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914)
- 2023(7488)
- 2022(6334)
- 2021(6109)
- 2020(4897)
- 2019(11202)
- 2018(10917)
- 2017(20389)
- 2016(11294)
- 2015(12704)
- 2014(12775)
- 2013(12811)
- 2012(12243)
- 2011(10978)
- 2010(11316)
- 2009(10268)
- 2008(10461)
- 2007(9162)
- 2006(8228)
- 2005(6695)
- 学科
- 济(44382)
- 经济(44230)
- 业(30655)
- 管理(29498)
- 农(27061)
- 财(23578)
- 企(21238)
- 企业(21238)
- 农业(18004)
- 方法(15084)
- 业经(14013)
- 地方(13941)
- 中国(13671)
- 财政(12715)
- 学(12036)
- 制(11878)
- 数学(11266)
- 数学方法(11107)
- 政(10367)
- 务(9910)
- 财务(9893)
- 财务管理(9850)
- 土地(9445)
- 企业财务(9306)
- 理论(8481)
- 和(7935)
- 发(7895)
- 体(7828)
- 策(7673)
- 农业经济(7630)
- 机构
- 学院(157058)
- 大学(155395)
- 济(56750)
- 研究(56494)
- 经济(55247)
- 管理(55069)
- 理学(47067)
- 理学院(46305)
- 管理学(45272)
- 管理学院(44960)
- 中国(43396)
- 科学(37206)
- 财(35813)
- 农(34627)
- 京(33803)
- 所(29553)
- 研究所(26524)
- 中心(26243)
- 农业(26016)
- 江(25860)
- 业大(25614)
- 范(24686)
- 师范(24518)
- 财经(24134)
- 省(21727)
- 经(21568)
- 北京(20757)
- 州(20242)
- 院(20174)
- 师范大学(19601)
- 基金
- 项目(104221)
- 科学(81083)
- 研究(77612)
- 基金(74090)
- 家(64606)
- 国家(63936)
- 科学基金(53793)
- 社会(49805)
- 社会科(45618)
- 社会科学(45597)
- 省(42522)
- 基金项目(40178)
- 划(34783)
- 教育(34680)
- 自然(33952)
- 自然科(33068)
- 自然科学(33056)
- 编号(32615)
- 自然科学基金(32432)
- 资助(28638)
- 成果(28074)
- 重点(23488)
- 课题(23034)
- 发(22755)
- 部(22622)
- 创(20628)
- 性(20400)
- 科研(19859)
- 农(19764)
- 国家社会(19652)
共检索到2491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邢成举
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土地财政现象正在向村庄地域延伸,但是村庄生成土地财政的原因却有别于城市,其集中表现为村干部要"找回过去"、治理当下的需要、新农村建设的机遇、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制和村民社会分化与流动。从村庄的层面看,土地财政主要引起了三方面的社会后果,即新农村建设的异化发展、村干部的逐利化及其治理能力的降低,村民社会分化的加速以及社会结构的固化和扭曲村干部的增收观念。
关键词:
土地财政 新农村建设 村民分化 乡村治理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田先红
返乡农民工从经济、社会、精神和治理等四个层面对村庄社会产生剧烈的影响和冲击。他们正在挣脱村庄社会的束缚,以现代社会的行为规范引领村庄,形成"在地市民化"的局面,最终致使村落共同体走向瓦解。"在地市民化"意味着农民在思想观念和生产生活等各方面都与城市市民趋同。这是一种不同于一般城市化和市民化的状态,是没有城市化的市民化。返乡农民工的"在地市民化"状态,呼唤国家和社会各界从生产生活条件、福利保障待遇、思想精神文化等各方面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勤 周静
