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177)
2023(4842)
2022(4145)
2021(4088)
2020(3398)
2019(8160)
2018(8012)
2017(15955)
2016(8694)
2015(9976)
2014(10167)
2013(9996)
2012(8831)
2011(7664)
2010(8055)
2009(7446)
2008(7435)
2007(6101)
2006(5274)
2005(4524)
作者
(23197)
(19297)
(19031)
(18521)
(12365)
(9071)
(8764)
(7458)
(7255)
(6946)
(6628)
(6379)
(6091)
(6049)
(5972)
(5896)
(5693)
(5518)
(5448)
(5305)
(4621)
(4618)
(4523)
(4507)
(4404)
(4262)
(4149)
(4057)
(3795)
(3712)
学科
(39579)
经济(39547)
管理(27998)
(22865)
(21294)
方法(19599)
(19359)
企业(19359)
数学(18381)
数学方法(17903)
中国(12845)
财政(11862)
(9547)
地方(9379)
(8837)
财务(8808)
财务管理(8766)
(8304)
企业财务(8301)
土地(7970)
(7804)
(7376)
城市(6937)
理论(6837)
业经(5950)
(5446)
(5294)
环境(5194)
(5008)
制度(4997)
机构
学院(117303)
大学(115789)
管理(47486)
(46524)
经济(45351)
理学(41178)
理学院(40722)
管理学(39688)
管理学院(39494)
研究(35959)
(29403)
中国(28412)
(25188)
科学(22927)
财经(19542)
(17680)
(17602)
(17457)
中心(16684)
业大(16125)
北京(15604)
研究所(15502)
(15209)
(14468)
经济学(14457)
师范(14378)
财经大学(14273)
(13649)
(13616)
经济学院(13023)
基金
项目(79130)
科学(62886)
基金(58060)
研究(56031)
(49980)
国家(49644)
科学基金(44131)
社会(36067)
社会科(34369)
社会科学(34358)
(30828)
基金项目(30673)
自然(29638)
自然科(29011)
自然科学(29007)
自然科学基金(28405)
教育(26422)
(25743)
资助(24829)
编号(22656)
重点(17522)
成果(17375)
(17140)
(15967)
课题(15764)
(15727)
创新(15021)
科研(15017)
国家社会(14859)
教育部(14819)
期刊
(49439)
经济(49439)
研究(36147)
(27086)
中国(25287)
管理(16302)
科学(15521)
学报(14133)
(12833)
大学(11319)
技术(11022)
学学(10887)
教育(9927)
财经(9633)
经济研究(8682)
农业(8488)
统计(8306)
(8217)
(7949)
金融(7949)
问题(7933)
业经(7583)
(7515)
决策(6944)
(6871)
财政(6871)
城市(6845)
财会(6731)
会计(6486)
资源(6258)
共检索到1731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武彦民  杨峥  
土地是有限的,完全依靠土地收入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本文主要考察土地财政作为地方政府的一种融资渠道,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的使用是否与城市人口规模的增加相协调,是否存在过度扩张城市面积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现象。为了分析土地出让收入(地租)、公共品供给以及城市规模之间的关系,本文以乔治亨利定理为基础,并引入林达尔均衡条件建立起最优城市人口密度理论模型。采用1999~2009年31个省面板数据对中国城市成本收益模型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全国26个省低于估算的最优城市人口密度,验证了中国存在城市面积的扩张与人口的增加不协调发展的情况。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耀宇  陈会广  宋璐怡  陈利根  
论文从城市规模的内涵出发,分析不同城市规模的地方政府土地财政行为差异。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论文提出了城市用地规模扩张效应、城市人口集聚效应、城市产业规模及其结构调整效应3个理论假说,以解释不同城市规模的地方政府土地财政行为差异;并通过243个地级市11 a的面板数据进行模型实证分析,检验并证实了3个理论假说。研究发现,不同规模的城市的土地财政行为背后有着不同的驱动力:1)中小城市的城市用地规模扩张对土地财政有明显的驱动;2)所有规模级别的城市的人口集聚效应对土地财政都有显著的影响,且呈现出"U"型特征;3)大城市与中小城市的第二产业规模对土地财政驱动方向不同,特大城市、中小城市第三产业规模对土...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千慧雄  张黎娜  
本文以城市集聚力为标准,构建了最优土地财政规模模型,同时对全国35个大中城市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存在一个最优的土地财政规模,使得城市集聚力达到最大,这一最优规模与消费者工业品支出份额、住房边际成本增速、贸易成本、土地财政使用效率正相关,与工业品消费替代弹性负相关。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小腊  
论最优财政规模的确定刘小腊最优财政规模问题乃是财政学一核心问题,也一直是财政学界争论的焦点。国内财政学者倾向于把最优财政规模问题归结为财政收支原则问题;认为只要我们能坚持正确的财政原则。财政规模便能得到很好控制,对于坚持什么样的财政原则.仁者见仁,智...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李培  
最优的城市规模是否存在,以及在什么理论框架下来研究是多年来理论界讨论的热点。总的来看,最优城市规模的研究可以分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两种。西方学者对最优城市规模问题的研究经历了从最初静态的线性研究模式到动态的多维研究模式的转变,这一领域的研究日趋成熟。对西方城市最优规模研究进行评述有利于我们借鉴其分析框架和分析方法,为我国最优城市规模问题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然而西方学者的研究也存在自身的局限性,国内研究者在借鉴国外最优城市规模研究的成果的同时一定要结合中国自身的国情。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傅红春  金俐  金琳  
