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489)
2023(14846)
2022(12272)
2021(11098)
2020(9417)
2019(20956)
2018(20405)
2017(39888)
2016(20989)
2015(23252)
2014(23296)
2013(23260)
2012(21445)
2011(18842)
2010(19483)
2009(18973)
2008(18940)
2007(17311)
2006(15641)
2005(14725)
作者
(58039)
(48634)
(48502)
(46079)
(31079)
(22766)
(21855)
(18548)
(18422)
(17559)
(16817)
(16198)
(15874)
(15603)
(15430)
(14739)
(14368)
(13836)
(13746)
(13487)
(12053)
(11686)
(11594)
(11278)
(10968)
(10938)
(10731)
(10592)
(9523)
(9394)
学科
(111665)
经济(111523)
(93866)
管理(85514)
(85121)
企业(85121)
(41548)
方法(38958)
业经(32497)
数学(30174)
数学方法(30010)
(28668)
中国(27022)
(26812)
(24924)
财务(24902)
财务管理(24842)
地方(23983)
企业财务(23596)
技术(20994)
农业(20399)
(19830)
(18841)
(18165)
银行(18155)
(17216)
理论(17153)
(17056)
(16555)
金融(16553)
机构
学院(306622)
大学(300991)
(144482)
经济(141936)
管理(124130)
理学(104620)
理学院(103673)
管理学(102596)
管理学院(102004)
研究(98337)
中国(84482)
(78603)
(61871)
财经(57741)
(52135)
科学(52051)
(49208)
(47815)
中心(45467)
经济学(45439)
(42667)
财经大学(42183)
研究所(41560)
经济学院(40569)
北京(39075)
(37755)
业大(36780)
商学(35794)
商学院(35461)
(35165)
基金
项目(186739)
科学(150569)
研究(142561)
基金(138550)
(116667)
国家(115615)
科学基金(102939)
社会(96534)
社会科(91636)
社会科学(91615)
(73197)
基金项目(72612)
教育(63524)
自然(62590)
自然科(61160)
自然科学(61147)
自然科学基金(60183)
(58612)
资助(55791)
编号(55346)
成果(44839)
(44602)
(42475)
(42363)
重点(41246)
创新(40793)
国家社会(40680)
(40532)
(38785)
课题(38661)
期刊
(176158)
经济(176158)
研究(103800)
(69150)
中国(68660)
管理(55122)
(40661)
(37275)
金融(37275)
科学(37134)
学报(34070)
财经(31016)
技术(28741)
经济研究(28608)
大学(28545)
学学(27500)
农业(26952)
业经(26936)
(26719)
教育(23471)
问题(21695)
技术经济(19661)
财会(17554)
(16672)
会计(16403)
(16312)
世界(16115)
现代(15829)
经济管理(15123)
商业(14546)
共检索到4950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马红  侯贵生  
土地财政作为地方政府意志的集中体现必然对微观企业创新行为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从而与企业的创新风险决策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基于此,本文以2008—2017年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为样本,实证考察了土地财政对企业创新风险的实际影响与内在机理,并进一步考虑了经济增长目标对两者关系的调节效应。所得主要研究结论如下:第一,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长期依赖显著放大了制造企业的创新风险;第二,进一步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融资约束的加剧与制度保障的恶化都是土地财政作用于制造企业创新风险的可能渠道;第三,考虑地方政府经济增长目标的调节效应表明,经济增长目标对土地财政与制造企业创新风险之间的关系能起到显著的放大效应。本文对于完善地方财政治理体系、改革地方官员考核方式、平衡企业技术创新风险与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吕贤杰  陶锋  
基于中国地级市以及所隶属省份的2008-2017年经济增长目标数据和企业发明专利质量数据,采用工具变量法,实证分析了地方经济增长目标约束对企业实质性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地方经济增长目标约束(市与省间加码)对企业实质性创新能力(发明专利质量)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面临产品市场竞争程度较大的企业,市与省间加码促进企业发明专利质量的作用更为显著;其作用机制在于,市与省间加码通过促使政府加大对企业的补助来提升企业发明专利质量。据此,政府应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以促进企业实质性创新。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余泳泽  张少辉  杜运苏  
本文以中国2004-2013年23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经济增长目标数据为样本,考察经济增长目标设定中的双重约束现象对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研究表明,地方经济增长目标设定中采用"硬性用语"以及"层层加码"程度越高,越不利于其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而采用"留有余地"适宜性增长目标的地区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相对较高。地方经济增长目标约束通过影响地方政府投资和引资行为,造成对地区创新活动的阻滞效应以及对劳动和资本密集型行业的路径依赖,进而阻碍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改进地区经济增长目标管理及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王贤彬  周海燕  