村庄成员权与农地承包权的初始契合随村庄成员数量和农地政策变动而错位。两权错位中村庄成员分化,导致集体权属虚化、治理资源匮乏、社区认同消解、道义观念分化等共同体瓦解的社会后果。在稳定农地承包权基础上,现行农地制度需要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的村庄生活共同体的再造。
关键词:
村庄成员权 农地承包权 错位 社会后果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雒珊
在资源下乡的背景下,“经营村庄”成为普遍现象,逐利的工商资本进村成为“经营村庄”的主导者。资本在政府引导下进行“村企绑定”,介入乡村的权力体系,扮演“经营者”和“治理者”双重角色。在此基础上,资本进村从生产经营转向平台化的经营。首先,通过迎合政策打造亮点,搭建项目资源平台,完成村庄的基础打造;其次,集中流转土地资源进行投资平台的运作,吸引外来资本进行非农化开发,实现村庄的增值;最后,资本以“经营共同体”的中介对接角色,在多个利益主体关系平台的运转中处于主导地位,保证村庄的维护和升级。乡村资源被资本统筹调配成为其经营获利的工具,对乡村治理产生不可控的后果。这启示我们,需要加强制度规范资本下乡,防止资源下乡过程中资本下乡经营的利益蚕食行为。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邢成举
1.土地财政影响新农村建设的健康发展。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土地财政的出现增加了村民生活的支出,也降低了中央惠民政策的合法性和权威性,减弱了村民对政府政策的认同与支持。土地财政让新农村建设惠民和便民的目的发生了变异,村民尽管也得到了一定的实惠,但其在这个过程中付出了大量金钱和精力。土地财政的做法与新农村建设当中的管理民主的精神是不一致的,这样的新农村建设也难以获得持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战辉 褚明浩 孙敏
不同于税费时期的"老村级债务","新村级债务"是在取消农业税以后,国家公共财政资源以项目制为主要形式向农村输送的背景下产生的村级债务,项目制是新村级债务产生的基础。新村级债务具有普遍性、差异性、私人性、隐蔽性等特点。村庄发展导向、村干部经营项目是村级债务产生的内在原因,项目的资金配套制度和地方政府的自利逻辑是村级债务形成的外因。新村级债务对乡村社会的影响是全面的,造成了村级权力固化、村庄主体性丧失、乡村关系扭曲以及村庄间分化加剧等严重后果。随着新村级债务的不断膨胀,容易造成新的债务危机,应当高度警惕。
关键词:
新村级债务 项目制 乡村治理 村庄建设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陶志琼
本文以美国的一些“不良教育研究”为例,介绍分析了美国学者有关“不良教育研究”的省视与反思,揭示了“不良教育研究”中的政治投机现象和虚假的“科学性”外观,提出教育研究必须注重研究的价值前提假设,注意研究的社会意义和社会责任。
关键词:
不良教育研究 社会后果 实践性 概括性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代谦 别朝霞
财政能力是国家能力的核心。本文利用宋朝(960~1279年)的历史数据,识别了经济变迁中的财政效应。"靖康之变"(1127年)使宋朝完全丢失了传统的农耕区——黄河中下游流域,田赋收入大幅度减少,财政结构开始向非农产业倾斜。财政的这种变化对宋朝经济产生了长远的影响,经济倚重非农产业,商品经济更加繁荣,经济货币化程度加深。中国历史上的这种"自然实验"使本文能够识别经济发展中的财政效应,利用对峙政权的侵略性作为财政压力的工具变量进行的回归,其结果支持本文的逻辑。
关键词:
国家能力 唐宋变革 靖康之变 自然实验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罗兴佐
村治是各权力主体在村庄内部交互作用的过程。自 1 980年以来 ,随着社会经济的分化 ,各种民间组织重新兴起 ,并在村民自治的背景下成为村治中的重要力量。民间组织对村治的参与 ,一方面提升着村庄治理的民主化程度 ,另一方面又可能导致村级组织权威的衰落 ,给乡村社会带来不稳定。因此 ,重建村级组织权威 ,实现民间组织的制度化参与 ,对于乡村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村庄治理 民间组织 参与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万海远 田志磊 徐琰超
