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807)
- 2023(5789)
- 2022(5098)
- 2021(4847)
- 2020(4351)
- 2019(10292)
- 2018(10004)
- 2017(19866)
- 2016(11200)
- 2015(12952)
- 2014(13358)
- 2013(13604)
- 2012(12838)
- 2011(11364)
- 2010(11600)
- 2009(10967)
- 2008(11344)
- 2007(10187)
- 2006(8510)
- 2005(7544)
- 学科
- 济(48076)
- 经济(48034)
- 管理(34310)
- 业(32086)
- 财(25974)
- 企(25788)
- 企业(25788)
- 方法(24076)
- 数学(21719)
- 数学方法(21563)
- 农(13985)
- 财政(12548)
- 中国(12232)
- 务(12209)
- 财务(12195)
- 财务管理(12146)
- 企业财务(11521)
- 学(11510)
- 制(10755)
- 地方(10375)
- 政(10172)
- 农业(8708)
- 贸(8500)
- 贸易(8500)
- 土地(8463)
- 业经(8386)
- 易(8245)
- 体(7287)
- 银(7048)
- 银行(7028)
- 机构
- 大学(162329)
- 学院(161328)
- 济(66647)
- 经济(65203)
- 管理(61591)
- 研究(53516)
- 理学(52810)
- 理学院(52213)
- 管理学(51382)
- 管理学院(51079)
- 中国(42147)
- 财(39418)
- 京(34369)
- 科学(33850)
- 农(30566)
- 所(28431)
- 财经(27479)
- 中心(25666)
- 业大(25533)
- 江(25514)
- 研究所(25432)
- 经(24728)
- 农业(24297)
- 北京(21481)
- 经济学(20994)
- 范(20123)
- 财经大学(19965)
- 师范(19934)
- 州(19281)
- 经济学院(19239)
- 基金
- 项目(103060)
- 科学(79446)
- 研究(74539)
- 基金(73782)
- 家(64081)
- 国家(63561)
- 科学基金(53484)
- 社会(46012)
- 社会科(43542)
- 社会科学(43525)
- 省(40476)
- 基金项目(39586)
- 自然(34598)
- 教育(34494)
- 划(34013)
- 自然科(33708)
- 自然科学(33694)
- 自然科学基金(33082)
- 编号(31139)
- 资助(30682)
- 成果(25932)
- 部(23635)
- 重点(23378)
- 发(21746)
- 课题(21141)
- 创(20917)
- 科研(20428)
- 教育部(19831)
- 大学(19635)
- 创新(19618)
共检索到2415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唐在富 苏明
按照目前的财税体制,地方政府具体行使国有土地的所有者权利,具体负责征地出让等操作,土地出让收入主要由地方政府实际支配和使用。因此,要客观分析评价土地财政现象,比较可靠的途径是深入各地进行实地调研。为实地考察地方政府财政收支对土地出让收入的依赖情况,课题组分别对我国两个相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方池 段昕昕
1994年分税制改革,中央上收财权、下放事权,地方政府出现财政缺口,诱发地方政府寻求预算外财政收入,土地财政成为"第二财政"。本文利用空间经济学分析各省份土地财政空间相关性,并建立FEM、REM、SLM与SEM模型,利用2004-2011年31省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通过检验发现财政收入分权与财政缺口越高,地方土地财政占比越大,财政支出分权有利于降低地方土地财政水平,此外城镇化与服务业产值占比对土地财政存在影响。为有效控制土地财政风险,地方政府要改革财税、土地与官员晋升机制,增加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加强监督与管理。
关键词:
分税制 土地财政 财政分权 财政缺口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辛波 于淑俐 杨海山
土地财政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经济现象。它的形成既与我国的经济体制有关,也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开发商以及居民在土地收益上博弈的结果。用博弈论的方法来分析各个利益主体的收益函数、战略选择以及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过程,可以揭示土地财政形成的演化过程和必然性。
关键词:
土地财政 博弈 决策树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国玲 胡贤辉 杨钢桥
由于分税制改革,导致地方政府财权缩小而事权范围扩大,因此地方政府想到了以地生财,产生了"土地财政"。"土地财政"虽然实现了地方政府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的业绩,但是"土地财政"也产生了负外部效应,使一部分农民"失地"又"失业",地方政府"届际"之间的不公平等问题,影响经济的持久健康发展。因此要消除"土地财政"负外部效应,使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对等,明确划分中央与地方的收支范围;完善集体土地所有权,允许集体土地所有权流转;土地出让金逐年征收;逐年制定征用农地和批租的指标等几方面入手。
关键词:
土地财政 负外部效应 内部化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李一花 刘蓓蓓 乔敏
本文立足于市级层面,对土地财政成因说中的"财政分权"与"引资竞争"两种观点进行检验,本文的研究发现,土地财政的形成是以我国独特的土地制度为基础的"财政分权"与"政绩竞争"共同作用的结果,进一步对土地财政影响预算内支出结构的研究发现,土地财政并没有减轻预算内投资建设的激励,这表明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和建立民生财政的目标依然任重道远。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许正模 伍皎辉
地处长江上游金沙江流域的凉山彝族自治州面积6.3万平方公里,不仅是川西重要的林区,也是长江水源的主要涵养区。金沙江畔的凉山州,由于近年来森林采伐过量,水土流失严重,时常发生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不仅严重威胁到凉山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蒋震
