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26)
2023(5778)
2022(4704)
2021(4729)
2020(4091)
2019(9654)
2018(9585)
2017(19647)
2016(10505)
2015(12104)
2014(12154)
2013(12185)
2012(10910)
2011(9361)
2010(9596)
2009(9017)
2008(9195)
2007(7865)
2006(6989)
2005(6187)
作者
(27727)
(22931)
(22922)
(22392)
(14628)
(11010)
(10516)
(8856)
(8727)
(8510)
(8009)
(7975)
(7481)
(7343)
(7316)
(7094)
(6799)
(6633)
(6611)
(6350)
(5678)
(5652)
(5570)
(5340)
(5236)
(5190)
(5153)
(4968)
(4621)
(4484)
学科
(45802)
经济(45767)
管理(35214)
(29371)
(27002)
(25448)
企业(25448)
(21727)
方法(21239)
税收(20295)
(20122)
数学(19654)
数学方法(19168)
财政(14607)
(12124)
(11662)
财务(11628)
财务管理(11586)
企业财务(10991)
中国(10745)
(10255)
(8918)
(8508)
土地(8111)
理论(7327)
地方(7165)
业经(7047)
(6541)
(6294)
农业(6091)
机构
学院(140785)
大学(139473)
(56201)
管理(55780)
经济(55068)
理学(47964)
理学院(47537)
管理学(46479)
管理学院(46258)
研究(42273)
(41328)
中国(34826)
(29197)
财经(27588)
科学(25590)
(24896)
(21858)
(21451)
财经大学(20186)
中心(19494)
业大(18741)
(18601)
研究所(18567)
北京(18453)
经济学(17632)
(16745)
经济学院(15929)
(15727)
(15450)
师范(15300)
基金
项目(89070)
科学(69632)
研究(65015)
基金(64874)
(55859)
国家(55459)
科学基金(48275)
社会(41035)
社会科(39046)
社会科学(39035)
(34176)
基金项目(33463)
自然(31412)
自然科(30729)
自然科学(30724)
教育(30537)
自然科学基金(30124)
资助(28627)
(28534)
编号(27186)
成果(22628)
(19962)
重点(19587)
(18414)
课题(18281)
(17610)
教育部(17336)
(17273)
创新(17257)
大学(17251)
期刊
(60700)
经济(60700)
研究(48077)
(36820)
中国(29583)
管理(19526)
学报(19009)
科学(17808)
(16785)
(16168)
(15424)
大学(14799)
学学(14152)
税务(13700)
财经(13358)
教育(12523)
技术(12494)
(11308)
经济研究(11115)
(10893)
金融(10893)
农业(10687)
财会(9313)
统计(8818)
业经(8683)
(8680)
财政(8680)
会计(8671)
(7928)
问题(7628)
共检索到2182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会洪  范定祥  
笔者利用全国省级层面的房地产市场数据与财政收入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面板数据回归分析,计算出房地产市场影响土地财政的量化关系,并运用这一实证分析的结果,对不同房地产税开征模式进行了数值模拟与比较分析。研究表明将现行的房产税、土地增值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并入未来的房地产税中,可以较好地保持地方财政的稳定。同时,目前条件下对家庭第一套住宅免征房地产税改革方案既可以减小改革阻力,也可以保持财政收入的稳定。我们的分析及结论为未来房地产税改革模式提供了方案选择,对房地产税可以成为地方主体税种的观点也提供了可信的论证。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黄少安  陈斌开  刘姿彤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研究了房地产发展与政府财政收入之间的关系,揭示了"租税替代"原理。理论研究表明:在静态框架下,政府财政收入满足"租税等价"原理,即政府通过土地租金融资和通过企业税收融资是等价的,其总收入水平只取决于土地资源总量,与融资方式无关。在动态框架下,政府财政收入在长期内满足"租税等价",在短期内存在"租税替代"关系,即政府来自于房地产的租金收入越高,来自于其它行业的税收收入越低。文章基于1998—2008年工业企业调查数据对"租税替代"机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住房价格上涨将导致企业税收(增值税、所得税、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和企业利润的全面下降,很好地支持了"租税替代"理论。...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杨斌  
