机制的存在。
关键词:
委托-代理理论 土地财政 生成机制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赵合云
从逆向软预算约束的理论视角分析,"土地财政"是地方政府在目前的制度环境、强激励机制和弱约束机制下在其管辖范围内攫取资源来完成政府政策目标的必然选择。因此,解决"土地财政"问题的根本性措施应是优化制度环境、调整目前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具体来看,应树立科学的政绩观,深化财政分权改革;将政绩考核权力适度下放,以完善激励机制;推动政府预算与会计改革,增强外部约束主体的约束能力和约束意愿。
关键词:
土地财政 逆向软预算约束 地方政府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武普照 孙超 赵宝廷
在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土地财政及土地财政负面效应外溢的经济背景下,本文基于官员晋升激励和地方财政压力的双重视角,通过构建"中央—地方—居民"三部门博弈下地方政府实施土地财政行为的决策机理模型,剖析了土地财政扩张的体制根源,并利用1999—2017年的省际面板数据,从静态和动态的双重维度估计了官员晋升激励与财政压力影响土地财政的空间滞后模型,探究地方政府间土地财政行为的策略互动特征及其增长惯性。研究发现:官员晋升激励和财政压力均显著推动了土地财政扩张,且前者的估计结果十分稳健,而后者在统计上并不稳健;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行为存在明显的策略互动特征;土地财政存在惯性增长的"棘轮效应"和动态累积态势,这是地方政府难以摆脱土地财政路径依赖的关键。进一步地,通过构建官员晋升激励综合指数、测算包含转移支付收入的财政压力及更换土地财政度量指标等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也支持了以上结论。这对于完善地方官员考核体系、理顺不同级次政府间财政关系以及改革城乡二元土地管理制度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政策启示。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周彬 杜两省
本文通过构造一般均衡模型发现:"土地财政"必然推动房价持续上涨,从而降低居民个人的效用并引起社会公众的不满;房价越高,地方政府的效用就越大,因而地方政府具有推动房价上升的内在激励;由于地方政府的效用与商品房成交量的关系不确定,地方政府一般具有豪宅偏好,而忽视中小户型大众住宅、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供应;给定"土地财政"现状,在地方政府相互竞争情况下,中央政府通过商业银行来控制房价过快上涨存在极大的困难。为证实上述结论,本文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的方法发现,地价在5个季度内都对房价变化有解释能力;从联立方程模型的估计结果中又发现,供给方程中地价的系数统计显著,地价对房地产价格和成交量具有明显的影响。最...
关键词:
土地财政 房地产价格 宏观调控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李一花 刘蓓蓓 乔敏
本文立足于市级层面,对土地财政成因说中的"财政分权"与"引资竞争"两种观点进行检验,本文的研究发现,土地财政的形成是以我国独特的土地制度为基础的"财政分权"与"政绩竞争"共同作用的结果,进一步对土地财政影响预算内支出结构的研究发现,土地财政并没有减轻预算内投资建设的激励,这表明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和建立民生财政的目标依然任重道远。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张丽华 李保春 张吕 张蕾
一、我国"土地财政"的生成机理(一)"土地财政"促成机理:地方政府财力不足。自1994年分税制体制实施以来,在财力划分上,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比重大体保持在50%至55%之间,如果加上中央掌握的社保基金和中央管理的民航、铁路、石油、金融、保险等大型垄断行业的利润,中央政府集中了全国近60%的财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尹忠明 杨斌 付竹
农业财政投入的经济效益显著,且短期波动和临时冲击均会带来持续的影响;从长期来看,农业财政投入对社会与生态效益的提升具有良好的、渐进的推动作用。相关部门应进一步采取措施,优化财政投入结构,提高财政投入效益,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良性互动。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先柱 赵奉军
本文分析了在现行的地方政府控制土地出让收益模式下,城市房价波动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土地出让收入、财富效应、房地产税收以及房价波动的产业关联效应构成了财政增收的四种机制。基于2000-2010年的35个大城市的面板数据,我们定量分析了房价波动对城市财政收入的影响。结果显示,房价和总产出的变动显著影响了财政收入,从而为财政收入的高速增长提供了一种基于资产价格的解释。
关键词:
房价 财政收入 传导机制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刘佳 彭佳
