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65)
- 2023(11153)
- 2022(9422)
- 2021(8717)
- 2020(7508)
- 2019(17413)
- 2018(16692)
- 2017(32106)
- 2016(17477)
- 2015(19916)
- 2014(20221)
- 2013(20405)
- 2012(19583)
- 2011(17831)
- 2010(18579)
- 2009(17489)
- 2008(17696)
- 2007(16027)
- 2006(14310)
- 2005(13075)
- 学科
- 济(95356)
- 经济(95274)
- 管理(49377)
- 业(43752)
- 企(35049)
- 企业(35049)
- 方法(34997)
- 数学(30621)
- 数学方法(30300)
- 财(29726)
- 学(23523)
- 地方(22688)
- 中国(22685)
- 农(21598)
- 业经(16716)
- 制(16468)
- 务(14136)
- 财务(14109)
- 财务管理(14055)
- 农业(14002)
- 地方经济(13933)
- 财政(13624)
- 企业财务(13340)
- 贸(13126)
- 贸易(13118)
- 易(12606)
- 理论(12350)
- 和(12319)
- 体(12236)
- 融(12185)
- 机构
- 大学(268602)
- 学院(264043)
- 济(116558)
- 经济(114240)
- 研究(97988)
- 管理(94513)
- 理学(79836)
- 理学院(78796)
- 管理学(77295)
- 管理学院(76774)
- 中国(74006)
- 财(60159)
- 科学(59874)
- 京(57788)
- 所(52025)
- 农(47623)
- 研究所(46768)
- 财经(43984)
- 中心(43256)
- 江(42593)
- 经(39575)
- 业大(38694)
- 经济学(37624)
- 农业(37335)
- 北京(36760)
- 范(36520)
- 师范(36189)
- 院(34246)
- 经济学院(33700)
- 州(32319)
- 基金
- 项目(164641)
- 科学(127828)
- 研究(119537)
- 基金(118749)
- 家(103849)
- 国家(103017)
- 科学基金(86041)
- 社会(76386)
- 社会科(72272)
- 社会科学(72248)
- 省(63262)
- 基金项目(61839)
- 教育(54853)
- 自然(53499)
- 划(53467)
- 自然科(52180)
- 自然科学(52156)
- 自然科学基金(51198)
- 资助(49030)
- 编号(47870)
- 成果(41416)
- 重点(37981)
- 部(37050)
- 发(36377)
- 课题(33935)
- 创(32837)
- 国家社会(32219)
- 科研(31481)
- 教育部(31385)
- 性(31006)
- 期刊
- 济(138758)
- 经济(138758)
- 研究(85879)
- 中国(57356)
- 财(51307)
- 学报(44663)
- 农(43241)
- 科学(40295)
- 管理(34141)
- 大学(33139)
- 学学(31037)
- 农业(28472)
- 教育(26601)
- 融(23965)
- 金融(23965)
- 财经(23314)
- 经济研究(23279)
- 技术(21987)
- 经(20174)
- 业经(19170)
- 问题(18253)
- 业(15195)
- 贸(14736)
- 技术经济(14647)
- 版(14087)
- 统计(14006)
- 世界(13100)
- 图书(12298)
- 国际(12252)
- 理论(12024)
共检索到4196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方文全
本文以城市土地的要素特征和土地批租制度为起点,界定了土地出让金的贴现级差地租收益性质、来源及其在开发企业和政府财政之间的分享结果,揭示了土地出让金管理和土地税费制度安排的缺陷。地方政府财政的土地依赖问题主要是由于不合理的土地出让金管理体制和扭曲的土地税费体系导致的软预算约束所致,据此提出了系统改革完善有关土地财税制度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土地财政 土地出让金 级差地租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薛蒙林