基于经济增长目标与计划外实际增长分解的新视角,本文以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为核心解释变量,构建了经济增长与目标值设定的地区差异的理论假说。本文实证发现,转移支付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逐年递减,对实际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计划外的增长实现的,对目标值的影响相对较小,并且在东部沿海和内陆地区呈现出巨大的异质性。在东部地区,经济增长受到转移支付显著的正面影响,当地方获得更多或者预期到将会有更多的中央财政支持时,地方官员倾向于制定更高的经济增长目标值;而在内陆地区则呈现出显著的负面影响,中央对内陆地区倾斜的转移支付政策降低了该地区经济增长目标以及实际经济增长。这表明,区域间的增长目标管理存在差异,东部沿...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莫龙炯   葛立宇   冯沚贻  
转型时期经济目标管理制度通过财政资源配置推动经济增长,势必会对地方财政可持续性产生重要影响。本文手工收集整理2003—2018年省市两级政府工作报告披露的经济增长目标数据,实证考察经济增长目标对地方财政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发现,经济增长目标和“自上而下”的“层层加码”提高了固定资产投资水平、挤压了民生性支出,通过财政支出结构扭曲机制造成了地方财政效率损失。财政自主权弱化了经济增长目标引致的财政效率损失,而地区间竞争强化了增长目标的地方财政效率抑制效应。未来应当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公共服务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提高财政治理效率和公共服务供给质量,促进经济和财政协同高质量发展。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魏哲   夏帅   张斌  
基于2005—2019年中国28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地方经济增长目标对城市创业活跃度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表明:地方经济增长目标对城市创业活跃度的影响呈倒U型关系;科教支出、基础设施与融资约束是地方经济增长目标影响城市创业活跃度的重要渠道;在中西部、北方、规模较小、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市场化程度较低与互联网普及率较低的城市中,地方经济增长目标对城市创业活跃度的影响更为显著。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吴非  曹铭  任晓怡  
经济增长目标管理是中国政府驱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之一,地方经济增长目标的设定与实现会对地区经济发展和微观企业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在主要追求数量增长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下,GDP增长率成为地方政府绩效考核的核心指标,并形成地方政府"为增长而竞争"的格局;在此情形下,过高的地方经济增长目标设定与实现目标的硬约束导致地方政府可能过多干预地区经济以确保目标实现,而这种干预会抑制企业研发投入的增长。以2007—2018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的分析发现:地方经济增长目标越高,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越低;地方经济增长目标过高,会促使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规模扩张、产业结构偏向工业化和技术市场发展相对迟缓,并驱使企业加大实物资本投资力度、提升杠杆率和降低财务稳定性,这些都会对企业研发投入产生负面影响。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地方政府行为的转变会引发"地方经济增长目标—企业研发投入"关系的变化:地方政府对经济增长目标的"加码"行为(超越国家目标和区域目标)和"五年规划"考核临近带来的考核压力加大,都会强化"地方经济增长目标—企业研发投入"的负向关系;在地方政府竞争体系中,"为增长而竞争"的相对弱化和"为创新而竞争"的相对强化可以有效改善"地方经济增长目标—企业研发投入"的结构性错配;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带来了地方经济增长目标的结构性调减,并有效弱化了"地方经济增长目标—企业研发创新"的负向关系。因此,要深化地方政府绩效考核体制改革,优化地方政府竞争体系结构;各级政府用重视经济增长目标设定过高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审慎制定短期经济增长目标;地方政府要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目标管理与企业创新发展之间的适配度,疏通阻碍企业创新活动的堵点。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詹新宇  刘文彬  
本文将实际经济增长分解为政府直接调控的"经济增长目标"和主要受市场因素影响但同时也受到政府间接干预的"计划外增长"两项,通过多层级政府框架的一般均衡模型模拟分析发现,财政分权在实际经济增长、经济增长目标和计划外增长方面的效应并不同步,而且还呈现地区差异性。在此基础上,系统搜集中国省、市两级政府2000~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里的GDP计划增长目标并进行系统GMM估计。实证结果表明:整体而言,财政分权对省、市实际经济增长的影响皆显著为正,但对其两个分解指标存在非对称性影响:从全国范围来看,财政分权对实际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主要体现为对经济增长目标的拉动作用,而对计划外增长影响较弱且不甚显著;分地区回归发现,东部地区财政分权对实际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更多地体现为对计划外经济增长的驱动,而西部地区则主要是通过影响由政府直接调控的经济增长目标来实现的。机制分析显示,财政分权通过不同程度地推动基建投资、房地产投资以及工业化进程,促进了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进而推动实际经济增长。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杰   苑帅峰  