本文在村庄层面探讨了财政资金的收入分配效应,并揭示了财政资金对村庄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从而补充了财政资金从中央到地方、再到村庄和农户的分配过程。从实践来看,财政资金从乡镇到村庄、再到农户的纵向分配中,偏向于被富裕村庄和高收入农户获得,由此扩大了村庄间和村庄内部的收入差距水平。而进一步的证据表明,由于地方政府亲生产性支出的偏好,导致基本建设性类支出比例过高,而该类支出对高收入农户的收入弹性更大,从而财政资金对高收入农户更加有利。综合来看,偏向性的资金分配方式和亲生产类的资金使用去向,使得中国农村财政具有显著的村庄收入差距扩大效应。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杜姣
通过对浙江北部D村的个案考察,从村庄社会内部的角度出发,力图分析经济高度分化背景下利益密集型村庄选举过程的表现样态及其背后所反映出来的深层机制,并进一步分析其村庄治理层面的后果。研究表明,村级权力的高价值激发了村民参与选举的意愿,以纵向经济分层为基础的社会关系的圈层化构成了村庄内部选举高度竞争化的助推机制;在竞争性选举过程中,竞选者以利益派性为组织基础,采取关系、金钱等策略性动员方式获取选票;村级权力的高价值直接带来了村庄选举以及村庄治理的谋利化色彩,表现在村级资源的分配上,即为分配原则的私人化,导致了村庄底层以上访为主要方式的针对处于村干部位置之上的富人群体的抗争,村级组织面临合法化危机。针...
关键词:
村庄 竞争性选举 动员机制 治理后果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德福 桂华
基于一起由行政力量主导的大规模农地流转案例,分析大规模农地流转分别在经济层面与社会层面产生的后果,以及对农民生活与乡村治理造成的影响。研究发现,从经济效果看,在从事粮食种植的条件下,大规模雇工经营不如中等规模的家庭经营效益高;土地流转将更多农民推向劳动力市场,改变了农民家庭经济生活方式。从社会效果看,它切断了自发流转形成的农户循环,消解了农村社会的中坚力量,对农村稳定造成了不利影响。
关键词:
农地流转 经济效益 基层治理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冯海波
财政约束主要表现在财政支出约束、财政收入约束和预算原则约束等几个方面。在财政约束软化的情况下,政府可能会产生这样几种倾向:公共物品的不合意供给、盈利化行为、过度负债。在处于经济转型期的中国,财政约束软化的现象大量存在,由此而引发了种种社会经济矛盾。若想解决矛盾, 其根本出路就在于建立法治财政,实现财政约束的法治化。
关键词:
财政约束 财政约束软化 法治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石人炳
由于特殊的政治军事原因 ,1 95 0年前后以青壮年男性人口为主的大批大陆人口迁入台湾 ,导致台湾部分年龄人口性别比严重失调。性别比偏高使得处在婚龄段的男性人口成婚困难 ,男性终身不婚率高 ,老年离婚男性比例高 ,以及单身老人处境艰难。性别比偏高还导致婚姻年龄的性别差异扩大 ,经济落后地区女性外流严重。性别比失调的社会影响具有时间上的持续性、空间上的扩散性、年龄上的传递性、社会影响的综合性和问题解决的艰难性等特点。
关键词:
台湾 人口 人口性别比 婚姻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前恒 吕之望 李军培
本文以我国中西部H村、L村、T村和Z村等四个村庄的调查资料为基础,探讨了财政专项项目在村庄层面的绩效问题。研究发现:财政专项项目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农民生活状况的改善,但财政专项项目也存在着效率低下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项目与村民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偏差,项目执行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着资金分散、资金不足、资金被截留、项目管理人员能力较低、村民参与程度不高等现象;一些项目还表现出可持续性差、发展性项目不能瞄准低收入人群等方面。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供有关方面参考。
关键词:
村庄 财政专项项目 绩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