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需要和基本条件之一。辨清"三农"问题的实质,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本文从研究"三农"问题的内部逻辑和外部逻辑出发,揭示了"三农"问题的实质,提出了统筹协调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路,给出了制定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和进行制度设计所应遵循的三个基本原则。
关键词:
“三农” 内外部逻辑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马海涛 曹明星 白云真
数字经济国际税收改革如火如荼,经合组织设计了"双支柱"的基本方案,力图建立市场国征税权和全球最低税制度以改善国际税收秩序。针对上述改革,基于探索中的新市场财政学理论的分析框架,可以形成三个方面的创新性认知:一是形成平台市场范畴,创新解释数字经济新市场的平台主体及其联结度意义、数字经济新平台的市场机制及其税法规制特点;二是形成可比政府范畴,探索政府生产性角色的正名与征税权正当性的证明、跨境交易可比性全景的还原与可比政府税基的匡算;三是具化收益控制权范畴,分别剖析经合组织改革方案中跨国企业与政府的税收利益博弈、数字经济中国家及其集团的产业格局竞争。根据上述逻辑和基本国情,提出中国初步的应对政策,强调应从税基安全、公平和发展三个层面,系统设计好反避税中的全球竞争与合作、数字和工业经济的全球大循环以及落后地区和新兴行业的经济成长等方面的政策。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林光彬
笔者通过对我国财政改革的内在逻辑进行分析,发现所有制和税制变化所形成的财局与政局之间的互动演化,是我国财政改革的最重要内因;财政困境的突破和矫正分利失衡是政府推进财政经济改革的直接动力;财政改革经历了从控税源到改税制的发展演进。本文从政治经济学的视角,用历史和逻辑相结合的方法,首先从历史演进的逻辑对中国财政改革进行分析,然后以此为基础,从政治逻辑、经济逻辑、财政逻辑和发展逻辑四个方面对我国财政改革进行了理论分析。笔者认为保障中央政府的财政经济权威是改革不可动摇的政治逻辑,适应基本经济制度的变化是财政改革的经济逻辑,经济决定财政是财政改革的自身依存逻辑,财政经济矛盾的展开和克服的无限循环过程是财...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吴亚辉
守法是法治运行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探究守法的内在逻辑具有重要意义。以经济学的"成本—收益"为基本分析技术,可发现左右人们守法与否的根本原因在于对守法成本与违法成本的考量。在此认识框架下,以2002年施行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为例进行实证分析,探寻化解城市房屋拆迁过程中被拆迁人频频"抗法"尴尬境遇的可行性路径。
关键词:
法经济学 守法 守法成本 实证分析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垒磊
文章从财政体制改革出发,来探讨土地财政问题。用规范的科斯定理和责任规则重新分析在征地活动中政府、村组织和被征地农民的经济利益关系,得出依靠征地、批租建立起来的土地财政存在卡尔多—希克斯效率。通过理论分析论证了征地和征税存在替代关系,在征地存在空间边界,征地范围趋紧时,地方政府会从征地转向征税。通过实证分析阐述了地方政府提供公共服务会推高住宅商品房价格上涨,为地方政府全面开征房地产税提供一种参考。
关键词:
地方政府 土地财政 房地产税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曲振涛
法经济学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经济学界也是法学界发展最快的流派之一,是20世纪后半期经济学界乃至法学界最重要的学术成果。本文通过对法经济学的产生根源、逻辑基础和若干基本理论的重新梳理和分析,探讨了法经济学发展的内在规律;同时,对法经济学的本土化和学科建设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
法经济学 逻辑基础 基本理论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匡凯
土地征收制度会受到财政政策影响。1959-1982年,财政权力下放、重工业优先支出,致使农村通货膨胀、地方征地权力增大,所以征地审批机关级别提高、权力回收,补偿标准上调。1982-1998年,分税制促使政府通过城市扩张提高GDP,加之通货膨胀使得征地程序更严格,补偿标准提高。新世纪公共财政下,法律细化了"公共利益"范围、提高了征地透明度,农民参与土地分红。财政从家财型向税收型转变,应当要严格征地程序,加强社会保障,处理好"央-地"关系。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吴美华 朱应皋