经济增长目标是地方经济发展的指挥棒,产业集聚是推动城市经济增长的引擎。通过研究地方经济增长目标与城市产业集聚的互动机制,发现地方政府推动经济增长进程中所引致的城市产业协同集聚动态变化及演化特征。主要结论:①地方经济增长目标与城市制造业集聚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之间存在“U型”关系,与两类产业协调集聚水平存在“倒U型”关系;②地方政府的财税政策形成地方经济增长目标影响城市产业集聚的中间机制。③产业集聚效应在城市间“两极分化”特征显著,呈现“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集聚趋势。该研究为城市生产要素从低生产率部门向高生产率部门转移提供思路。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孙浩   郭劲光  
基于2007—2021年中国23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探究地方经济增长目标管理对碳排放效率的内在机制与地方政府行为下的异质性。结果表明:(1)地方经济增长目标会对碳排放效率产生负面效应,特别是在地方政府对经济增长目标采取硬约束、目标加码以及超额完成下,会进一步加剧对碳排放效率的负面效应,而“留有余地”的软约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碳排放效率的提升。(2)地方经济增长目标硬约束与目标加码会抑制产业结构高级化与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进而对碳排放效率产生负面效应,而软约束能够提高产业结构高级化与技术创新水平,从而促进地方碳排放效率的提升。(3)地方经济增长目标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存在着单一的产业结构高级化与技术创新门限效应,依靠产业结构高级化策略与技术创新策略是地方经济增长目标提高碳排放效率的有效手段。(4)地方GDP考核压力的提升不仅会弱化经济增长目标软约束对碳排放效率的促进作用,还会进一步加剧地方经济增长目标、省市间目标加码以及超额完成对碳排放效率的负面作用;而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实施以及目标约束方式的转变可有效弱化地方经济增长目标管理对碳排放效率的负面影响。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毛奕欢  林雁  谭洪涛  
本文结合我国当前政策背景和公共品可视性等理论,选取2004~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经济增长目标如何影响企业绿色创新。研究发现:较高的地区经济增长目标会抑制当地企业的绿色创新。当官员面临的晋升压力较大时,经济增长目标对企业绿色创新的抑制作用更强;当官员面临的环保压力较大时,经济增长目标对企业绿色创新的抑制作用将被削弱。进一步分析表明,地方政府经济增长目标的完成度越差,经济增长目标对企业绿色创新的抑制效应越强;而地方政府若根据上一年度经济增长目标的完成情况适当调整当年经济增长目标,则经济增长目标对绿色创新的抑制作用会得到有效缓解。机制分析表明,经济增长目标通过降低环境规制强度、增加实物投资而挤出当地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本研究丰富了企业环保责任方面的研究,也有助于为优化经济增长目标设定与官员考核机制提供启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超  
分税制改革后所出现的"土地财政"与"城投债",既为地方经济的快速增长注入了必要的财力,也为地方财政和社会稳定带来了潜在的风险。文章基于省级面板数据,利用定量与实证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深刻揭示土地财政、城投债对地方经济增长的利弊影响。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吕勇斌  金照地  付宇  
利用2003-2016年中国28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考察财政分权、金融分权与地方经济增长的空间关联性。结果显示,本地财政分权有利于本地与周边区域的经济增长,金融分权不利于本地的经济增长但有利于周边区域经济增长,财政金融分权对经济发展并未形成良性互动,且这些影响具有空间上的差异性。我们的结论通过了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并且随着金融分权实践的成熟,金融分权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开始凸显,财政金融负向联动效应也逐渐降低。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安勇   王拉娣  
本文基于2009-2016年中国273个城市面板数据,系统剖析地方政府经济增长目标设定对城市创新的影响效应以及基于制度环境的补偿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地方经济增长目标设定对城市创新水平具有显著的挤出效应。进一步的机制检验发现,扭曲要素配置与破坏制度环境是地方经济增长目标设定抑制城市创新水平提升的重要渠道。同时,地方经济增长目标设定对城市创新的影响存在多维空间异质性,其负向作用效果在中西部城市、非中心城市以及高保增长压力城市表现的更为突出。此外,引入制度环境变量的门槛检验发现,地方经济增长目标设定对城市创新的负向影响存在基于制度环境的补偿机制,随着政治、金融以及法律环境的逐步完善,地方经济增长目标的负向作用力度将会弱化。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齐云  周雪  
本文将财政分权、经济增长目标和全要素生产率纳入统一分析框架,分析并检验经济增长目标约束下财政分权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财政分权会提高基础建设投资和房地产投资水平,但由于受到经济增长目标的约束,基础建设投资和房地产投资会抑制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因此财政分权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抑制作用。随着经济增长目标的增大和约束力的增强,抑制作用愈加明显,且这种影响在保增长压力大的地区更显著。从全要素生产率分解指标来看,财政分权对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均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经济增长目标值约束和硬约束的压力更多地作用在对技术进步的负向影响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