构建了以人口计的城市规模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机制模型,采用问卷调查数据与官方统计年鉴数据汇总而成的2011年截面数据,对具有代表性的130个样本城市的居民幸福感与城市规模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进而计算出了幸福框架下的最优城市规模。结果显示:将每一个城市的数据都排列出来,城市规模与居民幸福感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线性关系或倒U型关系;若将城市规模按大小分为5个组别,并加入人均收入、政府财政支出、图书拥有量、教育机会和交通状况这5个反映生活质量的中间变量,则能够帮助建立相应路径中城市规模与居民主观幸福感两者之间的倒U型关系;在中国目前的条件下,将居民幸福感作为约束因子,不同路径取得的最优城市规模大约在5...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永亮  王丽民  
关于城市最佳规模问题,在国内外学术界和政府部门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对相关的实证研究成果进行了较系统的梳理与评析,并利用中国1990-2006年间数据对我国是否存在最优城市规模进行了实证检验,从中得出的主要结论是:对于多数指标和年份,中国不存在统一的最优城市规模;对于部分存在最优城市规模的年份和指标,最优规模是一个变量。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邱士可  王莉  
分析研究了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经济规模、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的涵义及其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关系。指出城市人口规模增加是土地集约利用发展的前提,城市经济规模发展是土地集约利用的保障,城市用地规模扩大使土地集约利用成为必然。结果表明:城市现代土地的集约化经营不仅要有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还要具备先进的技术和管理,优化用地结构和推行新的用地模式,才能有效地防止城市土地的低效利用和粗放经营,把集约化经营不断推向更高的水平,缓解和解决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地矛盾。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玉波  
揭示土地财政与城市用地规模及人口增长联动关系区域规律,对于制定三者协调发展的差别化调控政策具有重要意义。采用灰色关联系数方法将我国31省(市、区)土地财政与城市用地规模联动关系紧密程度划分为高度、中度、低度3个区域,即等量土地财政资金推动城市用地规模增长依次减少,呈现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反的区域规律。高度关联区域协议供给工矿仓储用地对于城市用地规模增长的推动作用强于商服住宅用地,工业化起步晚使得第三产业就业人口占比最高,低度关联区域情况则相反。低度关联区域土地财政和城市用地规模增长总量最大,土地城市化速度相对于人口显著快于高度和中度关联区域。中度关联区域土地与人口城市化速度相对较为协调。从推进工业用地最低限价及招拍挂方式出让、提升土地财政用于非经济性公共品供给占比、土地财政供给低收入群体和进城务工农民保障房建设等方面,提出优化土地财政、城市用地规模与人口增长联动关系的区域差别化政策建议。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张黎娜  千慧雄  
土地财政作为当前社会各界聚焦的热点问题,饱受来自多方的问责。鉴于土地存量的有限性,体制外获取土地财政的传统模式已难以为继,而土地财政对当前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又发挥着关键作用,因此将土地财政由体制外转入体制内刻不容缓。这一改革在理论上要解决定性和定量两个问题,即征税的合理性及税率。本文以城市集聚力为标准进行的研究表明:通过土地财政的征税方式可以提高城市集聚力,即具有合理性;存在一个最优的税率,使得城市的集聚力达到最大;这一最优税率与消费者工业品支出占总支出的份额、住房边际成本增速、贸易成本正相关,与工业品消费替代弹性负相关。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何振国  王强  
按照财政规模效率的核心要求,就是要通过财政支农支出规模的大小,来分析和判断财政支农规模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符合财政资源配置的外在合理的比例要求。原则上,财政支农规模与客观要求的财政资源配置水平越接近,财政规模支出效率越高,反之则越低。很显然,财政支农规模无论是大于还是小于客观要求的财政资源配置水平都是不可取的。理论界对中国财政支农支出规模大小存在着争议。部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何振国  
无论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农业自身的弱质性特点和农业外部环境等各方面因素来看,财政支农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而对于这一领域的理论研究,财政支农支出规模的大小是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本文对中国财政支农支出的边际产出给予了判断,估计出了中国财政支农支出的最优规模大约为农业GDP的47.2%;进而考虑实际工作中财政支农支出规模的刚性约束,建立了最优取向的增长模型,对2006~2020年财政支农支出总量进行了测算,结果显示,财政支农支出的最优规模具有较强的可实现性。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志安  郭矜  闫婷  
民生财政是立足于现阶段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财政模式。从2011年开始,财政民生支出被纳入中国地方政府工作目标任务考核范围。本文从量化的角度分析财政民生支出最优规模问题,主要以"巴罗法则"为依据,扩展了财政支出最优规模模型,对目前的财政民生支出最优规模进行估计,对其进行实证分析,揭示其发展趋势与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优化中国财政民生支出规模的对策。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李普亮  贾卫丽  
根据1994~2006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借鉴"Armey曲线"二次方程模型,对我国地方财政农业投入的最优规模进行估算。结果发现,如果以农业GDP作为农业经济的代理变量,则当地方财政农业投入占农业GDP的比例为39.8%时,农业经济增长速度达到峰值,而地方财政农业投入的现实规模远远小于估算的最优规模。为此,必须通过制度创新进一步强化地方财政对农业的投入。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张鹤  陈超  史峰赫  
2015年上半年资本价格暴跌反映出当前货币政策拉动中国经济复苏的乏力,需要以供给侧改革为指导的积极财政政策刺激经济的发展。国债作为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融资手段,如何在风险可控的条件下充分发挥其对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成为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突破了以往在国债发行总量研究中单一注重风险控制或者经济效应的局限性,并在无限期界框架下建立理论模型,得到了从政府决策角度出发的国债规模-产出关系式。在此基础上,通过经济传导机制与决策机制反向逻辑关系的对偶转换,得出国债规模、国债利率在政府平衡预算约束下对经济总产出的影响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