房地产税要成为地方税的主体税种,使其收入与向居民提供的公共产品相对应,并且不会造成福利损失,需要许多严格的前提条件,包括适用区域范围足够小并且区域发展较为平衡;存在民主决策机制和“用脚投票”自由迁移的条件;特殊的地方政府体系和治理结构。在我国目前还不具备上述条件的情况下,要十分谨慎地对待将房地产税列为地方财政主体税的说法和做法。在房地产市场需求过旺、市场的寡头或准寡头垄断状态没有改变、房屋供给曲线充分弹性的情况下,设计中的房地产税只能由买房者承担并不会抑制房价。房地产税费改革的方向未必就一定是“费改税”,对于地方政府承担的某些职责,采用收取使用费方式更有优势。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吴冠岑  李杰耘  牛星  李志伟  
我国土地财政模式自产生以来,一直从结构、数量、出让方式和时间等方面影响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地方政府对土地出让金依赖程度的提高,引起了房价上涨幅度的加大与市场的不稳定。要完善土地财政模式可以从信息公开、行政问责和政绩考核、加强监管、改变土地收益分配机制等方面入手。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吴冠岑  牛星  王洪强  
以我国35个大中城市为样本,对其在2003-2010年间土地财政依赖度、房价水平和房价上涨情况做了简单描述性统计,并通过聚类发现这些城市在土地财政依赖度和房价关系总体上有4种不同的类型,在对这4种类型城市的平均人均GDP、平均第三产业占比、平均人口密度、建成区面积年增长率、平均人均实际利用外商投资额等特性进行分析之后,认为土地财政是一些地区城市化的必经之路,只要选择好城市发展方式,做好经济结构转型,也可以减少对土地财政的依赖程度。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胡翔  
房地产税立法存在财政性立法、调控性立法、分配性立法等立法模式上的分疏。由于房地产税立法牵动土地制度、房产价格甚至社会稳定等多向度问题,而我国历来主张法治对社会发展的能动作用,在功能主义的建构范式之下明确房地产税法的目的,界定房地产税法的立法要素,分析和整合不同立法模式的功能定位,对构建目标明晰、定位准确、功能有效的房地产税制将有助益。房地产税立法宜将收入、调控、分配的三重功能分化进整体税制体系进行观察,由此,厘清我国立法的首要目标是房地产税立法模式选择的基本前提。从我国现实情况看,侧重分配功能的立法模式更适应社会发展和治理需求。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张学诞  
自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实施城镇建设税费改革,条件具备时对不动产开征统一规范的物业税,相应取消有关收费"以来,我国房地产税改革相继进行了物业税模拟评税和沪渝两地房产税改革试点并取得一定成效。房地产税的改革是一个关乎政府、企业和千家万户百姓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对地方政府行为、央地财政体制框架影响深远。一、房地产税改革的基本设想房地产税改革应是在规范房地产税费的基础上,在房地产保有环节统一开征房地产税。(一)纳税人的确定。房地产税的纳税人应为在我国境内拥有建筑物所有权及土地使用权的单位和个人,即房地产业主。但是目前,企业、政府部门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金东  杨璇  汪崇金  
关于房地产税能否抑制房价的研究普遍存在期限混淆和现实数据匮乏的难题,造成研究结论各不相同。本文采用家庭微观数据和地区宏观数据,区分房地产税推出后的短期和长期影响并分别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发现:其一,房地产税推行之初,将会带来存量房供给的一次性释放,短期内供需失衡将造成房价回调,回调幅度存在区域异质性,相比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落后地区,中等经济水平地区受影响的程度最大;其二,随着市场供需达到新的均衡,在房地产税平稳运行之后,地方政府将成为影响房价长期走势的关键因素,随着地方政府对房地产的财政依赖程度的进一步加强,反而会在长期推高房价水平。因此,房地产税改革的着眼点要放在调节公平和完善税制上,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房地产税调控房价的功能均不符合中央的治理初衷和政策预期。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武汉市地方税务局课题组  余汉芳  俞军  孙林  