最低工资制度从诞生时起就备受争议。主流经济学家反对的主要理由是,最低工资是对劳动力市场的价格管制,会导致失业率上升,经济效率下降。尽管这一结论并未完全得到实证检验的支持,但是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发展中大国,效率和就业自然是我们首要关注的。理论和现实说明,我国目前并不具备最低工资的实施环境,那么政府为什么还要推行最低工资制度呢?本文提供了一个政治经济学的解读框架。
关键词:
最低工资 政治经济学 制度逻辑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类承曜
本文通过一个政治经济学视角分析了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逻辑,重点分析了国有银行改革的三个关键领域:股份制改革、市场化和财务重组,分析各个领域改革背后的逻辑以及存在的问题。结论是尽管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由于政府更多地考虑了自身的成本和收益,改革主要停留在技术层面而回避了深层次的本质问题,而且政府追求短期化目标的结果是短期内银行财务状况的改善是以长期内风险累积为代价。最后得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
国有商业银行改革 股份制改革 财务重组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钟祥财
本文对奥尔森关于集体行动的理论作了一个扩展。通过对a=b/c公式中的c在特殊压力下发生变化的分析,作者得出结论:在常态条件下,集体行动一般是缺乏效率的;而在特殊压力下,集体行动可以是具有效率的。本文还阐述了这一结论的多方面含义。
关键词:
特殊压力 集体行动 逻辑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陈刚
安倍政府的财政政策带有以企业成长、公共投资优先的特征,同时在分配上希冀以支持企业成长的方式,借助涓滴效应的发挥,实现经济红利的逐层渗漏。作为安倍经济学重要的一环,安倍政府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所起的作用主要在于引起市场先期反应、扭转市场预期,不过也承担了因市场利率提高引起的国债支付利息的增加和政府债务的攀高等风险。消费税增税背景下,安倍政府财政政策的特征暴露了政策性缺陷。日本面临着实施安倍经济学刺激景气和财政稳健运营并行的难题。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戴治勇
现代最优执法经济学是法律经济学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法律完全且执法者最大化社会福利的假设下,分别讨论了严格责任制度和过失责任制度下资源在提高执法概率,即侦破、逮捕上的投入,与惩罚,即罚款、监禁上的投入之间的最优配置。本文试图以最优执法理论作为参照系,将新近放开上述假设以后的发展,结合信息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的贡献,在更大的思想史背景下对这一领域进行综述。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高景芳
宪法经济学的建立和发展是布坎南后期学术上的重要理论贡献。宪法经济学的知识传统来源于公共选择理论、古典经济学理论和维克赛尔财政理论。宪法经济学以规则的选择为研究对象,以个人主义、理性选择和交换视角为方法论,以"一致同意"和集体政治决策的双层结构为理论基础,以契约理论为政治哲学。文章认为,宪法经济学思想的理论价值与缺陷并存,对我国的经济改革颇具启示意义。
关键词:
布坎南 宪法经济学 公共选择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文竹 金涛
本文建立了一个新的模型尝试解释中国经济的近中期增长模式。在考虑“土地财政”作用的基础上,首先建立两期世代交叠(OLG)模型说明基本原理,随后将两期模型扩展到多期OLG模型,进行参数校准和模型求解。研究表明,在城镇化过程中政府将通过“土地财政”机制获得的资本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使得企业部门资本重新配置、均衡条件重构,推动形成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相对占比的稳定均衡。在这一机制下,GDP和全要素生产率不断上升但增速逐渐下降;资本的总体投资效率和资源配置优化速度出现下降,民营企业占比先增后稳。多期模型较好地刻画了我国1998—2017年期间经济结构变化趋势以及储蓄率、投资率、对外投资与外汇储备等宏观指标。随着“土地财政”作用的进一步弱化,持续推动技术进步、深化国企改革、深化金融改革等是实现我国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
关键词:
中国经济增长模式 土地财政 全要素生产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