研究目的:探究土地约谈是否有效抑制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研究方法:基于2004—2016年中国281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实证分析土地约谈对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长短期影响效应。研究结果:(1)土地约谈对土地财政绝对规模没有影响,但对土地财政相对增速具有显著抑制作用,能有效缓解土地财政不断扩张;(2)土地约谈政策效力仅能维持两年,难以起到长期持续的抑制作用;(3)土地约谈在中部地区和经济水平较低城市具有显著约束作用,而对东西部地区及经济水平较高城市没有影响。研究结论:建议深化土地约谈制度,强化问责刚性约束;提升信息公开程度,搭建多渠道监管平台;实施差异化约谈,精准土地约谈效果。
关键词:
土地约谈 土地财政 政策效果 双重差分法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徐艳飞 刘再起
基于1997—2012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数据,采用System GMM计量模型,剖析了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扩张对能源消费的影响机制和路径。结果显示:土地财政扩张可以有效降低能源消费强度,当达到某一临界值后,土地财政对能源消费强度的影响由负转正,影响曲线呈正U型;土地财政对能源消费总量的影响正好相反。进一步研究得出:土地财政对能源消费强度的影响路径是土地财政扩张可以同时促进地区生产总值和能源消费总量的增加,其中对前者的影响程度更大。指出:硬化能源消费强度和能源消费总量"双控"考核可以减少能源浪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陈少晖
判断一种产品生产的财政支持力度首先应从产品的性质入手,产品的公共产品属性越强,财政支持的力度应该越强。研发产出品中,基础研究、共性技术和专有技术的公共性呈由强而弱排序,因而财政对这三种研发产出品的支持力度也就呈现由大到小的递减趋势。虽然发达国家政府资助在R&D投入中的比重呈现下降的趋势,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国不仅采取各种政策措施加大R&D的投入总量,而且进一步加大政府财政对科技活动的支持力度正在成为一种新趋势。尽管我国财政科技投入的绝对量不断增加,但无论是在增长速度、GERD/GDP指标,还是内容结构、地区结构方面,均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为了保证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和有效运行,在增加科技...
关键词:
科技投入 公共财政 结构优化 机制建构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武振荣
近年来,面对财政日益严重的困境,特别是中央财政趋于失去宏观调控能力的严峻形势,人们要求提高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即SR/NI)和中央财政收入占全部财政收入比重(即CSR/SR)的呼声越来越高,不少同志还提出了各自认定的数量界限,且说法不一。鉴于这种情况,本文拟从财政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秦海林
为了消弭金融风险的巨大负外部性,政府总是会在关键时刻采取金融风险财政化的措施,这是政治经济市场上一系列制度博弈的均衡解。在特定的制度环境中,如果初级行动团体能够打动次级行动团体,推出可以有效实现金融风险财政化的外部收益的制度装置,那么,金融风险财政化的政府行为就会出现。基于logit模型的检验结果显示,财政体制改革、金融深化和对外开放会显著影响政府对金融风险财政化的行为选择,而且这种冲击效应还在分税种改革前后截然不同。因此,政府在利用金融风险财政化的同时,还需要尊重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改进原则,进行配套的制度创新和促成制度耦合。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李斌 李拓
以中国式分权为视角,运用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对土地财政引起环境污染的直接效应及环境规制效应进行分析,并利用中国2000-2011年省际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动态面板计量经济学模型,采用系统GMM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土地财政规模扩张直接加剧了环境污染;低水平的环境规制会刺激土地财政规模扩张而加剧土地财政的污染效应;经济增长、城市化、能源效率等也是影响环境污染的因素。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徐鹏杰 吴书胜
以上海和重庆房产税试点改革为切入点,在分析房产税改革对土地财政依赖影响机理的基础上,基于全国35个大中城市2006—2016年度面板数据,采用合成控制法实证分析房产税改革对土地财政依赖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房产税通过房价、企业成本、企业投资来抑制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依赖,但影响程度存在显著差异。相比房产税改革试点前,上海、重庆对土地财政依赖程度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这表明地方政府可根据本地土地财政现状,在中央政府的部署下,通过适度调整房产税政策来均衡地方政府收支结构,促进地区高质量持续发展。
关键词:
房产税 土地财政依赖 合成控制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