土地财政作为中国国民经济领域的重要现实问题,引起理论界极大关注。现有成果更多考虑分税制财政体制、地方政府政绩考核机制等,本文将其归结为引发土地财政的地方政府努力因素。而在中国现实经济运行中,仅有努力因素等主观动机不足以解释过去十几年间土地财政持续、稳定的机制,需要进一步剖析其成因。本文认为,它很大程度上源于中国过去30多年的工业化。快速工业化带来土地需求迅速增加,引发土地出让收入快速增长,是土地财政的源泉。本文采用多元回归模型对此观点进行了证实。工业化过程中,居民消费对投资形成"双重补贴",土地财政是实现这种模式的最核心手段。正是这种模式,使得中国成功利用比较优势,支撑了长达30多年的快速经济...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黄山 王湃
基于2007—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测算海南省土地财政规模及依赖程度,发现9年来海南省土地财政规模较大且依赖程度较高,土地出让金依赖程度较高且收入来源不稳定。根据对18个市县2011—2015年土地财政依赖程度的聚类和城市化水平分析,将海南省划分为三个不同城市化阶段的土地财政区域,实行土地财政发展的特色路径,可以促进土地财政与区域城市化进程协调发展。
关键词:
土地财政 依赖程度 区域差异 海南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骆祖春
在委托-代理理论框架下,含有土地财政收入的分税制合同能提高代理人(地方政府)分享剩余份额的水平,从而提高合同的激励强度,还有助于减少代理人承担的风险和降低委托人(中央政府)的总代理成本。土地财政对分税制财政体制合同而言起到隐合同的作用。该文对中国东中西部省份的1999-2009年相关数据的实证研究结果与理论推导结论高度吻合,证明了现实中土地财政形成机制的存在。
关键词:
委托-代理理论 土地财政 生成机制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王美涵
从财政学角度考察分析我国土地出让金这个土地财政问题。揭示了土地出让金实质是一次性收取未来几十年的土地地租收益,具有是租非税、似税非税性质;透视现行的土地出让金已成为"第四财政",评价"第四财政"的功过得失,特别指出土地出让金在为政府带来巨额收益的同时,也暴露出短期行为、"寻租"温床、利益分配不合理等深层次弊端,建议当前在我国宏观调控已经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应对土地出让金进行一次全面的清理和整顿;最后还从理论上对"用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这个新理财理念进行了辨析。
关键词:
土地出让金 第四财政 地租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辛波 刘浩
土地财政是推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通过土地财政,地方政府获得了充足的建设资金,有效的促进了地方经济增长和城镇化水平提高。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房地产投资增速开始放缓以及居民住房拥有量的不断提高导致土地财政不可避免的走入下行通道。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新常态背景下土地财政衰减的必然性。然后,在分析土地财政与经济增长、城镇化以及房地产投资相关关系的基础上,借鉴Romer(2001)经济增长"尾效"模型,将土地财政视作一种有限的不可再生资源,实证检验了土地财政衰减对于经济运行的负面影响。最后进一步讨论了后
关键词:
新常态 土地财政 尾效模型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宿胜 史建民
我国土地整理制度有两个基本点:一是土地整理资金来源的保障制度,即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和土地出让纯收益用于土地整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号)再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北京大学林肯中心"中国土地财政研究"课题组 苏明 唐在富 满燕云 颜燕
目前中国土地财政收入的收入组织和支出管理格局,是多年改革探索和加强管理积累下来的结果,其总体趋势是相关收支管理制度日趋健全,收入组织管理逐步规范,支出管理得到加强,但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一)土地财政收入组织方式。目前中国土地财政收入主要为租、税、费三部分。"租",即土地出让收入,指市县人民政府依法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取得的全部收入,主要由土地出让收入构成,包括招拍挂和协议出让土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辛波 于淑俐
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在推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逐步形成了地方经济增长对土地财政的极大依赖。本文在对土地财政内涵以及社会背景阐述的基础上,对土地财政与地方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做出了实证分析,指出了经济增长过度依赖土地财政造成的问题,并提出了摆脱经济增长对土地财政依赖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
土地财政 经济增长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辛波 刘浩
土地财政是推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通过土地财政,地方政府获得了充足的建设资金,有效的促进了地方经济增长和城镇化水平提高。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房地产投资增速开始放缓以及居民住房拥有量的不断提高导致土地财政不可避免的走入下行通道。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新常态背景下土地财政衰减的必然性。然后,在分析土地财政与经济增长、城镇化以及房地产投资相关关系的基础上,借鉴Romer(2001)经济增长"尾效"模型,将土地财政视作一种有限的不可再生资源,实证检验了土地财政衰减对于经济运行的负面影响。最后进一步讨论了后土地财政时代的中国经济与城镇化发展,并给出了一系列财政制度改革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新常态 土地财政 尾效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