房地产税改革是整个税制改革和税制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较为完善的房地产税收征管模式是房地产税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本文在对国内房地产保有环节税收征管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为我国实施新的房地产税制后税收征管模式的建立提供初步的思路。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程瑶  
房地产税具有税源广泛、区域性、受益性等特点,最适宜成为地方税主体税种。从世界各国的情况看,房地产税也确实是市场经济国家特别是带有分权特点的国家通行的地方税主体税种,无论是OECD国家,还是拉美国家,都把房地产税主要作为较低层级地方政府的税收收入。借鉴国外的经验,把房地产税作为中国县(市)级政府的主要自主性财源,科学划分房地产税收立法权和征管权,进一步发挥房地产税的功能和作用十分必要。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邓力平  王智烜  
当前进行的房地产税改革是原定物业税改革的继承、调整与发展。在我国未来5~10年的战略机遇期内,不断推进的房地产税改革应该与规范管理的土地财政"阶段并存、此长彼消"。对于房地产税改革,从公共财政与发展财政统一的角度看问题,笔者倡导"置身大局、联动研究、逐步推进"的基本思路,并相信不断优化的房地产税会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尹音频  金强  
房地产税对于构建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与地方税制体系具有重要作用,开征房地产税将是我国未来税制改革的重点,因此,深入探讨房地产税制的设计及其影响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依据阿玛蒂亚·森的社会福利函数模型,采用北京大学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对家庭面积免征、人均面积免征、首套房免征三种免征模式的社会福利效应进行了模拟对比分析。研究显示,人均面积免征模式内含的纵向公平与效率属性不仅能够使房地产税对居民社会福利水平的负影响最小化,而且还能够同时使低收入群体与高收入群体的税后社会福利水平最大化。综合考察,若房地产税制的设计以社会福利最大化为目标,则人均面积免征模式是最优选择。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桑广成  焦建玲  
面对一些地块成本非常高、资金需求量巨大、风险高的地产项目,单个企业开发有很大难度,联合竞买无疑开辟了一个新路径。联合竞买由各方共同分担成本和风险,共享开发收益。由于联合竞买有多种不同的运作模式,由此引出了不同的财税处理。本文论述了联合竞买开发房地产的含义、类型及政策依据,分析该行为优势劣势并指出应如何扬长避短;其次,针对联合竞买成功后的情况,论述了竞买成功后不同的运作模式以及不同模式下财税处理问题,并给出了具体的操作实例;最后,指出了联合竞买开发房地产不成立项目公司与合作建房的区别。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戴双兴  
分税制改革加大了地方政府的财政运行压力,为缓解地方财政困难,地方政府产生了对房地产业的过度依赖。基于F市房地产市场的相关数据,实证考察了2004—2007年F市土地出让金、房地产税收、房地产收费的增长情况及其在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研究结果表明:2004—2007年F市土地出让金、房地产税收、房地产收费的增长速度都非常快,房地产业所带来的财政收入在F市财政收入中所占比重相当高,但建立在房价上涨过快之上的财政增收是不可持续的。应借鉴发达国家(地区)经验,采取相关措施来破解地方财政对房地产业过度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林依标  
在制度层面上,多主体供地、租购并举和建立健康发展的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将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房地产政策制度的主旋律。在此基础上,广为社会各方关注的房地产税似乎呼之欲出,成了话语热点。但仔细分析当下的经济形势、房地产市场走势以及我国房地产产权结构,深感开征房地产税,仍面临许多难点和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